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我不是一個好學生,總覺得上課枯燥、無味,讓人昏昏欲睡,所以大部分時間,我不是睡覺,就是看課外書。
當然,也有例外的,語文老師的課就很有趣,她常常引經據典,給我們講一些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自然也就學得上心。
這種感覺,多年以後,我在《一堂好課》上也深有體會。
那時《一堂好課》剛剛播出,陪兒子一起看,竟然被深深吸引,尤其是金一南教授的那堂課,聽下來,竟和兒子一樣熱淚盈眶。
我常常想《一堂好課》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魔力,讓我們深受感觸?
細細想來,覺得大概有以下3點:
1.博覽眾長
《一堂好課》共12期,12個講師,12堂課,從國學、藝術、軍事、體育等各個領域,為新一代年輕人傳道、授業、解惑,打造了12場知識盛宴。
《一堂好課》的講師,都是「大牌」人物。文化課王蒙,思政課金一南,電影課陳凱歌,文博課單霽翔,音樂課羅大佑,體育課申雪、趙宏博、王濛,表演課徐帆……他們都是行業翹楚,在自己的領域內已經達到頂尖。
他們學識淵博、專業紮實,用娓娓道來的故事方式,多方面、多層次向我們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給我們講故宮,講文物保護,講文化傳承;金一南教授給我們講百年滄桑,講我們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民族復興;申雪、趙宏博、王濛給我們講中國冰雪健兒拼搏的體育精神……
這些知識,有些我們在書本上學不到,在電視上也看不到,而《一堂好課》給我們打開一個更廣闊的視覺,讓我們看到更多元的世界,從而加強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2.趣味生動
《一堂好課》的班主任是康輝,在觀眾的印象裡,康輝一直是那個端坐在主播臺前播報新聞的嚴肅主播,但是在《一堂好課》上,他一改往日嚴肅的面孔,睿智、風趣、循循善誘……感覺讓人眼前一亮,十分有趣。
《一堂好課》的教室並不固定,每堂課都會選擇一個地方,有大學學堂,有軍營,體育課還把課堂設在了北京首鋼園的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環境影響人,身臨其境,有著更強的代入感。
除了這些,《一堂好課》還別出心裁地請來了很多大腕明星做課代表,黃曉明、霍尊、於朦朧、黃豆豆、阿牛……他們或是分享故事,或是帶領學子展開精彩的課間辯論,完全打破了我們平時課堂上的沉悶感。
演員黃曉明說:我拍了很多的古裝戲。在拍戲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做功課,因此就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
黃曉明不僅認真聽講,還做了預習功課,給同學展示了幾件文物,考驗同學的辨識能力。
作為明星,人前光鮮,但我們很少看到他們背後的努力,其實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蘊含著無數的辛苦。
現在的青少年喜歡明星,通過明星正面的引導,給他們以榜樣的力量,這大概是節目組想要更貼近生活的初衷吧。
有趣的班主任,有氛圍的教室,加上明星同學,這麼生動有趣的課堂,學生們怎麼會不好好學習呢?
3.真實感動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一堂好課》的講師,都是所在領域的大咖,在加起來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課程中,他們是把自己畢生的一些領會和感悟濃縮起來,帶給大家。
思政課上,金一南教授給我們講中國怎樣從百年滄桑中涅槃,迎來百年輝煌。
電影課上,陳凱歌導演給我們講他在閱兵村考察看到的奇怪現象:352人的方隊上空有一朵「雲」在跟著方隊往前走。(「雲」不是灰塵,只是戰士們雙腳的力量撞擊地面使得空氣中的微塵聚合起來了而已!)
表演課上,徐帆給我們講《唐山大地震》背後的故事,談減肥飢餓的感受……
情感的資源,生活的閱歷,我想,只有真實的經歷,才更容易被震撼、感動。
教育的初衷是育人,而育人的本質是感動,用一顆靈魂感動另一顆靈魂,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就像《一堂好課》,我們之所以被感動,是因為觸動了我們的靈魂,一部好作品,總是會讓我們熱淚盈眶的。
人生處處是課堂,人生處處遇名師。
班主任康輝在課程結束時說:希望每一堂好課都是一段美妙的旅程,能讓你回想起時永遠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無論是懷揣夢想的個人,還是一個蓄勢待發的團隊,在前進的道路上都需要一堂好課。一堂好課,無論是一言興邦,還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都是它的意義。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上好人生這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