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我國的經濟特區,那裡一個普通工作者月薪過萬正常嗎?

2021-01-11 騰訊網

月薪過萬深圳市中心上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沒有的過萬的大概就是剛上班的小白和基層了,深圳消費高呀,不然怎麼生存。月薪過萬這些不算什麼,因該問那些一年收入能全款在好的學區房的人,他們怎麼賺的錢?我們公司深圳的總部,除了經理級可能有萬元,下面的業務員文職等只有6-8千左右,但離職的很少,超十年的很多,說明他們覺得滿意且市場薪資就是6-8千了。

如何解讀「很多」這個詞,如果按比例,要達到很多的標準至少是超過50%才行,顯然這個比例遠遠達不到;如果按人數,月入過萬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甚至剛剛超過一萬的,在市內都只是剛剛夠生活。

問題是還有很多人工資不過萬,或者沒有工資,但是收入都是好多萬。深圳為什麼能持續發展,就是因為精英學子在深圳能買房,財富在增長,有口碑,精英能持續流入。 信譽值萬金!

月入過萬:有些人一年中只有一個月過萬了,有些人一年中十二月過萬,有些人十年來每個月都過萬了,有些人估計在未來十年中月入也會必然過萬,有些人明年月入只有兩千或負收入。看你處在什麼階層吧,如果你年收入40、50萬,那麼你身邊較高收入的人肯定也多,你肯定理解不了社會上居然還有一個月才掙幾千塊錢的人!如果你只是一個月收入幾千塊的普通打工仔,那麼你接觸到的大部分人也是這個收入,你當然會認為月收入一萬以上的人不多!

深圳人均收入才八九幹,是拿戶籍人口說的,拿常住人口平均恐怕就沒有多少個千元了,如果月收入過萬,近一千多萬人收入為零也不過一二百萬,除去些億萬富人的超高收入,你看還能有多少人月入過萬?1.做得好的銷售。2.it程式設計師。3.製造業的設計資深工程師。4.管理層。

普通文員、財務人員,薪資一般5-8K,研發7-15K,業務人員底薪3-5K,提成高的月入幾十K,這個不好說。不同的行業和崗位沒有可比性,總的一句話,壓力大的崗位收入高一些。深圳的戶籍人口絕大部分也是外來人員組成的,原住民只有區區二十幾萬。深圳產線工人收入不高,但寫字樓裡邊過萬月薪的員工多如牛毛。

能買得起房的肯定收入過萬,其實在深圳年收入12萬的家庭比比皆是,有菜市場賣菜賣肉的,有馬路邊開小店的,等等,有的家庭生活比較節儉,年底可以存一些錢,有的小夫妻花錢比較隨性,年底就基本存不到什麼錢了,我身邊年收入50-100萬的人比較多,也都是開個小加工廠而已。

深圳除了本地人(祖籍深圳本地人)很多有錢的都外地人,公司老闆,企業高層,科技人員,做生意的高收入人群很多都是外地的不是本地的,在深圳有幾套房,戶口也未必在深圳,有深圳戶口沒什麼了不起的,有些過得還不如別人!

戶籍人口裡面真正的本地人也就三四十萬,絕大多數的本地人戶籍人口都是外來人口遷徙過來的 因為深圳的入戶政策非常簡單,只要大專學歷在深圳繳社保就可以 那你覺得這種剛畢業就遷移過來的所謂「本地人」都有幾棟房子在收租?其實我認識的具有深圳戶籍的所謂本地人 絕大多數都在城中村裡蝸居。

原寶安縣全人口二十六萬人左右,其中城鎮人口三萬人左右,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原駐民收入有過萬,百分之二十左右城鎮人口大部分收入沒有過萬,而我就是其中一員,只能說你們不了解深圳的過去。深圳平均工資不是一萬嗎?而且據統計,平均工資一般不是處在50%這個中間值,一般處在40%這個中下位置,因為工資往低走頂多就是0元,與平均工資一萬也就是拉開一萬的差距。工資往高走可以幾萬、幾十萬、幾百萬,這個與平均工資一萬的差距就大了。

他們本地人的收入主要是村辦企業和入股企業分紅,其次是地租和房租,月收入幾萬到上百萬的大有人在。大浪玉壺工業園那邊有個本地佬,有10多萬平米的廠房出租,在龍華的價格是20元平方米左右,一個月就是2百多萬,還有村裡分紅。本地佬的收入是我們不敢去想的。

這些都是計稅收入,深圳除了正規上市公司還有部分銀行會按實上報,基本上沒有幾個會正常報稅,特別是民營企業基本上都是壓著扣稅線申報,真實工資分幾個銀行帳戶發放。其實這些數據來源應該是來自於納稅統計的吧,很多公司為了避稅,一般會工資少算,但實際不止。而且還沒包括年終獎之類,就比如上面說的銷售經理,工資過萬可能明面上只寫了6000,這樣個稅就少交了。

其實我想說在深圳月薪不過萬真的是不努力的結果。我們工廠哪怕一個新進的新手,只要用心學,用心做,半年後都能過萬。雖然工廠環境差點,但咱們憑本事掙的錢,不丟人。

相關焦點

  • 我國「最悠閒」的經濟特區,經濟不高卻適合旅遊
    過去,為了讓一部分地區快速發展,進而以輻射的形式帶動其他城市的發展,我國把一部分地區設置為經濟特區,把經濟特區的城市設置為經濟特區的城市,這樣可以灌輸更多的資源,深圳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以前深圳只是一個不知名的漁村,後來由於地理位置突出,深圳靠近香港,能夠承接香港的產業轉移,於是深圳被確立為經濟特區,到現在,深圳已經出了2.42萬億元GDP的成績單,讓人覺得很為深圳驕傲
  • 用藝術致敬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一個個立足本職、參與特區建設的生動場景;一件件積極健康向上的書法美術作品;一組組疫情防控的美麗「動」圖;一幅幅參政議政成果、獲得榮譽的歷史實物圖片,是深圳黨外知識分子對深圳經濟特區獨特文化、國際視野、先鋒觀念、自然風貌、科技發展、城市生態及創新精神的真實寫照和藝術表達,更是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致敬的特殊禮物。
  • 張鴻義:見證深圳打響經濟特區金融改革開放的「開山炮」
    張鴻義:1980年,我國僅有負責人民幣業務的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外匯業務的中國銀行以及負責進出口保險業務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三家金融機構,很難滿足當時改革開放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同時,1980年前的深圳一窮二白,國家首選創辦經濟特區,一方面寄希望於早日改變深圳的舊貌;另一方面也期望深圳經濟特區能為國家探索出一條加快發展的新路徑。
  • 鄧小平對深圳經濟特區的三次關鍵支持
    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和設立特區的主要決策者,更是對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深圳經濟特區已經走過了四十年的風風雨雨,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回顧深圳經濟特區四十年的發展史,鄧小平至少在三個關鍵時間節點上,對深圳經濟特區的創立和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國內的5大經濟特區,除了深圳,再說出兩個就算「牛」了
    經濟特區這個詞還是較為常見的,尤其在討論一些城市的發展與前景時,總會出現這個詞彙,不過說到我國的5大經濟特區,你能說出幾個呢?除深圳外,說出兩個就算你「牛」「經濟特區」是從「出口特區」改名而來,在1980年3月更名後,在深圳加以實施,通過減免關稅等政策,營造出更好的投資環境,從多個方面帶動城市飛速發展,其中發展最好的就是「北上廣深」中的深圳了。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40多年來,深圳一直站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新模式探索的最前沿,從生產實踐,到制度建立,再到觀念更新,取得了系統的、多層次的成果,為改革開放全面成功推廣,提供了一整套系統的觀念與經驗。當然,深圳的改革歷程,是一個步步為營的過程。
  • 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深圳廣大幹部群眾披荊斬棘、埋頭苦幹,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
  • 經濟特區40周年,深圳珠海廈門等特區發展得如何?
    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經濟特區」的作用非常關鍵。所謂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其實指的就應該是經濟特區的人先富起來。今年是經濟特區推出的40周年。40年前,深圳和珠海作為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應運而生。其後先後有福建廈門、廣東汕頭、海南省、新疆喀什、新疆霍爾果斯成為經濟特區。
  • 深圳市各民主黨派熱烈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敢為天下先、勇於「吃螃蟹」,深圳經濟特區40年間,創造了無數的「全國第一」。圖為人才公園。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偉文 攝八月鵬城,萬裡晴空。我們迎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在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經濟特區,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40年間,一代又一代的特區建設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艱苦創業,勇立潮頭,推動深圳從一個落後的邊陲農業縣迅速崛起成為一座充滿魅力、活力、動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
    深圳經濟特區,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開篇傑作。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這裡,發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動員令。  2018年10月,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這裡,號召「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努力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 時間給出了答案——央媒聚焦深圳經濟特區40年(歷程篇)
    在《央媒聚焦深圳經濟特區40年——歷程篇》裡,從中央媒體記者的視角,回望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建設發展歷程。40年前的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深圳廣大幹部群眾披荊斬棘、埋頭苦幹,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
  • 中國「囧到家」的城市,「經濟特區」城市,GDP和深圳相差2萬億!
    全國所有經濟特區的城市,有的現在發展成國際一線城市,發展成為城市現在一般,無論城市的知名度,城市的經濟發展非常一般在一個大多數人的生活中逐漸遺忘的一個城市,其中,除廣東省內深圳以外的其他經濟。汕頭市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是我國最早開放的全國經濟特區城市之一,汕頭市作為潮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至今汕頭市仍保留著潮汕文化非常濃厚的氣息,這種濃厚的潮汕文化氣息本身對一個城市有著非常大的宣傳價值,對城市的傳統文化也起著非常好的推動作用。
  • 習近平在深圳發表重要講話!這就是經濟特區40年的10條...
    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300778,股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深圳廣大幹部群眾披荊斬棘、埋頭苦幹,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
  • 歌唱家沈洋攜手鋼琴家左章,共賀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
    △音樂會海報時代印記,經典藝術歌曲回憶百年榮光作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系列演出」的特別製作,「我們的路,我們的歌——一個時代與40年的回憶」音樂會在曲目編排上可謂匠心獨具譬如有我國著名音樂家青主於1920年創作、被認為是中國藝術歌曲開山之作的《大江東去》;有被譽為「中國現代音樂之父」的蕭友梅所譜寫,曲調優美、內容深刻的《問》;有著名音樂理論家、教育家黃自的代表作、極富中國詩詞的美學意蘊的《思鄉》等等。知名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一直致力於中國藝術歌曲的傳唱。
  • ...龍崗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暨2020深圳聲樂季交響音樂...
    央廣網深圳8月9日消息(記者劉禕辰 通訊員楊麗、盧允)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到來之際,「聲振新時代」龍崗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暨2020深圳聲樂季交響音樂會於8月8日晚8時,在龍崗區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龍崗原創大型交響組歌《我們就是河流》2020版以新姿呈現於舞臺,以流淌的音樂帶領觀眾感受深圳,感知中國。
  • 看似「普通」的三個大學專業,前景卻相當好,畢業生月薪輕鬆過萬
    今天我們就來推薦三個看似普通,實則就業前景相當不錯的大學專業,不知道未來如何選擇的學生可以作為參考。1.家政學專業很多家長一看到家政學專業的名稱,就會不自覺地產生強烈的排斥情緒,一些家長甚至說選擇這一專業的學生,大學都白上了,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民航發展扶搖直上
    大鵬飛兮振八裔 扶搖直上九萬裡——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民航發展側記深圳,北緯22°,東經114°。40年前,一個邊陲小鎮。深圳接續奮鬥、一往無前,不辜負黨中央一直以來的厚望重託,響亮回答了一個又一個時代命題,完滿交出一份又一份優秀答卷。
  • 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經濟特區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刻總結了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寶貴經驗,同時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寬廣視野,明確了新形勢下經濟特區建設的根本要求,系統闡述了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為新時代經濟特區再出發指明了前進方向。
  • 中國5大經濟特區,為何只有深圳成功了?
    回望1980年,當深圳以「經濟特區」的名號橫空出世之時,還是一個GDP不到2億元、人口僅有30萬、城市僅有幾條街道的「小漁村」。當時,作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GDP高達1436億港元,是上海的4倍多,超過深圳的700倍。40年河東,40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