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爾凱郭爾,存在主義之父~了解一下

2021-02-19 寧逸天空

心理學與哲學似乎有糾纏不清的關係,在弗洛伊德、阿德勒和弗蘭克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存在主義絲絲縷縷的印記。所以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存在主義的先驅吧,漲姿勢☺️☺️

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1855年),丹麥宗教哲學心理學家、詩人,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後現代主義的先驅,也是現代人本心理學的先驅。曾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學。後繼承巨額遺產,終身隱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費出版。他的思想成為存在主義的理論根據之一,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反對黑格爾的泛理論,認為哲學研究的對象,不單單是客觀存在,更重要是從個人的「存在」出發,把個人的存在和客觀存在聯繫起來,哲學的起點是個人,終點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歷程。

存在主義

克爾凱郭爾所提倡的存在主義,強調哲學家應探討現實中人生問題。他反對德國觀念專門講理想的東西,而以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體地把握住個人的存在,克爾凱郭爾個人對自己「孤獨」與「例外」的感受,所以創造出對自己關心的哲學 - 存在主義。克爾凱郭爾的哲學,可以說是利用最簡單的、感性的、我們日常生活裡的方法,希望利用普通的、實際的、具體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內心中的苦悶與荒謬。存在指此時、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個人存在。個人存在中有喜怒哀樂,經由喜怒哀樂才能體驗到真正人生。語言、理性和邏輯無法揭示每一個人獨特的個性,無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對於後者,只能依靠每一個人本身內在的獨特的主觀體驗。他的個人是一種為恐懼、顫慄、悲觀、絕望等消極情緒所支配的個人。這種悲觀消極的情緒是個人對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體驗。正是這種情緒驅使人採取行動,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

克爾凱郭爾又有單有理智思考不足以引發行動的觀點,這種選擇被形容為一種跨躍(leap)。必須有結束這一思考歷程的決心,而且這決心必須由激情來產生。形成一個人的自我的這種激情,被他指為個體的內求性(inwardness)或主體性(subjectivity)。最重要的激情如愛情和信仰,並不只是偶然發生的,它們是必須被培育和養成的。克爾凱郭爾明確地把自己的哲學與傳統哲學對立起來,特別是把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的批判當做自己哲學的根本方向。他認為黑格爾哲學的根本錯誤在於把邏輯必然性當做實在的統一性的最高原則以及理性和實在的統一性的保證,並由此而陷入了「客觀主義」。世界無非是客觀精神的必然顯露,一切具體的、特殊的存在是這個普遍存在的實例,是這個整體中的某一階段中某一成分。這樣,人實際上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失去了作出決定和進行選擇的可能性,失去了自己的個性和自由,從而也將使自己忘卻了對發生的事件責任,取消了個人從倫理上對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黑格爾哲學是一種用思想整體來犧牲個人、使人非人化的哲學,是對人的地位和尊嚴的一種蔑視。

克爾凱郭爾的存在主義有兩大要義:其一是存在先於本質的理念,其意義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動的、命定的(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決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這種存在,去創造自己的本質。所以人之所貴,並非由於他有一個命定的存在,並非由於他的歷史背景、家世,亦非由於他出身的地位,而是在於人有選擇改造自己的本質的自由,他如何選擇做自己想要做的人,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這就是人的本質。其二是克爾凱郭爾將存在分為三級:

感性存在: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樂,追求輕薄的人生,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從維持生命到享樂方面的存在;

理性存在:是一種比較嚴肅的、盡責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學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使自己對別人盡到倫理責任,合於社會道德的存在;

宗教性存在:是一種祈禱和愛的生活,是對神的自覺和崇敬,從而使精神有所寄託的存在。

在克爾凱郭爾一生的最後 12 年裡著述甚多,同時出版了宗教、哲學、心理學,甚至關於幽默的書籍。在 S.弗洛伊德之前,他還寫過一本完全針對焦慮的著作《恐懼的概念》,他在心理學方面的創新思想受到弗洛伊德的讚許。

信心的跳躍

克爾愷郭爾自認是反文化基督教的先知,他極其厭惡黑格爾的思想,認為黑格爾把聖經和先知的正宗基督教扭曲為文化性的基督教。這種文化基督教在他來看根本不是正宗的基督教。在他晚期的著作《討伐基督教國度》中論到,這種每個人都是「基督徒」的社會,真正的基督教顯然已經消失了。

黑格爾對德國和北歐國家的基督教有兩方面的影響。首先,黑格爾把宗教與哲學合為一體,把基督教信仰理性化、神學思辨化。其次,黑格爾的國家主義理論適應了國家教會的社會潮流。祁克果對神學思辨化的思想潮流和教會國家化的社會潮流都持強烈的反對態度。所以,他不僅是公認的存在主義哲學先驅,而且被新保守主義尊為先驅。

克爾愷郭爾的信心跳躍是談到當人面臨抉擇的時候會引發焦慮,而這種決定是一種跳躍的動作,它無法用邏輯方法來推演。祈克果認為人的墮落也是一種非理性的跳躍。然而另有一種跳躍,就是信仰的跳躍,同樣不能從處境中推演出來。當人面臨致死的疾病或是無法克服的焦慮,信仰卻能幫助人克服。

在克爾愷郭爾的理論中,信仰跳躍有三個階段,但是這些階段不是時間上的那種階段,而是包含美學的、倫理的和宗教的,這三階段彼此間相互聯繫,無法清楚分開,例如在最後的宗教階段裡,仍不免存在倫理思想和美感。尤其是他認為倫理宗教是具有主觀性的,是源於他獨特的審美觀,而美感卻不能用邏輯來推理。而上帝是所有行為與思想的終極前提,因此更無法用推理與邏輯證明上帝的存在。

有關美學階段是他很值得一提的事。美學階段的特徵是與人的生存扭在一起,他在這裡所談到的美學不是指美學這門課程本身或藝術,而是一種衡量的標準。標準是按照每個人和每件事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美學,也就是聖經中描述猶太人對於好的事情或正確的事情,就稱這事為善、為美的「美」,這就是屬於美學的階段。因此他曾批評羅馬教宗曾醉心於異教風俗與道德敗壞的希臘羅馬藝術。

在倫理階段,克爾愷郭爾提出「魔性的」(demonic)這一個概念,是「自我隔離」(self- seclusion) 的意思,也就是沒有走出自己。跟這種自我隔離的情況相反的是愛,愛可以引導人走出自我隔離的處境,也就克服了「魔性的」。這種愛的特徵可以引導到愛的關係。也就是說在倫理階段中,愛克服了孤立進而產生責任心,而透過責任心就可以達到倫理的階段。宗教階段超越了美學的和倫理的階段,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宗教A」和「宗教B」,其代表性人物分別為「蘇格拉底」和「耶穌」,兩個者的共同之處在於對神的看法上都是存在主義者。

宗教A或蘇格拉底的宗教認為真理可以在人的存在中找到,也就是說基本真理存在於人自身之中。蘇格拉底想要用辯證法和存在主義把真理從人中召喚出來,他使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反諷,這意味透過徹底的追問來探尋真理。另一種方式是產婆術(midwifery)。教師不是單單地直接教導真理,要幫助人們發現存在他們之中的真理,而使本來存在人之中的知識誕生出來。

有論者提出,蘇格拉底可被視為人道主義的創立者,這可以被視為準宗教之一,但是蘇格拉底並沒有轉變別人之存在的總體狀態,因為這種轉變只能在宗教B中才能做到。宗教B認為真理無法在人之中找到,因此,上帝必須從人的外面進入,並對人進行教導,於是上帝以基督的形式進入到人之中。這是另一次的跳躍,上帝借著基督道成肉身產生跨越時間的跳躍。

因為神與人之間有「素質上的無限差異」(infinite qualitative difference),而人類不僅有限,更是有罪的;所以追根究底,人必須借著決心,也就是「信心的跳躍」,以內心的熱情擁抱真理。沒有信心的跳躍就會變成只有理性的宗教,但是這絕對不是正宗的基督教。

推薦閱讀:

1、What could life mean to you?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你

2、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本書告訴你~

3、人的終極追求是什麼?聽聽人本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怎麼說

相關焦點

  • 哲學家克爾凱郭爾紀念:人生金句製造者,存在主義給他永恆的回音
    奧斯特曼聽了克爾凱郭爾的演講,但他無意於和這樣一個對手糾纏,「我知道他對實際情況興趣不大」。可見奧斯特曼很了解克爾凱郭爾,不僅在學生會裡認識,而且在哥根本哈根的咖啡館裡碰面,然後從那裡出來一起沿著湖畔散步。他那活躍的「智力」,奧斯特曼解釋道,「會抓住同時代的每一個話題,用來練習他那……出眾的辯證法和機智。
  • 克爾凱郭爾:青春是什麼?一場夢.愛情是什麼?這場夢的內容.
    在剛訂婚時,克爾凱郭爾經常拜會蕾吉娜,陪她散步,教她騎馬,此時的蕾吉娜也沉浸在未來的幸福圖景中。但她的另一個家庭教師斯本已經發現某些裂痕,克爾凱郭爾的愛情不同尋常。很快克爾凱郭爾以忙於寫作為由,減少會見次數,蕾吉娜也逐漸感覺到他有意逃離。這段時間,他們有大量的通信,每周三蕾吉娜都會收到克爾凱郭爾含糊其詞的信件,甜蜜的愛情變成了遺棄與躲閃的遊戲。
  • 永不止息的愛:克爾凱郭爾與蕾琪娜
    1840年9月8日,克爾凱郭爾終於下定決心向十八歲的蕾吉娜表白。正好他在路上遇到了蕾吉娜,蕾吉娜說家裡沒有人,克爾凱郭爾把這當作一個邀請,去了蕾吉娜家。克爾凱郭爾請蕾吉娜為他演奏鋼琴,但演奏到一半克爾凱郭爾忽然抓起琴譜,把它扔到地上,鼓起勇氣說道:「我怎麼關心起音樂來了,我尋找的是你呀。為了你,我已整整尋找了兩年。」 蕾吉娜沒有回應,只是維持了沉默。
  • 《戀愛的犀牛》:荒誕的愛情背後,蘊藏著「存在主義」的哲學內涵
    《戀愛的犀牛》與其說是一出先鋒派的愛情故事,不如說是在向「存在主義」哲學致敬。01 什麼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被公認為是一種關於具體個體的哲學。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強調人存在的價值,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
  • 重負與神恩 西蒙娜薇依和我的存在主義
    重負與神恩 西蒙娜薇依和我的存在主義在那本書(存在主義咖啡館)的某一頁,我寫下的感想是,兩個西蒙娜,我只愛那個薇依,而不是譁眾取寵的波伏娃。當你真正的了解它,你就不會為女權表的《第二性》搖旗吶喊,更可能會深深地愛上那個凋零於盛年的玫瑰。西蒙娜薇依是難以歸類的,愛國者、神秘主義者、社會活動家、感性的禁欲主義者、信奉苦行的知識分子,以及嚮往進入天主教會的猶太女孩。三十四歲在貧病交加中去世,留下豐厚的思想遺產。
  • 《歐文·亞隆的心靈療愈》:存在主義與生命中的遺憾
    【歐文·亞隆博士是國際公認的心理治療大師,美國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榮譽教授,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權威,與維克多·弗蘭克和羅洛·梅並稱存在主義治療法三大代表人物是當世僅存的國際精神醫學大師。他發表的《存在主義精神療法》定義了生活的4個終極問題,即:不可避免的死亡;我的內心深處的孤獨感;我們需要的自由;生活並無一個顯而易見的意義可言。
  • 加繆《局外人》:對普世價值觀和存在主義哲學的思考
    對有罪無罪的爭辯,也是小說的核心,無神論的存在主義與普世價值、基督教存在主義的衝突。默爾索沒有覺得自己有罪,在他看來,打一槍和四槍沒有區別,這是他的自由,他認為本還如此,沒有為什麼。普世的價值觀和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兩者是衝突的。在存在主義的觀念中,存在先於本質,人的本質是人自己通過自己的選擇而創造的,不是給定的,人是絕對的自由,也就是說默爾索所做的一切都因他自己而存在,普世的價值觀也不能界定他有罪。
  • 存在主義與現代生活的荒誕性 一千零一夜 · 讀書會
    ◆  ◆  ◆  ◆  ◆一千零一夜·第四期存在主義與現代生活的荒誕性 存在主義是一個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本期「一千零一夜」以「存在主義與現代生活的荒誕性」為主題,從哲學、文學、藝術、社會學四個方面入手,闡釋存在主義思想在現代社會的來源和不同的呈現方式,探討現代社會荒誕感的成因,探討個體存在的意義,探討現代人的精神困境。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今天,我就從薩特的存在主義角度來解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探究關於人性與精神方面的問題。01.什麼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興起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首先由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後經薩特、 加繆發揚光大。
  • 《存在主義咖啡館》與那些熠熠生輝的存在主義者聊聊人生的兩大問題!
    如果聊起存在主義,我們大概會想到他們,更會想到他們的故事。從1929 年一直持續到1980年薩特去世,可以說這也是一段極其長久的關係。這段關係是存在主義在現實中的哲學演繹,由自由和友誼兩個原則定義而成。
  • 生日快樂·致敬存在主義大師 歐文·亞隆
    生日快樂·致敬存在主義大師 歐文·亞隆 2020-06-1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南哲思享|劉懷玉、王賽:改革開放新時期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把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或者用存在主義「補充」馬克思主義這一嘗試上,薩特做出了他那個時代的最大努力,這種努力甚至延續到他的弟子高茲身上。雖然高茲喊出了「告別無產階級」的口號,但他也成為「新無產階級」的提出者。高茲的獨特貢獻之一是將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推向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在法國的另一位傑出代表是列斐伏爾。
  • 卡裡古拉的存在主義焦慮
    此時的卡裡古拉,已經墮入存在主義焦慮之中。這也是一個人自省道路上的第一步——懷疑,並且知道自己「不知道」。 (哪個少年不曾存在主義焦慮啊,叔本華最後思想皈依印度玄學,跟佛學大道相通,知道無執放下才是解脫嘛!只怪這個少年當時遇不到佛學也沒練練瑜伽啥的。)一不小心開始吹水,好了,扯回來。所以,卡裡古拉痛苦!這時候引出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意象「月亮」,卡裡古拉最想要的東西,他曾派他忠實的奴僕去尋找,他曾幻想「月亮」的光灑滿和灌注他的身體,找到了「月亮」,他就會平靜自在充滿愛和解脫。
  • 科幻茶館第5期|《解析〈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存在主義與愛》
    解析《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存在主義與愛《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所創作的小說。在1959年,以中篇小說形式發表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獲得了「雨果獎」。1966年,該小說又以長篇形式獲得了「星雲獎」。
  • 了解下「科學管理之父」——泰勒
    都知道泰勒是「科學管理之父」和「工業工程之父」,可謂是管理學上裡程碑式的人物甚至是開創性人物
  • 在海底尋找生命的終極存在 ——由存在主義看《The Big Blue》
    二、由存在主義看《The Big Blue》呂克·貝松的這部電影在劇本創作上有著濃重的存在主義色彩。全篇深色調地強調了個體的個人存在,區別於公眾或者集體的存在。極端強調了個人的個性自由和自我與周圍其它人的距離。這和薩特所謂的個人主義哲學是何等的貼近!
  • 祖先後裔上下各代的稱謂了解一下
    什麼是上下十 八代呢,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下。所謂十 八 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親族成員向上:1、父,2、父之父為祖,3、祖父之父為曾祖,4、曾祖之父為高祖,5、高祖之父為天祖,6、天祖之父為烈祖,7、烈祖之父為太祖,8、太祖之父為遠祖,9、遠祖之父為鼻祖。
  • 託爾斯泰的存在主義危機,生命本沒有意義,他卻不斷尋找
    託爾斯泰陷入了存在主義危機,他在日記中寫道,「地球上的生命無可給予」,在此之前的幾個月裡,他一直在讀物理學。在更多地了解自然的冷酷法則後,他失去了對超驗論的信心。他說,他在所有的科學領域都進行了探索,但遠遠沒有找到他想要的東西,而是開始相信,所有像我一樣尋求生命意義的人都一無所獲。
  • 《亡命駕駛》:準存在主義的簡潔藝術動作片
    緊湊有致的暴力場面,獨具創意的卡司挑選,離經叛道的飆車犯罪劇情——《亡命駕駛》可以歸為簡潔、藝術、準存在主義的那一小類精純的動作類型片,此類影片由《步步驚魂》、《警網鐵金剛》、《虎口拔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