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當這首歌在我們耳邊中響起,我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濟公,他搖搖晃晃,一身補丁,手裡拿個破扇子,卻開懷大笑地向我們走來。唐伯虎曾經在《桃花庵歌》中說:「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句話用在濟公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了!
遊本昌這個名字,大家都一定都知道。而說起老版《濟公》中穿著草鞋,手持一把破扇兒,走路搖搖晃晃的濟公,想必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不陌生。
這部經典的《濟公》像一個屹立不倒的燈塔,經過時間的衝刷,在廣大電視劇的海洋裡始終屹立不倒。它不僅僅是一部經典,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濟公》中有一個橋段,李修緣在成親的時候,看破紅塵,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八抬大轎請來的新娘獨自留下來,自己出家為僧。而濟公這輩子渡了所有人,卻唯獨渡不了她的故事,像梁山伯和祝英臺一樣,成為了觀眾們的意難平。最後,濟公更是直接將房子燒了,沒有留下一點念想,斷了紅塵俗世和最後的牽絆。
而主演遊本昌本人,更是在拍完這部劇後選擇出家。要知道,當時的遊本昌可謂是大器晚成,1985年的時候,遊本昌53歲,接到濟公這個角色,一炮而紅。
在接到濟公的戲份之前,他也演過不少戲,但是這些戲都沒能掀起多大水花。當公眾知道濟公這一角色將由遊本昌飾演時,也是不看好的。畢竟遊本昌混了這麼多年,都不大被觀眾知道。而且在此之前,他從未接過此類角色,甚至沒有演過喜劇。
大器晚成的遊本昌並沒有利用自己上升的名氣做一些功利性的事情,更沒有藉此機會多接大戲讓自己的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而是選擇去做個和尚,深藏功與名,選擇在青燈古佛中度過餘生。
這樣的場景像極了《濟公》,我們不禁疑惑,遊本昌這是濟公附體了嗎?
兒童出家
其實遊本昌的出家並不是一時衝動。《紅樓夢》裡的妙玉,在很小的時候就被一個癩頭和尚預言:「如果不出家,就會早死。」遊本昌的經歷與妙玉可以說一模一樣了。那個和尚甚至還預言遊本昌如果不出家,活不過13歲。
畢竟還是命重要啊,遊本昌在七八歲的時候出家,在寺廟裡做居士。可見雖然他很惜命,但也始終不願看破紅塵。
少年還俗
15歲的時候遊本昌太過牽掛紅塵,放不下外面的花紅柳綠,毅然選擇還俗。畢竟這個時候他已經活過了13歲,和尚的話已經不奏效了,他以為,他已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剛還俗的遊本昌是與社會有一些脫節的,但是在強烈的還俗意願的趨勢下,他開始學習,進了一所藝術學校學習表演。
畢業後開始遊本昌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
遊本昌的還俗願望是極其強烈的,但是在濟公的拍攝中,卻發生了3件事,這3件事由於太過巧合,又有人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所以遊本昌在拍攝完濟公這部電視劇後,決定出家,那個時候他已經70多歲的高齡。
那麼究竟發生了哪3件事,讓遊本昌決定與青燈古佛相伴呢?
天氣
當時的劇組拍戲十分依賴天氣,不像現在科技發達,可以人為的「造雨」,那個時候制雨,制雪的效果很不理想。有一次拍戲的時候,需要一場雨戲,但是遇到連續的晴天,劇本就無法進行下去。
看著整個劇組無法開工的遊本昌十分焦急,於是他就在心中默默祈禱下雨,過了一會晴空萬裡的天空忽然降下了瓢潑大雨,劇組又驚又喜,趕緊進行拍戲,而且奇怪的是,這雨很奇怪,在拍攝完成的時候又不下了,很多人說這是上天在眷顧劇組。
很多朋友說這不過是一種巧合,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緊接著是發生的第二件怪事。
第二次劇組需要在晴天拍戲,但是那個時候卻是一連好幾天的大雨,於是濟公附體的遊本昌又開始祈禱。就在遊本昌祈禱的同時,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忽然停了,難道這也是一種巧合?
蝴蝶
第三件事就更加神奇了,劇組需要一個場景:「濟公搖著破扇兒,一隻蝴蝶靠上去。」那個時候沒有成熟的特效,不足以輔助拍攝。但是當遊本昌拿著濟公的破扇兒輕輕扇動,就有蝴蝶靠上去,停在那了。而且遊本昌轉起身來,那隻蝴蝶也跟著遊本昌旋轉,這一幕讓劇組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
遊本昌在這些事件中受到了極大的觸動,於是,他更相信自己和佛法的緣分,最後決定出家。
結語
當然,出家後的遊本昌依舊從事著他的演藝事業,他開始低調地演話劇。面對網友的關心,遊本昌本人也是受寵若驚。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他表示,如果大家想看他演的話劇,他可以一直演。
遊本昌的人生幾經起伏,但是他一直懷揣一顆正直,善良,感恩的心。一心入世,卻在功成名就之時選擇深藏功與名。一直默默幹著他自己喜歡的事,為了自己的藝術生涯盡心盡力,這是一位值得人們尊重的藝術家。
遊本昌並不是濟公附體,他就是濟公,既入世,也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