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裡古拉的存在主義焦慮

2021-02-13 白水咕嘟


大家好,羅大寶老師上線,今天要講一講哲學。很難得看到卡裡古拉這樣讓我身心都高潮的戲啊。。。所以我燃燒的頭腦要迫不及待地說一說卡裡古拉這部戲的精神內核。乾貨!收好!

首先,卡裡古來一出場便開始懷疑人生的直接誘因,是他妹妹(也是情人)的死。Why bother?除了他愛他妹妹以外,愛人的死給他帶來了兩個摧毀三觀的感受:1.他發現: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沒有什麼卵用。權力再大也阻止不了生老病死,不能讓想發生的發生、想停止的停止。2.妹妹死去是給他帶來了莫大的痛苦,可是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他發現尼瑪這痛苦也是短暫的啊!他以為自己對妹妹的深愛是天長地久其心昭昭日月可鑑,可是卻愕然發現任何強烈的情感,愛意或悲傷,都是隨時間流走轉瞬即逝!這時候問題來了,辣麼!權力如果不能達成自己的願望,那麼權力到底有什麼用?生命中任何東西都無恆常,那我能抓住什麼相信什麼?此時的卡裡古拉,已經墮入存在主義焦慮之中。這也是一個人自省道路上的第一步——懷疑,並且知道自己「不知道」

 


蘇格拉底說,我這一輩子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當人有了這個反思以後,他就開始了尋找真理的道路。哲學這個單詞,philosophy,拆分開來就是philo,希臘文中「愛」的詞根,sophy(or sophie)就是「智慧」。哲學就是「愛智慧」,所以哲學不是智慧,而是對智慧的追尋。在這條追尋的道路上,因為「不知道」,所以會不斷地產生問題,在提問的過程當中不斷地接近真理。

卡裡古拉這位少年,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已經踏上尋求真理這條路了。可是對極致真理的追求是一條在深淵之側前行的險路啊,在古羅馬還沒有經歷過尼採加繆叔本華的洗禮的時候,他怎麼能想得通啊!不出事就怪哉了! (哪個少年不曾存在主義焦慮啊,叔本華最後思想皈依印度玄學,跟佛學大道相通,知道無執放下才是解脫嘛!只怪這個少年當時遇不到佛學也沒練練瑜伽啥的。)

一不小心開始吹水,好了,扯回來。所以,卡裡古拉痛苦!這時候引出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意象「月亮」,卡裡古拉最想要的東西,他曾派他忠實的奴僕去尋找,他曾幻想「月亮」的光灑滿和灌注他的身體,找到了「月亮」,他就會平靜自在充滿愛和解脫。那這裡就很好理解了,「月亮」就是真理,柏拉圖說的「highest good,」基督教的「God,」佛家的可悟而不可言表的真相,瑜伽中的sat-chid-ananda(絕對的知識,存在,喜樂),whatever you name it。可是,卡裡古拉卻沒能選擇正確的道路去追尋月亮,因此造成了他一生越追尋,越痛苦,越痛苦越追尋的無限惡循環。既然任何事物都是轉瞬即逝的,那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他的世界觀逐漸由二元向一元過渡。尼採在《Beyond Good and Evil》就說,世界的真實是沒有任何好壞之分,好壞制度都是人為建立,服務於「power」。那卡裡古拉既然有無上的權力,那他是不是重新定義「好」和「壞」?人們認為國庫充盈是好,國庫虧空是壞;那麼我就定義國庫虧空是好,國庫充盈是壞。人們說保持秩序是好,殺人強姦是壞;那我就認為殺人強姦是好,保持秩序是壞。你說我這樣做不對,用冠冕堂皇的話來掩飾,其實你就是不高興。你不高興我這樣做,為什麼,因為我的power凌駕在了你的power之上,你想要power,然後你就能讓這個世界跟著你定義的好壞運行。

 

這裡就來到了卡裡古拉和大臣Cherea對質辯論的時候。卡裡古拉手握Cherea刺殺他的證據,但是卻不殺他,反而要求他進行一場平等的、兩個哲人之間的對話。Cherea堅信有的行為比另外一些行為高尚,比如秩序比癲狂高尚。他堅信人應該聽從社會的準則而不是心靈的準則。保持社會的秩序比追求什麼心靈平靜永恆真相實在得多。而卡裡古拉則認為世上任何事情都無好壞之分,秩序、物質的豐富、貴族階級的統治,都不是恆長;愛、恨、痛苦、悲傷也都是轉瞬即逝。所以卡裡古拉像個殉道者般殺人父母,姦污臣下妻子,他有一種使命般的教導感,仿佛要讓人們從這些事情中體會出生命無常,明白這些事物都不能帶來永恆的喜樂,用赤裸裸的方式讓大臣們懂得他們奉為圭臬的社會準則是多麼可笑的事情。卡裡古拉燒毀了Cherea刺殺的證據,在他看來,他自己死不死,什麼時候死,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Cherea反思過自己為什麼要殺卡裡古拉的真實原因,而他還是選擇要下手的話,卡裡古拉引頸就戮。但是這時候Cherea猶豫了,顫抖了,因為他作為哲人,是深深理解卡裡古拉的。卡裡古拉在逼他面對他不願意面對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心和自己的私慾。以高尚自封的他把卡裡古拉當做心靈罪孽的投射,認為殺死卡裡古拉就不用再面對內心的黑暗。而現在,當卡裡古拉迫使他正視自己時,他知道自己沒有辦法說服卡裡古拉,也沒有辦法說服自己——殺人的動機,究其根本,還是想要這個世界按照我的規則來定義好壞的權力。但是Cherea太害怕承認這一點,所以一直拿社會準則當做大旗。在卡裡古拉燒毀證據,他無法說服自己用這個理由殺死卡裡古拉的時候,他只能千方百計給自己找理由,後來甚至於以卡裡古拉讓絕望玷汙了小詩人的心靈為藉口,說服自己殺卡裡古拉是「正義」的。

 


卡裡古拉最終還是沒有得到他的月亮。他反思,知道自己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用虛無來對抗虛無,最後肯定是越不開心越作,越作越不開心啦少年!絕望就像大泥沼,越沉溺就越難爬起來。對真理的追求沒有過硬的心靈素質是註定要撲街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哲學家最終把自己整進瘋人院啦~作為一個文藝青年,我特理解這種焦慮,這種中二,這種詩人靈魂,這種在黑暗中跌落的破碎的美。畢竟,我們還活在這裡,這就說明,誰沒有從深淵中爬起來過呢。只是卡裡古拉,是在深淵盡處唱出了一首給自己的輓歌。

作者簡介:羅大寶,波士頓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從事戲劇。

最招欠的時評,最走心的影評和戲評,還有最騷氣的故事。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關注「咕嘟」,這裡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咕嘟

咕嘟

——那是等待你的聲音

相關焦點

  • 與《卡裡古拉》對話:不要變成木偶|這一刻·烏鎮【文末有福利】
    卡裡古拉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暴君,他做的一切都是有著內在邏輯性的。他不能為現實世界所理解,他陷入與傳統世界觀的對抗之中。他殘暴、瘋狂,卻也表達了一種加繆的哲學觀——存在主義。卡裡古拉因妹妹的意外過世而驚醒,從而對生命意義進行了深刻思考與重新詮釋。月亮對於卡裡古拉來說是一種幸福的象徵,然而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摘月亮也成了使命——一種不可能的任務。卡利古拉自己的表述是:我將成為羅馬的新神。他實踐這一目標的基礎條件是:他擁有無限的權力。
  • 一個暴君,一個虐待狂,一個恐怖主義者:《卡裡古拉》
    ——《卡裡古拉》導演 蔡藝芸一次由羅馬暴君「卡裡古拉」開始的精神之旅。一次針對經典劇本的大膽嘗試。一次戲劇,朗讀,與現場裝置的融合。「V+聲劇場」第九期劇本朗讀會,法國作家加繆代表作《卡裡古拉》,3.14 晚19:30於「上下」之家與觀眾們見面。本次朗讀會由於場地原因,入場名額有限。好戲特別送出10個名額,給鍾愛戲劇的你們。
  • 《戀愛的犀牛》:荒誕的愛情背後,蘊藏著「存在主義」的哲學內涵
    《戀愛的犀牛》與其說是一出先鋒派的愛情故事,不如說是在向「存在主義」哲學致敬。01 什麼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被公認為是一種關於具體個體的哲學。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強調人存在的價值,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
  • 克爾凱郭爾,存在主義之父~了解一下
    所以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存在主義的先驅吧,漲姿勢☺️☺️索倫·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1855年),丹麥宗教哲學心理學家、詩人,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後現代主義的先驅,也是現代人本心理學的先驅。曾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學。後繼承巨額遺產,終身隱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費出版。
  • 《卡裡古拉》為什麼是本屆最佳?
    又如丹麥共和劇院的《哈姆雷特》,讓奧菲莉亞這個悲苦的角色通過像男人一樣的吼叫來表達被拋棄的痛苦,這也是徹徹底底的胡來。不是說奧菲莉亞不能吼,而是說這個角色自身前後要一致。那麼回頭看《卡裡古拉》就不難發現,為了表現癲狂,卡裡古拉幾乎是酒不離手的。這是這個角色永遠可以回歸的動作,也是最簡單的可以解決「空白」的設計。在這個基礎上的臺詞和動作,是錦上添花,而不再是對空白的彌補。
  • 在海底尋找生命的終極存在 ——由存在主義看《The Big Blue》
    二、由存在主義看《The Big Blue》呂克·貝松的這部電影在劇本創作上有著濃重的存在主義色彩。全篇深色調地強調了個體的個人存在,區別於公眾或者集體的存在。極端強調了個人的個性自由和自我與周圍其它人的距離。這和薩特所謂的個人主義哲學是何等的貼近!
  • 《歐文·亞隆的心靈療愈》:存在主義與生命中的遺憾
    這部片子的導演和攝影手法完全呈現了存在主義緩慢、寂靜的調性,在這種調性之中會產生一種很強烈的當下存在感。讓我們跟隨著這種步調,慢慢的去體會什麼是存在?存在和擁有有什麼不同?存在的狀態裡面是否包含一種屬於人類普世性的根本焦慮?這種根本焦慮與死亡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它與自我探究、自我覺知、自我消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 存在主義與現代生活的荒誕性 一千零一夜 · 讀書會
    但是,我們必將是這個時代宏大敘事的一部分:在時代轉向金錢,衝突,焦慮的時候,我們應該轉向思想,討論和自由。◆  ◆  ◆  ◆  ◆一千零一夜·第四期存在主義與現代生活的荒誕性 存在主義是一個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
  • 重負與神恩 西蒙娜薇依和我的存在主義
    重負與神恩 西蒙娜薇依和我的存在主義在那本書(存在主義咖啡館)的某一頁,我寫下的感想是,兩個西蒙娜,我只愛那個薇依,而不是譁眾取寵的波伏娃。說回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是一種精神性的青春期疾病,通常伴隨著一個人的社會性成熟而痊癒,但嚴重者也可能伴隨終身。只是社會性成熟是比較難以界定的,對一個身處社交圈子的人來說,對功名利祿的嚮往和取得,應該是標誌著其社會性成熟的一種印記,但存在主義通常很難與之共存。
  • 加繆《局外人》:對普世價值觀和存在主義哲學的思考
    對有罪無罪的爭辯,也是小說的核心,無神論的存在主義與普世價值、基督教存在主義的衝突。默爾索沒有覺得自己有罪,在他看來,打一槍和四槍沒有區別,這是他的自由,他認為本還如此,沒有為什麼。普世的價值觀和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兩者是衝突的。在存在主義的觀念中,存在先於本質,人的本質是人自己通過自己的選擇而創造的,不是給定的,人是絕對的自由,也就是說默爾索所做的一切都因他自己而存在,普世的價值觀也不能界定他有罪。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今天,我就從薩特的存在主義角度來解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探究關於人性與精神方面的問題。01.什麼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興起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首先由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後經薩特、 加繆發揚光大。
  • 《存在主義咖啡館》與那些熠熠生輝的存在主義者聊聊人生的兩大問題!
    如果聊起存在主義,我們大概會想到他們,更會想到他們的故事。從1929 年一直持續到1980年薩特去世,可以說這也是一段極其長久的關係。這段關係是存在主義在現實中的哲學演繹,由自由和友誼兩個原則定義而成。
  • 日系RPG《卡裡古拉》官方放四周年神秘賀圖或有神秘角色出現
    2.日系RPG《卡裡古拉》官方放四周年神秘賀圖 或有神秘角色出現日系RPG《卡裡古拉》初版在2016年6月23日推出於PSV平臺,遊戲是由Furyu發行的一款以現代病理、心理創傷為焦點的校園式RPG,9名男女會在假象的異世界「Mobius」中冒險,並以回歸到現實世界為目的展開戰鬥
  • 生日快樂·致敬存在主義大師 歐文·亞隆
    生日快樂·致敬存在主義大師 歐文·亞隆 2020-06-1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南哲思享|劉懷玉、王賽:改革開放新時期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把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或者用存在主義「補充」馬克思主義這一嘗試上,薩特做出了他那個時代的最大努力,這種努力甚至延續到他的弟子高茲身上。雖然高茲喊出了「告別無產階級」的口號,但他也成為「新無產階級」的提出者。高茲的獨特貢獻之一是將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推向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在法國的另一位傑出代表是列斐伏爾。
  • 科幻茶館第5期|《解析〈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存在主義與愛》
    解析《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存在主義與愛《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所創作的小說。在1959年,以中篇小說形式發表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獲得了「雨果獎」。1966年,該小說又以長篇形式獲得了「星雲獎」。
  • 筆記|《變態》C6 焦慮障礙(中)
    (2)患者設法避免這種情景,或者帶著痛苦忍受著,或者帶著焦慮心情擔心驚恐發作的發生,或者就此提出要有人陪伴。(3)排除社交恐怖症、特殊恐怖症、PTSD或離別性焦慮障礙等精神障礙引起的各種焦慮或恐怖性迴避。
  • 託爾斯泰的存在主義危機,生命本沒有意義,他卻不斷尋找
    託爾斯泰陷入了存在主義危機,他在日記中寫道,「地球上的生命無可給予」,在此之前的幾個月裡,他一直在讀物理學。在更多地了解自然的冷酷法則後,他失去了對超驗論的信心。他說,他在所有的科學領域都進行了探索,但遠遠沒有找到他想要的東西,而是開始相信,所有像我一樣尋求生命意義的人都一無所獲。
  • 網絡形式 | 2021年1月亞洲存在主義團體學會第一屆講師組——師生協同帶領雙軌教學(體驗組)招募
    網絡形式第一組時間:2021年1月25日-27日第二組時間:2021年1月29日-31日2021年1月,亞洲存在主義團體學會第一屆講師組師生協同帶領雙軌教學體驗組(網絡形式),讓我們從更加豐富的視角中發現自己。我們可以在多種互動中體驗不同的自己,並發展獨一無二的成長體驗,調整改善自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