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拍的「抗戰片」為啥這麼火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日本人拍的「抗戰片」為啥這麼火

  【編者按】

  最近,旅日媒體人徐靜波在微博上撰文介紹了一部日本「抗戰片」——《紅十字~女人們的紅紙信~》,這部據說讓很多日本觀眾「流了眼淚」的電視劇隨即引發中國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這是一部理智看待戰爭的作品,也有人認為劇情有美化戰爭的嫌疑。

  該劇以日本女子希代(松島菜菜子飾)的經歷為線索,講述了發生在1931年—1953年間的幾場戰爭,劇中對日本陸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志願軍、蘇聯紅軍的刻畫為網友津津樂道。

  這幾天,日本有一部電視劇讓許多人流了眼淚,它的劇名叫《レッドクロス~女たちの赤紙~》,譯成中文的話,便是「紅十字~女人們的紅紙信~」。

  這是一部描寫日本年輕女性參加紅十字會,作為護士來到中國的東北地區(偽滿洲國),從一名日本陸軍醫院護士,變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的電視劇,期間,穿插了感天動地的家族的愛和人性的愛,更描繪了戰爭的殘酷與悲慘。

  因為TBS電視臺是將它作為臺慶60周年的特別作品推出,更因為故事發生在中國,又巧遇戰後70周年這一重要時期,因此,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旁,連看了2夜——上集2小時,下集2小時。除了故事情節,我更關心的是,日本人如何拍攝這一部「抗戰片」?

  先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故事情節:

  1931年,日本佐賀縣的一戶農家,有一位漂亮的女兒,名叫「天野希代」(松島菜菜子飾演)。母親住院時,希代看到悉心照顧母親的護士,發誓也要當護士。於是主動向政府提出了成為從軍護士的要求。很快,她收到了一張紅紙信,那是一份「戰時召集狀」。於是,希代告別了爺爺和母親,坐火車離開了家鄉。臨別時,爺爺跟她說了一句話:「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大家都是人。」

  經過短暫的訓練後,希代和護士們坐船來到了中國黑龍江,成為日軍「佳木斯陸軍醫院」的護士。在那裡,她遇到了醫術高超為人善良的軍醫大竹英世(由日本著名影人笑福亭鶴瓶飾演)和殘暴蠻狠的「帝國軍人」——醫院部隊長,目睹了部隊長毆打軍醫,兇殘對待日軍傷員的暴行,她覺得這種暴行有違紅十字的「博愛」的基本精神,因此與部隊長進行抗爭,也遭到了毆打。

  有一天,日本滿洲開拓團青年中川亙(西島秀俊飾演)開著卡車送來一位男子,要求醫院給他治療槍傷。當大竹軍醫得知這名男子是中國人時,開始猶豫。但是希代覺得救死扶傷應不分國籍,最終說服了大竹軍醫和護士們保密,秘密讓這位中國男子冒充日本人住院接受了治療。但是這名中國男子出院後又參與襲擊日本人的行動,最終被日本兵打傷在醫院門口,結果其秘密住院的事情被部隊長發現。這名部隊長召集眾人,揮刀砍死了這名抗日聯軍隊員。

  雖然經歷了諸多的苦難,但是希代愛上了正直的中川。

  不久,希代和姐妹們結束了戰地醫院的工作,被送回日本。佐賀縣政府為她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但是,希代心情很沉重,她忘不了那痛苦的一幕幕,也忘不了中川。

  於是,希代說服了爺爺和母親,獨身一人坐船坐火車再次回到佳木斯,決定嫁給中川,一起種田持家。

  一年後,希代與中川有了自己的兒子——中川博人,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希代滿心歡喜。但是有一天,兒子突然高燒,希代急忙把他送到了陸軍醫院,並見到了以往的同事。大竹軍醫發現孩子感染了病毒,必須注射青黴素,而這種藥只有哈爾濱陸軍總醫院才有。女護士馬渕春(高梨臨飾演)自告奮勇連夜趕往哈爾濱取藥,終於救回了小孩一命。

  因為兒子獲救,因為「九一八事變」後傷員也出現了大增,希代在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下,與兒子別離,一人趕到佳木斯,重新穿上了白大褂。

  臨別時,希代把自己做的一隻老虎香囊送給了兒子,沒有想到兒子在中國人長工的幫助下也做了同樣一個老虎香囊回贈給媽媽,香囊成了母子倆的「信物」。

  日軍在東北的戰況越來越吃緊。終於有一天,中川也接到了參軍出徵命令。中川在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將兒子交給了自己的兄弟中川光(赤井英和飾演)和嫂子,也來不及通知妻子就趕往前線。

  沒過幾天,佳木斯陸軍醫院送來一批傷員,希代和護士們把傷員們一一抬下車,送進醫院。但是發現車上還有一位兩腿和一隻胳膊被砸斷的傷員。押車的日本兵說這個人沒救了,準備把他扔到野外去。但是希代覺得不能這樣做,於是堅持把他抬下來。當希代把這名嚴重傷殘的士兵抬進醫院後,忽然聽到背後有人輕聲地呼喚著自己的名字。希代一驚,發現這聲音來自於自己抬著的傷員,於是連忙把他放下,發現居然是自己的丈夫中川。中川在說出最後幾句話後閉上了眼睛。

  蘇聯紅軍已經開始進攻佳木斯。希代惦記著孩子,於是背上丈夫的骨灰,匆匆忙忙趕回家。沒想到剛好遇上蘇聯紅軍進村抓女人。她在中國人管家的幫助下躲過了蘇聯紅軍,並把兒子和侄子一起送上前往哈爾濱的逃難火車,母子從此別離。在火車開動後,蘇聯紅軍炮擊了車站,中國人管家為了救希代而遇難。

  當希代重新回到醫院後,發現醫院裡不僅擠滿了傷員,還有各地逃難來的日本婦女和孩子。正當他們為如何安置這麼多人發愁時,聽到了蘇聯紅軍的坦克聲。希代帶著護士和婦女孩子們躲入地下室。大鬍子蘇聯軍官宣布接管醫院,並要求日本軍醫溝口少佐交出護士。但是溝口堅稱醫院裡沒有女人。

  正當蘇聯軍官折磨溝口時,躲在地下室的一名女孩吐血,而且必須動手術。希代於是爬出地下室,準備潛入手術室拿藥物器具時,被大鬍子軍官發現,於是地下室的秘密被曝光,漂亮的女護士馬渕春被大鬍子抓走,遭受了強暴。第二天,馬渕春被扔到醫院門口時,已經奄奄一息,躺在希代的懷裡痛苦,而周邊的蘇聯坦克兵在一起鬨笑。

  蘇聯紅軍突然撤了,正當大家感到終於自由時,一支解放軍部隊接管了醫院。一部分傷員和婦女以為解放軍也會蹂躪他(她)們,紛紛剖腹自盡。當最後一批護士和婦女孩子躲在地下室內準備自殺時,解放軍接管幹部王江明制止了她們,並告訴她們:「共產黨是解救人類的部隊,不會傷害你們,因為你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但是,王江明同時要求:「我們已經是同志,要一起參加解放全人類的戰鬥。所以,其他人可以離開,但醫護人員要參加解放軍,這是條件。」

  「為了能夠活下去」,希代帶頭穿上了解放軍軍服。於是醫院裡的所有軍醫和護士都變成了解放軍戰士。

  當他們跟隨解放軍轉戰了半個中國,重新回到佳木斯後,毛主席宣布打敗了國民黨軍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正當她們感覺到終於可以脫下解放軍軍裝回日本時,韓戰(抗美援朝)爆發了。於是她們又變成了延吉志願軍野戰醫院的護士。

  媽媽成了解放軍戰士,但是兒子和他的堂哥卻被日本人販子誘拐,拉到了市場上拍賣。正當命運處於危急關頭,一位姓楊的中國人財主出4百大洋把兄弟倆買下。這位財主原來是博人父親的好朋友。為了避免因為日本人而遭到傷害,楊財主給兩個孩子取了中國名,博人改名「楊希邦」。但是不久,土改開始了,楊財主遭到鎮壓。為了避免孩子受到牽累,管家叫楊希邦和堂哥逃跑。所以,當希代好不容易找到楊家時,兒子已經不見了蹤影。

  當兄弟倆再度流落街頭時,遇到了一名中國婦女,說到她家可以管吃管住。沒想到去了那裡竟然被下到煤礦挖煤。而這位老闆娘因為自己的兒子被日本人殺害,因此對這兩個「小日本鬼子」充滿仇恨,經常毆打他們。最後,堂哥揮起鐮刀奮起反抗,並叫弟弟快跑。於是只有楊希邦一人逃出了煤礦。

  楊希邦相信母親一定愛著他,於是一家一家地找解放軍醫院。結果找到一家大醫院時,被一名解放軍軍官呂建軍(旅日中國人影星黃實飾演)逮住。見孩子3天沒有吃東西,呂建軍把他帶到廚房,給他吃了一個飽飯,並希望他參加解放軍當少年兵。於是,無處可去的楊希邦就成了解放軍少年兵,而且因為會包紮傷口,成了一名衛生兵。但是他從此也認為,母親拋棄了他。

  不久,15歲的楊希邦跟隨志願軍部隊參加了韓戰。在一次戰鬥中,陣地上只剩下呂建軍和楊希邦等3人,而美軍又發動攻擊時,呂建軍叫楊希邦先撤離陣地,自己和另一名戰士為他掩護。可是,楊希邦在撤離途中被美軍炸彈炸傷,成了俘虜。

  1953年,解放軍軍官王江明突然召集日本人護士和軍醫,宣布他們可以立即回國。希代在尋找兒子無望的情況下選擇了回國。而堅信毛澤東思想的馬渕春,宣布留在中國,並與王江明結了婚。

  希代回到佐賀縣老家時,警察認為她當過中國共產黨部隊的兵,因此把她帶到警察局進行了審訊。不久,因為從朝鮮戰場上運下來的傷員太多,急需要護士,希代又再次成了佐賀紅十字醫院的護士。

  有一天,美國軍官告訴她,將會有一批中國人俘虜前來治傷。希代遇到了一名18歲的少年俘虜,怎麼感覺到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親近感。終於在這名少年俘虜被決定遣送回中國時,看到了他脖子上掛著的一隻老虎香囊。

  別離這麼多年,在自己的祖國母子終於相聚,但是,卻又是別離時。淚水中揮手,從此又隔天涯。

  電視劇在這裡戛然而止。

  (註:因為只看了一遍,個別故事情節可能記憶有誤,請網友們諒解。)

  這一部電視劇先後拍攝了3個月,其中一個月是在中國黑龍江省拍攝的。演員陣容是一流的,演技十分出色。擔任這部電視劇的導演是福澤克雄(52歲),許多人可能並不了解他。去年,他導演的電視劇《半澤直樹》曾轟動海內外,是日本當今最新銳的導演之一。

  這一部電視劇想告訴人們什麼?福澤說,他只想告訴大家,戰爭是殘酷的,它會剝奪許多人的愛。但是,紅十字的博愛精神卻又是無國界的,救死扶傷不分國籍。他希望這一部電視劇能夠成為繼《大地之子》之後,又一部描述中日兩國人性之美的電視劇。

  電視劇中扮演解放軍軍官呂建軍的黃實先生,是我的好朋友。在電視劇播完後,我和他聊了拍攝感受。

  黃實先生是宋代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的第32代直系。1974年,11歲的黃實就參加了解放軍,是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少年兵」。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他上了前線,經歷了殘酷的實戰。1990年赴日留學,參加過NHK的《大地之子》的拍攝。曾與王祖賢聯袂主演《北京原人》,與成龍、範冰冰一起主演《新宿事件》等電影,是旅日華人中最為出色的影人和藝術家。

  導演福澤找到黃實時,只對他說了一句話:「你演過《大地之子》,這次請再演一次。」

  談到《紅十字~女人們的紅紙信~》這一部電視劇時,黃實先生說,有些細節從我們中國人的視角來看,認識可能會有些不同。但是,這一部電視劇最為感人的是,它宣揚了一種愛——家人的愛,人性的愛,跨越國界的一種博愛,還有一種人道主義的精神。中國人救過日本人,而日本軍醫和護士也救過不少解放軍。這一段歷史是中日兩國人民愛的佳話。當我們在感受這一種愛的同時,對於戰爭又會有一種深刻的反思,會覺得,擁有和平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這一篇博客從凌晨1時,一直寫到清晨5時半。我只想告訴大家:中日抗戰片,從愛的角度展開描述,也是一種不錯的手法。有機會的話,請大家看一看。你不一定會流淚,但是一定會感動。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拍的抗戰片何以催人淚下
    松島菜菜子出演《紅十字~女人們的紅紙信~》一名日本陸軍醫院護士最近,旅日媒體人徐靜波在微博上撰文介紹了一部日本「抗戰片」——《紅十字~女人們的紅紙信~》,這部據說讓很多日本觀眾「流了眼淚」的電視劇隨即引發中國網友熱議
  • 這麼多的抗戰片,為什麼就李雲龍最火?你看亮劍都有啥?
    這麼多的抗戰片,為什麼就李雲龍最火?你看亮劍都有啥?2005年9月12日,《亮劍》這部抗日軍旅劇在央視播出,立時火遍全國,該劇平均收視率為8.4%,平均收視份額佔有率19.1%,最高收視率超過13.7%,最高收視份額佔有率28.7%,創下了驚人的收視狂潮,並擊敗了同年度的《京華煙雲》《漢武大帝》等優秀作品,牢牢鎖定了年度收視冠軍。
  • 【抗戰專輯】看日本人如何拍攝抗戰片?日本女護士參加了解放軍
  • 《八佰》票房破19億 誰說我們拍不出好的抗戰片
    那麼管虎和《八佰》所捍衛的,就是中國電影人的創作初心 01抗日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段鮮血和生命熔鑄而成的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而這段歷史,在新中國成立後,也經常被改編成各種電影、電視劇,搬上銀幕,讓後來者回顧那些血與火背後的輝煌。 只是到了21世紀,「主旋律」的抗戰題材的影視,開始變得越來越不討喜。
  • 日本「女性機器人」為啥這麼火?內部結構曝光後,網友:難怪了!
    日本「女性機器人」為啥這麼火?內部結構曝光後,網友:難怪了!眾所周知,現如今是科技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其中最受人們關注的就是機器人。另外,據說機器人已經有仿真的了,真的是不少人都在熱議,比如日本、美國等,都相繼推出了女性機器人和男性機器人,立馬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日本「女性機器人」為啥這麼火?內部結構曝光後,網友:難怪了!當初在日本女性機器人推出的時候,網絡上的關注度非常高,畢竟這關乎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儘管這些女性機器人還沒有全面普及,但是一些有錢人還是能夠買得起那些女性機器人。
  • 看日本人如何拍攝「抗戰片」
    除了故事情節,我更關心的是,日本人如何拍攝這一部「抗戰片」?  先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故事情節:  1931年,日本佐賀縣的一戶農家,有一位漂亮的女兒,名叫「天野希代」(松島菜菜子飾演)。母親住院時,希代看到悉心照顧母親的護士,發誓也要當護士。於是主動向政府提出了成為從軍護士的要求。很快,她收到了一張紅紙信,那是一份「戰時召集狀」。
  • 日本「女性機器人」這麼火,為啥生活中卻很少見?答案你可能不信
    日本「女性機器人」這麼火,為啥生活中卻很少見?答案你可能不信如今網際網路時代,科技飛速發展,原本很多隻存在於電影中的「道具」,逐漸出現在生活當中,就拿機器人來說,以前我們了解機器人,真的就只能通過想像了,而如今生活當中,機器人卻很常見,很多公眾場合都有各種「查詢機器人」,然而說起機器人,我們卻更好奇,日本「女性機器人」這麼火,為啥生活中卻很少見呢?
  • 你看過日本人拍攝的中日抗戰片嗎?
    因為TBS電視臺是將它作為臺慶60周年的特別作品推出,更因為故事發生在中國,又巧遇戰後70周年這一重要時期,因此,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旁,連看了2夜——上集2小時,下集2小時。除了故事情節,我更關心的是,日本人如何拍攝這一部「抗戰片」?
  • 《八佰》註定失敗的抗戰片
    我就這麼下結論。因為從管虎電影的事前刻意宣揚如何如何。我就清楚了。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在抗戰影視作品中已經成了普遍現象。演員不體驗生活。演員普遍沒有生活閱歷。編劇閉門造車靠抖機靈來糊弄觀眾的智商和情商。管虎的這部電影能不存在嗎?
  • 話題:抗戰神劇怎麼拍才能不」雷人「?
    如此誇張的場景並不是動作片或武俠劇,而是近年來螢屏上不斷上演抗戰「科幻」劇。網友紛紛吐槽:真是天雷滾滾,一雷還比一雷響。這其中的因素不僅有一些作品粗製濫造,市場同質產品良莠不齊的因素,自然也有其他一些原因。那麼,抗戰神劇」雷點「在哪?怎麼拍才能不」雷人「呢?
  • 許鞍華把抗戰片拍成這樣,難怪沒什麼人看
    一香港導演許鞍華拍了一部抗戰片《明月幾時有》,有網友評價說:「作為電影,很不好看,浪費觀眾的錢和時間。」其實許鞍華最初找製片人於冬談這部電影的合作,於冬也以為會是一部槍戰片,「許鞍華做槍戰動作片得多過癮啊!」然而,《明月幾時有》不是一部槍戰動作片,沒有爾虞我詐的諜戰也沒有驚心動魄的血戰,想過一把癮的就算走錯門了,甚至連片名,也文藝到不會讓人往抗戰方面作任何的聯想。
  • 日本人今年怎麼拍「抗戰劇」?
    這兩日,一部名為《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單》(《レッドクロス~女たちの赤紙~》)的日本「抗戰劇」走紅了朋友圈。無論是「日方拍攝」還是「抗戰劇」,這些字眼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都顯得分外扎眼。
  • 臺灣人過的這麼多節日竟都與抗戰有關
    跟大陸一樣,臺灣「九三軍人節」也是為了抗戰勝利。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向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遞交降書,次日起中國政府決定放假三天,來慶祝這次來之不易的勝利。後來,9月3日便成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55年,臺軍方確定每年9月3日為「軍人節」,當天各軍種都有慶祝活動,臺當局領導人會攜「五院院長」親臨「忠烈祠」,拜祭殉職的軍人,軍人也放假一天。
  • 日本拍的一部抗戰劇比國產神劇真實的多,但八路的形象不倫不類
    但在近幾年來,螢屏上卻充斥著無數的歪曲史實的國產「抗日神劇」,這些神劇雖然使人看後過癮,但由於嚴重歪曲歷史,使得本來殘酷的抗戰變成了兒戲,實在應該為人所摒棄。,飛簷走壁,高來高去陸地飛騰,舉手投足就可以殺死日本兵,「手撕小鬼子」;「一刀劈幾人」都不是問題,代表作有《抗日奇俠》、《燕雙鷹系列》等。
  • 細看《八百壯士》:抗戰電影真的能這麼搞?
    為什麼這麼拍,原因恐怕是:日本海軍陸戰隊在戰役初期面對中國的優勢兵力圍攻卻守住了陣地,而且還參加了可算作戰役收尾之戰的四行倉庫之戰。如果讓觀眾發現從頭打到尾都沒消滅日本海軍陸戰隊,有點丟人,乾脆將其戲份刪去。 另外,有人說孫元良的兒子秦漢(本名孫祥鍾)演的就是時任88師師長的這位飛毛腿將軍,我想說你們認真看了嗎?
  • 十五年了,它是最後一部讓我落淚的抗戰片
    嗯,都懂不過時間倒回2001年,有這麼一個挺老的電影,它是真正的抗戰題材的神劇,不是「神劇」至少我在豆瓣上翻個底朝天,直到今天整整十五年的國產抗日電影,幾乎找不到比它評價更高的火沒燒完,綁上手榴彈推進河裡,boom——
  • 為啥這麼火!?
    為啥這麼火!? 去年12月21日大家翹首以盼的日本網紅店
  • 在中國演鬼子的日本人,為啥被日本表彰了?
    在中國演日本 鬼子久了,走在大街上會不會被人罵?這是不少人的疑問,也是2000年就來中國發展的矢野浩二的憂慮。不過,他在中國經歷的幾件事,很快給他吃下了定心丸。2000年,矢野浩二以日本演員的標籤進入中國影視圈,最初演的不是抗戰片
  • 罕見老照片:日本人拍的抗戰期間「花姑娘」的真實樣子,這誰能想得到!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一些新聞媒體記者來到中國,拍下了一些當時的社會真實風情,而也留下了大量的人物照,有如抗戰神劇中日本鬼子常說的「花姑娘的」,但顯然和我們的女英雄以及普通女子不一樣
  • 不止是最好的抗戰片,《八佰》還有最出彩的群戲
    抗戰片人人都能拍,但抗戰片拍好卻太難了。在市場上有兩種抗戰題材的影視劇,這兩種類型,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一種是完全醜化和矮化敵人的抗日雷片、雷劇,比如《舉起手來》《巧奔妙逃》等等。可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精銳的敵軍能夠佔領半個中國,靠的就是極強的戰術素養和戰鬥力,如果像電影裡這麼愚蠢都能佔領半個中國,那我們會蠢成什麼樣?醜化敵人,何嘗不是醜化我們自己?另一種,就是神化抗戰隊伍,手撕鬼子,褲襠藏雷,胡蘿蔔炸鬼子,手榴彈打飛機的抗日神劇,這種題材也是慘目忍睹,看得人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