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錄(鄭子東)二十四·化性

2021-02-28 逆勢成長

第二十四節 化性

(一)人落在苦海裡,要是沒有會遊泳的去救,自己很難出來。因此我立志要救人的性命。救人的命是一時的,還在因果裡;救人的性,是永遠的,是一救萬古,永斷迴圈。所以救命是有形的,是一時的,救性是無形的,是萬劫不朽的。人性被救,如出苦海,如登彼岸,永不墜落。

(二)能知人的性,才能認識人,能知物的性,才會利用物,這是和天接碴。什麼樣的人,就存什麼心,說什麼話,辦什麼事,你要是看他不對,就是不知他的性,也就是不明他的道,準被他氣著。就象屎殼螂好堆糞球,黃鼠狼好吃小雞,爭貪的人好佔便宜,哪一界的人,辦哪一界的事,所以說都對。

(三)人被事物所迷,往往認假為真,那叫看不透,所以才說人不對、和人生氣上火。其實是自己看不透,若能把世事看透,準會笑起來,哪能和人生氣打架呢?我當初看世上沒有一個好人,我就生氣,氣得長了十二年瘡癆,幾乎沒把我氣死,直到我三十五歲那年正月聽善書,才知道生氣不對,對天自責,我的瘡癆一夜功夫就好了,立刻出了地獄。

(四)我受種種打擊,立志不生氣、不上火,被人譏笑,也不動性。氣火是兩個『無常鬼』,能把他們降伏住,使火變為『金童』,氣變為『玉女』,不受他們克,那就是佛。那年我在安達縣杜家燒鍋,遇見張明齋、李超卿,他們兩人一連損(冷嘲熱諷)了我三天,我每天都是從早聽到晚,一聲也不響。晚飯後和孟漢臣到郊外,仰天大笑,把陰氣放出去,就不受他克。『有氣不生消魔難,有冤不報是修行。』一點也不錯。

(五)逆來的是德,人須要認識,吃了虧不可說,必是欠他的,愜人替你抱屈,你就長命。若是無故挨打受氣,也是自己有罪,受過了算還債,還要感激他,若是沒有他打罵,我的罪何時能了?我說就是小人也有好處,是擠兌人好的,從反面幫助人,象嶽飛是秦檜助成的,關公是曹操助成的,怎能不感激他們呢?

(六)天加福是逆來的,人才嚇一跳,人加福是順來的,人才都知道。我說世人都有福,就是不會享,給他送德來了,他又害怕,不願接受。豈不知,道是在逆境中成的,人是由好裡頭壞的。所以說好是壞的頭,壞是好的頭。你看!肉有香味,壞了太臭,白菜不香,壞了也不臭。果木在青的時候不會壞,熟的時候,離壞就不遠啦!人事也是如此。

(七)想要當好人,非能擔怨不可,能擔千百人的怨,才有厚福。人行善而得惡報,人便不平。豈不知受辱受冤能消無邊罪孽,只求良心不壞就是啦。

(八)金剛是最硬的東西,所以要立金剛志。愚人受人侮辱或被人斥責,不以為是加福,反而生氣,是剛倒了!明白人好和愚人生氣,是剛炸了!不倒、不炸才能立住金剛志。

(九)『煉透人情,就是學問』。要在親友中去煉,煉成了就不怕碰。象磚瓦似的,煉透了就堅固。煉不透的如同磚坯子,一見水就化啦!

(十)凡是對面來的,都是命裡有的,所以遇著不如意的事,不對頭的人,要能忍受。孔子在陳絕糧,耶穌被釘十字架,佛被割截肢體,都沒怨人,那才是真認命。真認命才能成道。

(十一)從前張雅軒聽我講『善、功、德』,便棄產興學,受侮辱、遭魔難,永不退志,那叫定住志了。我常說逆來的是德,要接受,若是心裡不樂意,就是受了也沒德,若再去找迴圈,就更不對啦!

(十二)李永成為什麼超過世人呢?因為他有佛性。不論什麼人支使他,他都說好啊。呵斥他,他也說好啊。所以我說他是佛界人。佛是以吃虧忍辱為佔便宜,正和世人相反。

(十三)人的稟性象蜘蛛網似的,遇著物便粘住,可是一見火使化了。稟性一見真火(樂),也就化了。

(十四)要想明德,必須性圓。要想性圓,必須死心。能裝個活死人,性就化了。

(十五)舍錢不如捨身,捨身不如舍心,舍心不如舍性。人能舍掉稟性,就算得道。所以我教人化性,是一救萬古,性靈不昧,那才是德。

(十六)何女師戒菸時,我天天給她講道,煙戒好了,她也化性了。我才知道,若能誠意給人講道,就能使人化性。

(十七)人各有稟性,所以必須化性。我年輕時患瘡癆,聽善書明理,才知道我的性子走逆了,向明理火上轉,想不到又走到急火上,非常急燥。我鄉一位姓曲的生病,被我講好,他感我的恩,送些茶點給我。我向他大聲說:『你有這些東西,送給你哥哥不是盡悌啦!拿給我作什麼?』姓曲的很不高興。我才知道沒到真火上。以後見人先說我性急,說話直率,請原諒。不到一個月,急火性就化了,這是我化性的經過。  

附錄:

嘉言錄(鄭子東)一. 善 惡

嘉言錄(鄭子東)二. 學 聖

嘉言錄(鄭子東)三. 學佛

嘉言錄(鄭子東)四.天 道

嘉言錄(鄭子東)五. 破迷

嘉言錄(鄭子東)六. 不怨人

嘉言錄(鄭子東)七. 不生氣 不上火

嘉言錄(鄭子東)八. 找好處 認不是

嘉言錄(鄭子東)九. 五行性

嘉言錄(鄭子東)十. 講 病

嘉言錄(鄭子東)十一. 講道

嘉言錄(鄭子東)十二. 講道

嘉言錄(鄭子東)十三. 孝道

嘉言錄(鄭子東)十四. 婦女道

嘉言錄·十五. 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

嘉言錄(鄭子東)十六. 夫婦道

嘉言錄(鄭子東)十七. 立業結婚

嘉言錄(鄭子東)十八. 因果

嘉言錄(鄭子東)十九. 三界

嘉言錄(鄭子東)二十. 三性

嘉言錄(鄭子東)二十一. 三命

嘉言錄(鄭子東)二十二.性命

嘉言錄(鄭子東)二十三·立命

孫靜瑜先生記錄·語錄[分頁合集]

家庭倫理講演錄(於叢雲)分節合集

《讓陽光自然播灑》全集·劉有生

增廣·儀聖·語錄 [合集]

宣講拾遺[分章全集]

相關焦點

  • 嘉言錄(鄭子東)二十九·四大界
    要是到了志界上,好事歹事都不動心,對與不對全不動性,魔就助你成佛啦!(三十七)修行人怕染塵,所以有離塵的、有避塵的。豈不知塵在心裡,不在身外,要從心裡了。心裡不可有塵,身外不能沒塵。不迷、不染,招魔也不後悔,受屈也不怨人,得失苦樂都不動心,才是志界人。(三十八)死心才能化性,稟性化了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志誠,這是一定的理。
  • 嘉言錄(鄭子東)十一. 講道
    (十五)「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的是教性、教命。做父母、師長的人教導子弟,要常提老人和先人的好處,不拿老人的好處去教,就是悖道。於今學校裡只教知識,並且說老人是老腐敗,種下這種因,子弟的知識能力越大,越看不起老人,所以才養成不知孝悌、不明禮讓的風俗。再者,人都怕日子過壞,不知道命壞了日子才會壞呢!
  • 嘉言錄(鄭子東)十三. 孝道
    我說,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淨心,心不淨不能孝母;心性不清淨,說是孝敬,等於罵人。(二)不會當人不算孝,不會做事不算孝,眾人不佩服不算孝。把人當好,把事做好,令眾人佩服了,才算是孝。(三)會當人的聚萬靈,不會當人的散萬靈。見一個人要格物一個人的道,見一物要格物一物的理,就叫聚萬靈。能明白對面人的道,才夠上一個人字。
  • 嘉言錄(鄭子東)十二. 講道
    (十)人有人性,物(動物)有物性,能知人的性,才能度人,能知物的性,才會用物。離開物道,享不著物的福;離開人道,也享不著人的福。若是管人,人準不服。要會領人,誇他的好處,提他的陽光,他才樂意聽從。對於物類,也要溫存它,不可以打罵,人和物是一理,這就是『率性』。可是人總好管人,虐待物,簡直是推他下地獄,攆他下地獄。(十一)老人要知道兒女的好處,就是責備他,他也樂意。
  • 嘉言錄(鄭子東)二十五·學道
    附錄:嘉言錄(鄭子東)一. 善 惡嘉言錄(鄭子東)二. 學 聖嘉言錄(鄭子東)三. 學佛嘉言錄(鄭子東)四.天 道嘉言錄(鄭子東)五. 破迷嘉言錄(鄭子東)六. 不怨人嘉言錄(鄭子東)七. 不生氣 不上火嘉言錄(鄭子東)八.
  • 化性
  • 農曆六月二十四,恭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寶誕
    農曆六月二十四,恭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寶誕,持念天尊聖號,可保雷神擁護,邪魅不侵!雷神信仰起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於雷電的自然崇拜,因為遠古時代,氣候變化異常,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烏雲密布,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雷電有時會擊毀樹木,擊喪人畜。使人們認為天上有神在發怒,進而產生恐懼之感,對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從單純的自然神逐漸轉變成具有複雜社會職能的神。
  • 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白話有聲書-01
    到1893年,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來北京迎請大藏經,命令我檢閱料理。這件事完後,邀請我一同來到普陀山,化聞和尚知道我不喜歡做事,所以就安單在一閒寮中,隨我自己的意願修持,到現在已經35年了。在山上日子住久了,有委託我寫一些文章之類的事,也絕不用「印光」這個名字。就算自己有必須要署名的文章,也只是隨便寫兩個字而已。所以20多年來,沒有來客訪問的事情,以及來信覆信的事相擾亂。
  • 《二十四城記》:消逝的美麗與賈樟柯的哀愁
    文:宿夜花《二十四城記》是賈樟柯帶有鮮明實驗性質的一次電影美學探索,它通過記錄現實人物口述歷史的訪談與創作性虛構情節的巧妙結合,用一種介於故事片、紀錄片、新聞採訪之間的新形式,講述了一個國企工廠50餘年的興衰史,可謂是一部工人史詩。
  • 二十四橋明月夜,是橋名叫「二十四」還是揚州共有二十四座橋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過一首描寫揚州的詩,其中的千古名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讓世人對揚州充滿了嚮往。想要身臨其境看看揚州的橋,聽聽美人吹奏的音律。到底揚州有沒有這座「二十四橋」,還是揚州在唐代一共有24座橋沐浴在月光之下。這個問題還是需要研究分析一下,看看杜牧的詩中是寫實還是虛指。當代揚州有一座橋叫「廿四橋」,廿四就是二十四的意思。
  • 王重陽丹法煉性
    王重陽內丹論述,主要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五篇靈文》、《分梨十化集》、授馬丹陽《金關玉鎖訣)、(二十四訣>等。通過這些著述,可大致看出王重陽北宗丹法內容及特點。    王重陽論內丹,有大中小三乘。這是承襲鍾召而來。其三乘分別為大乘神仙抱一之道,中乘富國安民之法,小乘強兵戰勝之術。由此三乘法,形成由祛病、健身、修仙三層次構成的煉養體系。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01
    圓滿家庭教育的實踐,是一般老百姓,克盡倫常,盡其職份,化育栽培聖賢之人應盡的職責。真信切願,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業障深重的凡夫,欲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最方便、最直接、最圓頓的修行妙法。這本書,行文雖然笨拙樸素,但是義理非常切重要害,似乎是專門為修行淨土的人說的,實際上蘊含了提倡因果報應的理論及實行家庭教育的道理。
  • 海豚社發布融媒升級版《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升級版)》新書發布會現場   《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是海豚出版社2015年底推出的原創科普繪本,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近500萬冊。本次推出的全新升級版,在修訂原有內容基礎上,不僅新增了圖文詳實的《我們這樣學習節氣》指導手冊和花期圖海報,還以「內容+服務」的媒體融合方式提供豐富的音視頻學習資源及服務,圖書的教育指導性得到提升。   海豚出版社社長王磊表示,「二十四節氣」是海豚出版社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文化IP。圍繞這一主題,海豚社研發了一系列的繪本、指導教材、自然教育課程等產品。
  • 《二十四節氣生活》將播關注節氣背後的生活故事
    6日,文化探索類真人紀實綜藝《二十四節氣生活》在北京舉行發布會,製作團隊表示,這是對二十四節氣「最生活」的視聽演繹。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在大部分觀眾心中是既近又遠的文化傳統。因此,《二十四節氣生活》節目組希望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給大眾科普。節目主創沒有將節目內容變成一本民俗視頻教材,而是創新性地採用了「綜藝節目+紀錄片」的混搭拍攝方式,讓古老的習俗,與每一個當代普通人的生活發生真實、切身的共鳴。
  • 二十四橋何在
    朕同御妻攜十六個妃子,連朱貴兒、袁寶兒、吳絳仙、薛治兒、沓娘、妥娘六個,共二十四人在此,就叫它二十四橋,豈不妙哉?」大家歡喜道:「好個二十四橋!足見陛下無偏無忘之意。」二十四橋由此得名。這當然是小說家說的話,對其可信度尚需慎重對待,但由此我們也可知道,當時的文人一般都願意將二十四橋看為一座橋。  二十四座橋說。這一看法最開始由北宋沈括提出。
  • 二十四節氣——小雪
    二十四節氣--小雪「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的到來,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
  • 【二十四節氣】24相
    > 應蔣兄的賞未公號關於節氣創作有緣的相遇剛剛好藉助於蔣兄的力量來簡單整理一下這跨越了三年時間東拼西湊的二十四相
  • 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長樂君的待客之道:「二十四節氣」茶點候君來
    古代人民根據長期經驗的累計和智慧的結晶,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用來指導農事的活動。到了今天,二十四節氣已經慢慢變成了一個傳統的節日,不同的節氣都有著不同的養生方式與風俗活動。而即將到來的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亦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自此,氣肅而凝,露結為霜。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以見得霜降時節養生保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