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來了,也意味著又一次生肖輪迴的開始。鼠,儘管不是人類豢養的動物,卻和我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和我們的關係可以說非常「親近」。我們世世代代都在講述著有關鼠的傳說與故事。十二生肖中,鼠這種古靈精怪的小動物為何排名生肖之首?俚語、民間藝術中,鼠被寄予了什麼樣的祈願?流傳的文物中,鼠講述著哪些歷史滄桑?影視作品中,頗受中外兒童喜愛的卡通鼠被賦予了什麼樣的性格?這些,都會在《鼠年說鼠》中找到答案。
十二生肖為何「鼠」最大
經過十二年的輪迴,鼠年又來了,而鼠年的到來無疑意味著又一生肖輪迴的開始。鼠,儘管不是人類豢養的動物,卻和我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和我們的關係可以說非常「親近」。於是,我們世世代代都在講述著有關鼠的傳說與故事。
鼠這種古靈精怪的小動物,既無龍之靈奇、虎之威猛,亦不如牛羊溫順、犬馬忠誠,卻能獨佔鰲頭,位於十二生肖之首,至於說鼠何以居此顯要地位,卻有很多人並不清楚。關於這個問題,許多民間傳說給予了解釋。傳說玉皇大帝要給十二種動物排座次,派貓去通知其他十一種動物,其中並沒有老鼠,而老鼠卻偷聽到了貓同牛的對話,便先下手為強,偷偷地第一個到天庭報到,玉皇大帝見老鼠應卯,也不辨真偽,當下命老鼠排在第一位,而第一個被通知的牛反而排在了第二位。貓給其他動物一個個傳話完畢後趕回天庭,發現十二個座位已排完,沒有了它的位子,所以十二生肖中老鼠成了老大,反倒沒有了貓,同時,貓與老鼠也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齊白石 十二屬圖 鼠
另一個傳說則和紀年有關。據說玉皇大帝覺得凡間用天幹地支紀年雖然很好,但是一般人哪裡記得什么子午卯酉?若是用動物來代替,豈不既通俗又方便,於是決定召開一次甄選生肖大會。天大亮時,各種動物陸續來到會場,玉皇大帝詳看斟酌,選出鼠、牛、虎等十二種動物作為生肖屬相,但它們又如何排序呢?正當大家吵吵嚷嚷、互不相讓時,玉皇大帝看到敦厚老實的牛靜坐一旁,安然悠閒一點兒也不激動,當下有了主意,說:「別吵了,順序由我來決定,你們之中牛個頭大,性情穩重,讓牛做第一肖。」玉皇大帝的話,誰敢不從?不料小老鼠跳出來,吱吱兩聲說:「應該是我最大,排第一才對!」大家感到詫異,十二種動物中明明就它最小,怎麼自稱最大呢?老鼠不緊不慢地說:「每次我一出現,看見的人總會叫,呀!好大的老鼠,從來也沒有聽人說過好大的牛,可見我在人們心目中比牛大。」老鼠這一番話,大家都不信服,玉皇大帝也感到懷疑,怎麼人們會認為鼠比牛大?老鼠提議:「你們若是不信,可以到人多的地方試試,如果人們都說我大,就讓我做第一肖,怎麼樣?可不能反悔呀!」眾禽獸滿腹狐疑,玉皇大帝也同意一試,於是相伴到人間的市集去。當牛走入市集時,人人視若無睹,繼續他們的買賣,這時狡猾的老鼠突然爬到牛背上,趕集的人們一見牛背上的老鼠,果然驚呼起來:「啊呀!好大的老鼠!」玉皇大帝親耳聽到人人都這樣說,無可奈何,只好讓老鼠做第一肖,牛屈居第二了。
當然,除了這些風趣的民間傳說外,十二生肖的排序也一直是歷代學者討論的話題,如宋代學者洪翼在《腸谷漫錄》中,認為動物的形體決定了它們在十二生肖中的次序。還有一些學者依據中國傳統的陰陽觀念,認為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子、寅、辰、午、申、戌俱陽(陽性地支),所以取足趾為奇數的動物來與之對應,鼠、虎、龍、猴、狗都是五個腳趾,而馬也是單蹄,均是奇數;醜、卯、巳、末、酉、亥俱陰(陰性地支),故取足趾為偶數的動物來與之對應,牛、羊、雞、豬皆四個爪,兔兩個爪,蛇兩個舌,也就是說,生肖是根據這些動物足趾的奇偶數排列入選的,而老鼠前足四趾,後足五趾,體態奇、偶皆俱,頗為特殊,故為第一位。除此之外,明代學者朗瑛還另闢蹊徑,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來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係,他在《七修類稿》中認為,晝夜中子時(深夜23點至凌晨1點),夜色最黑暗,此時老鼠活動最為活躍,因此「子」同鼠搭配。
總的來說,列入生肖的動物,都是與我們遠古祖先的生活、生存密切相關,且受到我們祖先敬仰關注的。牛、馬、羊、雞、狗、豬、兔自不必再說,龍、蛇、虎本身也都是在民族融合發展過程中佔主流地位的圖騰信仰,而猴則是與人類最為相似的物種,對其示禮,也勢在必然。至於鼠,它的德行雖然不佳,但要知道,行動敏捷、生性聰穎的鼠類和人們內心的嚮往追求還是有一致性的。人們恨它,無非是它常使人們束手無策,可這並不影響在人鼠共處的歷史長河中,鼠是一種頑強生命力的象徵,是財神、多子多孫和人丁興旺的象徵。鼠文化是中華民族神話時代的產物,是人類開創世界、徵服自然的藝術反映。
俚語、民間藝術中的鼠
老鼠娶親 中國美術館藏
有關老鼠的民間俗語很是駁雜,甚而頗為兩極:我國民間有「老鼠嫁女」「鼠咬天開」等民俗故事,也有「賊眉鼠眼」「鼠目寸光」等成語。與此同時,我們都知道,由於老鼠常咬壞東西、偷吃糧食、傳染疾病,所以人們認為它是不祥之物,列為「四害」之一。可在我國的有些地區則將老鼠視為靈獸,人生中生育和發財這樣的大事,竟也都與鼠類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鼠具有驚人的繁殖力,《本草綱目》稱,鼠孕一月而生,而且一胎多子,多者近20隻,這種強大的生育能力,普遍被民間奉為多子多孫的象徵。而葫蘆、葡萄、石榴也屬多子植物,因此「老鼠與葫蘆」「老鼠與葡萄」「老鼠與石榴」等合而為一的創作主題成為民間剪紙及年畫中非常經典的圖形樣式,並藉此進一步強化了人們繁衍後代的願望。此外,民間還有一些表達了同樣主題的吉樣圖畫:如「老鼠偷南瓜」,代表多子多孫,福運綿長;「老鼠偷白菜」,因鼠喻「子」,白菜的「白」諧音「百」,比喻「百子」;另有一種「老鼠揭蓋碗」,也隱喻生殖崇拜的觀念。與此同時,「老鼠娶親」更早已是年畫中的經典圖樣,普遍流行於全國各地,也深受像魯迅先生一樣的版畫收藏家的熱愛。
申沛農 鼠年納福 剪紙 7cm×6.3cm 1995年
當然,老鼠不僅和人類生育有關,而且還與發財有關。在中國的很多地區,皆尊奉鼠為「財神」,人們對鼠的光臨,不僅不討厭,甚至還有點歡迎。因為在過去,廣大勞動人民,多半是家無隔宿之糧的,老鼠「大駕光臨」,往往意味著這戶人家糧食有餘,基於這樣一種觀念,民間認為家中鼠多是一種吉祥富裕的象徵,所以鼠便成了受歡迎的「財神爺」。如果家中老鼠突然離去,反而不吉利,被認為是將要發生自然災害的徵兆,因此湖北一帶俗呼「失鼠」為「失水」。從最初的崇鼠、媚鼠,到用鼠寄託生命繁衍的願望,再到後來對闢除鼠患、祛災納吉的祈願,並通過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無不寄予了民眾生活心態及思想追求的改變。
鼠鞋 布藝 甘肅慶陽 長10.6釐米、高4.5釐米、寬5.5釐米
劉蘭芳 2019年6月應邀設計製作於甘肅慶陽 許涿 攝影
文物中的鼠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與此相伴,從壁畫到陶俑,從玉器到瓷器,以十二生肖為創作題材的文物不勝枚舉。已知的鼠文物及其他鼠的藝術形象主要是雕塑鼠俑、雕刻鼠圖、繪畫鼠圖、玉質擺件鼠等,主要塑造、描繪鼠生肖及鼠偷吃糧食和瓜果等食品的形象,此外,還有表現鼠的天敵捕鼠的作品。
清 圓明園鼠首銅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代 玉鼠支神 上海博物館藏
四川廣漢三星堆商代遺址出土一件圓雕陶鼠,捏塑而成,頭呈三角形,圓肥外凸,雙耳斜豎,尖錐長嘴,尖嘴兩側的鼠須用三對對稱的陰刻線表示,造型生動,惟妙惟肖,這是我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鼠的藝術形象,也是已知年代最早的一件鼠文物。其他的陶塑鼠大多是十二生肖俑,依形態不同可分為鼠生肖俑、鼠首人身生肖俑、人帶鼠生肖俑三種,其塑造方法可分圓雕、高浮雕兩種。此外,還有諸如瓷塑、石雕、鐵鑄、木雕的生肖鼠俑,而其中頗具代表性的生肖鼠俑,當屬圓明園的鼠首銅像。值得慶幸的是,2013年6月28日,圓明園鼠首及兔首,由法國皮諾家族無償捐贈給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終於結束了在外的百年漂泊。
元代 龍泉窯青釉堆鼠水盂 上海博物館藏
影視作品中的鼠
沃爾特·迪斯尼曾說:「別忘了我們的視野是由一隻老鼠開始的。」確實,儘管迪士尼公司在米老鼠之後不斷推出了許多新的卡通明星,但米老鼠在迪士尼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儼然是這一卡通王國的重要標誌。說也奇怪,在現實世界中近乎人人喊打的老鼠卻得到了很多影視導演的青睞,無論是如今已90餘歲高齡的米老鼠,還是機智勇敢、憨態可掬、時刻充滿奇思妙想的精靈鼠小弟,《貓和老鼠》中日常與湯姆貓「相愛相殺」的機靈鬼傑瑞,抑或是《黑貓警長》中僅有一隻殘耳、齙牙、獐頭鼠目的大反派一隻耳,鄭淵潔筆下的飛行員舒克與坦克手貝塔,及《藍貓淘氣3000問》中性格謙遜、長著翹翹睫毛與炯炯有神大眼的萌小鼠,它們大多藉助影視藝術賦予了老鼠以善良、機靈、勇敢的擬人化特徵,反過來,這些帶有擬人化性格的「老鼠」,也真切地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兒童。當然,這其中還包括《邋遢大王奇遇記》中的小白鼠姑娘,《藍皮鼠和大臉貓》中助人為樂的藍皮鼠,以及《大草原上的小老鼠》中那滿屏奔跑的美國農莊小老鼠們。
《米奇歡樂多》
《貓和老鼠》
儘管中外都曾以老鼠作為影視動漫作品的創作主題,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思考方式的影響下,相同的動物卻被賦予了不盡相同的形象和文化涵義。在中國,鼠一開始仍未擺脫負面形象的枷鎖,隨後又被創作者賦予了超越鼠本身的諸多超能力,讓鼠類人;而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鼠一開始就被刻畫成了各種各樣的可愛形象,它們機智、靈巧、善解人意,甚至聰慧過人,但它們大都是與人一同和諧共處,仍帶有強烈的鼠的特徵,而不是單純的人類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