曹雪芹的文人淚:賈雨村

2021-02-26 聆音的故事

曹公說黛玉是來還淚的,於是世人皆知黛玉好哭。其實,黛玉的淚是曹公的淚,不僅僅為寶玉而哭,亦為黛玉而哭,為寶釵而哭,為他筆下的每個人而哭,更為他筆下所寫,身邊所演的世道而哭。

曹公的眼淚,賈雨村該分得一滴。

近來見眾人常常調侃「知恩圖報」賈雨村,認為此人就是個忘恩負義的惡人。恰逢近日重讀《紅樓》,對賈雨村此人倒有些新的看法。

認為賈雨村是個十足的忘恩負義的小人是有失偏頗的,相反的,起初的賈雨村其實是個有理想有志氣知恩圖報的大好青年。而他後來的行為雖然令人憎恨,事實上在整個人類群體中都是最常見且合情合理的,看客的嘲諷其實都是上帝視角惹的禍,倘若我們身在其中,說不定就是第二第三個賈雨村了。

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盤點一下賈雨村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墮落的。

1. 賈雨村的驕傲和智慧

賈雨村雖然貧寒卻有骨氣,雖是讀書人卻並不迂腐,雖然遭遇官場排擠,卻還能坦然面對,寵辱不驚。他在身無分文寄居寺廟之時,即便頗受當地鄉紳甄士隱的親睞他也沒有卑躬屈膝、諂媚討好。這也是為什麼甄士隱後來說,之所以沒有送錢給賈雨村是因為怕唐突了他,因為甄士隱深知賈雨村的傲氣。後來甄士隱邀請賈雨村去家裡吃飯,給他進京趕考的盤纏,賈雨村在表達了應有的感謝之後依舊不卑不亢,並沒有所謂「感激涕零」之語。後來遭受官場排擠,被革職查辦後,他也是「嬉笑自若」,自己「擔風袖月,遊覽天下勝跡」,何等的灑脫!

賈雨村有著超出常人的才智和眼光。甄士隱八月十五晚上跟賈雨村說讓他擇個良辰吉日啟程進京,結果賈雨村第二天凌晨就打包離開,並且說「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有決斷而不迂腐,在那個科舉取士時代,這番話很有見地,也十分的清醒睿智,便是放在今日,賈雨村身上的這些品格都是我們所推崇的。

對於賈寶玉這個銜玉而生的「怪胎」,世人皆出誹謗之語,他朋友冷子興也說:「你道好笑不好笑?將來色鬼無疑了。」賈雨村卻不以為然,並且侃侃而談,說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寶玉這種人是世間大善大惡兩氣碰撞博弈的結果,這種人「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若生於富貴公侯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然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僕,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娼。」根據寶玉後來的表現,可見此言不謬。

除此之外,賈雨村實際上是個很有才情的人。這一點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例如剛開始他在葫蘆廟寄居,縱然是個窮書生,卻被甄士隱看出絕非池中之物。他的「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簾內待時飛」「天上一倫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才高志勝,超凡脫俗,都非平常讀書人能寫出來的。後來他當了林黛玉的老師,這一點其實也或多或少證明了他的才情。黛玉的才情是眾所周知的大觀園中的佼佼者,除了她自身的天賦異稟之外,賈雨村對她的影響不可忽略。不僅如此,賈雨村的才華頗為賈政賞識,儘管賈雨村是林黛玉的父親寫信推薦介紹的,但是賈政對賈雨村是真心看重,大觀園剛剛建造好那次,賈政帶著一眾門客準備去給大觀園各處命名題字,當時賈政就表示,如果大家都想不出好的,回頭把賈雨村請來。很明顯,在賈政眼裡,賈雨村的才情應付大觀園的對聯匾額卻是綽綽有餘的,便是他自己和滿堂的請客相公都比不上。賈雨村才情之高可見一斑。

 

2.賈雨村的知恩圖報

說起賈雨村的「知恩圖報」,其實他的確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當年甄士隱資助賈雨村進京趕考,賈雨村說來日必當回報。後來賈雨村當官了之後的確來找了甄士隱,聽說甄士隱家因為大火而一無所有、甄士隱也下落不明之後,賈雨村「傷感嘆息了一回」,得知甄英蓮被人拐走之後,說「不妨,我自使人探訪回來」,次日又「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另讓甄家娘子「好生贍養,以待尋訪女兒下落」。

後來遇見甄英蓮的時候,倘若那個搶英蓮的人不是薛蟠,而是一個普通的小地主,賈雨村必然會幫助英蓮還鄉認祖的,只可惜薛蟠背景過於強大,而賈雨村過於自私。他的知恩圖報也局限於不觸動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倘若報恩影響了自己的利益,便會舍義而取生。

對於甄家當年回頭多看了他兩眼的丫鬟嬌杏,他也沒有忘記,功成名就之後把嬌杏娶回家,謝她「知遇之恩」,儘管嬌杏根本不懂他有沒有才華,不過是因為好奇才多看他兩眼。但是可以說,賈雨村的確是知恩圖報了。

3.賈雨村的赤子之心

賈雨村本來是有做好官的初心、有文人傲骨的,這一點的表現有兩個地方。

第一個表現是,賈雨村科舉考中之後當了官,結果「雖才幹優長」卻「侍才侮上」,同朝官員對他「皆側目而視」,後來不到兩年,就被上司尋了個理由參了一本,被革職查辦。也就是說,賈雨村剛剛當官那幾年,恃才傲物,連皇帝都敢懟,直言不諱,這樣直接成了異類,直接引發同朝官員和皇帝的不滿,於是後面就被打壓排擠,並且當革職文書一到,「本府官員無不喜悅」,再連著葫蘆案一段門子說所有官員都知道「護官符」一事,可知那些喜悅的官員多為貪財舞弊支流,所以才會容不下賈雨村。後來因緣際會成了黛玉的老師,才有機會攀上賈家,又當了大官。

可見這一時期的賈雨村還帶著初出茅廬的稚氣和孤勇,試圖做一個堂堂正正、報效國家的好官。朝廷對他的排擠讓他從天真走向成熟,後來學會隱藏自己,變得喜怒不形於色,書中對他遭遇排擠之後的表現描述是:「那雨村心中雖十分慚恨,卻面上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嬉笑自若」,此時的賈雨村已經學會了隱藏自己的喜怒,懂得了圓滑。 

第二個表現是「葫蘆案」一節,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細節,當門子問賈雨村知不知道「護官符」的時候,賈雨村是不知道的,門子當即驚訝「連這個不知,怎能做得長遠!如今凡地方官者,皆有一個私單,上面寫的是本省最有權勢極富極貴的大鄉紳名姓,各省皆然。」門子的這句話透露的信息很明顯了:一,連一個門子都知道護官符,賈雨村身為地方官卻一無所知;二,門子說護官符是每個地方都有,而且每個地方官都會抄寫的,而賈雨村竟然什麼也不知道。這兩點可以看出,此時的賈雨村儘管經歷了官場挫折學會圓滑,但是他不與人同流合汙的原則依然保持住了,至少在亂判葫蘆案之前,他還是那個倔強清高的文人。

4.賈雨村的墮落

總體來看,賈雨村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個十分不錯的人,有才幹、有骨氣、知恩圖報,或者說,他做的是每個正常人都應該做的事。

正是因為他是個「正常人」,他有正常人的理想抱負,有正常人的道德底線,卻也有屬於一個正常人該有的弱點,正是因為這些弱點,才會有他後來的「忘恩負義」之舉。

首先賈雨村的出身和經歷讓他無法抗拒金錢的誘惑,他雖然也出生於仕宦之族,然到他這一代早就根基散盡,一貧如洗。早年因為貧苦而寄居葫蘆廟,連參加科舉考試的錢都沒有,倘若不是得到貴人相助,他的仕途之路恐怕還要晚上數十載,甚至消磨殆盡。經歷過貧寒之後陡然富貴,任誰也不捨得輕易丟掉,為了維持富貴,他終究要做出道德禮義上的犧牲。

賈雨村雖然有文人的理想,卻沒有為理想獻身的決心,他有文人的傲骨,卻沒有為傲骨犧牲的勇氣,他要理想,更要名利。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之時,他舍義而偷生。賈雨村的墮落過程,實際上是理想向現實妥協的過程。

薛蟠打死馮淵後逍遙法外,受害人家屬告狀到賈雨村面前的時候,他最初是例行公事,大怒痛斥,準備將人犯捉拿歸案。可是當他得知罪犯的身份,就會官位不保的時候,他選擇了違背自己的初衷,保全自己的前途。這種行為雖然為「看客」不齒,可將心比心,試問世間幾人能為他人犧牲自己的前途的?何況在那個階級森嚴的年代,一旦被擠出統治階級,就會淪為砧板上的魚肉。所以他違背了自己報效國家的初心,違背了知恩圖報的道德底線,換取自己的前程。後來他背叛幫助過他的賈家,是利益權衡之下的選擇,是他向黑暗的妥協。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人終究是難以存活的。這是賈雨村作為一個世俗之人的無可奈何之處。

賈雨村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虛偽。他對名利的嚮往造就了他虛偽的特點,這其實是那個時代讀書人的通病。四書五經滿口仁義道德,這就使得當時的文人格外重視自己的名聲。賈雨村一邊向名利妥協,做出違背道德良心的事,一面又要掩蓋自己的罪行,非要沽名釣譽。這在兩個地方有較為明顯的表現。

他初入官場被貶官的時候,當時彈劾他的人給出的理由中有一條,說他好沽清正之名,這一點在葫蘆案一事中表現得更為明顯,當他得知薛蟠不能得罪,如此就要違背道德良心包庇罪犯了,當時他心裡其實已經做了決定了,面上卻還要做出一副為難的樣子,即使是做壞事,他也不想背負罵名。更明顯的是,後來為了害怕門子跟別人說出他曾經寄居葫蘆廟的潦倒往事,過河拆橋,隨便找了個理由把門子給流放了。

當一個人越虛偽,越在乎所謂名譽,那麼他維護自己的名譽就更容易不擇手段,付出的代價也就越是慘重。

而這種虛偽是貧窮的經歷賦予他的,他不能拒絕,卻也不能克制,於是就有了後面的悲劇。

那麼賈雨村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個人認為他的行為和人生觀與曹操是很類似的。有才智有理想,然而生性淡漠、自私、虛偽,所以才會在面臨利益和道德的權衡之時倒向利益,正是應了曹操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公在塑造賈雨村這個人的時候該是一把辛酸淚的,他在哭,哭那個時代,哭滿座衣冠皆淪為禽獸。他深知那個社會是如何把有真才實幹有理想的人摧毀的,他深知一株梅花是如何被朔風打落而淪落為一灘爛泥的。

他通過賈雨村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時代悲劇,所有的文人都被四書五經上的仁義道德灌溉成一株君子蘭,卻又在官場中墮落成一把枯草。倘如魯迅所言,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麼賈雨村的悲劇就是把赤子之夢捏碎,把火用冷水撲滅,把一張白紙弄髒,把一個正直良臣變成奸詐小人。

世人不該笑賈雨村「知恩圖報」,而是該哭自己後來活成了賈雨村,甚至不如賈雨村。

寫完了

好!

鼓掌!

喜歡的小夥伴別忘了一鍵三連······

串場了,別忘了點讚、關注、轉發哦!

留言戳這裡→

相關焦點

  • 遭唾罵的賈雨村,實際上一個地方,曹雪芹讓他和王熙鳳、探春一樣
    後來賈雨村攀上了林家,繼而又攀上了賈家、王家,賈雨村升職之路開了掛,直做到大司馬。人生的前半程,賈雨村是很成功,這個不容置疑。其實談論賈雨村如何壞,如何該遭天打雷劈,這樣的憤怒大家看的不少了,就別重複了,今天屏山想帶領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曹雪芹為什麼要設置這樣一個人物,其實把賈雨村這個人完全刪了,似乎並不影響小說結構和主題表達。所以,終極之問來了:曹雪芹對賈雨村,到底持何態度?
  • 賈雨村與賈寶玉
    賈雨村生活拮据和人生不得志,這樣的窮儒的處境和遭遇令人同情。但是,這當然顯示不出曹雪芹寫作他形象的高明之處,因為,這樣的形象具有類型化。在《紅樓夢》之前的小說戲曲中,這樣的形象屢見不鮮。然而,這並不是曹雪芹寫作的著眼處。從前八十回看,第一回具有「入話」的功能。賈雨村在第一回中出場,他在全書中的地位和意義自不待言。而其中的意圖就是把他放在與賈寶玉作對比著寫,他代表著儒家傳統意義上的入世者。
  • 紅樓讀書筆記第1回:曹雪芹懼怕文字獄、賈雨村敢談人間萬姓?
    1.曹雪芹到底是怕文字獄呢還是不怕呢?雪芹曹公顯然十分懼怕清朝令人聞風喪膽的文字獄。所以,寫小說時,處處都要說明自己不敢幹涉朝廷。所以小說在第1回前的凡例中就先打了好幾個補丁。由此確實不得不提出一個問題:曹雪芹這個名字會不會是和脂硯齋、孔梅溪、吳玉峰等一樣,是個筆名(或者說別名呢?)畢竟曹雪芹的父親是誰,到現在也說不準呢嘛。雖說小說寫朝廷的筆墨特別少,但總是給人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還給人一種雲霧繚繞的暗示,加上脂硯齋「草蛇灰線」的提點,陪著真事隱假語存的障眼法,恐怕讓我們讀者很難相信這書沒有絲毫的影射呀。
  • 深度心理學解析一個不為人知的賈雨村
    可惜不好意思,回到曹雪芹的本意,他可不是創作一個先白後黑的人物,而是從頭到尾黑的發亮、黑出天際。關於這個問題,只要看過脂批就無需贅言。從賈雨村一登場,脂硯齋就劇透他代表【假】。之後只要他一張口,脂批就揭他老底。譬如:雨村道:「你說的何嘗不是。【甲戌側批:可發一長嘆。
  • 賈雨村與嬌杏一見鍾情的婚姻最後竟如此荒唐,要告訴女人們什麼?
    文/gegebaihui賈雨村當年落魄在甄士隱家,靠救濟生活,在花園中飲酒消遣,正是心中百般聊賴,失意之時,不經意回眸,看到了甄家的一個丫鬟嬌杏,本來嬌杏的回頭並不是看賈雨村,卻使賈雨村心神蕩漾,成了他絕境中的一線希望與慰藉;嬌杏這不經意的一回眸,便註定自己一生的歸宿,要與這個膀厚腰圓的男人廝守糾纏
  • 假作真時真亦假,甄士隱和賈雨村原本就是一個人!
    而在這諸多名字當中,我唯獨青睞《石頭記》,總感覺即使是用《紅樓夢》來做書名,都差些意思 ,不是那個味道……關於《紅樓夢》的作者也多有爭議,但通行本均是以曹雪芹為作者。其實,我更傾向於《紅樓夢》是無名氏所作。一部《石頭記》,由一個叫做無名氏的人所寫著。多好!少了多少紛爭呢?少了多少原本就不該屬於《紅樓夢》中的「故事」呢?
  • 王和尚讀紅樓夢:賈雨村為何能讓紅樓夢更黑暗,更深刻
    賈雨村即是如此,在早期,他希望憑藉個人能力攫取高位,振興家族,但是卻被貶官而屢屢碰壁。這時,賈雨村的性格開始扭曲,漸漸拋棄原有的信仰,開始恬不知恥地鑽營。以上可知,賈雨村的為官「三級跳」,其實是經過苦心算計的結果,也是他逐漸認清官場現實後的轉變。此後的賈雨村官運亨通,不斷得到晉升。這就是曹雪芹筆下的官場現實,即「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賈雨村之前的「志氣」與「風骨」也漸漸消泯,這豈不是人性的扭曲麼?03.細節分析,賈雨村如何抱緊賈家大樹?
  • 舞臺劇《曹雪芹》到底怎麼樣?
    去觀看了國際大劇院於上周9月16日首演的舞臺劇《曹雪芹》,在曹雪芹非常有限的生平資料情況下,總體劇情已然把握不錯,舞美也很棒。第一幕風箏的意象運用非常棒,那在天井隨風而逝的風箏既象徵著曹雪芹唯一著述的《風箏譜》,又呼應《紅樓夢》中的具有如浮萍飄零意義的風箏,我想無數客居他鄉的人在看到第一幕時候也如我一樣淚目低泣吧。
  • 紅樓夢:關於曹雪芹先生《紅樓夢》的前生故事和主要人物關係交代
    後來,曹雪芹在悼紅軒裡面批閱了這本書達十多年,對這本書進行了增刪,據他自己說次數達到5次,他也將這本書分出了章回,於是,他將這本書題名為《金陵十二釵》。曹雪芹為這本《金陵十二釵》題有一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 15個人寫死8個,曹雪芹到底安的什麼心?答案就在紅樓夢第一回
    《紅樓夢》裡也有和賈寶玉走相反路線的人,就是賈雨村,他按照一個讀書人該走的路徑去經學治國,結果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於是他換了一種補天的方式,就是攀附權貴,丟掉初心化身鬼蜮,也曾一度成功,不過最終還是失敗了。
  • 《紅樓夢》第一回,曹雪芹巧用四個對比,讓我們看清世間冷暖
    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全書的艱辛創作和書名改動過程,空空道人檢閱抄錄《石頭記》後易名《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經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題曰《金陵十二釵》,之後便有了我們深深熱愛、手不釋卷的《紅樓夢》。就在這一回,曹雪芹用了四個對比,讓我們看清世事無常、人間冷暖。
  • 林如海對賈雨村很好?他給賈政的信,成為林黛玉日後災禍的伏筆
    林如海上任巡鹽御史不久,賈雨村就經人介紹來到林家給林黛玉做家庭教師。林如海會聘請賈雨村背後有兩個原因,一來是有人介紹盛情難卻。二來也是賈雨村一介進士,又當過知府,竟然願意給一個小姑娘做啟蒙老師,實在打著燈籠也難找。古代富貴人家的「西席」,往往像門客一樣,都是為了自身的目的選擇學生。
  • 【紅樓札記】曹雪芹塑造香菱的目的是什麼,香菱最終的結局應該是怎樣的
    身世浮沉雨打萍周會濤關於香菱這一形象,紅學界普遍認為,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對這個人物特別鍾愛,賦予她特殊氣韻,幾乎涵蓋了幾乎女性的所有優秀品質,在大觀園中遊移著一股極清的暗香, 是一道有著剎那芳華的風景。
  • 《紅樓夢》第二回:賈雨村也曾有情有義,黛玉不舍離開父親
    賈雨村有才幹、有一顆嚮往功名利祿的心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他在官場上的境遇卻並不順利。如果說一個官員能夠做到謙遜有禮,那麼他的同僚應該也會喜歡他,不會對他有敵意。但是賈雨村卻自恃才高,目中無人,導致了同僚們對他的不滿。
  • 賈雨村的進士跟曾國藩的同進士有何不同?來自皇上的鼓勵與戲謔
    賈雨村得了甄士隱的資助後便立馬起身進京去了,因為第二年便是大比之期,也就會試的時間,會試由中央舉行,每三年一次,錯過了就要再等三年。賈雨村趕上了會試,而且考中了進士。 原來,雨村因那年士隱贈銀之後,他於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
  • 《紅樓夢》第一回,曹雪芹為何從神話開始?
    很多人說,曹雪芹寫《紅樓夢》就是和魯迅的《朝花夕拾》差不多,魯迅也是站在嚮往、和平和民族意識上偶爾回憶一下恩師,比如說藤野先生,而曹雪芹在落魄的時候,難免想起夫兄教育之恩,詩友規談之德,感覺自己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半生潦倒,貧窮限制了曹雪芹的發展。
  • 白話《紅樓夢》第一回(全文):甄士隱丟孩含恨,賈雨村進京奪魁
    而後東魯孔梅溪又改成了《風月寶鑑》,再後來,曹雪芹在一個叫悼紅軒的地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提名為《金陵十二釵》,並題詩一首,詩是這麼說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近些年爭論很多,我就不認為此書是曹雪芹獨立完成的。
  • 【紅樓札記】張紅靜 曹雪芹取「賈璉」「賈琮」與乾隆早夭太子「永璉」「永琮」有關係嗎?是巧合還是故意?
    ——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冷子興跟賈雨村介紹了賈府的家室。其中之一說到賈璉,賈赦也有兩個兒子,長名賈璉。說到賈璉時又提到了賈璉的夫人,誇獎讚嘆之餘竟然沒有說次子是誰。而書上都是稱賈璉為二爺的,這就有了前後自相矛盾的問題。
  • 曹雪芹也有文思枯竭時
    我這個紅痴,於是就找到開脫理由,曹雪芹也有文思枯竭時呢。大文豪莫過於此,況我乎!事實上,翻開《紅樓夢》第六回「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就有一段話,表白曹雪芹寫不下去的苦楚:按榮府一宅中合算起來,人口雖不多,從上至下也有三四百個;雖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亂麻一般,並無個頭緒可作綱領。正尋思從那一件事,自那一個人寫起方妙。
  • 淺析賈雨村的轉變
    賈雨村在林家任教期間,看似偶然的一次郊遊,實是作者對賈雨村革職後的心理特寫。其一,「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對賈雨村的警義。智通寺這副聯語的甲戌夾批曰:「先為寧、榮諸人當頭一喝,卻是為餘一喝。」其實何止是對「寧榮諸人」的當頭棒喝,以筆者愚見也是對賈雨村的當頭棒喝,更是對那些在名利場中貪得無厭之人的一種譏刺。此時的賈雨村剛被革職,卻並未使其接受教訓適時「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