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類似於《驢得水》、《瘋狂的石頭》、《一個勺子》 等黑色幽默電影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包括最近的《餘歡水》的超高話題也可以證明,這一類型的影視作品正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觀眾的審美。
那什麼是黑色幽默呢?黑色幽默是一種荒誕的、變態的、病態的文學流派,把痛苦和歡笑、荒謬的事實以一種喜劇的方式展現出來。魯迅曾說悲劇是把美撕碎了給人看,那黑色幽默或許是把殘忍融進了喜劇成分,荒謬的事實與平靜做一個結合體。20世紀60年代黑色幽默成為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
對於黑色幽默而言,搞笑他們是認真的。比起傳統的喜劇處理方式,他們往往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思考。在故事線裡添加小人物的心酸、無奈,以一種看似幽默的方式展現給世人。頗有一股「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思」。
同時黑色幽默也像是一種平衡,平衡了善與惡;理想與現實。黑色幽默與無釐頭搞笑不同,他們的幽默方式顯得更加有條理性。強大的邏輯性,讓荒誕的情節披上了理性的外衣。搞笑他們也是認真的,諷刺他們更是直擊靈魂。
而我國的黑色幽默電影《驢得水》算得上是成功代表作。她以一種諷刺的手法,用驢充當老師,抨擊的是現實。 當我們走進電影院,抱著關鍵詞是喜劇去樂呵樂呵的態度,出來卻被無情黑暗的現實震驚。圍繞著教育展開了一場黑色鬧劇。剛開始我們期待著這部電影會迎來喜劇電影應有的結尾,但看著看著愈發覺得這不現實。我們已經陷入黑色幽默中黑色的部分,
隨著特派員的一聲槍響也宣布了這部電影的黑暗走向。作為村裡的唯一一名女教師張一曼,她活得通透。在外人看來亂搞關係的她其實無非是個想要在這不公平的世道下活著的女人,最後張一曼舉槍自盡,好似是對現實生活不公的反抗,電影也隨之落下了帷幕……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善更沒有絕對的惡。每個人都是現實中存在的真正會哭、會鬧、會報復的人。剛開始的鐵匠憨厚老實得知自己被利用後開始瘋狂報復。校長看似和善起初還因為用驢替換成老師而大鬧卻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去留學不惜一次一次刷新自己的道德底線、裴魁山啟初對張一曼深情告白、表示無視她的過往但當被張一曼拒絕後原形畢露,展現出極度的自私自利,大罵張一曼撕開她的傷疤。這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貪婪,最後一步一步墮入深淵。
當我們跟著情節看到結尾時或許想起紅樓夢中的「滿紙盡荒唐」。但是,影視作品無論是情緒還是情節表現都存在誇張的成分。很多觀眾看完之後大呼「人間不值得」倒也大可不必,從影視作品中汲取現實力量或許是每位導演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