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中的三個要求,用來教育你家孩子,孩子想不優秀都不行

2020-12-20 小天寶大玉兒

相信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養成優秀的習慣,從而被以後的成長作為鋪墊,變成一個優秀的人,過上好的生活。但是到底應該怎樣去培養孩子,很多爸爸媽媽卻是對此非常模糊的。

不過有這樣一位名人,他的成長經歷卻是讓很多人都可以值得作為榜樣的,那就是曾國藩。他從小其實只是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耕家庭,但是卻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考中了進士。

其實他最終得到的成就無非就是出於他對於自己的嚴格要求。《曾國藩家訓》中有這樣一句話:「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這樣一句話看起來是對於曾經的讀書人的一種要求,但是放到現在來的話,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所以說爸爸媽媽如果想要去讓自己的寶寶能夠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從而成為一個有學識有見識的人的話,那麼我不妨把這三句話作為培養孩子的最為基本的準則。

1、我們可以來看一看馮唐對於這三句話的解讀

第一,方向,向上的方向。

其實曾國藩所說的首先作為一個人,我們要有志向,講的也就是我們在求學的過程中或者是生活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最為基本的方向。

但是如果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茁壯成長並且不斷努力的話,那麼這個方向一定要是積極向上的,如果方向確立的不對的話,那麼這個方向還不如說沒有,只有一個好的方向才能夠讓孩子有一個榜樣心理,並且讓孩子為之而努力。

第二,見識,開闊的視野。

所謂的要有時其實也就是說明我們要有一定的見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實這個是不容易培養的,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偏僻的地方,如果想要讓孩子形成一定的視野的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所以說這一點的話,可以等到孩子們長大以後,慢慢地再自己去進行探索,這樣的話也是可以的。

第三,毅力,堅持一個好習慣。

提到永恆的話,相信大家也一定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實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要有毅力,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關於自制力這一方面都並不是非常強的,所以說就需要讓爸爸媽媽去幫助孩子培養。

能夠堅持一個好習慣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說爸爸媽媽要耐心地去引導孩子,同時也要用正確的方式去鼓勵和激勵自己的孩子。

2、培養孩子的這三個方面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孩子有了方向才有努力的動力。

我們要知道,之所以成年人可以對自己進行一定的約束,就是因為我們在生活當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並且必須要為我們的未來,為我們的家庭而做出一定的努力。

但是孩子在小的時候,對於這一切都是感覺到非常模糊的,自然而然也就沒辦法有一個維持努力的方向,所以說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去樹立這樣一個方向。

在有了這樣一個方向之後,孩子們就能更好的了解到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去學習了。

其次,孩子有見識才能更好的定位自己。

小孩子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也就是大家嘴裡邊平時所說的出生牛犢不怕虎。這種情況一直就很容易導致孩子有了一點小成就之後就會驕傲自滿。

所以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那么爸爸媽媽最好讓孩子能夠見識到更為廣闊的世界,讓孩子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的定位自己。

最後,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有利於孩子以後成才。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以後到底有沒有出去的話,那麼是從一個人平時的習慣就能看出來的,所以說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最好給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比如說有良好的時間概念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養成習慣之後,以後也就自然而然能夠秉持這樣一個標準和標杆。這會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的生活更加清晰明了。

所以說爸爸媽媽在培養這三個方面的時候,一定要多多注意。第1點和第3點其實就是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的,但是第2點可以先緩一緩,在孩子長大之後再慢慢培養。

3、家長在培養這三個方面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家長們要幫助孩子找到方向。

其實在很多家庭裡邊,有一個針對於孩子的共同方向,那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家長們可以明白學習的意義以及學習未來可以給孩子帶來什麼,但是孩子們卻不知道,所以說學習這件事情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都是感覺到非常厭惡的。

所以說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首先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辦法明確這些事情的時候,給孩子樹立一些短期的小的目標,讓孩子找到為之努力的動力,這樣也就可以讓孩子慢慢的在學習中探索了。

其次,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多讀書。

其實孩子的見識在小的時候是不太容易養成的。因為孩子們在小的時候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自我認知,即使是帶著孩子看很多東西,孩子們也未必能夠領會到其中真正的意義。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所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識,如果孩子們掌握了更多的知識,那麼自然而然也就能夠了解到自己在思維上存在的一些誤區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做的,就是去給寶寶推薦一些閱讀書目,讓孩子在閱讀當中去更好的明確自己。

最後,家長們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關於習慣這件事情,確實是很多人都難以培養出一個好的習慣,其實是許多成年人也是如此。而且習慣在小的時候養成是最好的,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可塑性非常強,在長大之後很容易就會產生惰性。

如果說爸爸媽媽想要讓孩子有一個好的習慣的話,那麼就首先自己要做出一定的榜樣。因為孩子們對於自己的父母是有著一定的崇拜的心理的,如果說爸爸媽媽給孩子打出一個好的榜樣的話,那麼更容易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那麼你認為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呢?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曾國藩曾經多次與其弟曾國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間,時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張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佔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信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
  • 曾國藩教育理念6個字,家長要看一看
    望子成龍,盼女成風,雖人之常情,但過分的期望是否會成為孩子的壓力呢?《顏氏家訓》云:「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史料強調了教育孩子方法的重要性,望子成龍沒有錯,但要成為人中龍鳳,必先成人。
  • 曾國藩留下了四條遺囑,孩子個個都成才
    一般來說很難家國兩全,子孫中很少有極為優秀的人才,但是曾國藩卻不同,作為一個被尊稱為官場楷模的人,他教子也有著非常厲害的一套理論,他還為子孫留下了一封遺囑,這份遺囑概括起來就四句話,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慎獨則心裡平靜,主靜則身體強健,追求仁愛則人高興。
  • 父母不要一直跟孩子「講道理」了,《顏氏家訓》給你育兒正解
    我們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往往在教育上也會用錯方式,父母常常把說教掛在嘴邊,告訴孩子你不應該這樣,你應該這樣……我們家長有沒有考慮過我們講了千萬遍的大道理,孩子記住了幾個?還有內心是不是真的想聽?
  • 《朱子家訓》解讀二:古人對家內事務的要求,今人從中學到了什麼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治家格言》。昨天整理出了古人對生活習慣方面的要求,定時發布了《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以後,有一定數量的分享、收藏和轉發,你的分享、收藏和轉發會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在此先感謝各位網友的厚愛。
  • 王陽明家訓: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短短九十六字道出教育的重點
    我們總是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孩子的童年開始,就要給他進行正確的教育。因為孩子小時候就像一張白紙,你在紙上畫什麼就會出現什麼,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孩子以後就會發展得很好。
  • 《哈佛家訓》的經典語錄,父母要讀給孩子聽,孩子會感悟很多
    讓哈佛人才輩出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想進入哈佛大學讀書呢?哈佛大學看起來遙不可及首先,大概就是因為哈佛大學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光圈,就是人才輩出。其次,哈佛大學在學術上的貢獻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也使廣大學子受益。莘莘學子都想得到哈佛大學的薰陶,但是真正能考入到哈佛大學的人少之又少。
  • 看了《火星情報局》,我找到了教育子女的好辦法
    藝人楊迪在開篇講到,「我們的長輩,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走彎路,很多父母都會把自己的人生總結成一部部家訓,灌輸給孩子,傳給下一代」。不知不覺已為人父母,看到這樣的主題,不免也會反問自己,有什麼樣的家訓能給孩子?一現代人一提到家訓,總有一種感覺,這是古代大戶人家才有的東西。
  • 打破「盛不過三代」定律,培養十代人才,曾國藩家族座右銘
    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他有「中興第一」的好名字和「賣國賊」的壞名字。他的《曾國藩家書》卻受到那些鄙視他或欣賞他的人的高度讚揚。縱觀歷史,無論是商業還是官方,都無法逃脫「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的詛咒。
  • 小S三個女兒都優秀,窮養看來比富養好,三個女兒成別人家的孩子
    娛樂圈中有很多明星很會教育自己的兒女,讓她們的子女在各方面都表現的卓爾不群,比如小S就是這樣一個明星。就在近日,她曬出了女兒參加舞蹈比賽時候的圖片,並且她還戲精現身,大讚自己的孩子像碧昂斯。而且這次她做的動作的難度也讓人咋舌,例如下面那一張單手倒立的動作,沒有足夠的力量是撐不起來的,讓小編也是大為驚嘆吶!聽說這個老三之前還拿過個人舞蹈比賽的一等獎,為此很多人都誇小S確實會教育孩子。結果她自謙地否認了,因為她自認為不合格,都很少為她們煮飯。但是小編覺得,這其實只是小S謙虛的說法。
  • 為什麼沉默的媽媽,孩子能夠更優秀?不說話也能教育孩子
    「又不好好學習,你看隔壁某某成績多好,怎麼你就不行」;或者,「連被子都疊不整齊,你以後出去上學和生活該怎麼辦哦……」諸如這樣的聲音幾乎就沒有斷過,即使孩子已經對來自母親的嘮叨表示不耐煩,她們也依舊對這樣的行為樂此不疲,甚至認為這樣的嘮叨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督促和教育出好的孩子
  • 曾國藩:三個字,邁上人生新境界
    《曾國藩家書》有言:「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曾國藩時常將這句話警醒自己並訓誡後代,一來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二來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後代從未出過敗家子。 「奢」、「逸」、「驕」,三個並不深奧的字眼,卻能指導今人如何持家、處世、做人,讓你邁上人生新境界。
  • 《曾國藩家書》家訓50條
    ——曾國藩 4、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曾國藩 5、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 3個黃金教育法則,家長要知道:想要孩子優秀,棍棒教育可不行
    在撫養孩子父母,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合格的,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許多父母仍然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 在這個世界上,為人當父母不需要通過考試,不需要獲得任何學歷或證書……許多家長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面對孩子他們也是懵懂無知的。
  • 《哈佛家訓》經典語錄: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親口讀給自己的孩子聽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哈佛大學就是一個心底一直存在的夢想,但是我們也是相對幸運的那一個,因為有一本哈佛的育人秘籍已經出版——《哈佛家訓》,讓每一個有哈佛夢想的學子都能感受哈佛的育人精華,並且有希望從中找到成功的秘訣。《哈佛家訓》中有很多經典語錄,希望每個家長都能讀給孩子聽,告訴孩子:不畏將來,不念過去。
  • 孩子應該3歲還是4歲上幼兒園?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也不行
    關於這一問題的主要答案,一般分為3歲和4歲兩種,有的家長認為3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基本發育完成,也有的家長就覺得三歲早了一些,多讓孩子玩一年,4歲的孩子發育更成熟一些再上幼兒園更好。但其實從專業的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主要取決於能力而並不只是看年齡,不滿足這3個要求幾歲上幼兒園也不行。
  • 父親的舉止影響孩子未來,爸爸做好四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現在受到疫情影響,學校都沒有開學,所以也看到不少朋友圈寶媽曬出自己陪孩子上網課的畫面,配文:「再辛苦都不怕,只願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些場景都能折射出媽媽陪伴孩子的心酸,但大多時候卻不見爸爸們的身影。 當然不排除爸爸們天生不愛曬照的特點,但是更多真實情況,是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角色的缺失。
  • 曾國藩家書:只用3個字,教孩子如何持家、處世、做人
    古人常說「三不朽」,即一個人可以立德、立功、立言。古往今來,能做到這三點的只有三個人,分別是孔子、王陽明、曾國藩。曾國藩時常用3個字來警醒自己並訓誡後代,一來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二來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後代從未出過敗家子。
  • 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老人帶娃的現象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很普遍了,即使老人不帶孩子但是在隔代親的教育上,往往有些話都會傷害到孩子,而老人們卻不自知。一起看看隔代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三句話吧~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你家有說嗎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句話經常被老人們用來逗孩子,比如臨時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或是姥姥姥爺家一陣,當孩子問爸爸媽媽去哪了的時候,老一輩的就常常調侃,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給你扔這了。
  • 誦讀名人家訓,涵養優秀家風 ——《思綏草堂藏稀見名人家譜家訓百...
    家訓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等等,至今膾炙人口,不管是對我們個人還是家庭,甚至對整個社會都有著非常好的作用。家訓有單獨刊印者,如上面提到的幾種名家家訓。但大多家訓、家規,會附錄於家譜之中,以資子孫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