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2020年全國人工智慧大賽頒獎典禮在深圳鵬城實驗室如期舉行。「AI+無線通信」「AI+遙感影像」「AI+行人重識別」三條賽道的一等獎隊伍分別得到了人民幣一百萬元的獎勵。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表示:「以往我們說科研做得好,都是看誰的論文寫得好。其實比賽也是很好的一個平臺,我們希望通過比賽的來帶動科研。希望這個比賽能夠持續的舉辦和高水平的產出,能夠造福深圳,造福廣東、造福中國,造福全世界。」
5307支隊伍角逐三大賽道
2020年全國人工智慧大賽於今年8月正式啟動。本次大賽延續去年首屆大賽「AI賦能視界」的主題,力爭打造深圳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創新引擎。
據介紹,本次大賽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業界精英參賽。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等400餘所海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和谷歌、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560家企業的一共5307支隊伍、6485名選手報名參賽,涵蓋全國33個省級區域和美國、英國、德國等全球13個國家、地區。
本次大賽共設有「AI+無線通信」「AI+遙感影像」「AI+行人重識別」三條賽道,所對應的研究方向正是當下產學研用高度一體化的方向,相關技術的發展將直接促進產業更迭。
本屆大賽採用雙硬體環境,以鵬城雲腦作為基礎運算環境,昇騰作為加分運算環境,為晉級複賽、決賽的選手提供了共80卡昇騰算力和248卡鵬城雲腦算力,總算力超20P。2020年全國人工智慧大賽攜手國產算力平臺,不僅保障選手有充足的算力資源,更促進國產化人工智慧生態建設。
三支隊伍獲得百萬元獎金
自2020年8月18日開賽以來,三條賽道齊驅並進、各綻光彩,在6485名選手中,學生參賽者佔比最大,超過60%,其中碩士、博士生團隊佔56.67%。除學生群體外,大賽還湧現出了眾多企業員工、科研機構研究人員以及以個人名義參賽的選手。本次賽事吸引到的企業員工參賽比例也較同類型賽事高,佔比近30%,包括頭部企業14家。
值得一提的是,頒獎現場觀眾都被程式設計師們起的隊伍名字給逗樂了。一些來自企業的參賽隊伍的名字還比較中規中矩,而來自高校的參賽隊伍的名字就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凸顯程式設計師們天馬行空的腦迴路。比如「中午吃什麼」「神之一手在哪裡」「提交成功」「梅花梅花滿天下」「跟誰倆呢」……
最終的比賽結果是,高學田率領的「星光圖譜」企業參賽隊、陳喆率領的「Amadeus」高校參賽隊、廖星宇率領的「Streaks」企業參賽隊最終分別斬獲「AI+無線通信」「AI+遙感影像」「AI+行人重識別」三條賽道的一等獎。一等獎的獎金高達100萬元人民幣。
研究機構和企業向獲獎選手拋出橄欖枝
本屆大賽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鵬城實驗室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共同承辦,大賽獎金獨家贊助單位為星河控股,協辦單位包括華為、平安科技、騰訊、雲天勵飛、巴士集團。
「本屆大賽由深圳政府主辦,特點就是賽事對標社會和產業的需求,科研機構、企業和投資機構可以參加聯合辦賽,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追求產業的發展。」大賽啟動儀式上,鵬城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鄒鵬道出了大賽的本質。
正如星河控股副董事長、總裁姚惠瓊在頒獎儀式上所言:「補足技術短板,突破卡脖子環節,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衝破壟斷和封鎖是我輩青年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這次大賽正是集中了一批國內外的業界精英青年。於是,頒獎結束後,這些研究機構和企業紛紛向選手們拋出了橄欖枝,邀請選手們加盟。如星河控股負責人現場就表示,如果大賽的獲獎隊員們將來願意創業,星河控股在全國各地的產業園都願意免租金提供場地和服務。
賽事點評:學術研究反哺產業進步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賽技術委員會主席於全表示:「藉助大賽這一平臺,選手們本著加深對技術理解的原則參賽,嘗試提出能解決行業痛點的方法、形成各領域大規模的數據集,從而實現技術賦能落地,最終以學術研究反哺產業進步,讓業界有收穫,形成正向循環。」
頒獎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談到,為儘快加速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的建設,避免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技術與產業競爭中被國外壟斷,鵬城實驗室一直在思考和布局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啟智社區、並制定相關技術標準。經大賽組委會溝通,目前已有65個隊伍有開源意願,將把參賽數據集、代碼及數據模型開源至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平臺,組委會希望將來能夠有更多的選手參與到開源事業和開源社區的建設中來。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王納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