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戰記》是一部我認為值得讚譽的好番,題材或許限制了它的受眾,但無論是製作還是劇情都彰顯了它的出色,甚至我覺得它的很多方面比四月霸權《鬼滅之刃》還要過之
在整部番的製作方面,霸權社又一次展現了它高超的製作水平。動作極其流暢,以及作畫中的動作快慢的定格使動作極度充滿張力
其中一些畫面布局,光影顏色的安排更是為整個番增色添彩,即使不用配上劇情,截出來也絕對是一篇震撼的壁紙,情緒在光影之間是流動的,我們能感受到遠超畫面本身的震撼。
這裡的一束光安排給了信仰的牽引之感, 真的能感覺到人物與世界相比的渺小,忍不住引起共鳴與救贖
會見國王時整個畫面的血紅,仿佛暗示著王權沉浸在屍山血海之中。
而多處的面部陰影,無意之舉,卻突出了阿謝拉特內心的困頓與背離,雖然知道身後便是光,卻只能選擇背離,這是每一個海盜必然的黑暗。
當然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作品,霸權社對細節的把握更是將每個人物展現的淋漓盡致。
皴裂的指甲,乾裂的嘴唇,暴起的青筋,手上的刀痕與凍瘡……都展現了當時的人物特色與極致的情緒,而這都提升了作品本身的歷史厚重感。
而最後的刀片落地代入以往的鏡頭,絕對使整部作品的情緒提升到了極致,可以看出《冰海戰記》的製作絕對是殫精竭慮的,從製作方面就理應獲得如此高的讚譽,
當然《冰海戰記》絕對是劇情與製作的雙贏,這裡,我將從阿謝拉特出發初窺冰海戰記這部番的脈絡,從全篇來看,你可以說老謝是個賭徒,是個梟雄,是個好的教育家(處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但你卻很難說出,他是個好人,是個英雄,是個「王」。他的一生是「骯髒」的,但也是「輝煌」的,甚至在他死之際我也熱淚盈眶想高呼「真正的王」,可事實看來,其實很難言說其有作為「君王」的資本。
為勝利沾滿鮮血是那個時代的時代主題,沒一人能避免,以至於戰爭到最後也便失去了意義,雙方為所謂的平靜而戰,但最終只是流下更多的鮮血,戰死的是戰士,悲劇的是往往最終戰士都不知道為何而戰,因為他們的犧牲只是滿足了小部分人。訴諸全番,《冰海戰記》充斥反戰色彩的,雖然當時維京人不得不這樣做,但後人應該有更好的選擇。
從個人來講,全劇都講述了每個人去追逐自己不同信念的故事,在時代中這或許只是一毫,但正是這每個人的信念構成的那個時代的滌蕩,而《冰海戰記》將每個人都講述的很好。
我們看到了克努特因為「改變世界」的想法而丟去了之前的頹勢。雷夫大叔因為丟失託爾芬的內疚與想找到託爾芬的信念而奔波多年,託爾芬因為報仇的想法而忍辱負重。
那麼老謝的信念是什麼呢?對於有著悲慘童年感受到不平等對待的他,阿謝拉特絕對是反對鬥爭的,他會嚮往一個平等的美好的世界,一個海洋彼岸的文蘭,但是或許是出於他母親的灌輸,又或是他本身的厭世情緒,他是難以成為君王去自己打造這樣的世界,因為他看透的人性的醜惡,甚至難以去相信每一個人。他是反對鬥爭,殺戮,不平等的戰士,但是他卻是難以以博愛的情緒去看待整個世界,而這樣的人是難以成為創造文蘭的君王的。因此他一直在尋找一位明軍來打造這樣的盛世。這既是他媽媽的教育所致,更是他自身所致。
從全篇來看,能真正理解「愛」或「戰士」一詞的只有四人。克努特、傳教士、阿謝拉特、託爾茲。
全劇第四集阿謝拉特與託爾茲決鬥時說「他們有相同的氣味」,其實是道出他們為同一類人的悲哀,他們都只是戰士,他們能理解什麼是「戰士」,但他們終究只是戰士,是被人利用的工具,他們或許能統帥一支軍隊,但實則卻掌控不了自己的命運。責任是他們的包袱,束縛了他們前行。
決鬥後阿謝拉特讓託爾滋做老大,毫無疑問阿謝拉特是真心的,他是想給託爾茲一個改變的機會,而非作為一個「戰士「生存。但是託爾滋拒絕了,他們終究是同類,事實上託爾茲並沒有「能力」去成為阿謝拉特的老大,甚至在行為上他們是背道相馳的。
託爾茲理解「戰士」的含義,但是一直以來他都是被動的,他只能選擇去守護自己所能及,去守護自己的小家,守護這一份自己的平靜。這是他一直作為戰士的身份所致的,傳統的觀念是束縛著他的枷鎖,這是時代中每一個戰士的悲劇。當然他的選擇也是他經歷戰鬥無望所致,他理解「愛」,所以選擇退出。
與阿謝拉特理念相一致的反而是傳教士,他早已明白「愛」的意義,他頹廢,是因為他也在尋找一個新的能改變世界,傳播「真愛「的」上帝「。這是他為什麼聽聞託爾滋的故事會激動當克努特明悟」愛「並要統一稱帝時,他煥發青春的原因。
而克努特是一個滿足條件的人,阿謝拉特想培養他是因為看到了他心中蘊藏的基本的仁慈,怯懦的內心會使他對世界友好,會追求人性的平等。幸運的是,阿謝拉特賭對了。
我們很難斷言老謝是否是個悲劇,他想要和平卻不得不做濫殺無辜之事,這是他的生存之道,這是他為了信念而必經的道路,因為他想要建立所有人民的「文蘭「,而不是一個人的「港灣」,因此他必然流血,而不是回到島上安詳平靜,他是壯麗的,但行為與期待的強大偏差必然會將他拉向深淵,不是肉體,而是內心,他討厭自己是必然的。我難言他是否是個悲劇,但我願為這個懷著信念卻終為海盜的阿謝拉特致敬。
最後回歸託爾芬,阿謝拉特幫助他的目的是複雜的,或許出於對男主父親的內疚,或許是真的想培養一個真正的「戰士」,或許只是無心之舉,原因或許已經不用再追究,從結果來看,阿謝拉特真的將男主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來看待,越到後期,阿謝拉特越來越去保護託爾芬,也許在託爾芬身上阿謝拉特是真的得到了作為父親的滿足。這是他一直催促託爾芬的原因,因為在當時的亂世,託爾芬這樣無目的的人終只能淪為棋子或一事無成
而託爾芬的內心卻一直停留在了6歲,停留在了他父親被殺的那一刻,正如阿謝拉特所說,他是一個被仇恨與榮耀捆綁的人,或許他已經沒有當時那麼憎恨,但他走不出陰影,因為那一直以來都是他活下去的支撐,不然父親為他擋箭而死的內疚便會吞噬他,他從不曾為自己而活,或者說一直是為自己而活,男主,終究還是個孩子。
因此,作為一個非原著黨的我更加期待第二季的表現,這是一部好番,對於角色的成長仍有太多的伏筆沒有講完,我們會一直期待《冰海戰記》,當然我也將去補原著漫畫,相信這又會帶來全新的體驗。
(P.S.作為一個非原著黨,我之前並沒有去深入了解過相關作品,此僅為我看完《冰海戰記》的第一感受,如有不正確之處,希望探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