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巴金的《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制》中寫道:「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藝術家,一定要有勇氣。」
所謂的藝術家,指的就是那些擁有著較高的審美能力以及嫻熟的創造技巧,同時從事著藝術創作的人們。
而那些在演藝圈中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演員,同樣也是值得尊敬的藝術家,而作為,若是能夠出演一個角色而讓觀眾們記住一生,那麼便能夠稱得上是非常優秀的演員了。
而如今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的遊本昌老藝術家,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名優秀演員,他所扮演的濟公在人們心目中已然成為了非常經典的形象。不過,當人們談起遊本昌的時候,卻會發現他成名之前的經歷是鮮為人知的。
一、小時後被預言早逝,出家後開始演藝生涯
在如今這個科學至上的時代,人們更多的是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一些社會現象,然而在不久的以前,人們還是非常的迷信,對於一些科學所無法解釋的事情進行主觀臆斷的猜測。
而對於這些聽起來非常荒誕的解釋,人們大多也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例如著名的老藝術家遊本昌在童年的時候,就曾因為這樣的說法而有過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據遊本昌先生本人所說,在他小的時候,曾有一名和尚對他的父母說,若是不送遊本昌去出家的話,那麼他的身體狀況就會一天不如一天,並且最終活不過13歲。
遊本昌的父母對於這個說法並非完全相信,但是出於對遊本昌的關心,於是最終還是在他年僅七八歲的時候,將他送到了上海法藏寺出家,法號乘培。
而當時的遊本昌對於出家一事並不是非常的樂意,於是在他的堅持一下,最終他在廟裡的師傅才勉強的答應了他不進行剃度,但是與此同時遊本昌也只能稱為居士,而算不上真正的僧人。然而對此遊本昌已經非常的滿意了。
在廟中的遊本昌順利的越過了13歲的「檻」,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與他是否出家並無相關的聯繫。然而,這樣的經歷卻讓他整日與青燈古佛為伴,而這也在無意中為他之後的演藝生涯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到了15歲的遊本昌,他的父母也不再為當年和尚的說法而擔憂了,於是便將遊本昌接了出來。
還俗之後的遊本昌,便開始了自己的學業,而在高中畢業之後,他進入了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系進行學習。等到遊本昌從上戲畢業之後,他被分配到了中央實驗話劇院中出任演員,並且前後出演了多部話劇,這讓他擁有了紮實的功底。
然而,當時的遊本昌並沒有那麼的出名,讓他真正為大眾所熟知的,還是因為他在1985年的時候,出演了自己演員生涯的第一部經典劇——《濟公》。
二、出演濟公一角,讓遊本昌火遍全國
在應邀出演濟公的時候,當時遊本昌已經52歲了,對於他當時的人們也有所質疑,因為此前他並非喜劇演員,由此斷言他是演不好濟公的。
對於外界的質疑,遊本昌並沒有費心回應,而是專心於適應人物形象,一心想演好這一角色。在像遊本昌這樣的老藝術家眼中,演戲不僅是模仿,更是要讓自己代入到角色的內心世界之中,達到自己就是角色的程度,也就是要把角色演活!
為了更加的貼切的演繹出角色的形象,遊本昌在扮演濟公之時,從來都不需要別人為自己化妝,甚至連演戲所需要的服裝道具都是自己特意準備的,只為了更加貼切人物形象。有了如此態度,相信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在遊本昌當年拍完的《濟公》播出之後,可謂是紅遍全國,而其中身為主角的遊本昌那詼諧幽默且惟妙惟肖的表演,得到了世人的普遍稱讚,仿佛他就是濟公的化身一般,可以說將濟公演繹的活靈活現。遊本昌曾拍過三部有關濟公形象的電視劇,可以說是部部經典!
要知道,濟公這個人物雖說從表面看上去瘋瘋癲癲的,但是其實他的內心世界卻是十分豐富的,因此不能單純的演繹一個傻子的形象,而遊本昌無疑很好的做到了一點,以至於讓他跟濟公的形象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甚至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濟公的真實形象。
不過,在遊本昌拍攝老版《濟公》的時候,期間發生的三件怪事,讓遊本昌決定再次出家。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三、拍攝過程出現三件怪事,讓遊本昌決心出家
首先,據說第一件怪事就是遊本昌在拍攝的過程中,曾經歷過一段連續的晴天。而原本對於人們來說,晴天更適合戶外工作,為何遊本昌他們卻困擾不已呢?原本,是因為當時有一場戲份就是需要下雨,而由於當時的劇組並沒有那種超級厲害的灑水器可以實現人工制雨,因此想要順利拍攝就只能等「天公不作美」。
而讓沒想到的是,當時等的焦頭爛額的遊本昌無奈的向天空祈求下雨之後,原本還晴空萬裡的天,竟然就突然開始陰沉下來了,再過不久就真的下起了大雨,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一直等到拍攝完畢之後,天空才逐漸恢復了晴朗,就仿佛之前的那場雨未曾出現過一般。
這樣的事情聽起來非常的神奇,但是相信還有會有人認為只是一次巧合罷了,但是這樣的事情並非只發生過一次!
發生的第二件怪事,也與天氣有關,而且與上次的怪事正好相反,這次是因為劇組需要晴天的場景進行拍攝,而無奈卻接連下了好幾天的雨,導致劇組根本不能拍攝。
而這次的遊本昌有再次在心中祈求晴天,結果第二天真的便迎來了晴朗的天氣,第二次這樣的情況,實在是讓遊本昌非常的驚喜。但是,即便如此,以上的兩件事也該不能夠讓遊本昌真正的決心出家,一直到最後一件怪事的發生。
第三件怪事,相比於上述的兩件來說要更加的奇妙。眾所周知,在遊本昌拍攝《濟公》的時期,特效的技術還是非常差勁,然而人們卻會發現在《濟公》中有一個非常真實的「特效」,那就是遊本昌所扮演的濟公曾召喚了一隻蝴蝶停在扇子上,這樣的場景特效在當時的條件來說是無法做到的。而據遊本昌所說,其實這個蝴蝶是真的,並不是什麼特效!
事實是在拍戲的時候,遊本昌發現了一隻飛舞的蝴蝶,而當時的他如鬼使神差一般拿著手裡的蒲扇,向蝴蝶的方向招了記下,而那蝴蝶便真的飛了過來,並停在了蒲扇之上,當時的攝影師立刻將這一幕抓拍下來,並放下了影片之中。
這一次的經歷,讓遊本昌本人也非常的驚訝,他也因此而聯想到小時候的和尚說自己與佛有緣的事情。於是,在2009年7月份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的遊本昌,在黑龍江的一家寺廟裡面選擇了再度剃度出家,並決心在寺廟中結束自己的一生。
如今這個社會中聲稱嚮往佛門的人不在少數,但是能夠像遊本昌這樣付諸實際的人卻屈指可數,由此看來,遊本昌老藝術家除了演技,還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呀!
小結
有關於遊本昌老藝術家的這三個故事,真是讓人覺得非常的神奇,若是說晴天和雨天都只是湊巧的話,蝴蝶一事未免就太過巧合了,而能夠遇到如此多碰巧的事情,是不是也能夠說明遊本昌先生確實是個「有緣人」呢?
對於這些事情,我們也權當故事聽聽便過去了,但是對於遊本昌老藝術家我們卻不能夠一筆帶過。如今的遊本昌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了,不過藝術家會變老,但是他們所留存下來的經典卻能夠長久的保留下去,希望各位在回首這些經典之時,心中滿滿的都是感動與回憶。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老藝術家的表演,才讓我們能夠擁有如此美好的回憶!
希望在未來能夠出現更多像遊本昌先生一般的優秀藝術家,讓我們的文化能夠更加的繁榮興盛!
參考資料:《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