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孤獨的女人:零下50度與世隔絕76年丨存在主義心理學

2021-01-17 騰訊網

西伯利亞森林裡的隱居者

1936年,為躲避宗教迫害,有一家人逃亡到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森林中,定居了下來。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與世隔絕後,家中的成員一一病逝或去世,最終只剩下一個女人,活到了今天。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在零下50度的森林環境下,獨自生活了76年,一生未婚,無兒無女。

她每天醒來只想一件事:如何找到食物。

冬天有冬天的事情要忙:砍柴,存儲過冬要用的木材和食物。秋天有秋天的事兒要幹:森林裡各種蘑菇、漿果要採摘回來晾曬乾後裝起來備用。

夏天有夏天的活兒要做:捕魚、割草、修繕棲身的小木屋。春天有春天的生活:冰雪融化、播種、四處看看。

這個隱居避世在森林裡的女人,像動物一樣循四季變幻而生,日出時分外出勞作、尋找食物;日落時分回家休息,躲避猛獸。

廣袤的西伯利亞森林,有著無限的生命交響曲,而逃亡至此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女人。她在逐漸適應環境的過程中,與環境融為一體,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生命交響曲中,最為獨特的樂章。

後來無意中被科考隊發現之後,外界十分驚嘆人類在自然環境之下的頑強生命力。畢竟,嚴寒的西伯利亞森林也許適合動物,是野生生命的樂園,但絕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

然而,我們也許過於相信自己的推理,而低估了環境對人的激發與塑造能力。

隱居於此她,因為環境艱苦,所以一切吃住都簡化到了極致——吃單調的食物,通常只有土豆、胡蘿蔔、黑麥。

因為這些農作物比較容易耕種與存活,所以就成為了經常儲備的食物。實在沒有農作物可吃的時候,就去森林裡摘松子、野生蘑菇或者野漿果,以勉強果腹不被餓死。只要運氣好,還可以撿到被困的野生動物,又或者去冰河裡抓魚,一家人就可以吃上一頓肉。

正是這樣簡陋的環境,讓隱居於此的他們養成了少鹽、少油、多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加之森林裡的良好氣候條件,使得這一家人並沒有因為自然環境艱難、物質條件的匱乏,而早早死於荒野。

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往往超出了我們自己的想像力。

存在的意義 VS環境心理學

網上很多人看了這一家人與世隔絕的生活之後,在讚嘆他們強大生命力的同時,也忍不住發出疑問:「這樣與世隔絕,不知世界變化與發展的活著,跟動物有什麼區別?他們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

此問一出,圍觀者紛紛表示贊同。客觀而言,無論外界是否贊同,都與隱居者無關。

他們聽不到,也並不關心這些;他們最關心的,是眼前每一件具體的生活需要,每一次為了生存而做的各種努力與付出。因為,在森林裡,他們只需要關注和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可以存活。活下來之後,才有時間和精力去想別的。

所以,在此之前,有什麼必要去關注,自己生存世界之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有什麼,對自己有何影響呢?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活法」。

活得越簡單,目標越明確,就越能夠集中所有注意力,把簡單的事情做到位。

對於隱居者來說,只需要集中於生存、食物這兩樣,做到這些就完全夠了。因此,他們拒絕了政府的邀請,選擇繼續留在森林裡,過自己自足的日子。

雖然這種選擇,在外人看來愚蠢、落伍、固步自封,但對於安心於生命本身的隱居者而言,卻是存身於西伯利亞自然森林環境中,唯一實用的決策,以及存在的意義。

對於可以重返人類社會卻拒絕回歸的隱居人來說,在特定環境之下,維繫好生命狀態本身,就是他們活著的意義,存在的意義。

心理認知偏差:我的存在方式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從社會學角度而言,不同的社會或自然環境,有不同的存在規則。選擇在何種環境中,以何種方式生存,雖然看似是人們自己拍腦袋做出的決定,心裡怎麼想,自己就怎麼做。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都是環境因素決定人們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決策。

說到底,環境心理影響 + 場景決策心理作用力,就是人們行動的動力。

而圍觀者之所以認為隱居者活得像動物,存在無意義,無非是站在自己的生活環境立場上,以及自身的喜好抉擇上,去衡量和判斷其他人的行為。

在普通人看來,自己的生活環境與狀態,才是正常有序有價值的,脫離了自己的環境模式,就是不正常的。實際上,這是一種強烈的認知錯覺。在心理學上,它被叫做認知偏差。

拒絕回歸人類社會是因為患有孤僻症嗎?

當隱居西伯利亞森林中的隱居者家庭,只剩下最後一個孤獨的女人時,當地政府曾打算在社區為這個女人建好房子,將年老無所依靠的她接到城市中生活。

出人意料的是,她拒絕了。

唯一一次讓她拿起政府專門給她配備的衛星電話向外界求助,是因為她的雙腿被雪水凍壞了,無法外出尋找食物。醫生為她檢查治療後告訴她,以她日漸年邁的身體狀況,不應該再回到那片森林去受苦,而應該留在生活物質條件較為方便豐富的城市生活。

但是,腿傷治癒之後,這個隱居家庭的最後一個成員,仍然選擇回到那片森林,回到那個破舊的小木屋。在那裡,她只需要考慮一件事:食物,也只需要跟靜謐而單純的森林待在一起。她不需要太多社交,她也不需要親戚或宗教的慰藉與包裹。

她曾經在政府的幫助下,走出森林回到城市中,與同宗教的教徒會面;也曾回到家鄉與親戚們再度相逢。但是,她感覺不到任何有益處的關聯。

生活空間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即使同為宗教徒,也不再有同宗感;即使身上有血緣關係,她也沒有感覺到應有的溫情與愜意。

孤僻大概也由此而來,當一個人換了環境之後,如果她沒有與新環境產生任何有價值有觸動感的情感或現實關聯,那麼退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裡,才是這個人的正常選擇。而我們經常以為,拒絕人群=孤僻。

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

如果一個人拒絕了與她無關的東西,恰恰是她完全擁有自己的時候。

生命就是種種時刻匯聚在一起的經歷,若能完整而圓滿的經歷自己,擁有自己,也不失為一種萬幸。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1]Hood, B. M. & Bloom, P. (2008). Children prefer certain individuals over perfect duplicates. Cognition, 106(1), 455–462.

[2]Wegner, D. (2002). 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 Cambridge, MA: MIT Press.

[3] 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孤獨的女人,在零下50度的西伯利亞山區,隱居深山76年
    沒有暖氣,沒有錢,沒有網絡,沒有一切現代設施,一個老人在零下50度的西伯利亞山區生活了76年,你聽起來肯定覺得不可思議,但這件事是真實存在的。這位老人是來自俄羅斯的老婦人,名字叫做萊柯娃。萊柯娃從出生開始,就和家人一起隱居在西伯利亞的深山野林裡,與世隔絕長達了76年,不知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也未親眼見證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如今她的家族只剩下她一個人,住在遠離人類文明社會的深山裡,以最原始的方式生活著,她也被人們稱為是地球上最孤獨的女人。要不是當年她們家的一片菜園被發現,她和家人估計都不會出現在世人面前。
  • 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零下50度與世隔絕76年,一生未婚無兒女
    你能夠想像到在21世紀到現代社會,會有人"隔絕世界"76年的時間嗎?她寧願一個人在山林裡與自然為伍,也不願意回歸城市生活。可能有很多人都無法理解這樣的行為,畢竟人類也是群居群體,趨於本能都原因,我們更加喜歡煙火氣息,大家都覺得只有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活。
  • 世界上最孤獨女人,零下50度與世隔絕76年,一生未婚無兒無女
    而在遙遠的西伯利亞,有個76歲的奶奶Agafia,在世隔絕的荒原中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她遠離了世界,隔絕了人群,不知道二戰,不知道新冠疫情,甚至沒見過麵包。她無兒無女,父母兄弟一個接一個地逝去,她是家族唯一的倖存者,也成了「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
  • 世上最孤獨的女人,在與世隔絕的深山獨自生活76年,一生無兒女
    城市太過繁華,有的時候人心變得非常的難琢磨,可能你不去考慮人家在想什麼,對方卻已經在籌劃著要怎麼與你應對了,這種最基本的表現就在職場上面,職場如戰場是多少人說過的話?有一則新聞講的就是一個女人的故事,他的故事已經被列為一個傳奇,因為她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之所以稱她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是因為她真的非常的孤獨,你相信嗎?她一個人獨居在偏遠的雪山附近76年。當然最初並非她的本意,但是出生的地方就在那裡,因此她在那個地方生活了很久很久,在她心裡就認為那個地方才是她的家,因為那曾經是他的家人所一起待過的地方。
  • 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隱居山林76年,不知疫情爆發,卻被200萬粉絲網...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藝非凡(ID:efifan)  你能想像在現代社會,還有人「與世隔絕」76年,在山林之中孤獨地生活嗎?  可能很多人都無法想像,但這樣的人卻真切存在。
  • 隱居深山76年,全然不知爆發疫情
    照片中的這位來自俄羅斯的老婦人,叫萊柯娃(Agafya Lykova),今年76歲。萊柯娃從出生開始就和家人一起隱居在西伯利亞的深山野林裡,與世隔絕長達了76年,不知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也未親眼見證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
  • 「地球上最孤獨女人」,隱居深山76年,全然不知爆發疫情
    眾所周知,老人是最需要關懷,最需要陪伴的人,因為一上了年紀,最害怕的就是孤獨,所以總想有個伴。但有的人想法也很是奇怪,認為自己一人的生活就很好,喜歡自由自在,不問世間任何事,無憂無慮的生活著。該文章中的主角是萊柯娃,她是一位較高齡的老人,現如今76歲,是俄羅斯人。萊柯娃自打出生以來,就與家人一起生活在深山中,這就是傳說中的隱居。與世隔絕了76年的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啥樣,也不知道現在全國爆發的新冠疫情問題。
  • 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北極荒原獨活76年,二戰、新冠都躲過
    後來,他們認識了這座木屋的主人Agafya Lykova——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獨自生活在與世隔絕的荒原中半個多世紀,從史達林時代直到2020年。等到感覺安全時,他們已經在人類居住區250公裡外的荒原上,冬季室內只有零下45度。
  • ...最孤獨的女人,她在北極荒原獨活76年,二戰、新冠都躲過,不知道...
    後來,他們認識了這座木屋的主人Agafya Lykova——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 獨自生活在與世隔絕的荒原中半個多世紀,從史達林時代直到2020年。她不知道發生了二戰,不知道冷戰,更不知道蘇聯解體,如今已經76歲的她當然也不知道全球爆發了新冠疫情。遠離文明,遠離科技,遠離人群,遠離一切,Agafya的人生是個關於意志、求生欲和精神力量的傳奇。
  • 隱居山林76年,她與貓狗相伴,不知疫情爆發
    你能想像在現代社會,還有人「與世隔絕」76年,在山林之中孤獨地生活嗎?可能很多人都無法想像,但這樣的人卻真切存在。她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她叫Agafya Lykova(萊科娃)
  • 《重啟2》吳邪與霍的對話裡,有著心理學的「死亡」與「孤獨」
    我覺得這是一段很心理學很存在主義的對話。吳邪問霍:「你在看什麼書」霍回答:「我在看我德國導師給我的一些文獻」吳邪問:「有沒有找到可以嘗試的新治療方法?」霍說:「沒有,醫生在病人面前看這些東西,只是為了給他一絲安慰。」
  • 克爾凱郭爾,存在主義之父~了解一下
    心理學與哲學似乎有糾纏不清的關係,在弗洛伊德、阿德勒和弗蘭克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存在主義絲絲縷縷的印記。
  • 6-12cm大雪今晚降臨渥太華,未來一周持續零下20度酷寒!
    圖片來源:截圖自The Weather Network可別小看了這個低壓系統,在接下來兩天,該低壓系統帶來的風寒指數將導致接下來兩天的體感溫度驟降至零下二十幾度!本周四夜間的溫度將驟降至零下20度。以此為開端,本周五的溫度也打破了渥太華零下6度的季節平均溫度值,降至零下15度。圖片來源:截圖自The Weather Network伴隨著小雪,周六的體感溫度將降至零下22度。周日的溫度看似還行,但是到了周一和周二,渥太華又將迎來零下20度左右的體感溫度。
  • 《世上最美麗的離別》:從現在,珍惜吧丨經典影片推薦
    但是說來容易,年逾六十的鄭哲很難再就業。生活上的失意與同伴的境遇差異帶來的巨大沮喪,幾乎將他淹沒。當妻子仁姬說疼的時候,他想著,生活本來就這麼難過,就別小題大做了吧。《世上最美麗的離別》更新了兩集,前兩集裡,大概描述了一個中老年女性的日常。冬天了,天漸漸冷起來。住在療養院的婆婆一天三次電話朝她哭鬧,婆婆患有老年痴呆,動不動就打罵她,不過她還是忍不住沒有婆婆的日子,把她接了回來。「我和她還是有感情的。」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故事聖手」《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毛姆是世紀之交傑出的社會觀察家和深邃犀利的人性觀察家,幾乎每一位讀者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這也讓毛姆成為20世紀最受人歡迎的小說家之一,被譽為「故事聖手」。
  • 《歐文·亞隆的心靈療愈》:存在主義與生命中的遺憾
    野獸按:2015年6月11日,胡因夢老師在深圳南山數字產業園觀影廳,和自在園讀書會的朋友們共同觀看了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的傳記紀錄片:《
  • 與世隔絕5天你能做到嗎?英國電視臺做了個「孤獨實驗」……
    以前我們說與世隔絕,至少得漂流荒島,現在要定義與世隔絕,你把這個人家裡的Wifi切斷就行了!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刷手機,電量低於20%就開始焦慮,出去吃飯不看菜單先問Wifi。有手機可以足不出戶,沒手機簡直寸步難行。
  • 50部必看的經典心理學電影
    「對於心理學工作者來說,理解電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部成功的電影反應了民族集體無意識的再現與映照,聲色光影中有大量的隱喻與投射」—本體心理學創始人 安東尼奧·梅內蓋蒂心理學是一門治癒的科學,真正的心理電影擁有很強大的治癒功能,李孟潮說:電影是窮人的心理治療它會揭開人性中最脆弱的一面並把陽光帶進去,同時對人性有更多的思考。
  • 零下36度!冷氣團襲日本北海道 帶來極端低溫
    中新網2月9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9日,日本北海道許多地方出現這個冬季最冷的一天,其中位於旭川市郊區的江丹別地區,更出現攝氏零下36度低溫,是日本時隔19年再出現低於零下35度的低溫。日本氣象協會表示,當地時間9日清晨,江丹別地區出現攝氏零下36度低溫,這是日本自2001年1月以來,時隔19年再出現低於零下35度的低溫。2001年1月15日的零下36.6度,同樣是在江丹別地區被觀測到。此外,旭川市上午7時也出現零下25.7度低溫,是時隔12年再出現低於零下25度氣溫。
  • 世界上最「幸運」的女人,獨自在北極生活76年,對外界一無所知!
    社會是一個集體,人一旦脫離了群眾生活,就會對生活產生局限性,對外界發生的一切事物都茫然不知,漸漸地開始被社會所遺忘,成為最孤身一人。但並非原理世俗就一定是錯誤的抉擇,就有這樣一位女人,躲過了戰爭,逃過了饑荒,就連如今的新冠病毒也跟她無關,成為了世界上最幸運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