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導 | 「他沒日沒夜撲在扶貧工作中」

2021-01-13 清風恩施

-◇-點擊藍字 ↑【清風恩施】關注我-◇-


11月24日

人民日報報導謝睿同志先進事跡

全文如下



  「今年白柚大豐收,一畝能賣6000多元,可惜謝書記再也看不到了。」11月10日,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清坪鎮龍潭司村唐崖河畔掛滿碩果的白柚林裡,說起謝睿,村民顏克松又流淚了。這片白柚林,就是謝睿帶領大伙兒辛苦培育起來的扶貧產業。


唐崖河畔的白柚豐收


  謝睿是清坪鎮紀委書記,也是多個重點貧困村的扶貧聯繫人。9月15日,謝睿在龍潭司村走訪農戶,察看民居改造工程時意外墜樓,搶救無效殉職,年僅39歲。


  在謝睿的辦公室,兩雙沾滿泥土的球鞋仍擺放在角落,名為「沙礫」的微信頭像卻再也不能在電腦裡亮起。「他沒日沒夜撲在扶貧工作中,他是扶貧路上永遠的沙礫啊!」清坪鎮黨委書記楊俊含著淚說。


  

  謝睿的書櫃中,16本工作筆記整齊排列,記載著一名扶貧幹部5年的忙碌與成長,理想與擔當。


謝睿的工作筆記本


  第一本筆記開始於清坪鎮脫貧攻堅任務最為吃緊的2016年,剛剛任職紀委書記的謝睿主動請纓,申請聯繫小河村、魚塘灣村等5個全鎮最偏遠、最貧困的村子。這些村莊都在武陵山深處,分布在不同山頭。其中,從清坪鎮到小河村就有22公裡,山路崎嶇,第一次入村走訪,謝睿在山路上顛簸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村口,然後下車步行20分鐘進村。


  「那個時候,村裡既沒有像樣的路,也沒有像樣的屋,打個電話要滿山找信號。」當時尚未回村的小河村村支書李華軍回憶,大伙兒對這個鎮裡來的年輕人既充滿期待又不太信任。


  走訪村民、召開屋場會,3年多的時間裡,謝睿帶領扶貧工作隊為小河村修了路、通了網、搬了房、建起了茶葉加工廠,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


  「產業立起來,才能實現脫貧不返貧!」謝睿在筆記裡重重寫下這句話。為了小河村10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能夠如期脫貧,他和扶貧隊員們一起上門入戶勸說村民調整產業結構,規模化種植白茶,走上產業脫貧之路。「從購買茶苗到技術培訓再到茶葉銷售、引進茶廠,每個環節都是他帶著大伙兒走。」李華軍說。


  如今,小河村的村民們嘗到了甜頭,全村已經建成1700畝白茶茶園,豐產期每畝創收過萬元,人均年收入4年翻了兩番,達到6000元,全村已脫貧出列。


  

  得知謝睿殉職的消息,54歲的二臺坪村村民饒邦念嚎啕大哭,他不敢相信:「謝書記這麼好的人,怎麼會出事兒!」


  「饒邦念,男,右手殘疾;妻子何興梅,浙江打工……」4年前,謝睿和饒邦念結成幫扶對子,第一次入戶走訪後,謝睿記錄下饒家的詳細情況,在旁邊標上重點記號。此後,饒邦念就成了謝睿工作筆記中的常客。


  考慮到饒邦念的身體情況,謝睿建議他跟著村裡的扶貧產業政策種植龍井茶,同時養殖土雞作為副業。「今年我養的百來只土雞已經賣出去了大半,我都還沒來得及跟謝書記報喜,都沒有當面說聲謝謝。」饒邦念說著又流下淚來。


  讓饒邦念頗為感念的是,逢年過節謝睿總會塞給他幾百元錢,有時謝睿沒時間去村裡,也會託村幹部轉交。「他心裡一直把我當親人惦記著,讓我十分感動。」


  如今,靠著種茶、養雞的收入,加之妻子和大兒子在外務工,饒邦念一家已經成功脫貧,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在龍潭司村,顏克松家種植的白柚也沒少讓謝睿操心。「他每次到村裡來,都會到白柚林裡看看,幫著我們找技術員開培訓班,幫著聯繫客商打通銷路。」顏克松說。


  「今年3月,謝書記還在村委大院組織分發果樹苗,為了把白柚和臍橙產業發展起來,他泡在村裡好多天。」龍潭司村黨支部書記黃豔敏說,村裡的果樹種好之後,謝睿又開始動員村民建民宿、開農家樂,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希望村民們吃上「旅遊飯」。


風景秀美的龍潭司村


  龍潭司村是革命老區,風景秀美。今年以來村裡已組織村民美化庭院70餘處,推動民居改造近100棟。而謝睿,就在察看一戶民居改造工程時不慎墜樓身亡。


  

  「謝睿在工作中一絲不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的離去讓所有人惋惜。」這是高峰村黨支部書記田帛國對謝睿的評價,但在今年3月,田帛國還受過鎮紀委開出的處分。


  當時正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了讓扶貧產業少受損,村裡為一些養殖戶開具了通行證,允許他們前往縣城一小區定點售賣。但由於跟蹤監管不到位,有一個農戶私自聯繫其他鄉鎮販賣,造成了人員聚集,違反了防疫紀律。為此,村支書田帛國受到警告處分。


  幹了十幾年村幹部,卻因工作不力落了處分,田帛國心裡憋屈,遞了辭職書。謝睿聽說後,立即追到高峰村,給田帛國做思想工作。「他是領導,但沒有拿出領導派頭,而是從黨員紀律的角度給我掏心窩子,很讓我感動。」田帛國說,在謝睿的多次勸導下,他開始認真反思,「我身為老黨員,卻經受不住這點考驗,太不應該了。」重回村委會的田帛國,對謝睿充滿了敬佩。


  在小河村,謝睿工作的嚴謹與認真也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同。2017年,小河村村民對時任村支書吳某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的違紀行為意見很大,謝睿接到村民們的實名舉報後,立刻開展調查工作,最後,吳某被免職並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堅持將紀律挺在前,不允許破壞發展局面的情況發生!」在謝睿的筆記中,對於扶貧工作他有這樣的思考。正在脫貧路上奔跑的小河村,要想繼續保持發展勢頭,必須有一個稱職的村支書帶頭。


  謝睿盯上了在縣裡幹工程的黨員李華軍,先後4次跑到工地上相邀,終於將這個「能人」請回了村。「村支書的工資相比我原先幹工程少很多,一開始我很不情願回村,但謝書記打動了我,我覺得是時候給村裡做點貢獻了。」李華軍說。


  謝睿的辦公電腦裡,《清坪鎮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工作細則》《違規整酒通告》等他在去世一周前起草的文件還沒有來得及發出。嚴把扶貧工作的紀律關,讓他收穫了全鎮扶貧幹部的尊重。他去世後,全鎮30多位村支書自發前來弔唁,無一缺席。



來源 | 人民日報


如果喜歡「清風恩施」

就和親戚朋友同事一起分享吧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風裡雨裡,我們等你

↓↓↓

相關焦點

  • 「他沒日沒夜撲在扶貧工作中」
    作為多個重點貧困村的扶貧聯繫人,在今年9月的一次走村入戶中,謝睿意外殉職。扶貧5年,他的16本工作筆記裡記滿了老鄉的需求,也見證著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全心全意地投入扶貧工作,謝睿就如同一顆沙礫,鋪在扶貧路上。「今年白柚大豐收,一畝能賣6000多元,可惜謝書記再也看不到了。」
  • 為奮鬥中的黨報青年喝彩!|人民日報社|文化部|雜誌社|報導組_網易...
    報社各級團青組織要引領全社團員青年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精神,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向廣大青年提出的重要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懼風雨、勇挑重擔,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
  •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報導江西!
    2020年11月10日 人民日報頭版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百萬人返鄉創業就業贛州:紅土地又寫新傳奇記者 鄭少忠 朱 磊86此時,距他離開家鄉已有13年。2015年,回家過年的陳冬華在於都服裝協會的牽線下,決定把分廠建到於都。「廠房『拎包入住』,房租兩年全免,好政策不少。」2018年,陳冬華在於都的第二個廠房也開了。他將車間打造成扶貧車間,目前廠內員工80%是本地人,有貧困戶20多戶。
  • 《陝西日報》頭版頭條報導我省全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
    >健康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6月28日全省因病致貧戶較此項工作開展前減少17.97萬戶為陝西脫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陝西日報》頭版頭條以《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為題,對我省全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進行報導。
  • 人民日報點名表揚的扶貧綜藝,被贊助商大罵假大空走過場
    該節目8月30日推送第一期,9月6日放送第二期,嘉賓分別是像這種嚴肅題材的綜藝節目往往熱度慘澹,該節目前兩期就是這樣,請了大明星依然沒一點水花。然而到了9月13號該節目突然有了熱度,幾乎到了全網皆知的地步!
  •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報導雄安!
    今天,《人民日報》頭版報導雄安! 京雄城際鐵路是北京至雄安新區的重要鐵路交通幹線,經過建設者奮戰,各項工程進展順利,目前正在加緊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 《人民日報》頭版報導長沙加快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天天開心」消費...
    《人民日報》頭版報導長沙加快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天天開心」消費季正式啟動!《人民日報》頭版以《長沙 加快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為題,報導長沙把支持生活服務類企業復工復業作為當前重點工作,其中提到在天心區黃興廣場,「天天開心」消費季於14日正式啟動。
  • 人民日報刊發大慶報導:派能幹的人 幹實在的事
    人民日報刊發大慶報導:派能幹的人 幹實在的事 2020-12-24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媒介融合背景下扶貧議題報導的三個特點
    文化等多個方面,這些報導構建出了全社會上下齊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社會現狀,對於扶貧工作的宣傳、推進發揮了重要意義主流媒體通過設置議題,使得扶貧報導呈現出多元化。在扶貧報導中,主流媒體作為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的守護者、建設者,充分發揮新聞業務優勢,不斷提升議題設置能力,以專業的理念、專業的操作方式,深耕內容生產領域,發出專業而權威聲音。
  • ...普順鎮紅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紀實:撲下身子真扶貧 危房改造暖人心
    脫貧攻堅的號令聲吹響以來,重慶市墊江縣普順鎮紅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要想取得全面勝利,只有撲下身子真幹、實幹,才能摘掉貧困村帽子,實現穩定脫貧。在扶貧過程中,扶貧工作隊首先把貧困戶危房改造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確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 在紅色土地上凝聚扶貧合力——呂梁市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紀實
    「撲下身子到村裡幹」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呂梁期間特別強調,「革命戰爭年代,呂梁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呂梁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用在當今時代,繼續為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紀錄片|中國扶貧在路上
    人民日報社推出三集紀錄片《中國扶貧在路上》。歷時3年拍攝,行走46845公裡,採集1326個扶貧故事,最終收錄11省21個扶貧案例,展開了中國扶貧工作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 廣州交投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長岑宇鏗榮獲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12月2日,廣東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在廣州隆重召開,廣州交投派駐梅州市五華縣綿洋鎮竹坑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長岑宇鏗獲評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會上,岑宇鏗從省委書記李希手上接過勞模獎章和證書。
  • 夜聽:從扶貧對象到「我的孩子」
    原來自己扶貧的過程中,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在接下來的扶貧中,我開始把物質上的給予變得「偷偷摸摸」起來。每次,我都是把東西偷偷放在院子或者房間的一個角落,也不讓孩子拿著扶貧物資來跟工作人員合影留念了。毛毛的數學比較差,所以每次扶貧,我會提前在網上熟悉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進度和解題方法,用儘可能多的時間輔導孩子的數學功課。
  • 美媒記者對中國有句「真心話」,卻沒寫進報導……
    12月31日,這家美媒發文介紹了中國給貧困村民免費提供母牛,幫忙修路和造新房,向僱傭貧困人口的私人企業提供補貼等扶貧措施,然後援引中國或專家的說法,簡單談及中國扶貧成果。但是,這篇題為「工作、房子和牛:中國為消除極端貧困付出高昂代價」的文章,實際花了大量篇幅著重「質疑」這項工作的可持續性,稱其代價高昂,然後把話題往政治上扯。
  • 直播電商扶貧給力!佟麗婭現身人民日報新媒體抖音直播為美好生活帶貨
    直播電商扶貧給力!佟麗婭現身人民日報新媒體抖音直播為美好生活帶貨 8月11日晚,人民日報新媒體邀請「丫丫」佟麗婭作為「好物鑑賞官」,在抖音為#人民的美好生活#直播帶貨。
  • 人民日報稱妹妹吐槽姐姐臭美沒男友,姐姐回應:她說了心裡話!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所有中國人的共識,但與之相反的是,我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晚婚晚育,甚至是不婚不育,離婚率也居高不下,這不,人民日報發聲了!網友:花式催婚?1月14日,河北石家莊。璐璐和妹妹相差十二歲,十歲的妹妹寫了一篇吐槽姐姐的作文。作文裡,妹妹寫下姐姐愛臭美、沒男友、逛街不帶她等句子。
  • 【困難群眾貼心人】衡南李華華:扶貧路上的「女漢子」
    10月17日是中國扶貧日,衡陽市扶貧辦聯合紅網推出系列報導聚焦衡陽市扶貧先進典型,看他們如何譜寫精準扶貧戰鬥進行曲! 2017年5月,李華華到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後,以「繡花功夫」一針一線理清鎮裡扶貧思路,為貧困戶量體裁衣、因戶施策,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同事眼中的「漢子」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2017年,慄江鎮獲評全縣扶貧先進鎮,李華華被評為扶貧先進個人,慄江鎮「三化」經驗在全縣作為典型推介。
  • 蔣善生深入東安調研精準扶貧工作
    據永州日報報導 5月8日,湖南省永州市政協主席蔣善生帶領精準扶貧後盾單位市畜牧水產局、市人壽保險公司部門負責人深入東安縣川巖鄉榴星村調研指導精準扶貧工作。市政協秘書長王小波陪同調研。   蔣善生一行詳細了解了榴星村扶貧臺帳、沒有脫貧的貧困戶數、貧困人口以及致貧原因和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等情況。
  • 記者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由脫貧攻堅主題報導實踐引發的思考
    人民日報記者顧仲陽從事扶貧報導15年,他的多篇報導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和批示,推動了健康扶貧、保險扶貧、高校農村貧困生專項招生計劃等等政策的出臺和完善。  7月1 日習近平作出指示向黃文秀學習,中宣部授予黃文秀「時代楷模」,7月2日廣西臺推出了這個專題報導,榮獲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一位30歲的女記者採訪了同樣30歲的女英雄事跡,引起了她的無限感慨:作為一個宣傳戰線上的一名戰士,黃文秀的精神激勵著她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怕困難,勇於拼搏。在新聞路上,將堅定初心,踐履篤行,不負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