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餐飲行業快速發展,同時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促使新型業態不斷湧現,行業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主題餐廳、創意餐飲百花齊放,令人應接不暇。
隨著80後、90後以及00後主導消費的升級,現在的人吃飯,更多的目的是社交娛樂。哪個餐廳時尚、哪個餐廳格調高、哪個餐廳獨具特色、網上熱門等,成為現代年輕人選擇餐廳的首要選擇。而這些餐廳追根溯源無外乎一個特點,就是藉助網絡媒體的力量,通過網絡直播、微博熱門等傳播方式來吸引大量的用戶群體,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網紅餐飲」。
這些「網紅餐飲」在營銷模式上大致上是相同的,都充分利用了「網際網路+營銷」的方式,以各種熱點、話題等事件迅速「躥紅」。然而,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網紅餐飲」的曇花一現。
未來餐飲行業如何才能活下來,生存下去?
去年餐飲行業收入突破4萬億,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今年受疫情影響,大量餐飲店關門倒閉。新門店平均存活期5.5個月,新店倒閉率超過60%;平均一個月有10%的餐廳倒閉,北上廣深只有20%的餐廳掙錢。餐飲行業表面上是在擴張,但在規模擴大的背後,是過高的倒閉率。
很多新老知名品牌的黯然退場,不禁讓我們唏噓,感慨遺憾的同時,更想知道實體店鋪問題到底出在哪?
各種房價的上漲,很多店鋪的租價也跟著上漲,有的好地段一年資金就能高達幾十萬,而現今的實體店本就靠利潤幹活,再加上房租的高消耗,導致很多實體店都賺不到錢,只能被迫倒閉。如今電商衝擊、疫情肆虐,實體業更是如履薄冰,正在經歷新的一輪更新換代的浪潮。如何加速業務轉型,用服務和產品獲得受眾的買單,以支撐公司的長期發展,是實體經濟必須面對的挑戰。
機器人咖啡模式推動新業態發展
未來餐飲行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隨著人工智慧新興技術的逐漸成熟,降低人工成本、重視消費體驗的「無人經濟」、「到家經濟」、「線上經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特別是疫情過後,越來越多的品牌在加速公司化進程,加速業務轉型,外部增強品牌力,內部提升組織力、基本功,構建企業的護城河。
今年中旬,在上海的中山公園、延安西路地鐵站口,出現了一個「新物種」——COFE+機器人咖啡亭。消費者在咖啡亭面前,只需掃碼點餐付費即可,下單後,透明倉裡的機器人懸臂開始現場研磨、萃取、攪拌、打奶花、加料、扣蓋,全程只需30秒到1分鐘,一杯香濃的現磨咖啡便做好了。
無論是上班匆匆而過的白領,還是附近散步的居民,出於好奇,很多人都忍不住停步在這臺機器咖啡廳面前,點上一杯咖啡。據悉,這臺運用了高科技的智能咖啡機器人COFE+,是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世界苜臺機器人咖啡亭,可提供冷熱兩種杯型、2種進口咖啡豆、50種口味以上的咖啡、奶茶類飲品。
全封閉無菌的環境,全透明的製作過程,全程零接觸的消費模式,打消了消費者最後一絲疑慮。在品嘗之後,消費者紛紛表示,這款COFE+機器人咖啡廳做出的咖啡,口味堪比專業咖啡師,而且在價格上異常親民,最低一杯咖啡僅需9.9元,而同款咖啡在品牌店一般售價在30元以上。
傳統的人工咖啡店,除了人員費用之外,還要支付高昂的店鋪租金、損耗費用,成本已是天價,加之服務人員的參差不齊,人工服務不可避免的失誤等,維持店鋪困難重重。而COFE+的出現則一舉打破了傳統人工咖啡店的種種弊端,擁有低成本、低能耗、高質量服務的巨大優勢。
未來,餐飲行業的風口在哪?必然是細分化、精益化、品牌化的業態組合,從送餐機器人到智慧餐廳,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正在為人服務,實體餐飲店或許可以藉助智能科技的發展,重新完成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