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r.小魚
今天看到一則令人悲傷的新聞。
杭州蕭山兩位姐弟被狗咬傷,姐姐因未注射疫苗感染狂犬病,仍在ICU搶救,腦幹功能衰竭。
新聞從最初謠傳的「重男輕女」到爭論愛心撿流浪狗……
我不關心這些爭論,但今天看到紅星新聞對小女孩爸爸的採訪,不由得驚了一大跳。
短短幾十個字裡,看到不少關於「狂犬病」的常識誤區。
這些「致命」常識,我們專業人士孜孜不倦闢謠多年,但它們卻依然如此根深蒂固。
要知道,狂犬病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傳染病,感染髮病後死亡率接近100%。
只要發病就救不活了。
有文獻記載的極少存活狂犬病患者,也是因為被蝙蝠咬傷。
先說最刺眼的一個謠言
一、被狗咬後24小時內要打疫苗,否則就沒意義了?
小女孩的父親說,女兒曾經被狗舔過手上的倒刺,後來因為弟弟被狗咬打了狂犬疫苗才告訴家人。
但家人「按照常識」認為狂犬病發病很快,必須在24小時內打疫苗,都兩個多月過去了,應該沒事了,就沒在意。
這裡涉及幾個知識點:
1、 狂犬病的潛伏期是多長?
狂犬病毒是一種是嗜神經病毒,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潛伏期通常為1-3個月,1年以上罕見。
有文獻記載,最長潛伏期是6年。
2、疑似狂犬病暴露,什麼時候去打疫苗?
狂犬病毒從傷口處的外周神經系統上行到中樞神經系統需要時間。
因此,狂犬病從感染到發病,根據傷口位置、嚴重程度的不同有間隔不等的潛伏期。
狂犬病疫苗的作用原理是刺激人體內血液中免疫系統產生狂犬病毒抗體, 抗體能中和狂犬病病毒。
只要我們及時接種疫苗,搶在病毒到達中樞神經系統之前讓免疫系統製造出抗體,就能將狂犬病毒清除掉。
所以,狂犬病暴露後處置越早越好,只要是病毒尚未抵達大腦的神經系統,一切都來得及。
儘快到正規醫療機構注射狂犬疫苗,原則上愈快愈好。
但是不存在24、72小時過後注射疫苗就晚了的說法。
只要在狂犬病發作前注射,疫苗就有作用,千萬要重視,不能聽信謠傳。
二、沒出血需不需要打疫苗?
據2019年中華流行病學雜誌刊登的《中國2017年狂犬病流行特徵分析》,在2017年報告的167例狂犬病病例中,Ⅰ級暴露和Ⅱ級暴露加起來佔比達到了31.14%。[1]
也就是說,有三成狂犬病患者,實際上被貓狗咬傷抓傷後沒出血,也患上了狂犬病。
所以,被病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確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動物抓傷、咬傷、舔舐黏膜或者破損皮膚處,只要有皮膚破損,都有可能被感染。
按照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2]
一旦暴露,首先要判斷受傷的嚴重程度,然後再據此採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I級暴露:與動物僅有普通的接觸或餵養動物,以及被舔的皮膚部位完好的情況,屬於I級暴露,不需要進行任何處理。
II級暴露:如果皮膚被輕咬或者僅有輕微抓傷或擦傷而無出血,則屬於II級暴露,需要立刻對傷口進行處理並接種狂犬病疫苗。
III級暴露:如果皮膚被咬傷或抓傷有出血、或皮膚破損的傷口被舔時、或黏膜被動物體液汙染時,屬於III級暴露。此情況下,在傷口處理之後、疫苗接種之前,還需要在傷口周圍注射抗狂犬病的被動免疫製劑。
三、被狗貓咬傷後用「十日觀察法」靠譜嗎?
「10日觀察法」是不少「愛犬人士」經常在網上與大家爭論的依據。
他們認為被犬咬傷不用馬上打疫苗,可以觀察10天再說。
事實上,並非如此!
10日觀察法的意思,在被懷疑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之後,觀察10天來看它們是否會發病,來考慮攜帶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
其原因是,感染狂犬病的貓和狗,從進入傳染期到死亡一般在10天左右的時間。
「十日觀察法」是有條件的。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控中心的推薦:
1、10日觀察法只局限於「家養的狗、貓和雪貂」。
2、還要考慮當地流行病學情況以及傷口類型暴露程度等等。
3、如果正處於狂犬病的高發地區,或者被咬傷頭頸部這些位置,就建議馬上開始免疫治療
4、在10天觀察期間,必須繼續採取預防措施。如果動物經證明未患狂犬病,可以停止治療。如果不能,則應完成整個預防程序。
中國推不推薦使用十日觀察法?
中國並未對所有貓狗進行全面的、嚴格的管理,未對貓狗全面接種狂犬病疫苗,因此中國仍屬於狂犬病高風險地區。
由於犬只免疫接種率低,尚未形成免疫屏障,在中國使用「十日觀察法」的風險很高。
四、能不能收養流浪狗?
儘量避免與來歷不明的動物接觸。
1、去年我國狂犬病死亡人數為272人 [3]
杭州小女孩患狂犬病腦死亡,令人震驚加遺憾。
但實際的數字,比想像的可怕得多。
每年我國都有數百人死於狂犬病。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2019年我國狂犬病的死亡人數是272例。[3]
2、每9分鐘就有1人因為狂犬病而死亡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狂犬病會導致全球5.9萬人死亡,相當於每9分鐘世界上就有1人死於狂犬病。
3、中國狂犬病發病率僅次於印度,居世界第2位。
4、狂犬病仍然是我國第三大傳染病死因
根據中國CDC統計,幾乎全部省份都有過狂犬病報告。最近一次疫情高峰為2007年,全國報告了3300例因狂犬病死亡病例。近年來,我國每年狂犬病例數持續下降,但當前,中國因狂犬病死亡人數僅次於愛滋病和肺結核。
因此,絕不能輕視狂犬病。
要對預防狂犬病知識了熟於胸,不能被謠言偽科學誤導。
參考資料
[1]劉佳佳,朵林,陶曉燕,朱武洋.中國2017年狂犬病流行特徵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19,40(5):526-530
[2]《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
[3]2020-04-20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