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老版《濟公》時,出現了哪3件怪事?使得遊本昌決定出家

2020-11-17 騰訊網

據巴金的《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制》中寫道:「一個真正屬於人民的藝術家,一定要有勇氣。」

所謂的藝術家,指的就是那些擁有著較高的審美能力以及嫻熟的創造技巧,同時從事著藝術創作的人們。

而那些在演藝圈中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演員,同樣也是值得尊敬的藝術家,而作為,若是能夠出演一個角色而讓觀眾們記住一生,那麼便能夠稱得上是非常優秀的演員了。

而如今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的遊本昌老藝術家,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名優秀演員,他所扮演的濟公在人們心目中已然成為了非常經典的形象。不過,當人們談起遊本昌的時候,卻會發現他成名之前的經歷是鮮為人知的。

一、小時後被預言早逝,出家後開始演藝生涯

在如今這個科學至上的時代,人們更多的是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一些社會現象,然而在不久的以前,人們還是非常的迷信,對於一些科學所無法解釋的事情進行主觀臆斷的猜測。

而對於這些聽起來非常荒誕的解釋,人們大多也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例如著名的老藝術家遊本昌在童年的時候,就曾因為這樣的說法而有過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據遊本昌先生本人所說,在他小的時候,曾有一名和尚對他的父母說,若是不送遊本昌去出家的話,那麼他的身體狀況就會一天不如一天,並且最終活不過13歲。

遊本昌的父母對於這個說法並非完全相信,但是出於對遊本昌的關心,於是最終還是在他年僅七八歲的時候,將他送到了上海法藏寺出家,法號乘培。

而當時的遊本昌對於出家一事並不是非常的樂意,於是在他的堅持一下,最終他在廟裡的師傅才勉強的答應了他不進行剃度,但是與此同時遊本昌也只能稱為居士,而算不上真正的僧人。然而對此遊本昌已經非常的滿意了。

在廟中的遊本昌順利的越過了13歲的「檻」,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與他是否出家並無相關的聯繫。然而,這樣的經歷卻讓他整日與青燈古佛為伴,而這也在無意中為他之後的演藝生涯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到了15歲的遊本昌,他的父母也不再為當年和尚的說法而擔憂了,於是便將遊本昌接了出來。

還俗之後的遊本昌,便開始了自己的學業,而在高中畢業之後,他進入了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系進行學習。等到遊本昌從上戲畢業之後,他被分配到了中央實驗話劇院中出任演員,並且前後出演了多部話劇,這讓他擁有了紮實的功底。

然而,當時的遊本昌並沒有那麼的出名,讓他真正為大眾所熟知的,還是因為他在1985年的時候,出演了自己演員生涯的第一部經典劇——《濟公》。

二、出演濟公一角,讓遊本昌火遍全國

在應邀出演濟公的時候,當時遊本昌已經52歲了,對於他當時的人們也有所質疑,因為此前他並非喜劇演員,由此斷言他是演不好濟公的。

對於外界的質疑,遊本昌並沒有費心回應,而是專心於適應人物形象,一心想演好這一角色。在像遊本昌這樣的老藝術家眼中,演戲不僅是模仿,更是要讓自己代入到角色的內心世界之中,達到自己就是角色的程度,也就是要把角色演活!

為了更加的貼切的演繹出角色的形象,遊本昌在扮演濟公之時,從來都不需要別人為自己化妝,甚至連演戲所需要的服裝道具都是自己特意準備的,只為了更加貼切人物形象。有了如此態度,相信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在遊本昌當年拍完的《濟公》播出之後,可謂是紅遍全國,而其中身為主角的遊本昌那詼諧幽默且惟妙惟肖的表演,得到了世人的普遍稱讚,仿佛他就是濟公的化身一般,可以說將濟公演繹的活靈活現。遊本昌曾拍過三部有關濟公形象的電視劇,可以說是部部經典!

要知道,濟公這個人物雖說從表面看上去瘋瘋癲癲的,但是其實他的內心世界卻是十分豐富的,因此不能單純的演繹一個傻子的形象,而遊本昌無疑很好的做到了一點,以至於讓他跟濟公的形象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甚至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濟公的真實形象。

不過,在遊本昌拍攝老版《濟公》的時候,期間發生的三件怪事,讓遊本昌決定再次出家。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三、拍攝過程出現三件怪事,讓遊本昌決心出家

首先,據說第一件怪事就是遊本昌在拍攝的過程中,曾經歷過一段連續的晴天。而原本對於人們來說,晴天更適合戶外工作,為何遊本昌他們卻困擾不已呢?原本,是因為當時有一場戲份就是需要下雨,而由於當時的劇組並沒有那種超級厲害的灑水器可以實現人工制雨,因此想要順利拍攝就只能等「天公不作美」。

而讓沒想到的是,當時等的焦頭爛額的遊本昌無奈的向天空祈求下雨之後,原本還晴空萬裡的天,竟然就突然開始陰沉下來了,再過不久就真的下起了大雨,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一直等到拍攝完畢之後,天空才逐漸恢復了晴朗,就仿佛之前的那場雨未曾出現過一般。

這樣的事情聽起來非常的神奇,但是相信還有會有人認為只是一次巧合罷了,但是這樣的事情並非只發生過一次!

發生的第二件怪事,也與天氣有關,而且與上次的怪事正好相反,這次是因為劇組需要晴天的場景進行拍攝,而無奈卻接連下了好幾天的雨,導致劇組根本不能拍攝。

而這次的遊本昌有再次在心中祈求晴天,結果第二天真的便迎來了晴朗的天氣,第二次這樣的情況,實在是讓遊本昌非常的驚喜。但是,即便如此,以上的兩件事也該不能夠讓遊本昌真正的決心出家,一直到最後一件怪事的發生。

第三件怪事,相比於上述的兩件來說要更加的奇妙。眾所周知,在遊本昌拍攝《濟公》的時期,特效的技術還是非常差勁,然而人們卻會發現在《濟公》中有一個非常真實的「特效」,那就是遊本昌所扮演的濟公曾召喚了一隻蝴蝶停在扇子上,這樣的場景特效在當時的條件來說是無法做到的。而據遊本昌所說,其實這個蝴蝶是真的,並不是什麼特效!

事實是在拍戲的時候,遊本昌發現了一隻飛舞的蝴蝶,而當時的他如鬼使神差一般拿著手裡的蒲扇,向蝴蝶的方向招了記下,而那蝴蝶便真的飛了過來,並停在了蒲扇之上,當時的攝影師立刻將這一幕抓拍下來,並放下了影片之中。

這一次的經歷,讓遊本昌本人也非常的驚訝,他也因此而聯想到小時候的和尚說自己與佛有緣的事情。於是,在2009年7月份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的遊本昌,在黑龍江的一家寺廟裡面選擇了再度剃度出家,並決心在寺廟中結束自己的一生。

如今這個社會中聲稱嚮往佛門的人不在少數,但是能夠像遊本昌這樣付諸實際的人卻屈指可數,由此看來,遊本昌老藝術家除了演技,還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呀!

小結

有關於遊本昌老藝術家的這三個故事,真是讓人覺得非常的神奇,若是說晴天和雨天都只是湊巧的話,蝴蝶一事未免就太過巧合了,而能夠遇到如此多碰巧的事情,是不是也能夠說明遊本昌先生確實是個「有緣人」呢?

對於這些事情,我們也權當故事聽聽便過去了,但是對於遊本昌老藝術家我們卻不能夠一筆帶過。如今的遊本昌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了,不過藝術家會變老,但是他們所留存下來的經典卻能夠長久的保留下去,希望各位在回首這些經典之時,心中滿滿的都是感動與回憶。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老藝術家的表演,才讓我們能夠擁有如此美好的回憶!

希望在未來能夠出現更多像遊本昌先生一般的優秀藝術家,讓我們的文化能夠更加的繁榮興盛!

參考資料:《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拍攝老版《濟公》時,出現了3件「怪事」,從此讓遊本昌決定出家
    01在《濟公》拍攝完成之後,據拍攝組透露,遊本昌老師在拍攝餓濟公啃雞腿的鏡頭時,由於劇組考慮不周,導致事先準備好的雞腿變質發臭,令人作嘔。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拍攝《濟公》時他經歷了三件「怪事」。在《濟公》拍攝的年代,尚未出現「大製作」的操作,沒有消防車灑水車,甚至是人工降雨可以幫助製作拍戲背景,就在大家為此發愁的時候,遊本昌老師在小聲默念著下雨,不一會兒,瓢潑大雨果然下了起來。這使得遊本昌十分詫異。無獨有偶,有一次劇組在外地拍戲,恰逢天降大雨無法正常拍攝,遊本昌老師同樣默念著讓雨停下來,他的話像是被上天聽見並且允諾了一樣,沒過多久便撥雲見日了。
  •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3件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而說起老版《濟公》中穿著草鞋,手持一把破扇兒,走路搖搖晃晃的濟公,想必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不陌生。這部經典的《濟公》像一個屹立不倒的燈塔,經過時間的衝刷,在廣大電視劇的海洋裡始終屹立不倒。它不僅僅是一部經典,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3件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而說起老版《濟公》中穿著草鞋,手持一把破扇兒,走路搖搖晃晃的濟公,想必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不陌生。這部經典的《濟公》像一個屹立不倒的燈塔,經過時間的衝刷,在廣大電視劇的海洋裡始終屹立不倒。它不僅僅是一部經典,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 遊本昌參演《濟公》,遇見3件怪事,2度出家一心向佛
    無論是《新白娘子傳奇》,還是老版《濟公》等作品,都有著非常高的收視率。也許大家都對於神話世界都有著一定的嚮往,希望有這樣的奇人出現在現實中。不過,即使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令人難以解釋的事情,會改變人的觀念。
  • 國家一級演員曾參演《濟公》,遇見3件怪事,2度出家一心向佛
    無論是《新白娘子傳奇》,還是老版《濟公》等作品,都有著非常高的收視率。也許大家都對於神話世界都有著一定的嚮往,希望有這樣的奇人出現在現實中。不過,即使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令人難以解釋的事情,會改變人的觀念。
  • 遊本昌演老版《濟公》時,發生了哪三件怪事,使他從此一心向佛?
    濟公原本是南宋時期的高僧,俗名李修緣,法號「道濟」,因而人們稱他為「濟公」。這位高僧出家於國清寺,隨後曾到杭州靈隱寺居住,最後落腳於淨慈寺。雖然是出家人,但他不受戒律約束,好酒肉,但又學識淵博、積德行善,這種鮮明對比使得「濟公」的形象在大眾中廣為流傳。
  • 「活佛濟公」遊本昌:拍戲時遇到3件「怪事」,讓他此後一心向佛
    雖看起來不問世事,但心系蒼生,是一位行善積德的「活菩薩」,更是被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為了紀念濟公,中國電視劇影業在稍微有進步的時候就有導演心中湧起要拍濟公的念頭,85版的《濟公》一播出就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喜愛,劇中遊本昌老師飾演的濟公活靈活現,讓人感覺濟公本就是這個形象,可以說遊本昌老師把濟公演「活」了。
  • 在拍攝《濟公》時,遇到的「怪事」,
    但由於遊本昌當時的年齡太小,父母也沒有將他送到寺院。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六歲時,遊本昌的父母便將他送到上海法藏寺。寺中的興慈法師對遊本昌心生憐惜,於是決定收他為徒,法號乘培。遊本昌的父母捨不得孩子在寺院裡生活,於是就將他接回了家。這時候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遊本昌跟隨著父母四處避難,先後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小學讀書。
  • 唯一把「濟公」演活的人,拍戲時曾遇3件怪事,讓他自此堅定信佛
    《濟公遊記》的時候曾遇到過3件意想不到的怪事。第二件怪事就是突然狂風來襲遊本昌提到有一場戲是他需要和一個道士來比拼法力,環境是需要狂風大作的。但是拍攝當天的天氣十分晴朗,一點風都沒有。而遊本昌親自經歷了這3件事情之後,對神佛菩薩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從而堅定了對佛法的信仰。
  • 「活佛濟公」遊本昌:在拍戲時遇到了三件怪事,讓他更加堅定信佛
    但他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正式剃度出家,一心向佛了。除了他年幼的時候與佛結緣之外,在出演《濟公》這部劇的時候所發生的三件怪事,促使他最後下定決心成為真正的佛家弟子。拍攝《濟公》三件怪事1985年拍攝《濟公》,那時候的拍攝技術不夠先進,還是使用膠捲,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來完成相關的拍攝。除此之外,還得看老天是否配合。
  • 濟公「遊本昌」拍戲時,遇到3件怪事,從此開始一心向佛
    真正讓他火遍全國,還要屬《濟公》這部劇,自從播出之後,遊本昌的事業也迎來了上升期。在拍攝《濟公》這部劇的時候,遊本昌為了塑造好裡面的人物形象,更是翻閱了各種書籍,去研究濟公的神韻。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遊本昌的苦心研究後,成功在大熒幕上塑造出一個活靈活現的濟公,不光外形特像,而且那種神韻,可以說是刻畫的入木三分。
  • 為何遊本昌《濟公傳》後剃度出家?本尊曾坦言:發生了3件怪事
    《濟公傳》是一部國民度極高的電視劇,也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遊本昌老師在這部電視劇中出演濟公這個角色,可以說遊本昌將濟公演活了,在很多觀眾心中遊本昌就是濟公本人,而讓很多觀眾感到疑惑的是,為何遊本昌在出演《濟公傳》後選擇剃度出家本尊,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解釋原因:發生了三件怪事。
  • 唯一把「濟公」演活的人,拍戲時遇到3件怪事,讓他從此堅定信佛
    當然濟公能夠如此的受到觀眾的喜愛,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濟公的主演遊本昌老師在其中的精彩演出,把濟公這一角色活向觀眾靈活現的呈現了出來,但是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遊本昌出演濟公時已經56歲了,他的成名並不是意外。
  • 1985年,遊本昌拍《濟公》遇3件「怪事」,從此虔心向佛
    這也是體現了當時老演員的敬業,對待藝術的認真,在最後這個鏡頭改成為了北影的教材。而其實在拍攝這部影視作品的時候,遊本昌還遇到了3件怪事,這也間接影響了遊本昌的一生,讓之後的遊本昌虔心向佛。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當時拍攝的時候,其中的一個鏡頭是需要遊本昌拿著扇子對蝴蝶說過來,然後蝴蝶飛過來落在遊本昌的扇子上,這樣的鏡頭只能用特效完成,畢竟人無法控制蝴蝶的飛行運動。但是就是遊本昌說話的時候,就有蝴蝶飛過來落在了他的扇子上,於是導演就趕緊拍攝了這個鏡頭,就成了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個樣子。
  • 遊本昌唯一把濟公演活的人,拍戲時遇到3件怪事,讓他堅定信佛
    後來,《濟公》多次被翻拍,但是遊本昌是唯一把「濟公」演活的人,可能你不知道在他拍攝《濟公》的時候遇到了3件怪事,讓他從此堅定信佛,還選擇了出家。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遊本昌,1933年出生於江蘇泰州,在他出生後不久,就有高人曾說他活不過13歲,唯有皈依佛門才能躲過一劫。
  • "濟公"親身經歷,在拍戲時遇到這三件"怪事",此後皈依佛門
    現在濟公的故事又以影視劇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陳浩民和張默都曾扮演過濟公,用他們的方式講述著濟公的故事。老師1985年在電視劇《濟公傳》中塑造的濟公形象,滿是補丁的衣服、破舊的蒲扇再加上露著腳趾的布鞋,仿佛這就是濟公該有的樣子,後來的影視劇中濟公多少都是對這一版本的模仿。
  • 1985年,「初代濟公」拍戲遇3件怪事,遊本昌從此皈依佛門
    1985年,「初代濟公」拍戲遇3件怪事,遊本昌從此皈依佛門 在大家的童年裡,是否還記得有過一部電視劇叫做《濟公》。一個穿的破破爛爛的和尚,卻能夠給大家帶來很多的歡樂,要說《濟公》現如今已經拍攝了很多的版本,有陳浩民主演的,也有張默主演的,同時也有電影周星馳主演的,但是在每個人心中最為經典的就莫過於是老藝術家遊本昌的那個版本,他也被稱為是「初代濟公」。遊本昌要出來的形象,非常符合濟公該有的模樣。
  • 「濟公」遊本昌的親身經歷,拍戲時3件怪事,令他從此堅定信佛
    ,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念頭在寺廟生活,可他並沒有剃度出家,按現在的說法,他只能稱作居士,法號乘培。據說遊本昌老師在拍戲的時候曾遇見過三件怪事,至今也無法解釋清楚!可是等來等去,老天爺始終心情不錯,可劇組人員心情就不美妙了,這個時候,穿著濟公服裝的遊本昌老師調侃似的說了一句「要是能早點下場雨就好了」!
  • 35年前,第一個扮演濟公的遊本昌拍戲遇到3件怪事,而後一心向佛
    35年前,第一個扮演濟公的遊本昌拍戲遇到3件怪事,而後一心向佛提到「活佛濟公」這一形象,老一輩的電視觀眾不會想到陳浩民、不會想到周星馳,而他們一定會想到遊本昌。遊本昌是第一個扮演濟公的演員,並且真真正正把這個角色給演活了,令人印象深刻。遊本昌可謂大器晚成。
  • 唯一把「濟公」演活的人,拍戲時遇到三件怪事,讓他從此堅定信佛
    作為零零後我們,大概只看過新版的活佛濟公,也就是由陳浩民扮演的濟公。而八零後九零後一定都看過濟公,也就是著名演員遊本昌主演的濟公。但遊本昌並沒有出家,也一直在讀書。直到52歲,他出演濟公,得到眾多人的喜愛,他的演藝事業也算是有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