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1691—1745年),初名默,字得天、長卿,號涇南、天瓶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書法家和戲曲作家。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預修《大清會典》。歷任武英殿修書處行走、內閣學士、經筵講官、刑部尚書等職。
張照資學明敏,工詩善文,精音樂、繪畫、書法。書法初學董其昌,中年出入顏、米,為「館閣體」書法代表者。乾隆初年所謂的「御書」匾額和書畫題跋多由他代筆。奉旨與允祿主持續修康熙朝音樂著作《律呂正義》,撰擬文廟樂章,編撰《勸善金科》、《昇平寶筏》、《月令承應》、《法宮雅奏》、《九九大慶》等宮廷戲曲劇本。參加編撰宮廷書畫著錄《秘殿珠林》和《石渠寶笈》,書法匯刻有《天瓶齋帖》。乾隆十年(1745年)奔父喪途中在徐州病亡,諡「文敏」。張照與曲阜孔氏有姻親關係,其女婿為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其兒媳系孔子七十一代女孫。孔繼涑刊張照手跡於曲阜,併集張照書畫題跋為《天瓶齋書畫題跋》,對張照書法和書學的傳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今天,一凡飾界向大家推薦展示的純拓片經手工裝裱的張照《朱熹題畫跋語》書法拓片冊頁,其版本為清末民初時期的老石刻。此石刻內容為張照錄寫朱熹在一幅名畫上的題跋:「建陽崇安之間,有大山橫出,峰巒特秀,餘嘗結茆其巔小平處。每當晴晝,白雲坌入窗牖間,輒咫尺不可辨。嘗題小詩云:『閒雲無四時,散漫此山谷。幸乏霖雨姿,何妨媚幽獨。』
形式:拓片冊頁尺寸:規格6開12頁,大小32×12,其中拓片尺寸約28×10.5×10(頁)
看看張照《朱熹題畫跋語》冊頁的每一頁。因是真正的老石刻拓制,真實展現了老石刻或平整、或凹凸、或殘缺、或斑駁之原貌,個別部位也難免有字跡模糊不清或破裂,這是真正的老石刻拓片的正常現象。
最後看看張照《朱熹題畫跋語》冊頁的局部細節:
查看更多關於名家字畫、碑帖拓片、碑帖冊頁、磚瓦拓片等內容的文章,請關注我的百家號「兗州一凡飾界」!
看完此文,喜歡或不喜歡,都歡迎你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記住:溝通交流很必要、相互理解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