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呂二馬三典韋,這是《三國演義》武評裡,最通俗的一個版本。馬,即是馬超,馬超年少成名,武藝超絕,驍勇異常,曾數奪三國砍人王的頭銜,被曹操欽點為西涼錦馬超。錦這個字挺有意思,講通俗點兒就是有點兒小帥。
打從出道後,馬超便在涼州混,涼州,地處西北,民風剽悍。既然民風剽悍,便免不了經常扯旗造反,尤其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後,馬超眼瞅著有機可趁,振臂高呼討伐曹賊,連遠在許昌享福的老爹兄弟都不要了。而在談及為何造反時,大孝子馬超微微一笑,袒露心聲。
「當年我小馬可虛偽了,每天活的戰戰兢兢,試圖取悅每一個人,做個乖寶寶;現在就不同啦,我要活的真實一點。」不過活的真實的代價是曹操勃然大怒,一聲令下把老爹馬騰、兄弟馬鐵與馬休統統咔嚓了,這是閒話,按下不表。
實事求是的說,馬超論陣前單挑,武力值絕對驚人。數回合刺死李通、八九回合擊敗于禁,三十回合搞定張郃,四五十回合拿下玩命狀態,拼死護主的曹洪,兩戰許褚雖平分秋色,卻把虎痴逼的寬衣解帶,赤身裸體。很顯然,曹操帳下的任何大將,都不足以搞定馬超,也難怪能把孟德逼的割須棄袍,狼狽逃竄,差點完蛋。僥倖保住一命後,曹操膽戰心驚的感慨:「馬兒不死,吾吾葬身之地矣。」
憑藉輝煌的戰績,馬超名聲飛速躥升,好事之人於是紛紛議論,如果馬超早生個幾年,不知他與呂布誰勝誰負。奉先這人吧,雖說槽點多,跳槽更多,可虎牢關前一打三卻是實打實的,為此三國第一的寶座從未動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馬超只能被排到第二了。
驚豔亮相後,馬超最終還是被曹操用計擊敗,沒的說,馬兒圖樣圖森破,畢竟乃衣服。不得不流落漢中,投奔張魯。作為五鬥米教教主,張魯倒也實誠,委以馬超重任,並指示他去對付劉備。
在與劉備的作戰中,馬超又迎來了一波輝煌。羅灌水在《三國演義》內文是這麼寫的————
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兩馬齊出,二槍並舉。約戰百餘合,不分勝負。玄德觀之,嘆曰:「真虎將也!」
這波單挑,其實是馬超略佔上風,畢竟書中還寫道。「劉備恐張飛有失,鳴金收兵。」
翼德哪能受得了這窩囊氣,換了身行頭捲土重來。略歇馬片時,不用頭盔,只裹包巾上馬,出陣前搦馬超廝殺。超又出,兩個再戰。玄德恐張飛有失,自披掛下關,直至陣前;看張飛與馬超又鬥百餘合,兩個精神倍加。玄德教鳴金收軍。二將分開,各回本陣。
連打兩回,張飛都沒佔到便宜,狗熊脾氣來了,深夜再出,高舉火把,繼續挑戰。馬超倒也不虛,打就打,老子怕你不成?只是這回雙方依舊未能分出勝負,由此可見,馬超與張飛的武力實屬毫釐之間。只是毫釐之間並不濟事,畢竟兩軍一旦陷入僵持,難免會有人嚼舌根,傳流言。說什麼「馬超這輩子也就這樣了」,聞此訊,馬超勃然大怒,拔劍而起,仰天長嘯。
「既然天要絕我之路,不如就走一條最艱難的道路!」滾鞍下馬,納頭就拜,喊一聲「玄德公在上,馬兒願肝腦塗地,萬死不辭。」劉備大喜,「馬兒真識時務,俊傑,俊傑也。」
老實說這其實真不算啥汙點,慢慢洗白便是。奈何馬超自恃乃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身世貴胄,脾氣十分暴躁,動輒與人爭的面紅耳赤,吹鬍子瞪眼。而這種逢人便懟的性格,無形之中令他在朝野上下得罪了一大片。再加之自詡真性情,搞得人人敬而遠之。
得罪人這事吧,自己未必有感覺,但後果可能很嚴重。畢竟得罪人一旦多了,便會影響坊間風評。關於待人處事這一點,馬超的同事子龍,儼然就是個中楷模。子龍除了一身是膽外,體恤士卒,關愛同僚,都是有章可循。再加之向來忠心耿耿,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甚得蜀漢眾人好感。也難怪大夥常說:「子龍辦事,咱們放心。」
正兒八經對比戰績,或者對比個人武力,子龍未必能趕上馬超,畢竟子龍終其一生,還真沒幹掉過響噹噹的大人物。但子龍勝在高光時刻太過高光,以至於亮瞎鈦合金狗眼,讓世人印象極其深刻。有民謠曰:長坂單騎,曹破膽,趙日天。憑藉那一天的戰神級表現,子龍收穫無數腦殘粉,日天之名不脛而走,人所共知。
【圖文無關,切勿聯想】
於是悄然之間,三國武評也逐漸逐漸發生了變化。一呂二馬三典韋,變成了一呂二趙三典韋。無論如何去評,奉先天下第一沒毛病,因此唯一的變化便是子龍取代馬超。姓趙的那日天搖搖晃晃,彎道超車,佔據江湖第二的位置。
馬超服嗎?肯定不服;爽嗎?肯定不爽。卻又無可奈何,只好憋著。
這事兒充分詮釋了一個道理。哪怕你有天大的本事,也要低調低調再低調,千萬別瞎嘚瑟。瞎嘚瑟容易招人煩,容易招人嫉恨。例如馬超,野史記載他就是個毛筆俠(畢竟2000年前沒鍵盤)。得罪一個兩個倒也罷了,五個十個也沒啥,可一旦得罪了成百上千,怕是眾口鑠金。畢竟武評這玩意兒,歸根結底還是人評出來的。究竟是一呂二馬三典韋,還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全在一念之間。
同樣的道理,各位老鄉留言時,也不要喊打喊殺,焚屋燒房,無形之中會得罪Doggy的。反之柔情點兒,細膩點兒,和藹點兒,溫馨點兒嘛……
畢竟位置有限,誰能成為牆者,也在Doggy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