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盛唐大太監的氣節

2021-02-13 斯文編輯部

武則天

 

這一次,他閹割了兩個小孩兒,一個命名「金剛」,一個命名「力士」,並送到了皇宮裡。

李千裡這一刀下去,馮元一沒有了,變成了馮力士。

因為,「金剛」「力士」,都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李千裡閹割小兒,如此命名,然後不遠千裡進貢到長安城,就是為了討好崇信佛教的武則天。

這,也是高力士得名「力士」的由來。只不過,他現在叫馮力士。想叫他「高力士」,我們還得等上幾年。

可以想像,在那個醫學科技不發達的年代,馮元一被閹割,一定經歷了難以言表的傷痛和屈辱。僅從生理上來講,都是九死一生。好在,他命大,挺過來了。

否極泰來。到了皇宮,武則天居然很喜歡馮力士這個小宦官,「嘉其黠惠」,讓他在宮廷內部的學校「習藝館」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馮力士後來一生的命運,由此奠基。

拜此之賜,馮力士成年後身材高大,文武雙全。

先說身材高大。史書上說他身高有六尺五寸,唐時一尺約合現在30釐米,那麼高力士的身高就有一米九五,相當高了。至於為什麼他被閹割之後,生長激素未受影響,還長得出這樣的身高,我不知道。大家自己去研究吧。

再說文武雙全。文的方面,高力士後來權傾朝野時,「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後進御,小事便決之」。也就是說,第一他看得懂進奏文表,第二他具備幫助唐玄宗李隆基決策小事的能力。這就相當不得了了。要知道,高力士決策小事的年代,可是我國古代皇帝們所推崇的「開元盛世」啊。史料上也沒有記載高力士因小事而決策失誤的例子,事實是多次記載了他對國家財政、糧食和漕運等方面政策的不俗見解。看來,「開元盛世」還有高力士的一份功勞。

武的方面,《唐故高內侍神道碑》說,他有一次在跟隨李隆基閱兵時,「有二雕食鹿,上命取之,射聲之徒,相顧不進,公以一箭受命,雙禽已飛,控弦而滿月忽開,飲羽而片雲徐下,壯六軍而增氣,呼萬歲以動天,英主愜心」。高力士的騎射技術,居然能夠在軍隊面前顯擺,可見並非泛泛。

馮力士在宮中受過教育之後,在十六歲左右開始踏上仕途,歷任文林郎、宮教博士、內府丞、內府令等職。文林郎,文散官品階最低者,從九品上;宮教博士則隸屬於內侍省掖庭局,從九品下,「掌教習宮人書算眾藝」。這再次說明他的學習成績相當不錯,是可以教育別人的「博士」了。內府令、內府丞分別是內侍省內府局的正職和副職,一個正八品下,一個正九品下。

大約在此前後,他因工作中的小失誤被武則天逐出宮外。千鈞一髮之際,得到同為宦官的高延福援手,並收為義子。從此,馮力士改姓高,並以「高力士」一名留傳青史。高延福還幫助高力士動用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關係,使得武則天最終原諒了他,重新入宮任職內府令。這也是高力士後來一生孝敬養父的原因之一。

 

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重新回到宮中任職不久的高力士,遇到了一個讓他終身追隨並給他帶來一生榮華富貴的人,時任臨淄王的李隆基。

這時,高力士二十歲,李隆基二十五歲。兩個人一生的友誼,由此開始。但在最開始時,說不上是藩王主動,還是宦官主動。由於地位懸殊,可能是高力士主動的,「玄宗在藩,力士傾心奉之,接以恩顧」。但由於高力士任職於宮中的特殊位置,而李隆基也正處於拉攏宮中文武官員圖謀大事的關鍵時刻,恐怕雙方也是一拍即合。可見,兩人一開始是利益結合,後來才有的友情。

這就不能不佩服高力士識人的眼光了。

要知道,當時的皇帝是唐中宗李顯。而李隆基只是李顯弟弟李旦的三兒子。

即使李顯不當皇帝了,這下一任皇帝也是李顯的兒子當,怎麼也輪不到弟弟李旦來當皇帝;即使李旦當上皇帝了,繼任皇帝也是李旦的嫡長子李憲來當,怎麼也輪不到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來當。

一句話,李隆基沒戲。問題是,高力士狠就狠在這裡,他算準了李隆基雖然沒戲,但會搶戲。

李隆基一共搶了兩次戲。準確地說,他發動了兩次政變。

第一次是唐隆政變:唐隆元年(710),李隆基聯手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處死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集團骨幹成員,把自己的父親李旦扶上皇位,同時由於哥哥李憲的謙讓,也為自己掙得了皇太子之位。

第二次是先天政變:先天二年(713),昔日唐隆政變的盟友,現在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敵。李隆基再次發動政變,殺死太平公主集團的骨幹成員,從此把國家大權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命運如此安排,總叫人驚喜。李隆基硬是通過兩次搶戲,把皇位拿到了手。而在這兩次政變中衝鋒陷陣,發揮了關鍵作用的高力士,直接成了李隆基最為信任的人,沒有之一。因為李隆基一輩子都在說:「力士當上,我寢則穩。」即「高力士值班時,我才睡得安穩」。

李隆基和高力士,地位懸殊。但兩人一起,連續發動兩次政變,這二位也的的確確是一起扛過槍的過命交情了。血與火的考驗,最靠得住。所以李隆基當然信任高力士。

李隆基給予高力士的回報,是豐厚的。唐隆政變後,李隆基請父親唐睿宗李旦封高力士為朝散大夫、內給事、內弓箭庫使,不久又升為內常侍兼三宮使。

朝散大夫,從五品下,這是級別。高力士的實際職務是內侍省的內給事,從五品下的職務。內侍省是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他本來就在內侍省任職,這次只是提升了職務。這裡還有一個內弓箭庫使,是幹什麼的?

史籍中沒有記載內弓箭庫使的品級和職能,但可以肯定是宮廷中管理弓箭庫的。我們只知道,高力士當時管理的弓箭庫相當於今天的軍火庫,重兵守衛,戒備森嚴。而且我們還知道,在內諸司使中,內弓箭庫使地位較高,因為後來很多頂級宦官均由此職升遷。

高力士進一步升遷的內常侍,正五品下,也屬於內侍省的高級官員之一。這一次,高力士由內弓箭庫使成了三宮使。

三宮使的品級和職能,也未見史籍記載。但唐朝三宮,是指長安城的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所以三宮使應該是綜合管理這三個宮苑事務的官員。

先天政變後,李隆基給予高力士的職務——雲麾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事,使他開始進入高級官員行列。

雲麾將軍,從三品的武散官,這是級別。按照現在的軍銜,至少是個中將了。職務是知內侍省事,就是內侍省的一把手。新出現的職務是右監門衛大將軍。

先說監門衛。唐朝的國家武裝力量,也就是正規軍,叫作「十六衛」,分別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其中的千牛衛和監門衛,是專門為保護皇宮而設立的軍隊,沒有受命出徵、參與國防軍事作戰的任務。

千牛衛,負責皇帝的安全工作,就是皇帝的貼身侍衛。監門衛的任務,則是平時守衛宮廷諸門,在皇帝出宮時負責護衛。換句話說,千牛衛和監門衛直接隸屬於皇宮,專門負責皇宮和皇帝的安全。因此,能夠擔任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大將軍的人,一定是皇帝最為親信的,或者說最得皇帝寵信的。高力士,就是這種人。

其實,對於以上官職,高力士一開始是拒絕的。

拒絕的理由,是品階高過了自己的養父高延福。李隆基對此表示讚賞,也同意了。

但不久以後,開元十三年(725)十一月,高力士陪同李隆基東巡歸來,再次因功被封為雲麾將軍、左監門衛大將軍。這次,只不過右監門衛大將軍換成了左監門衛大將軍而已。其實兩個大將軍一樣,都是正三品。

可見,李隆基對高力士的職務升遷,是有多上心。

李隆基上心歸上心,他不知道,自己此舉,已經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從此拉開了唐朝宦官專權的序幕。

這不是我的看法,是大歷史學家司馬光的看法。他在《資治通鑑》中說:「宦官之禍,始於明皇,盛於肅、代,成於德宗,極於昭宗。」

在這個時候大力提拔高力士這個宦官的李隆基,絕不會想到,到了唐德宗、唐昭宗時期,竟然會有宦官敢於殺害自己的子孫。

但那是以後的事,現在還早著呢。

從開元元年(713)十二月,到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李隆基和高力士,一個皇帝,一個宮廷高官,大權在握,享盡榮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這四十二年裡,無論高力士的職務如何升適,他始終扮演著李隆基最為信任的人的角色,相當於皇帝的辦公廳主任、警衛部隊負責人。

當時,唐玄宗李隆基不叫他的名字而稱「將軍」,當時的皇太子後來的唐肅宗李亨稱他為「兄」,至於諸王公主等皆呼「阿翁」,駙馬輩呼為「爺」,戚裡諸家尊曰「爹」。毫無疑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是高力士一生的頂峰時期。

李隆基給了高力士處理政務的機會,他也是唐朝宦官參與政務的第一人。但是,高力士在史上沒有專權,則是公認的結論。

高力士不像在他之後專權的李輔國那樣,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也不像後來專權的魚朝恩那樣,說:「天下事不由我乎!」高力士從來就沒有想過取代皇帝,他只想輔佐皇帝,或者在他的內心裡,是輔佐朋友。

他手上有權,但他並不專權。國家大權還是在李隆基手上,而對國家大政的處理權仍然在宰相等百官手中。事實上,高力士在當時,只是一個配角。但在「開元盛世」中,他仍然有自己的位置。

高力士為唐王朝立下的最大功勞,就是獻策立當時的忠王李亨後來的唐肅宗為皇太子。開元二十五年,原來的太子李瑛因故被賜死,宰相李林甫擁立壽王李瑁(即楊貴妃的第一任老公)為太子,而李隆基則認為忠王李亨年長,且仁孝恭謹,想立忠王李亨為嗣,為此猶豫不能決,「常忽忽不樂,寢膳為之減」,飯也吃不好。

高力士適時提出了「推長而立」的原則,幫助李隆基解決了難題。

事實上,李亨被立為太子後,地位也不穩定。李林甫因為自己並未擁立李亨,屢次想把太子搞下去,「幸太子仁孝謹靜,高力士常保護於上前,故林甫始終不能間也」。

這說明,李林甫要對李亨下手,而高力士則對李亨進行了保護。

雖然世上並沒有後悔藥可吃,但高力士要是知道李亨登上皇位後,會把他流放至死,還會不會在這個時候保護他呢?

高力士為李隆基個人立下的最大功勞,就是促成了李隆基與楊貴妃的姻緣。

相關焦點

  • 大太監高力士竟娶了美若天仙的呂家小姐,這樁特殊婚姻的背後到底暗藏了哪些秘密?
    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宦官高力士。有人可能納悶哈,高力士,他不是太監麼,怎麼可以結婚,甚至還有親家呢?誒,我告訴您,高力士不僅結了婚,而且娶的妻子呂氏,據說在當時,簡直可以用「完美」二字形容。《新唐書》就評價說,呂氏是 「女國姝」,注意,「國姝」這個詞,那可不是誰都能配的,用咱們今天的話說,這位呂姑娘不僅美若天仙,有「神仙姐姐」般的容顏,而且多才多藝,賢良淑德。
  • 槲寄生高力士
    自此蕭郎是路人,馮元一成了高力士!晚唐宦官直接廢立皇帝,就是因為掌握了軍隊,尤其是禁軍,這個不好的開頭就是李隆基和高力士,明君可用好這些手下,小朋友或者昏君那就再說了,宦官立一個皇帝,不順心了換一個,皇帝不順心了想幹掉宦官,你來我往最後同歸於盡,很快,高力士之後的大太監李輔國馬上就可以殺皇后了這是後話!
  • 高力士,你不知道的千古良宦
    通俗文藝作品中的高力士,想必還會以它原有的程式流傳下去,但高力士墓的發掘,使這一著名歷史人物的真實面貌更加清晰真實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時間終於從此還原了一位著名歷史人物的真相。唐玄宗葬於陝西省蒲城縣東北15公裡處的金粟山泰陵,高力士作為這位盛唐之主的惟一陪葬者,也埋葬在金粟山下。
  • 為什麼高力士被稱為「第一賢宦」,而李輔國的腦袋被扔到了廁所?
    高力士(684-762),祖上世代為官,因遭人誣陷家破人亡,9歲時被人淨身入宮做了太監,曾助李隆基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
  • 唐玄宗晚年盲目自信,高力士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可惜已經晚了
    有一次,他跟身邊最親近的太監高力士談話時說:「我現在老了,朝廷裡的大事小事都交付給宰相們辦,鎮守邊疆的事情都交給武將們,我現在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夫復何憂?)按照慣常思維,高力士應該順著玄宗的話,把玄宗的「英明神武」狠狠地誇讚一番,以博得玄宗的歡心。但是,這一次,高力士沒有順著玄宗的話說。
  •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十位大太監都是誰
    一直到了明朝,由於大太監權勢擎天,逐漸的就把宦官都稱為太監。今天就介紹下在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十位大太監,看看他們都是誰。圖33、唐朝-高力士:曾得武則天賞識,後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地位達到頂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
  • 高力士是忠臣還是奸臣
    而不少學者認為,歷史上的高力士不但不是奸臣,反而忠心耿耿,並為開元盛世做出過貢獻。貴族出身年少入宮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說起來也是一位貴公子。他的曾祖馮盎曾任高州總督,受封耿國公;他的父親馮君衡世襲祖上軍功,擔任潘州刺史。貴族出身年少入宮 高力士原名馮元一,說起來也是一位貴公子。
  • 高力士:宦官中少有的賢臣?
    所以,他選擇了死後遠離女人,除了元獻楊皇后,只留下那個生前陪伴了他一生、死後繼續陪伴他的老宦官高力士。歷史對高力士的評價是不公平的,在關於唐朝這一段歷史的影視作品中,高力士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大多以奸佞猥瑣、諂言媚上、恃寵弄權的形象出現。而不少學者認為,歷史上的高力士不但不是奸臣,反而忠心耿耿,並為開元盛世做出過貢獻。
  • 《盛唐煙雲》榮獲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優秀作品推薦!
    8月2日,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公布「2017年向讀者推薦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活動」入選作品名單,共17部原創佳作名列書單,17K小說網當家作者酒徒作品《盛唐煙雲《盛唐煙雲》貴族子弟王洵本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偶然的一次機會他被捲入一場政治風暴,得高力士幫助而進入軍營學習,因在保衛長安的戰爭中立有重功,踏入了軍旅仕途。之後他一步步平叛安史之亂,抗擊外族入侵,最終弘揚大唐國威。亮點:小說人物刻畫豐滿,作者文筆出眾,文風幽默風趣。故事節奏緊湊,引人入勝,用質樸的文字再現了晚唐混亂的歷史。
  • 《妖貓傳》:一場盛唐之夢的幻術
    看完電影,特別是當看到極樂之宴時,突然就明白了:這是一部由陳凱歌與日本作家夢枕貘共同完成的盛唐繁華舊夢。那眼神,是盛唐詩人精神的延續。盛唐詩人,在我眼中,是杜甫筆下仙人:  《妖貓傳》裡,盛唐詩人的氣質集於李白一身。如片中楊貴妃對李白所說:你是大唐的象徵(大意)。
  • 大宦官高力士的忠奸善惡
    在常人們的印象中,高力士形象和魏忠賢之類的差未幾。有個叫《大唐歌飛》的電視劇中,更是把高力士描畫的像個妖魔一樣陰沉恐怖。實在,汗青上也有一些好寺人,好比像下西洋的鄭和也是寺人。提及汗青上實在的高力士嘛,固然比不上鄭和那樣功績大大的,卻也不是五毒俱全,爛得透氣的壞寺人。高力士本姓馮,聽說因家屬開罪,成年男人都被殺,高力士那時仍是未成年人,因而被閹後送入宮中。
  • 盛唐詩歌與盛唐氣象
    盛唐詩歌與盛唐氣象 文 / 袁行霈 一、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盛唐的時代風貌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開元、天寶年間,大致相當於公元八世紀上半葉。
  •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盛唐中的美人傳奇
    原因自然有很多,首先一個原因就是拍楊貴妃就意味著高成本投資,在現如今中國內地市場古裝片前景不明的環境中,拍高成本電影是風險巨大的。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斥巨資還原了盛唐皇宮,以及宏偉長安城,在電腦特效的渲染之下,這些場景都給觀眾展現了唐朝的富麗輝煌。
  • 唐玄宗楊貴妃愛情秘史,李白「欺負」高力士……你知道的大唐,原來都是假的
    ★八卦三:李白讓皇上身邊的紅人高力士脫靴之事純屬造謠?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在唐玄宗面前寫詩時,要求皇上身邊的紅人高力士為他脫鞋磨墨之事流傳千古,成了「恃才傲物」的模範典型。 但這是假的。 《大唐興亡三百年》裡給出了琢磨了許久的真實狀況:首先,高力士貴為三品將軍,深受玄宗寵幸,身份和地位都在那擺著;其次,假若李白當真在詩中暗諷楊玉環,玄宗和楊玉環不會看不出來,就更用不著高力士進讒言,之後的事兒也就更不可能發生了。這個謠言卻當真流傳久遠,甚至成為影響知識分子形象的深刻解讀。
  • 固守氣節
    這個「志」,就是一個人要堅持的價值觀,事關氣節,是人的底線。底線被突破,意味著氣節不保,喪志之人,談何德行。由此可見,所謂氣節,是見於明志的操守,是以「志」為支撐的,體現於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古代的士大夫尤重氣節,氣節墜地,則喪失了做人的資格。他們之所以重視氣節,與其天下意識有關。孟子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 高力士這個傳說中的壞太監,是唐玄宗李隆基唯一的好朋友
    很多人熟知高力士,大概都是因為從小便聽說過「力士脫靴」的典故,故事中的李白一身正氣不畏權勢,愈發襯託的高力士心胸狹隘嫉妒成性。最後,因為高力士多次在唐玄宗跟前嚼舌頭根子,導致我們的大男主偶像李白被貶出京。大家讀完這個故事後,眼前通常會浮現出一個滿臉褶子、翹著蓮花指奸笑的形象,於是我們合上書本,憤憤然罵一句「死太監」。
  • 高力士到底是「忠」是「奸」?聽聞唐玄宗死後,他竟然吐血而死
    可以說,高力士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賢臣,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娶妻的宦官。據說,高力士和他妻子在年少流浪時相識,雖然高力士做了宦官,但是,他的妻子卻依然義無反顧的嫁給了他。所以,他們之間的感情,與其它三妻四妾的宦官大為不同,應該算是非常純真、美好的感情。據說,當初李白進宮擔任虛職的時候,不知道天高地厚,還曾經讓高力士給自己脫鞋。
  • 完美戲說:葵花寶典乃唐玄宗大宦官高力士所創
    於是高力士「為右監門衛將軍,小事即專決,雖洗沐未嘗出,眠息殿帷中,徼幸者願一見如天人然」。帝曰:「力士當上,我寢乃安。」什麼意思,李隆基為了能夠睡個安穩覺,派高力士當了貼身侍衛,那怕在他洗澡或者睡覺的時候,高力士都在身邊護佑,形影不離。那些刺客們看見高力士,如見天人,根本不敢靠近半步。李隆基於是嘆服,只要高力士給我值班,我才能睡個安穩覺啊。
  • 力士脫靴,不過稗官野史.直言進諫,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
    後對御,引足令高力士脫靴,上命小閹排出之。而歷史上的高力士本身就是出身名門望族,一生忠於李隆基,而且履歷功勳,位高權重,以直言進諫名垂青史,被譽為「千古第一賢宦」。忠君愛國高力士一生忠於李唐皇室,忠於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亂之後,李隆基禪讓皇位,高力士被陷害流放(削弱太上皇李隆基的勢力)。後來大赦天下,高力士在趕回京城的途中,得知了李隆基駕崩的消息,望北嚎啕痛哭,吐血而死。高力士生平兩大戰功,幫助唐玄宗平定了韋氏之亂和太平公主之亂。
  • TVB劇《大太監》意外走紅
    而就在近日,以今年臺慶劇亮相的宮廷劇《大太監》卻意外走紅,在首播日就以平均33點、最高36點的收視率,擊敗了《金枝欲孽》同時期平均30點的收視紀錄,並在熱議中持續走高,註定將成為一部年度話題之作。  「純爺們兒」  太監成為宮鬥戲主角  《大太監》由黎耀祥、米雪、邵美琪、胡定欣、蕭正楠、黃浩然、陳茵媺等擔綱主演,共3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