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課》:文有王蒙、武有金一南,眾大咖為我們點亮思想之光

2020-12-25 裡裡楊

小時候經常被問這樣的問題:你的理想是什麼?你長大後想做什麼?為什麼想要做這個?我記得我每次都很認真地回答大人的話:我長大後要做一名老師。至於說到為什麼?我已記不太清楚,也許是因為老師是我第一個接觸到的職業,也許是因為老師在三尺講臺上侃侃而談的形象吸引了我。

說到做老師,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一堂好課》。《一堂好課》是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節目,節目組邀請了十二位國學、藝術、軍事、體育等領域的風雲人物,如作家王蒙、解放軍少將金一南、導演陳凱歌、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音樂人羅大佑、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運動員申雪、趙宏博、王濛、曾任職中國外交部的張維為等為大家傳道、授業、解惑。

十二篇精彩絕倫的演講稿,十二堂別開生面的課,不同於我們平日在課堂上聽到的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論課,而是以親歷者的身份講述了他們的人生經歷,讓我們看到了這些老師的個人精神和能力變化的同時,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由被欺凌到自強不息、從「百年苦難」涅槃成「百年輝煌」是經歷了多少苦難、風險和考驗。

這是一堂思想教育課,也是集德、智、體、美、勞於一體的好課,這堂課,不僅適合正在校園中努力學習的青少年,也適合步入社會的中年人,還適合即將或已退出社會的老年人,因為課堂上不僅有回憶往昔的故事,也有著眼時下的例子,更有放眼未來的期待。

《一堂好課》能讓我們學到什麼呢?一堂好課的班主任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康輝一語道出這堂好課的中心思想:取法其上,得乎其中,點亮思想之光,嘉獎向學之心。無論是懷揣夢想的個人,還是蓄勢待發的團隊,在前進的道路上都需要一堂好課。

那麼,《一堂好課》講什麼呢?《一堂好課》一共有十二堂課,小編將它歸類為五大部分來講述,分別是:

一、思政、外交、航天課——從苦難中走來的我們要銘記歷史 ,更要自強不息

這一部分,小編將思政、外交、航天課合在一起,可以說這是一堂思想教育愛國課,但它不同於以往枯燥無味的思想教育理論課,這一堂課是從近代史說起的。

說起近代史,我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盧溝橋事變、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等等,同樣,我們還記得清政府曾籤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西洋打不過,東洋也打不過,為何清朝總是在吃敗仗?金一南老師痛心地說,那是因為中國近代富而不強——擁有財富,但沒有捍衛自己財富的能力。

要保護我們的財產不被侵佔,就要比敵人更強大。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們的前輩沒有先進的武器,更沒有高端的設備,有的只是一腔熱血,一腔隨時犧牲自己的革命熱情。然而,就是這麼一群可愛又可敬的人,帶領著老百姓開創了新中國。憑的是什麼?憑的是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他們在最窮困潦倒、不名一文我時候,內心依然堅守信仰。金一南老師在課堂上說了句很令人感動的話:

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唯有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沒有大國崛起,何談公民尊嚴!」無論是外交還是航天,亦或是中國製造,中國都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前輩所面臨的艱難程度我們難以想像,正如航天課的老師戚發軔院士講到航天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時問,為什麼講航天精神沒有「熱愛祖國」這個名詞,「兩彈一星」精神要加上呢?他說:「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愛國不需要討論,不用教育,也不用上課。我們那一代人都感受過中國落後、挨打、受氣……但到了1999年,我們年輕一代的同志缺乏這種苦難教育,他們沒有經歷過老一代人受過的那個苦、受過的那個難,也對今天這麼好的條件沒有特別的感受。」

是啊,我們沒法感同身受,因為沒有吃過前輩的苦,也沒有受過前輩的難,但我們必須銘記這段歷史。銘記歷史並不是提倡回到過去,今時今日的生活再倒退二十年、三十年前,這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只會越過越好,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前輩的經驗中獲取知識還有教訓為未來而努力。就如金一南老師說的:「忘記過去,不但意味著背叛,還意味著將來可能還要重複。」所以,我們不能重蹈覆轍,要銘記歷史,更要自強不息!

二、文學課——文學是對青春的挽留,青春亦是文學創作的寶貴條件

青春是個永恆不變的話題,因為青春很短暫,因為青春是「身不福中不知福」。無論是李白的「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還是陶淵明的「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無論是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還是朱熹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無論是錢鶴灘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還是袁枚的「老夫人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無一不是對青春的快速流逝而他們卻無法挽留感到痛心。

這節課的主講人作家、學者王蒙老師說:「文學是對時光的一種挽留,文學就是要讓青春不老」。是啊,詩人及作家們雖然對青春的逝去感慨萬千,但在不知不覺間,他們將人生中最美好、最青春的體驗,通過美妙的文字保留了下來,感動和滋潤著每一個讀者。

文學是對青春的挽留,同時,青春亦是文學創作的寶貴條件。也許年輕人缺少生活經驗,但他們個性張揚、敢闖敢做,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氣,而這也正好應照了魯迅先生勉勵年輕人奮勇前進的話:「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王蒙老師對年輕一輩亦有如此期望。

三、藝術課——以美傳世

這一部分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有電影課、音樂課、美育課、戲曲課、舞蹈課、表演課,小編統稱為藝術課。藝術課是美的,那麼,怎麼體現藝術美?電影以其故事節、拍攝和剪輯手法、演員的表現力等來體現;美術以建築、圖畫的優美等來體現;音樂通過音律、歌詞來體現;戲曲以唱腔、動作等來體現;舞蹈以舞姿和人物表情等來體現;表演以語言、人物形象、神態動作和演員個人的理解等來體現。

生活處處皆藝術,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所謂「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藝術或技藝都需要磨鍊,都需要時間的浸染。陳凱歌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的十年間,曾當過兵,做過農民,還做了三年的工人,經歷過這工、農、兵這三個行業,使得他對基層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感觸和體會,也和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拍出了《黃土地》這樣的好電影。

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也給我們上了一堂好課,尚長榮是首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他在京劇中從事淨行,俗稱「花臉」,做好淨行有多麼難?用戲曲界一句話概括就是「千旦百生一淨難」。千人選一旦,百生選一生,但花臉淨行,出一個像樣的都非常困難。然而尚長榮做這個角色做了一輩子,並且還推陳出新,做到戲老人不老,是什麼讓他如此堅持這條路?除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還有一顆傳承民族文化的決心哪!

四、文博課——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傳承文明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今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600年,故宮見證了幾個朝代的風風雨雨,也記錄了幾個朝代的興衰成敗,而今,它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故宮博物院單霽翔老院長給我們上了一堂好課,他告訴我們今天的故宮博物院發生的變化:從最初展示只有1%到現在已經開放了故宮所有的花園;從得不到保護的文物躺在地上到現在放在陳列廳裡光彩照人;從宮殿雜草叢生到現在故宮博物院1200棟古建築沒有一根草;更有200名故宮文物醫生,隨時為文物做檢測、修復和無損探傷服務。

單院長做的這一切都是源於對文物的熱愛,也是對文化遺產的尊重。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傳承文明,大到秦始皇陵兵馬俑、大明宮遺址和杭州西湖等等,小到貴州村寨侗族的一座地坪風雨橋,都代表著人們對祖先的創造給予的尊重還有由此帶來的自豪感,文化遺產沒有貴賤之分,只有重視和不重視之別。單院長在課堂上的一句話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重視:

保護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那什麼才是目的呢?傳承!把我們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經過我們手,經過我們的時代,真實完整地傳給子孫後代,這才是最重要的。

五、體育課——只要路對了就不怕遙遠

這一堂課的主講人是運動員申雪、趙宏博和王濛,他們都是冰雪競技的運動員。記得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這說明奧林匹克倡導和鼓勵的不是得的金牌、銀牌有多少,而是它背後蘊含體育精神——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鬥精神和不畏艱險、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這才是開展奧林匹克運動的最終的目的。

中國運動員在13屆冬奧會參加比賽以來,到15屆冬奧會突破了0金牌,而今,中國在冬奧會一共獲得了13枚金牌。作為後起之師,中國隊的冰雪競技水平的確有待再提高,然而,王濛說:道理正確了就不怕遙遠。是的,路對了,遠點又有什麼所謂?努力向前,一路拼搏就對了!這和奧林匹克精神是不謀而合的。

結語:

希望大家讀完《一堂好課》之後,能夠有所收穫,正如主持人康輝在結束語中說:「《一堂好課》也許不能給每一個人一根點石成金的魔法棒,但我希望他可以讓你在生活當中多去發現一點美,也希望在未來所有的拼博和奮鬥當中,你能夠心懷一分寧靜,一分警醒。」也希望年輕人能夠從課堂中看見自己,看見身處時代潮湧中認清自我價值,堅持夢想和追求,從而迸發出砥礪前行的激情與動力。

最後,想起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中說的一句話:「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願每一個年輕人,都保持著自己的赤子之心,有實現夢想和追求的勇氣和力量。

相關焦點

  • 以「思想之光」照亮「向學之心」 ——《一堂好課》熱播觀察
    不久前,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節目《一堂好課》正式落幕,「好課班主任」康輝在課程的最後,希冀所有的學習者可以繼續心懷夢想、篤定前行。整季節目先後邀請了12個領域12個學科的12位大家,走進校園,走進軍營,走進賽場……每一堂課程都像一個小小的火種,點亮思想之光,嘉獎向學之心。
  • 《一堂好課》入選2019年第四季度創新創優名單
    點亮思想之光,嘉獎向學之心!《一堂好課》入選2019年第四季度創新創優名單3月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的通知》。經廣電總局組織評選,確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堂好課》、《故事裡的中國》等13檔電視節目,以及《共和國聲音日曆》、《共和國記憶》2檔廣播節目入選為2019年第四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類節目《一堂好課》,是繼《朗讀者》、《國家寶藏》後又一次全民思想狂歡。
  • 人人都不可錯過的一堂好課
    金一南將軍有位戰友,曾經在聯合國擔任維和地區司令。有一次,接到一個死亡名單,名單上的人是自己的同學,所以這件事需要去處理。怎麼處理呢?在科威特天氣很熱,金將軍的這位戰友帶了桶汽油去燒同學的屍體。但因為沒燒過人,燒到最後仍然不乾淨,只能取了幾塊骨頭放在石頭上砸,砸碎了,包一小包骨灰帶回祖國。這是金一南將軍在《一堂好課》上講的事,他說,這就是今天的中國軍人,不要以為戰爭的考驗離我們很遠,有一部分軍人就是從一路硝煙、一路烈火、一路犧牲、一路鮮血中蹚回來的。聽到這裡的時候,真的特別感動。
  • 《一堂好課》:好的作品,會讓人熱淚盈眶
    當然,也有例外的,語文老師的課就很有趣,她常常引經據典,給我們講一些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自然也就學得上心。這種感覺,多年以後,我在《一堂好課》上也深有體會。那時《一堂好課》剛剛播出,陪兒子一起看,竟然被深深吸引,尤其是金一南教授的那堂課,聽下來,竟和兒子一樣熱淚盈眶。我常常想《一堂好課》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魔力,讓我們深受感觸?
  • 繼《主持人大賽》之後央視又一精品來襲,絕對優秀的《一堂好課》
    就喜歡這樣的節目,有深度有內涵!《一堂好課》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文化節目,於11.17日20:30在綜藝頻道播出了第一期。其節目宗旨是「點亮思想之光,嘉獎向學之心」,節目邀請各個領域卓有成就的大師前來「傳道受業解惑。」
  • 《一堂好課》:越是平凡,越是需要知道人生的其他活法
    這是一本可以聽的書,是由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和喜馬拉雅聯合出品的節目,節目的名字就叫《一堂好課》,既然是課堂,那麼就由班主任(央視主持人康輝)和授課教師(王蒙等名家),當然一定還有聽課的學生(來自影視娛樂體育等領域)。這是模擬學校上課的形式,但是上課的內容涵蓋面之廣,內容之豐富,角度之新穎,讓我為之感嘆。
  • 金一南在華為第一句話這樣說的「無論多艱難,都要把華為堅持下去」
    任正非邀請金一南來華為上課,任何人不得請假,全球同步直播,金一南在華為第一句話這樣說的「無論多艱難,都要把華為堅持下去,因為這個是中國撕破西方的利器!」 為什麼任正非多次邀請金一南將軍講課呢?那是因為在我們國家,金一南將軍的思政課講的最好,最深刻,最觸動人心。
  • 中央電視臺又有一個一流的綜藝節目來襲
    導語:12節好課,12個主題,央視綜藝頻道用「課堂」點亮年輕人之光。溫玉泉大叔文化節目一度在螢屏上熱播,激起了一股文化熱潮。由於創作模式的瓶頸,能讓人開朗的文化節目屈指可數。同時,這個文件節目穿插在班級之間的一系列環節中,通過對前人人生哲學的理解,思想之船駛向更深層次,不斷尋求思想的力量。更可貴的是《一堂好課》不局限於某一方面,而是儘可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去探索、呈現和探索與現實密切相關的日常問題。
  • 基辛格訪談睡著了,金一南一個問題讓他突然興奮了,還鞠躬道歉了
    2015年3月基辛格訪華,金一南參加了會談,談著談著基辛格就睡著了。突然,金一南問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基辛格一下子興奮了。金一南問:1972年2月21號你隨尼克森總統訪華,車隊有多少輛車?我們知道,那個時候是基辛格最輝煌的時刻。基辛格回答說有30,還是40?
  • 《國家寶藏》《一堂好課》《你好生活》《衣尚中國》……這些熱播節目背後都有同一個人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的爆款《國家寶藏》、2019年啟迪人心的《一堂好課》,以及正在熱播的《衣尚中國》,這些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的王牌、同時也彰顯中國綜藝原創力的節目背後,都能找到同一個身影——湯浩。頗受歡迎的《一堂好課》從十二個學科,邀請有實踐經驗的導師,來為青年朋友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與知識智慧,節目走出演播室,走進校園,青年明星化身課代表,與青年學子一同在課堂中聽課。湯浩說,《一堂好課》把知識送到青年學生中去,為他們講授啟迪心靈的人生之課。無論是懷揣夢想的個人,還是一個蓄勢待發的團隊,在前進的道路上都需要一堂好課,不論是一言興邦,還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都是《一堂好課》的意義。
  • 一場好課,是什麼魅力引人民日報點讚
    現在呢,我們國家在赤道上空,每120度放一顆通訊衛星,起到了信號中繼作用。航天員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隨時都可以和家裡聯繫。2013年神舟十號,王亞平就已經能在太空中實現51分鐘的太空授課,期間飛船繞了地球大半圈。到了神舟十一號,景海鵬和陳冬已經能看地面電視直播了。這是來自《一堂好課》的教學內容。
  • 「課代表」王子異現場教學街舞《一堂好課》馮雙白以舞蹈為精神火炬
    1月5日(周日)20:30,央視綜藝頻道出品的《一堂好課》第八期將走進中央民族大學,由著名舞蹈理論家、評論家、編劇、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擔任主講人,為大家帶來一堂趣味橫生的舞蹈課。前四個字是來自中央大學已故的名譽校長費孝通先生關於文化自覺的表述,後四個字則出自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陽明先生的心學。根據康輝的解讀,所謂「美美與共」就是人與人和,「知行合一」就是知與行和,「我們希望實現的就是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無障礙的溝通和交流。而我們所擁有的最直接、最無障礙的溝通交流的工具就是我們的身體。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個熱情的擁抱,這就是傳達最美善意的語言。
  • 《一堂好課》|這才是教育的初心
    《一堂好課》給出了答案。《一堂好課》這本書裡為大家講述了文學課、思政課、電影課、文博課、音樂課、體育課、美育課、外交課、戲曲課、表演課、航天課等十二堂課。這十二堂課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與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緊密相連。
  • 《一堂好課》第二堂「文博課」精彩搶先看!
    不忘來時路,為文博事業而奮鬥。他用實際行動,讓高高在上的紫禁城因他而更多地走進了廣大人們的心中。他就是本周《一堂好課》「文博課」的主講人——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點擊收看下期預告↓↓↓探尋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根脈的文博課文物的價值在哪?
  • 金一南:捍衛國家主權,離不開軍人的血性與擔當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2020年7月份,美軍一個月內累積出動了67架次大型偵察機,來我國南海開展偵察行動。日本、澳大利亞挑釁稱,美軍為什麼不轟炸南沙的島嶼?不承認中國吹填南沙島嶼的國際合法性,完全可以將其炸掉。面對他國挑釁,金一南將軍霸氣回應:「你們誰敢來炸試試看!
  • 表弟非要退學進娛樂圈,一本書改變想法
    說著,把一本《一堂好課》給了表弟。表弟一心進娛樂圈,一打開書,就先看徐帆的表演課以及羅大佑的音樂課。結果看到徐帆講述自己拍攝電影《一九四二》時,為拍戲減肥,去體驗那種人在極端飢餓狀態下的呼吸感,才對要塑造的人物有了感覺。
  • 「神舟總師」戚發軔主講,《一堂好課》航天課精彩預告!
    今晚20點30分央視綜藝頻道《一堂好課》航天課隆重推出這堂課以航天為主題這堂課的主講人是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1933年4月出生的戚老為中國空間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國際宇航界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合作
  • 《一堂好課》申雪、趙宏博、王濛分享「中國時刻」
    12月29日(周日)20:30,央視綜藝頻道的《一堂好課》第七期將走進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的短道速滑館,由中國花樣滑冰雙人滑的優秀組合申雪、趙宏博,以及中國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國家隊教練組組長王濛擔任主講人,為大家帶來一場「冰雪體育課」。
  • 快樂師說 | 9年教師Sunny:「一堂好課是追根究底的一堂課」
    至此,他們已經和佳音攜手相伴超過5年的時光,其中,更有8年、9年、10年資歷的「佳」人。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福建佳音教研總監Sunny老師做客【快樂師說】,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她和佳音的故事吧! 「我和廈門佳音的9年」 1999年,Sunny在佳音臺灣總部任教,而後陸續擔任教師培訓師、教學主管。
  • 《一堂好課》「神舟總師」戚發軔帶你走進航空
    2月23日(周日)20:30,央視綜藝頻道《一堂好課》第十二期將走進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由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先生擔任主講人,以「我的太空」為主題,為大家帶來一堂航天課。此外,航天員劉洋、陳冬也將作為助教,與現場同學一起走進航空,走進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