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遭本土企業及外來掘金者瘋狂圍剿 誰來拯救?

2021-02-07 中國經濟網

  圍剿屈臣氏

  江湖就是這樣,有坐上龍椅長期雄霸一方的霸主,就有試圖不斷擴張領土取而代之的大俠,針鋒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相對,有些戰爭從企業創立,就點燃了導火線。

  文/本刊記者?張冉雨

  最近屈臣氏貌似不太好過,繼以中國香港地區為大本營的市場,被「死對頭」萬寧超越後,來自世界各地的對手都試圖蠶食其商業版圖。

  屈臣氏怎麼了?這個憑藉「健康與美麗」走入市場,耕耘數十載加冕「個人護理專家」的零售業巨頭,遭到了本土企業、外來掘金者的瘋狂圍剿。

  瘋狂的背後,是以消費升級為主導,大健康產業吹響的一次集結號。萬寧、絲芙蘭、康是美、嬌蘭佳人……這些擁有高度發達商業基因、雄厚財力,以及縱橫全球市場野心的後起之秀,怎會容忍萬億級市場的隻手遮天。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昔日已遠,劍拔弩張、短兵相接的戰役已經到來。

  王座從來不勝寒

  2017年2月,趕在農曆新年到來之前,屈臣氏集團往大數據領域狠狠地砸了5.4億港元。很明顯,他們試圖在科技領域搶灘登陸,至少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繼續保住美妝零售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這種戰略上的前瞻性,在屈臣氏過去的28年裡常常見到。

  1989年,屈臣氏甫一出現在北京街頭,這個主打藥店與化妝品店融合的舶來性模式,就被內地門檻極高的藥品行業,甚至化妝品行業低看一眼。這個一身西方商業基因的「雜交」店,怎麼可能與 同仁堂 、百雀羚等渠道穩固、專業化程度高的行業大佬平起平坐?

  為了迅速切入內地,屈臣氏選擇了18-35歲的女性作為目標消費者。同時,屈臣氏首創「個人護理專家」概念,希望通過精確瞄準這個年齡區間的女性,對個人護理和健康保健品的需求,打一場突圍戰。

  第一招,屈臣氏主打「主題式商超」,試圖強化其在美容、健康、保健領域的專業化和領導者地位,在屈臣氏銷售的產品中,化妝品及護膚品佔35%,個人護理品佔30%,專注於個人護理和保健品經營。這一招,不僅與藥店區分開,也與那些大而全的超市和小而精的便利店完全不一樣,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屈臣氏模式」。

  第二招,門店革命。屈臣氏以藍、白色為基調,對店招、裝修、貨架、走廊等統一規劃,同時,配合鮮明的產品區域劃分,並用顯眼的價格標識和類別主題,將屈臣氏與一般化妝品店的格局區別。

  在這個基礎上,屈臣氏深入市場調研,以確保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並特別建立了「模擬店鋪」,用於了解各分店的銷售趨勢和顧客需求,確定發展的產品種類。這包括統計出店鋪內每月最熱銷的代理品牌商品,然後複製出與該熱銷代理商品近似的自有產品。也包括滿足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推出具有特色的獨家產品。

  比如,屈臣氏針對不少女性消費者在穿高跟鞋被磨腳問題所困擾,而開發出腳掌貼、腳後跟貼,儘管這些小物件在很多人眼裡微不足道,但在業界打出了名氣。

  差異化、專業化的組合拳下,屈臣氏用20年時間在大陸站住腳跟,並在2008年,迎來了爆發的原點。

  這一年,作為屈臣氏幕後的大佬李嘉誠,巧借金融危機,接連收購了英國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Savers、荷蘭保健美容化妝品連鎖集團Kruidvat、法國最大的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俄羅斯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店Spektr Group……增加了屈臣氏旗下的品牌數量。

  自有品牌份額大幅地提升,為屈臣氏帶來了不菲的毛利率。於是,屈臣氏不斷擴大自己的版圖,亞洲及歐洲的33個國家和地區、1 800個城市擁有20個零售品牌,超過11 000家店鋪,其中,在內地有超過2 200家店鋪,覆蓋國內城市360個以上。

  萬寧戰香江

  硝煙來自香江邊。

  儘管晚生100年,萬寧著實「來者不善」,其母公司為亞洲最大的零售集團牛奶有限公司,該公司為世界500強怡和集團的成員之一,經營了惠康超級市場(香港第一間超級市場)、7-11便利店、IKEA、美心和星巴克等多個連鎖品牌。

  坐擁巨大資本的萬寧,直接將戰場設定在了屈臣氏的大本營——香港,並把目標同樣瞄準到了健與美個人護理領域。不僅如此,二者運營的品類、面積,甚至門店標識都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萬寧中有部分產品被標記為綠點商品,任意購買兩件就可以打8.5折。而屈臣氏中,折扣商品則被稱為紅點商品。

  眾所周知,屈臣氏的整體風格是以綠色為主,萬寧則是以橙色為主,這種有意無意的顏色相對,平添了許多火藥味。

  不過,一味地針尖對麥芒,萬寧或許永遠無法實現超越。於是,萬寧悄悄進行了一場錯位暗戰。

  相對於彩妝等化妝品類,萬寧更聚焦於主打健康及有益身心的藥妝、母嬰產品及保健品等品類。而且,為滿足更多元化的需求,萬寧在不同類型的店鋪中還配有當初屈臣氏沒有的註冊藥劑師、註冊營養師、醫學美容顧問、健康大使等專業服務。更進一步的是,萬寧在2010年就開設了主打保健的健康概念店 Mannings Plus,並在2012年開設了主打母嬰的Mannings Baby,比屈臣氏的Watsons Baby開設還早了一年多。

  錯位競爭讓萬寧的門店開始多樣化。除了大型商超,在地鐵站、街道等區域,萬寧以便利店的形式,主營食品、保健品、面膜及洗護產品等,搶佔屈臣氏空白市場,門店迅猛發展到350家以上,成功超越屈臣氏100多家門店。

  直面萬寧在渠道上的圍追堵截,屈臣氏不得不選擇迂迴進攻。2015年,屈臣氏在香港銅鑼灣開設了一家3層旗艦店,採用了較為洋氣的設計風格,店鋪底色以黑色為主,店內還引入了許多其他門店少見的歐美洗護品牌等。同時屈臣氏方面表示,2014-2015年,屈臣氏在香港開設或翻新了160多間門店,投資額達6.2億港元。

  高端化、時尚化,無疑是切到了萬寧的七寸。更為重要的是,屈臣氏抓住萬寧在彩妝上的弱勢,進一步在許多店鋪中增加「化妝品」類別,並開闢專門的彩妝開架。2014年,在香港銅鑼灣世貿中心,屈臣氏專門開設了一家定位於彩妝護膚的專門店Beautiq,店內除了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化妝護膚品牌,還提供彩妝、美甲、手部護理等美容服務。

  然而,萬寧的強勢追擊,讓屈臣氏香港大本營門店數量失勢,已成事實的境況下,其大陸市場的警報卻又一波高過一波。

  群雄大戰屈臣氏

  2014年,牛奶國際以57億元入股 永輝超市 後不久,萬寧便發布公告,其將與永輝超市聯手,在位於上海、北京兩地的永輝超市內,開出全新萬寧門店。

  對屈臣氏來說,無疑是一記重磅炸彈。

  殊不知,萬寧2004年進入內地至今已有十多年時間,卻僅開出200家門店,網點發展速度與屈臣氏的1 800家相比,沒有任何優勢。藉助永輝的內地網絡優勢,複製香港成功經驗,在香江打響槍聲的萬寧,正逆流而上逐鹿中原。

  如果說,萬寧的對手只有屈臣氏一個,面對消費升級帶來的大健康產業升級,屈臣氏的對手,卻是一群萬寧們。

  康是美曾是屈臣氏在中國臺灣地區最直接的競爭對手。2006年,為了阻擋屈臣氏在中國臺灣地區的「入侵」,擁有超過200家店鋪的康是美,聯合臺灣本土優勢品牌,以價格戰向屈臣氏發起戰略「合圍」。

  為了應戰,屈臣氏砸下2 000萬元,迅速推出500萬張宣傳海報,推出了六波買貴退差價的促銷活動,甚至臺灣總部下達的促銷戰原則是「退退退、全都退」方針。之後,屈臣氏還針對150種爆款產品,發起了「降價不回頭」的價格大戰,試圖搶奪消費者,直至砸下5億元對店鋪進行新建和升級,才勉強扛下康是美的合圍,守住了臺灣的市場份額。

  如今,斬斷屈臣氏臺灣擴張路徑的康是美,迅速把戰線拉到了屈臣氏布局薄弱的廣西,火速布局了70家終端門店,試圖從二、三線城市包圍一線城市,向屈臣氏發起另一場反向合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廣州化妝品連鎖品牌嬌蘭佳人,在2010年提出了「十年萬店」目標,激活加盟商計劃,快速從廣州出發,以每年超過1 000家的速度一路北上,以美妝連鎖店的形式,佔領屈臣氏廣布城市的社區和街道,截斷了屈臣氏在一線城市下沉空間。

  同樣的,也是從廣州揮軍北上的化妝品連鎖商店康緹,2016年1月與上市供應鏈公司亞通籤下合作協議,後者以佔股60%的方式獲得對康緹的「控股權」,隨即全面啟動「1+10+100」計劃,藉助10個省級代理商和100個地市級代理商的力量,整合雙方各自的優勢資源,打造萬店規模。

  火燒連營。國內本土中高端化妝品連鎖店品牌妍麗,也以覆蓋全國超過20個一線及省會城市,同時向二三線城市下沉的策略,對屈臣氏進行包夾。

  包括萬寧在內,眾多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對屈臣氏進行著一輪輪渠道、市場、產品圍殲。然而,屈臣氏的戰爭遠未結束。來自法國路易酩軒集團旗下的化妝品連鎖絲芙蘭,又向其發起了挑戰。通過與迪奧、古馳等高端品牌的獨佔合作,絲芙蘭直接從高端市場出發,進軍國內一線城市商超,截斷了屈臣氏複製香港模式,升級的路線。

  大兵突圍

  誰來拯救屈臣氏?

  目前,屈臣氏在內地有超過2200個門店,面對萬寧們在所有戰線上的合圍,屈臣氏顯得戰戰兢兢。

  2017年3月初,一個叫做「萵筍」的美妝App悄無聲息在各大應用商城上線。

  萵筍是屈臣氏為年輕人打造的美妝問答購物平臺。通過它,消費者不僅可以利用「ASK ME」進行視頻諮詢,還有線上售賣、團購等功能直接導流到屈臣氏線上或線下門店。

  借用萵筍,屈臣氏可以從實體店的爭奪中跳出來,與線上美妝問答類小型創業公司爭奪流量。比如主打化妝品時尚指南的「美妝心得」、看視頻學化妝的「抹茶美妝」以及閨蜜間的美妝護膚社區「美啦」等。

  目前,在屈臣氏的強力推送下,上海已經有80家門店支持屈臣氏中國官網和自有App 「屈臣氏中國」的線上訂單門店自提功能。結合現有門店布局完成「前店後倉」的模式轉化後,萵筍能夠實現的是一條更長的服務線:用戶在線上答疑後,可以根據美妝導師的推薦即時在線選購產品下單,選擇門店自提貨品或等待合作物流進行配送。

  另外,萵筍還想要做的,是將用戶從線上引到線下。和已經推出的官方App「屈臣氏中國」一樣,在萵筍上同樣可以查詢屈臣氏門店信息。但萵筍似乎走得更遠一些,在「門店優惠」板塊內,首先是完整的門店優惠信息展示,隨後用戶可以瀏覽到自己位置周邊的屈臣氏門店信息,從而達到吸引用戶入店購物的目的。

  除了線上突圍,以藥房起家的屈臣氏,並沒忘記自己的本職。除了在近兩年加碼彩妝抵禦萬寧,屈臣氏也開設了以保健品為主的Watson Health,並且在多個店鋪內加推中醫門診服務,提供診症、針灸及拔罐等服務,希望在專業上,重塑屈臣氏最初的輝煌。

  對於屈臣氏而言,原本在和記黃埔的渠道之下,它擁有足夠多可利用的資源。但是,在李嘉誠大陸資產「戰略轉移」的背景之下,還存在多少突圍的可能?

相關焦點

  • 麥德龍Vs屈臣氏:零售業革新者
    令人稱奇的是,它們本是零售業內的怪胎,卻藉助特立獨行的商業思維成為行業的革新者和領跑者。最初的麥德龍,只有幾間門面,看上去頗為寒酸,不過它卻鑽了一個大空子:按概念,麥德龍不屬於零售業,而屬於批發業,但跟其他批發企業不同的是,你看到什麼貨就可以提走,而且因為是批發,許多東西比零售超市便宜得多。憑卡入內的會員制度,圈定企業成為最主要的客戶,這一來,麥德龍成了老闆階層的一個匯合點,來這裡的人油然生出一種自豪感。而由於不屬於零售業,則可以不受德國商店關門法的局限。
  • 外來品牌瞄向本土、本土品牌想趁機擴張!便利店中原「肉搏」戰,誰...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楊桂芳/文 記者 左冬辰/圖  沉寂已久的便利店競爭正迎外來鯰魚,711進入後,傳言稱羅森正在加緊布局中原。  洗牌正在暗湧,有外來品牌們瞄向本土便利店,希望將之收入囊下;也有本土便利店品牌希望趁機擴張,完善供應鏈體系計劃放開加盟。
  • 入侵物種禍害全球,本土生物打不過外來者,最重要原因長期被忽視
    本土生物打不過外來者然而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兒,為什麼本地生物總是幹不過這些外來親戚。比如2016年人工養殖的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等外來鱘魚從庫區網箱中逃逸,對我國本土鱘魚帶來的巨大威脅,從競爭排斥到雜交帶來的基因汙染。
  • 屈臣氏:「屈臣氏飲料(天津)有限公司」並非屈臣氏關聯企業
    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白楊)7月6日,屈臣氏食品飲料在官方公眾號發布《關於「屈臣氏飲料(天津)有限公司」並非我司關聯企業的聲明》顯示,「巴荔」蘇打氣泡水並非我司生產、銷售或授權的產品。「巴荔」蘇打氣泡水產品上標識的「屈臣氏飲料(天津)有限公司」並非我司關聯企業,我司從未委託過該公司生產或銷售我司產品,亦從未授權其使用我司商號或商標「屈臣氏」從事任何生產或營銷活動。
  • 葉羅麗第八季第九集看點來啦!文茜洗白反擊 曼多拉遭圍剿成孤家寡人
    葉羅麗第八季第九集看點來啦!文茜洗白反擊 曼多拉遭圍剿成孤家寡人時間:2020-09-25 17:34   來源:天師張品漫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葉羅麗第八季第九集看點來啦!文茜洗白反擊 曼多拉遭圍剿成孤家寡人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
  • 瘋狂圍剿開始了!伊萬卡突遭大規模調查,川普卻有心無力
    但是他的「善意」並沒有讓民主黨停下對他的瘋狂圍剿,現在不但川普本人遭到了調查,他的大女兒伊萬卡也突然遭到紐約州檢察廳的調查。面對敵人的瘋狂攻勢,川普是顯得有心無力,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一波波攻勢。
  • 誰在取代屈臣氏?
    屈臣氏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收益總額88.05億港幣,下降30%,同比減少62%;香港美妝零售集團SaSa莎莎,截止到2020年3月,營業額下跌29.9%,至5717.3百萬港元。 後疫情時代的美妝賽道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短期內飆至高熱度的本地美妝集合店,一時間成為了「現象級」的新零售物種,但這業態究竟能否成為屈臣氏的接班人,還是一場虛假的繁榮,似乎還值得商榷。
  • 吸入劑一致性評價標準出爐,阿斯利康、勃林格、GSK遭圍剿
    全文2100字,閱讀需7分鐘 PD-1國談餘熱未散,又一類重磅產品市場將遭巨變。 在技術標準明確後,本土仿製藥有了追趕原研產品的依據。結合帶量採購常態化,仿製藥如果通過一致性評價,臨床替代也就不遠了。這個超過200億元的大市場,格局面臨徹底顛覆。
  • 詹皇慘遭肘擊+倒地,掘金刺頭贏球就飄,露不屑表情遭狠批!
    北京時間2020年9月23日,NBA季後賽西部決賽第三場比賽激戰正酣,已經到了懸崖邊上的掘金此役一上來就打出了瘋狂反擊的勢頭,約基奇全場拿到22+10+5外加一次火鍋,穆雷28
  • 廣東遭外來動植物種入侵 原生態拉響警報(組圖)
    陸永躍說,這是一種很容易被激怒的螞蟻,一旦它認為自己的領地受到侵犯,就會不惜一切代價瘋狂反擊。它會用尾部的螯針叮蜇「侵入者」,將毒蛋白注入人的皮膚,使傷口出現癢痛、紅腫甚至水泡。事實上,大約有2%的人群會對紅火蟻的毒液產生更為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熱、休克、嚴重的甚至死亡。
  • 屈臣氏做對了什麼,為何身價高達250億美金?
    據公開資料,屈臣氏2003年收購菲律賓某知名藥品零售企業;2004成功收購拉脫維亞著名Rota公司旗下大型零售連鎖企業—DROGAS公司,2005年還收購了英國MerchantRetail香水連鎖店馬來西亞ApexPharmacySdnBhd藥店。
  • 屈臣氏有款良心面膜,補水亮膚都具備,拯救你的黑黃皮
    屈臣氏有款良心面膜,補水亮膚都具備,拯救你的黑黃皮老話說「想要皮膚好,面膜不能少」,尤其肌膚乾燥、容易長痘的女生,更要注意多敷面膜。但最近有很多姐妹私信漂亮,說是市場上面膜種類太多,實在不知道什麼面膜適合自己使用,很怕步入「誤區」。
  • 遭多國封殺圍剿,出海的抖音如何破局?
    因此,TikTok面臨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出海後最嚴峻的挑戰。 二、陷入重圍:TikTok遭多國禁用封殺 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衛報》和《華盛頓郵報》的打響了圍剿TikTok的第一槍,隨後,參議員盧比奧寫下一封大字報,炮轟TikTok的內容審查威脅到了美國,將這場鬧劇拔高到政治層面。 隨後,「間諜軟體」、「監控用戶」的各種指控開始湧現,對TikTok的圍剿封殺也隨之開始。亞馬遜、富國銀行等企業要求員工卸載TikTok,澳洲、美國政府也開始計劃限制TikTok在該國內應用。
  • 喬治稱被快船遭掘金逆轉傷害:批評者讓我跌進黑暗 只想變得更強
    然而,喬治對快船在上賽季季後賽遭掘金大逆轉一事仍耿耿於懷。 喬治說稱自己曾告訴隊友,他本賽季將恢復MVP的狀態,因為他別無選擇。2018-19賽季,喬治在常規賽MVP投票中位居第三名。 「經歷了艱難的一年之後,這是我唯一能回應的方式。我曾立刻就跌進了一個黑暗的地方,我什麼都沒有,除了重整旗鼓。
  • 走進屈臣氏的後臺,揭開一個大秘密
    比如現在一搜索屈臣氏,多數點評的邏輯都是其銷售額同比下跌30%(該數據源於2020年上半年財報),從而得出屈臣氏藥丸的結論,並將其失敗原因總結為:屈臣氏導購太煩人、推自營品牌太過分、門店裝修太老套,並稱拖跨屈臣氏的三家馬車。但在深入研究之後,我們卻仿佛看見了另一個屈臣氏:不僅早已走出低谷,還是一枝不輸後浪並瘋狂生長中的老樹新芽。
  • 屈臣氏出「巴荔水」?公司闢謠:與生產企業無關聯無合作
    中國網財經7月6日訊(記者 賈玉靜)今日,廣州屈臣氏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屈臣氏食品飲料」)發布《關於屈臣氏飲料(天津)有限公司並非我司關聯企業的聲明》。  聲明中稱,市場流通的「巴荔」蘇打氣泡水,並非屈臣氏食品飲料生產、銷售或授權的產品;該產品上標識的「屈臣氏飲料(天津)有限公司」並非屈臣氏食品飲料關聯企業,屈臣氏食品飲料從未委託過該公司生產或銷售屈臣氏產品,亦從未授權其使用屈臣氏商號或商標「屈臣氏」從事任何生產或營銷活動;該產品生產商「中山市海心調味食品有限公司」與屈臣氏食品飲料從未有任何合作關係,亦非屈臣氏食品飲料關聯企業。
  • 天一仁和收購石老人地塊首入主城 聚焦青島本土房企生存之道
    外來房企搶灘青島的過程中,青島一開始經歷「狼來了」,到艱難求生的「與狼共舞」,再到中段本土房產紛紛洗牌落幕,外來地產大鱷迅速擴張的「看狼獨舞」,再到如今的「與狼割據」,青島房產市場幾度沉浮,風雲變幻。
  • 掘金VS獨行俠,籃球比賽教科書般的對決,誰才是聯盟的歐洲之王
    試問如今的聯盟,誰才是NBA歐洲球員之王?我相信許多球迷都會在約基奇和東契奇之間來衡量選擇。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籃球運動員東契奇,繼承了諾維斯基的衣缽,成為獨行俠的當家球星。而來自塞爾維亞的約基奇,則成為了掘金的絕對領袖。兩位來自歐洲的球員,成為了NBA聯盟炙手可熱,未來可期的絕對巨星。
  • 以藥店起家的屈臣氏,年入800億,屈臣氏是如何俘獲年輕人的心
    鴉片戰爭之後,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外來人口增多的同時,也帶來很多新型病菌,對西藥的需求多了起來。廣東大藥房便南下去香港謀發展,藥房又更名為「香港大藥房」。1855年,一位叫做託馬斯·博思維·華森的蘇格蘭醫生,從澳門前來香港發展。開始參與到香港大藥房的業務中,成為眾多股東中的一人。
  • 跨界文創+入駐屈臣氏,薇諾娜聯名中國郵政,解鎖年輕向上的力量
    在護膚界,薇諾娜是專注國人敏感肌膚的功效性護膚品牌,為敏感肌帶來健康和美麗,是當之無愧的國貨之光。在運輸界,中國郵政以情系萬家,信達天下作為企業使命,心繫全國百姓,靠誠信贏得信賴,是來自中國的運輸之光。近日,這兩大領域的領軍品牌來了一次強強聯合。薇諾娜聯合中國郵政,打造薇諾娜X中國郵政ICON聯名款618限量定製禮盒,在網上掀起了一波國貨熱潮,再次成為品牌跨界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