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11 月,6 輛汽車創造了歷史——他們成功地在模擬城市環境的測試場完成自動駕駛測試,全程都沒有違反加州交通法規。值得一提的是,這 6 輛車中有 5 輛搭載了雷射雷達,而提供這個傳感器的公司是如今雷射雷達領域的「頭號玩家」Velodyne。
10 年之後,Velodyne 還在延續這一傳奇,其產品依然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核心部件。不過有一點沒改變的是——雷射雷達的價格從「非常貴」變成了「相當貴」,這離平民化的目標還有很遠一段距離。
因此,Velodyne 和大批新崛起的雷射雷達新創公司,現在的主要目標就是改變這個尷尬的局面。成立於 2016 年 12 月的佳光科技也是這批新近湧現的雷射雷達公司之一。
*佳光科技 24 線雷射雷達參數
近日,佳光科技對外發布了一款 24 線雷射雷達:INS-24。
為什麼是 24 線?佳光科技創始人兼 CEO 王飛向雷鋒網表示,24 線雷射雷達不是為標新立異而打造的,而是考察了市場端的需求而開發出的產品。
據了解,INS-24 主要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環境感知、機器人環境感知、 無人機測繪等領域。這款雷射雷達採用了佳光科技自主研發的光學系統,並且通過獨特的掃描方案設計可使雷射雷達以較低線數實現高線數掃描的同等效果。
具體來說,這款 24 線雷射雷達的亮點如下:
1、光學系統上,採用特殊光學排布,可同時滿足縱向視場範圍廣,角解析度高的要求,橫向解析度優於 0.1,達到 0.09 度。
2、掃描系統上,進行更符合車載場景的設計,將掃描信息集中在正前方和斜下方,滿足車輛相行駛過程中所需要的關鍵信息。這意味著在關鍵信息的掃描上,可以達到一個高線數雷射雷達同等的效果;
3、光信號處理上,測距模塊的信噪比其他同類產品做得更高。
在性能上,INS-24 與當前市場上的主流 16 線和 32 線雷射雷達相比:
INS-24 橫向解析度最小 0.09 度,縱向 0.8 度也遠優於當前市面上的 16 線雷射雷達;在視場範圍、測量精度、測量距離等數據方面,INS-24 可以做到與 32 線雷射雷達持平。
*24 線實測效果
綜合來看,這款產品進行了更多技術優化和融合:如並軸、掃描系統的設計,使這一產品更具實用性,可以覆蓋多個場景的產品,滿足諸如乘用車、商用車、物流車、AGV、機器人、無人機等行業應用,並在某些環境下作為主力傳感器使用。
王飛表示,佳光科技的目標就是為行業提供低價且優良性能的產品。他認為,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是未來趨勢。作為雷射雷達廠商,佳光要做的就是降低門檻,讓自動駕駛從業者用得起用得好雷射雷達。
而這款 24 線雷射雷達就是一次嘗試——性能優於 16 線雷射雷達,但價格又比 32 線更具競爭力。在雷鋒網看來,這款 24 線雷射雷達產品很有可能打破行業價格壁壘,擠壓當前主流 16 線、32 線雷射雷達的市場份額。
目前佳光科技並未透露這款雷射雷達的價格,但據雷鋒網了解,INS-24 的售價與當前市面上主流的 16 線雷射雷達產品價格相當甚至更便宜。INS-24 預計今年 9 月出貨,第四季度量產。
擁有深厚經驗的核心團隊
佳光科技團隊核心成員主要來自清華和北航,他們在光學、高速電路設計、電子產品生產管理等方面擁有多年的經驗積累,尤其在光電信號處理方向上擁有核心優勢。佳光科技於去年 6 月獲得賽富投資基金、重慶清研股權投資基金、英諾天使基金的千萬級 PreA 輪投資,目前正在進行 A 輪融資。
佳光科技的四位聯合創始人曾是北航同學,王飛(佳光科技創始人兼 CEO)由北航直博進入清華精儀系,主攻大功率雷射器方向,博士在讀期間創辦了佳光科技。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尚弘(佳光科技 CMO)、王豪(佳光科技 COO)分別是前富士通人工智慧研究員、前軍用原子鐘核心研發人員。佳光科技 CTO 劉小康,是前中航某型號戰機飛控電路、嫦娥一號核心研發人員,擁有十餘年高速集成電路研發經驗。
核心團隊在光電、半導體領域均有著豐富的經驗——這也是打造一臺安全、可靠的雷射雷達的關鍵。
眼下,在雷射雷達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賽道上,打造低成本、可量產、車規級的雷射雷達是包括佳光科技在內的雷射雷達新創公司想要實現的夢想。但開發和量產雷射雷達並不容易。對雷射雷達公司而言,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可靠的技術保障產品能從實驗室到客戶手裡很重要,能有節奏的進行一代又一代產品的迭代和創新更重要。
除了推出 24 線雷射雷達產品,佳光科技在下一代雷射雷達的創新上也有自己的積累和成果。
據佳光方面介紹,Level 3 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具有車速快、安全冗餘性高的特點,通常要求配備的雷射雷達能夠實現遠距離、大視場的探測,同時還要求其能夠通過 TS16949 車規以及人眼安全認證的。
因此,佳光選擇了 PTOF(脈衝飛行時間法) 測距配合固態掃描方式如 MEMS(微機電系統)、Flash 為主的雷射雷達技術路線來應對自動駕駛市場需求。
「在雷射雷達的各個應用層面上,無論是 2 米、10 米、60 米、100 米、200 米,我們都有對應的產品,這樣可以應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同時將各個產品有機整合,搭建符合車自動駕駛需求的全車全程的解決方案矩陣,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王飛表示。
截至目前,佳光科技已經有瞬系列、禪系列和天系列 3 條主要產品線。其中:
瞬系列對應有 INS-1 單線和 INS-24 雷射雷達,主攻中遠距市場;禪系列主要是採用 Flash 路線的面陣型純固態產品線,主攻近距離市場。去年,佳光科技為某新造車公司定製的車載雷射雷達產品研發完成(主要用於駕駛艙內近距離的手勢識別),已經開始批量供貨;基於 MEMS 的車規級雷射雷達產品 INS-M1,也將在下半年正式推出。
從車載電子設備的角度來看,雷射雷達市場依然處在初期階段。不過,這項技術撕開的口子卻讓行業看到了它背後龐大的市場——這絕對不是個簡單的單一垂直領域,雷射雷達技術對其他行業的輻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強。眼下,大量資本正在注入雷射雷達行業,為的就是開發出性能更強,價格更低廉的雷射雷達產品。
雖然現在業界無法預測低成本雷射雷達的那一天到底何時到來,但可以預見的是,原本售價高高在上的雷射雷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便宜,性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