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動商業評論NO.078期
胡適曾經說過,「日本人的國技是相撲,英國人是板球,美國人是棒球,中國人是麻將」。
相信這幾天打麻將成為許多人的主要活動。會打麻將的人,只有兩種狀態:沒得打和打一天。
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痴迷於麻將,除了胡適,還有著名的麻將愛好者梁啓超,據說,報館催稿都催到他牌桌上來了,而梁啓超也因此練就了一身「左右互搏術」——一邊打麻將,一邊口述文章。
他曾有一言:「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
麻將本是精英階層用來消遣的活動,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早已滲透進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尤其是逢年過節,家庭團聚之時,總少不了譁啦啦的麻將聲。
今年,在疫情宅家的催化下,更是如此。根據「牛年十大熱銷年貨報告」,麻將機成為牛年春節最受歡迎的年貨,日銷量同比增長超130%。
由於臨近春節,工人陸續放假回家,導致麻將機成了緊俏貨,供不應求。
早年,生產的大多數自動麻將機,主要是賣給酒店和棋牌館。很長一段時間,由於麻將和賭博相掛鈎,讓這行業的製造商在市場中備受爭議,甚至被稱為「生產賭博工具的工廠」。
然而,有一個名叫雀友的品牌,在當時那個行業「上不了臺面」的時候,在異國他鄉,成為了中國麻將機上市第一股。
杭州蕭山經濟開發區,這裡是全國最大的麻將機產業集群地。全國300多家麻將機整機生產廠家中,杭州就有200家左右。
雀友就是誕生在這裡。
1993年冬天,魏國華應朋友之邀前往日本遊玩,一種可以自動洗麻將牌的桌子引起了他的興趣。這是一款日本生產的自動麻將機,魏國華思考良久,迸出了「將自動麻將機引入中國」的念頭。
彼時的他,在修過鐘錶,搞過服裝廠、房地產後,已經積累起幾千萬元的家底。
剛開始,他只是引進日本的麻將機,但銷售情況卻沒有達到他的預期。原因在於這種日本造的自動麻將機所使用的麻將非常小,只有拇指那麼大,和我們中國人使用的麻將相差甚遠。再加上,日本進口的麻將機,價格昂貴,每臺麻將機超過2萬元的價格,這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於是,魏國華決定自己研發適合中國人使用習慣的麻將機。在1995年初,他仿製出了中國第一臺自動麻將機,從而開啟了麻將機這個行業的故事。
雀友生產的麻將機儘管比進口的價格降低了一半,但每臺平均售價高達萬元以上,即使是這樣,生產出的第一年就賣出了幾百臺,這在當時90年代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情。
而後,麻將機陸續開發出雀友至尊系列、飛鳥系列、3A系列、恭喜系列等不同的產品矩陣,雀友在中國麻將機中高端市場銷售冠軍席上穩坐了二十多年。「雀友」牌麻將機一度成為了麻將機的代名詞,佔據了麻將機中高端市場70%的份額。
2004年,可以被看做自動麻將機行業的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這個行業是一個野蠻生長的新市場,僧少肉多,利潤可觀。在2002年,雀友的地區代理商,一年一個小店面就賣出上千臺麻將機,賺了上百萬元。
高毛利的刺激下,越來越多人想要來分一杯羹,這個市場開始變得烽煙四起,一下子出現了200多個品牌,僅僅是名叫「雀友」的山寨品牌就有20多個。比如「上海雀友」不僅包裝真假難辨 ,價格還更便宜。
逼得雀友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去「打假」,僅僅是與「上海雀友」的官司就打了整整5年。然而打贏了這個「上海雀友」,又有眾多「上海雀友」冒出頭來,讓他們應對不暇。
生意越做越大之後,草莽出身的魏國華發現了自己管理企業的不足,他毅然打破家族經營的模式,進行經營權與管理權分離的管理變革,從松下、摩託羅拉、海爾、小天鵝等優秀企業挖來多名高管,對他們聘以高薪,並打感情牌拉攏人心。
在產品上,他沒有在價格上與那些山寨品牌戀戰,而是緊緊咬住中高端市場不放,通過自主研發,建立技術護城河,牢牢抓住中高端市場需求,從產品定位上區隔對手,拉開與他們之間的距離。
在銷售模式上,雀友在建設傳統專賣店渠道的同時,開始多渠道並進,這也是雀友與其他企業拉開距離的關鍵一步。
為了加強自身的競爭優勢,魏國華一直有個上市夢。但在別人看來,這是荒謬的,他們認為:雀友不可能上市,它是個賭具,根本見不得光。
他們並不是在混淆視聽,要知道,當時很多明星即使出高價也不願意接麻將機品牌的廣告。曾有廠家聯繫趙本山和葛優,葛優明確表示不幹,趙本山則說,給幾千萬也不行。
麻將機一直存活在人們的偏見中,就像打麻將這項活動一樣,愛它的人甘之如飴,恨它的人視它為洪水猛獸。
最終在2009年,雀友遠赴澳大利亞,並成功上市。
從一開始的從日本引進麻將機,到如今,國產麻將機已經遠銷海外。這固然歸功於大量的海外華人,然而事實上,不乏外國人友人也痴迷於麻將。
「我從9歲開始打麻將,現在我快71歲了。」說這話的女士名叫琳達·范斯坦,是位土生土長的美國紐約人。
琳達在當地從事麻將教學已經20多年了。由於課程太受歡迎,她甚至創建了一個俱樂部,數百名美國麻將迷們每周準時報到。
外國友人打的是國標麻將,是國家體育總局在1998年制定的國際標準麻將規則,有不少外國人會專程來中國參加專業競技麻將比賽。
麻將輸出至美國,要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當時在蘇州美孚石油公司上班的巴布考克看到了商機,他嘗試用英文整理並編撰麻將的玩法,出版了一本教西方人玩麻將的書《巴布考克麻將規則手冊》,在美國掀起了一股麻將熱。
在這股熱潮中,1922年美國進口的一萬三千多副麻將被搶購一空,售價高達500美元;1923年的銷售猛增到150萬副,大約有1500萬美國人在玩麻將。
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下,在跨境B2B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上,麻將機和麻將牌也成了搶手貨。
今年年貨節,通過淘寶賣到海外的麻將機銷量比去年增長了一倍多,從年底到春節前夕,天貓淘寶海外已賣出了近40000臺自動麻將機、15000副家用麻將。
其中,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地區買得最多,不僅如此,還賣到斐濟、冰島、阿聯,連馬達加斯加這樣的小海島都有消費者買麻將機。
麻將機現如今已是一條非常成熟的供應體系,不同於早年間麻將機的笨重、噪音大,現如今麻將機已經越來越輕便,價格也已經下降到1000-2000元的價格區間,成為越來越家庭的必備品。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麻將機產品也越來越極致,比如附帶靜音、摺疊、取暖、餐桌兩用、智能功能等等。
這個市場還吸引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加入。小米在去年十月打著「年輕人的第一臺麻將機」的旗號,推出了自己的迷你麻將機。售價1850-2950元。
一邊是不斷下沉的市場,一邊是不斷湧現的年輕消費者,麻將機行業也迎來了重新洗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