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看電視,9歲孩子跳樓!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2020-12-20 騰訊網

這是發生在重慶的一件事。

男童家裡住在20樓,當天正在家裡看動畫片,爸爸看到他沒寫作業一直看電視,就督促他去寫作業,關掉電視就轉身去廚房,可是做完飯回來後就看到兒子不見了,等被嚇傻的大兒子告訴他「弟弟跳樓了!」後他才知道,兒子居然從窗戶上一躍而下。

砸碎了停在樓下的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孩子當場身亡。

這場悲劇發生的猝不及防,孩子不聲不響就跳樓了,家長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只能造成一生的悔恨。

還有一個6歲男童從學校回來後,要看的動畫片,媽媽不同意後,居然和媽媽大吵了一架,並且趁著家長不注意一個人離家出走了,最後交警在路上看到小男孩一個人哭上前詢問,經過四處打聽,才幫孩子找到家。這個新聞真是讓人後背一涼,如果孩子不遇到警察,那又會發生什麼樣不可挽回的事呢?

經常聽家長抱怨,孩子進入叛逆期,實在太難管了,真是讓人頭疼,罵也罵不得,說了又不聽,到底該怎麼辦呀?

其實孩子人生裡一共有三次叛逆期,都是生理成長反應在了孩子的行為上,不同的叛逆期,還有有不同的叛逆表現,心理髮育特點也太有不同,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三次叛逆期所採取的教育方法也要不同。

主要分為三次叛逆期:

2-3歲的時候,這是孩子第一次進入叛逆期,稱為「寶寶叛逆期」。

7-9歲,孩子第二個叛逆期,是「兒童叛逆期」。

12-18歲,人生第三個叛逆期,是我們最常見的「青春叛逆期」。

三個叛逆期,孩子難管程度依次增加,家長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發愁,這個叛逆期過去了,還要迎接下一個叛逆期,那麼到底該怎麼管?

折磨人的「寶寶叛逆期」

這是孩子迎來的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生理生長的發展和心理成長緩慢造成的不對等,讓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叛逆反應最直觀和最激烈。

這個時期的孩子叛逆表現就是最字面意義上的叛逆,瞬間從小寶寶變成一個小惡魔,發脾氣起來十分暴躁,哭起來驚天動地,總之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小祖宗。對你所有的指令都是拒絕。

比如:

你讓吃飯,他不喜歡就堅決不吃;

喝奶,不喝;

讓睡覺,就是要玩兒不讓玩就哭;

敢兇我我就鬧,扔玩具,砸東西。

總之就是最原始的叛逆方法,這點在《媽媽是超人》裡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包文婧被女兒「包餃子」總是氣到在節目裡崩潰,孩子哭她也委屈的哭,還有梅婷的女兒快快,是個脾氣比較大的女孩,吃飯喝奶梅婷都得和她商量著來,稍不注意就逆了快快心意,大發脾氣。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規矩」這個意識,砸東西、對家長拳打腳踢、總是回答不,是一種原始反應,所以這個時期,家長就要慢慢讓孩子知道「規矩」的意義。

儘量不用商量的語氣。現在的家長越來越崇尚民主教育,總是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這個方法對於2.3歲的孩子不適應,這個年紀的孩子哪裡知道什麼叫民主,他們只知道家長和我商量,那我就要說不!

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命令是一種下意識的粗暴,家長口氣衝,那麼孩子接受到的反饋就是粗暴,那麼孩子會比你反應更加激烈,語氣平和但要讓孩子知道你應該怎樣做,才是父母要引導的。

鬥智鬥勇的「兒童叛逆期」

7-9歲時,孩子終於進入了小學,開始正式進入了社會模式,和老師、同學等外人打交道,這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慢慢覺醒,有了自己是獨立一份子的想法,於是他們就會慢慢的和家長唱反調來試圖證明自己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再被家長管著了。

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在他們耳朵裡會變成不耐煩的指責,這個時期的孩子易怒、易衝動、會和父母頂嘴,且對生命還沒有畏懼感,認為自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於是試圖想證明自己已經是大人了的想法往往會讓他們做出極端的舉動。

近期已經發生了幾起這樣的事故,其中一件就發生在前幾日,9歲男童因為媽媽讓他寫作業,於是一賭氣就跳樓了,結果家長來不及阻止,當場身亡。

本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可是孩子卻採取了最極端的叛逆方式來和父母賭氣。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情晴雨不定,所以為了讓孩子度過這個叛逆期,家長的教育方法也要適應孩子做出改變。

有時,溝通會比命令很有效。

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家長耐心的溝通和安撫,試著傾聽孩子的意見,理解孩子的觀點和思維模式,讓孩子暢所欲言,而不是用父母的身份和道理來打壓他。

適當的放下父母的面子和權利,學著做孩子的朋友,這個年紀的孩子最想證明自己是「小大人」,那家長就讓孩子去證明,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尊重。比如:

在買衣服的選擇上,根據孩子的喜好來買,而不是家長覺得孩子應該穿什麼;

在報興趣班的時候,看孩子對哪種有興趣,而不是看家長覺得哪個更有用;

在一件事上做出選擇的時候,聽聽孩子的意見,而不是一味說聽媽媽的,這都是為你好。

這個時期,家長要在約束孩子和給孩子空間裡做好平衡,不能過分約束,但也不能一味放鬆,張弛有度,給孩子空間和自主選擇權但也要孩子知道行事的規矩和道理,不能只順著自己心裡來,這樣孩子就不會染上不好的習慣,和家長的關係也會緩和。

溫柔守護的「青春叛逆期」

「青春期」是每個家長都絕不陌生的詞,每個家長都正在經歷、即將經歷或總要經歷這個時期。

而這個時期,是孩子人生裡一段最敏感、最難忘的時期,只要這個時期好好度過,那孩子一定會破繭成蝶,向陽而生。

所以這一時期,是家長最不能放鬆的一個時期。

青春期多是動蕩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生長到了一個臨界點,即將要破土而出,所以孩子整個人都是躁動的,容易產生焦慮、逆反、挫敗等負面清晰,這個時期的孩子:

敏感多慮、自尊心極強。並一定要做出一些違反規矩的事情來挑戰家長,以宣誓自己要正式成人了。

這個時期,父母一定不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壓抑孩子的生長,不要高高再上用權威壓迫孩子乖乖聽話。

讓孩子聽話是最無用的教育,而是要試著安撫正在人生長河裡迷茫受驚的小鹿,家是孩子避風的港灣,而不是孩子想要逃脫的籠子,青春期一個不注意,孩子的敏感被觸發與家長起衝突,那可能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詢問孩子你做叛逆的事的原因是什麼?而不是「你為什麼要叛逆!」

當孩子自己解開這個結時,那麼叛逆期也就結束了。不要幹預孩子,把孩子當成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與孩子平對話,要安撫,而不是暴力衝突,給與孩子鼓勵和表揚,這時的孩子最缺乏的是來自家庭的信任和溫暖。

當一個家庭總是能讓孩子溫暖和安撫的時候,那孩子的叛逆期何嘗怕會過不去。

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標誌,家長正確對待,和孩子一起跨越過去,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氛圍和和諧的環境,讓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那麼孩子將會很好的成長。

看都看完了

點個在看再走吧

推薦一個【6歲以上孩子】的家庭教育號

提供家教智慧、分享各科學習資料!

相關焦點

  • 不讓看電視,9歲孩子跳樓!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接著,我們來到了古榕島,這可是小鳥天堂的核心,也是小鳥棲息之地,真的`是一個小島啊,一片綠茵茵榕樹林屹立在水中央,據聞古榕島是380多年前,河中一其實孩子人生裡一共有三次叛逆期,都是生理成長反應在了孩子的行為上,不同的叛逆期,還有有不同的叛逆表現,心理髮育特點也太有不同,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三次叛逆期所採取的教育方法也要不同。
  •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好久沒分享乾貨文了,鑑於一直有讀者在後頭問叛逆期的孩子如何管教,所以乾脆把孩子15歲之前會遇到的叛逆期結合起來一起寫。帶過孩子都知道娃難養,然而最難的時候那肯定就要屬叛逆期的時候了。我們老家有句俗話:「三、六、九,嫌死狗」,就是說連狗都嫌棄3歲6歲9歲的孩子,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叛逆,太討厭。
  • 孩子人生當中3次叛逆期,家長這樣管更有效!
    說到叛逆期,真是讓家長們為之頭疼不已,有的孩子還表現得特別明顯,說少了左耳進右耳出的,說多了嫌棄家長嘮叨,甚至有時候還頂嘴離家出走等等。讓家長們束手無策,這是因為不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在合適的時間來管教孩子,這樣就能避免破壞親子關係,輕鬆解決孩子的叛逆期。
  •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家長管不好,孩子一輩子就完了!
    2020-11-19 11:21:22 來源: 學霸有秘訣 舉報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 【親子天地】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 張萌2歲女兒「叛逆期」,孩子第一個叛逆期,這樣做比打罵管用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只有到了青春期才會出現叛逆期,但是孩子一生當中都會經歷很多個叛逆期,其中最早的是孩子在2歲。
  • 碰上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做比吼罵更管用
    說起叛逆期,多數家長想到的都是青春期。其實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一生中會遇到3次叛逆期。在孩子的叛逆期,怎麼來管教是個大問題。面對這個年齡的孩子,家長要有點耐心。不能什麼都順著孩子,但是也不要太極端,什麼都和孩子較真。對於原則性的東西,家長還是要堅守底線,不能輕易向孩子妥協。2、七歲左右叛逆期當孩子長到6歲的時候,會有一個獨立意識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他們人生中的第2個叛逆期。
  • 孩子的人生的三個叛逆期,不要以為孩子的叛逆期的時候長大後才有
    你有沒有發現在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很常常說我不要,然後什麼都想要自己來,還很愛學大人很固執、很堅持,而且都不聽道理。這就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時期。那為什麼會這樣?父母一定要知道這個叫的秘密,因為他學到了一個新的語言,叫做「不」,「不」的這個新的語言可以來表達他的感受。不。
  • 3歲的孩子情緒無常,總愛發脾氣?很可能是到了第一個叛逆期
    一、孩子情緒無常、愛說「不要」?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最近,群裡有人吐槽:「我們家孩子也不知道怎麼了,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管是什麼事情都要跟你反著來。」我問:「你家孩子幾歲啊?是不是到叛逆期了?」對方回答:「才3歲啊,叛逆期不是要到青春期嗎?」
  • 張萌談2歲女兒叛逆期,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這樣做比打罵管用
    其實2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在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的時候,不少父母會選擇打罵的方式,但其實並沒有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既要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同時也要掌握好分寸。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很重要第一個叛逆期對孩子來說也是其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不能正確處理好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那麼將會對孩子的人生發展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 叛逆期,是「福」還是「禍」?家長處理得好,就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孩子成年前會經歷3次叛逆期,如果沒處理好,會給孩子性格埋下隱患;如果處理得當,叛逆期也可以是成長契機。同事的孩子11歲,差不多到了青春期早期的階段,她向我們吐槽,孩子出現了各種「叛逆」的苗頭。一位同事聽完就這麼安慰她:「這就是孩子叛逆期,再忍忍,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不同時期不同心理,教你如何「分期管教」
    像終於找到了訴苦人一樣,向我抱怨起了自家才4歲的兒子,現在已經完全不聽她的話了。小吳說:「現在要讓他乖乖的吃飯,已經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了。他不喜歡吃蔬菜,哪怕我做得再精緻好看,不管是哄還是罵,他不吃就是不吃。」我以為這只是因為小孩子有些挑食,算不上不聽話。
  • 叛逆期,是「福」還是「禍」?家長處理得好,就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孩子成年前會經歷3次叛逆期,如果沒處理好,會給孩子性格埋下隱患;如果處理得當,叛逆期也可以是成長契機。同事的孩子11歲,差不多到了青春期早期的階段,她向我們吐槽,孩子出現了各種「叛逆」的苗頭。一位同事聽完就這麼安慰她:「這就是孩子叛逆期,再忍忍,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容忍和等待,是對於叛逆期孩子正確的對待方式嗎?叛逆期這個東西,家長到底該如何處理呢?
  • 14歲的兒子敢打父母?孩子叛逆期的教育不容忽視
    容易衝動、脾氣暴躁、行為叛逆是青春期的重要表現,14歲的男孩子動手打自己的父母,這是絕對超出叛逆的界線了。對於這樣的行為,父母可不能再一味的溺愛孩子了,不然就很有可能會讓他變本加厲,直到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 孩子人生三次叛逆期,不打不吼,這些教育方式改變孩子一生
    這個時期的寶寶,意識剛剛覺醒,大腦和思維開始發育,慢慢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了,但是又什麼都不懂,只會一味的說不。 不管父母說啥,孩子都要說不,你讓他洗澡,他不洗,你讓他吃飯,他也不好好吃。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鬧,一意孤行,每天不管你怎麼說他都不聽,而且有著莫名其妙的規則感和固執。這個時期,放誰身上,都會崩潰。
  • 「可怕的2歲!」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應該怎麼管?
    事實上兩歲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思想不成熟,甚至沒有自我意識,他們總是不理解父母的意思,所以他們在和父母的交流過程中十分困難。第一招:父母們要學會理解和包容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本就是很叛逆的,他呢總是喜歡和父母們對著幹,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學會理解和包容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改正。
  • 孩子叛逆期越管越不聽話,專家給出這3點建議,比吼破嗓子管用
    每一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肯定都會遇到一個非常難以管教的時候,在孩子處於性格叛逆期的時候,父母們管得越嚴,孩子會變得越加叛逆。比如很多家庭中會出現的一個情況就是,在飯點時候喊孩子吃飯,孩子不但不聽,反而是坐著一動不動地看電視,即使父母的態度已經非常嚴肅了,但是孩子依舊是視而不見,繼續挑戰著父母親的極限。
  • 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究竟有多「恐怖」?3招教你巧妙「懲罰」孩子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在寶寶2歲左右的時候,乖巧聽話的寶寶,突然就開始變得「叛逆」了,從原來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抓狂的「小惡魔」。什麼事都喜歡用「不」來回答,一言不合就會和你對著幹。不讓他看電視,他就用哭來威脅你;不讓他買玩具,他就撒潑打滾;讓他乖乖吃飯,他就偏偏讓你追著他喂。如果你有這些「哭笑不得」的經歷,就證明你的寶寶已經進入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
  • 孩子一生中必經的3個叛逆期,家長緊抓教育,輕鬆塑造「乖寶寶」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如果孩子一段時間突然變得非常不聽話,喜歡和自己對著幹,其實是娃進入了人生中的叛逆期,人的一生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依次是寶寶叛逆期(2~3歲)、兒童叛逆期(7~9歲)、青春叛逆期(12~18歲)。
  • 6-9歲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去引導?
    幼兒叛逆期:3歲左右 兒童叛逆期:6-9歲左右青春叛逆期:14-16歲左右 兒童叛逆期的存在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可想而知,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