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民俗文化旅遊節
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的鄉親們一起過個年吧!那裡曾是一個誕生春天的真實而美麗的故事,是黑龍江省最大的朝鮮族群眾聚集地,全鄉2065戶,4856人,全部為朝鮮族,是個名副其實的朝鮮族鄉。
如今的集體農莊以及那裡的朝鮮族鄉親們又怎樣了呢?過年啦!去看一看吧!
星火集體農莊莊員們
星火集體農莊莊員
去往中國第一集體農莊的交通倒也方便,其所在地: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距離佳木斯市約19公裡,距離佳木斯飛機場17公裡,往北距松花江3公裡,南邊靠著304國道。飛機、火車、汽車皆可選擇。
這個獨特民俗風情的朝鮮族聚居區,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集體農莊。這裡曾經是杳無人煙的莽莽荒原,在1948年的春天,由金白山、李再根幾位老鄉帶領了幾戶朝鮮族農民,從延邊來到了冰天雪地的當時稱為樺川縣水利農場的黑土地。
到了1951年的春天,根據省委《關於鞏固、提高和發展互助合作組織的意見》,農場黨委決定成立集體農莊,並於當年2月19日,宣告全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正式誕生。選舉金白山為農莊主席,李再根為農莊副主席兼黨支部書記。
當又一個春天來臨的時候,省政府秘書長來農莊視察時,金白山請其為農莊命名,隨同前來的《東北日報》記者建議:「就以『星火』二字命名吧,毛主席不是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嗎,就讓我們第一個集體農莊之火在全國形成燎原之勢吧!」隨後,《東北日報》便以此為題進行了報導。
那一個春天,紮根於樺川縣的朝鮮族鄉親們建立的,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星火集體農莊的故事迅即傳遍全國。
集體農莊農機在田間
星火朝鮮族鄉以水稻為主要農作物,也是三江平原水稻種植的發源地,其3.3萬畝水田盛產的星火大米曾入選國宴,享有「白色珍珠」之美譽。
在星火朝鮮族鄉那座展示集體農莊創業歷程 的「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村史館」,那座集休閒娛樂多功能於一體的「星星之火」民族文化主題廣場,以及廣場中央那闊達的大舞臺,廣場四周那極具民族特色的長廊,經常展示著濃濃的朝鮮族民俗風情、演繹著獨具特色的民族節目。健身、跳舞、打門球、看書、讀報觀天下,極大地豐富了鄉親們的業餘文化生活。極大的開闊了鄉親們的眼界。
星火集體農莊載歌載舞的朝鮮族莊員們
每年舉辦的冬季朝鮮族民俗文化旅遊節,能歌善舞的朝鮮族群眾便用本民族獨特的表達方式,用極其樸實而熱情濃烈的情誼歡慶新年的來臨,歡迎遠方的來客。
星火朝鮮族鄉至今完整的保留著傳統的民族文化、藝術、禮儀、飲食、服飾、節日等特色,保留著朝鮮族人民獨特的語言、民俗,並且以熱情好客、能歌善舞而著稱。
花甲宴的老壽星們
為80歲以上老年人舉辦朝鮮族傳統花甲宴
火爆火熱的朝鮮族民族歌舞表演、為全鄉80歲以上老年人舉辦朝鮮族傳統花甲宴令人情感激蕩,特色的大米鍋巴、小米鍋巴、泡菜、打糕等朝鮮族特色食品讓人胃口大開。
弘揚、傳承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歷史文化精神,體會朝鮮族獨特的民俗風情文化,體驗朝鮮族鄉親們的新生活、新發展、新風貌,天南地北的旅遊者一定會得到許多不同的感受,就像是那冬天裡的一把火,更像是北國裡早早來臨的、暖暖的春天!
同樣具有東北旅遊特色的佳木斯市也居住著不少朝鮮族同胞,他們過年的火爆勁頭,連同冰雪大世界裡滑大雪、江邊公園觀江雪、滿城滿街掛雪花以及松花江上那座歷史悠久的鐵路大橋,都會讓旅遊者東北一遊不虛此行。
載歌載舞為老壽星過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