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露地鮮食辣椒生產操作規程
1 範圍本規程規定了邵陽市大祥區綠色食品露地鮮食辣椒的生產基地條件、品種選擇、育苗、定植、田間管理、採收、貯藏運輸、生產廢棄物的處理、生產檔案等生產技術。
本規程適用於邵陽市大祥區的綠色食品露地鮮食辣椒生產。
2 規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
3 生產基地條件生產基地環境應符合 NY/T 391 的規定;宜選擇土壤耕層深厚,透氣性好,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方便,土壤和理化性狀良好,pH 值6.2~7.5;基地應相對集中成片,且距離公路主幹線100m 以上,交通方便。
4 品種選擇4.1 選擇原則:選用抗病蟲能力和抗逆性強、優質、高產、商品性好的品種。拒絕使用轉基因品種。
4.2 品種選用:建議選用四川二荊條(川藤6 號)、川椒系列、湘研系列、黔椒、黔辣系列、臺灣農友九香、臺灣農友千裡香、法國威邁新紅、天宇3 號、朝天椒、丘北辣椒等品種。
5 育苗根據條件選用大棚、小拱棚等育苗設施,提倡採用穴盤育苗和漂浮育苗等護根育苗技術,並對育苗設施做消毒處理。
5.1 種子播前處理
5.1.1 乾熱消毒:將含水量10%以下的種子放於50℃~60℃恆溫箱內處理48 小時,預防病毒病。
5.1.2 溫湯浸種:將含水量10%以下辣椒種子在50℃~55 ℃的溫水中浸種20 分鐘,保持溫度50℃~55℃。攪拌至水溫降至30℃止,繼續浸種4h~6h,預防真菌性病害。
5.1.3 催芽:播前3d~5d 將種子置於25℃~30℃下保溫保溼催芽。
5.2 營養土配製
穴盤育苗:用3~5 年未種過茄科蔬菜的熟土或風乾的稻田土、河塘泥6~7 份與充分腐熟並篩細的有機肥3~4 份混合成育苗營養土。並按營養土重量0.1%~0.2% 加入過磷酸鈣。提倡使用專用育苗基質。
5.3 床土消毒
5.3.1 藥劑消毒:選用適宜綠色食品生產的苗床消毒劑,如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與50%代森鋅按1:1 混合後,每1m2苗床用藥2g~2.5g,與20kg 半乾細土混合,播種時1/3 鋪苗床中,2/3 蓋在種子上。
5.3.2 高溫消毒:夏季高溫季節密閉棚室7d~10d,棚內溫度超過30 ℃時敞棚降溫,殺滅土壤中部份病原菌,預防猝倒、立枯、枯萎病等病害。
5.4 播種量:每畝栽培面積用種子30g~40 g,每1m2苗床播種6g~10g。
5.5 培育壯苗:發芽期苗床溫度白天30℃左右,夜間18℃~20℃。齊苗後白天22℃~25℃,夜間15℃~18℃。2~3 片真葉時分苗,苗距10cm~12cm。當夜間溫度低於10℃,增加保溫覆蓋物,防止低溫危害。
5.6 壯苗標準:生理苗齡6~10 片真葉。直觀形態特徵:生長健壯、高度適中,莖粗節短;葉片較大,生長舒展,葉色正常,濃綠;子葉不過早脫落或變黃;根系發達,側根多,色白;幼苗生長整齊,不徒長,不老化,無病蟲害。
6. 定植6.1 土地準備:秋冬季節將土壤深翻25cm~30cm 炕土,改良土壤物理結構和殺滅土中病蟲。
6.2 基肥: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kg~3000kg,過磷酸鈣
50kg~70kg,硫酸鉀 10kg~15kg。或施用等養分的復混肥,配合施用生物肥。採用
撒施、條施、穴施等方式。
6.3 栽培方式:宜地膜覆蓋,開溝作廂,高壟栽培。一般露地栽培溝深20cm~
25cm,廂寬 100cm~120cm。
6.4 適時定植:春季地溫穩定在15℃時定植。
6.5 合理密植:根據不同品種、栽培方式、栽培目的和土壤肥力合理密植,定植參考行距50cm~60cm,株距35cm~40cm,密度2000~3200 窩/畝,每窩1~2 株。
7 田間管理7.1 施肥
7.1.1 施肥原則:重施底肥、合理追肥。以有機肥為主,在保障營養有效供給的基礎上減少化肥用量,控制氮肥用量,兼顧元素之間的比例平衡,無機氮素用量不得高於當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推行平衡施肥、測土配方施肥。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T 394 的規定。
7.1.2 追肥:根據植株生長情況追肥,一般在現蕾時,每畝施用15%~20%腐熟人畜糞尿1000kg~1 500kg、過磷酸鈣50kg~70kg。在始花坐果期,每畝施用40%~
55%腐熟人畜糞尿 3000kg~3500kg、尿素 5kg、硫酸鉀 3kg~4kg。
7.2 灌溉:整個生長期中,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呈溼潤狀態,雨季應注意排水,以免漚根,伏旱期應灌溉,以免早衰。水質應符合NY/T 391 的要求。建議採用澆灌、溝灌,提倡噴灌、滴灌,不應大水漫灌。
7.3 田間其他管理:及時打除首花節位下主莖上萌發的側枝。植株封行後及時清除下部老黃葉、病葉。
8 病蟲草害防治8.1 主要病蟲害:主要病蟲害為猝倒病、立枯病、灰黴病、疫病、炭疽病、病毒病、青枯病,蚜蟲、紅蜘蛛、煙青蟲等。
8.2 防治原則: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採用農業措施,儘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必要時,合理使用低風險農藥。農藥的使用應符合NY/T 393 的規定。
8.3 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蟲品種,嚴格實施輪作制度,避免與茄科蔬菜連作,培育適齡壯苗,清潔田園,深翻炕土,減少越冬蟲源;採用高壟地膜覆蓋栽培;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和灌水,培育健壯植株;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及時拔除病株。
8.4 物理防治:田間鋪銀灰膜或懸掛銀灰膜條驅避有翅蚜;安置黃板30~40 張/ 畝誘殺蚜蟲;人工摘除害蟲卵塊。
8.5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自然天敵如瓢蟲、草蛉、蚜繭蜂等對蚜蟲自然控制。使用植物源農藥、農用抗生素、生物農藥等防治病蟲害,如使用苦參鹼防治蚜蟲、印楝素防治煙青蟲、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疫病等。
8.6 化學防治:根據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嚴格按照NY/T 393 規定選用生物製劑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與環境友好的農藥,提倡兼治和不同作用機理農藥交替使用;採用適當施用方式和器械進行防治。主要病蟲害與部分推薦農藥參見附錄A。
8 採收8.1 採收時間:根據市場需求和辣椒商品成熟度分批及時採收。在天氣晴朗、氣溫較低的上午8~10 時或下午5~6 時採摘,避免有晨露時採摘。
8.2 採收方法:選擇植株中、上部著生的果實,用平頭鋒利的剪刀帶果柄一起剪下;用手摘椒時,建議剪齊指甲,帶上手套,小心託住果實,均勻用力,左右搖晃使其脫落,保留萼片和一段果柄。
8.3 採後處理:採後剔除病、蟲、傷果,有泥沙的要清洗,達到感觀潔淨。清洗水應符合NY/T 391 中加工用水要求。根據大小、形狀、色澤進行分級包裝。包裝貯存容器要求潔淨、無汙染,不得混裝混運,避免二次汙染。
9 貯藏運輸9.1 貯藏:普通冷藏 :溫度控制在8℃±1℃、相對溼度控制在90%~95%為宜。
9.2 運輸:運輸工具清潔、乾燥、無毒、無汙染、無異物,要求有通風、防曬和防雨雪滲入的設施。裝運及堆碼輕卸輕放,通風堆碼,不允許混裝。長途運輸需要採用冷鏈系統,運輸溫度以10℃~12℃較為經濟,最高不超過13℃,運輸時間超過10d 後或貯藏後再運的辣椒,運輸溫度應保持在8℃。如有條件,運輸工具最好採用冷藏車。
10 生產廢棄物的處理生產過程中及時清除病株、殘葉併集中深埋。及時清理田間廢棄地膜和投入品包裝袋,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
11 生產檔案
生產者需建立生產檔案,記錄品種、施肥、病蟲害防治、採收以及田間操作管理措施等;所有記錄應真實、準確、規範,並具有可追溯性;生產檔案應有專人專櫃保管,至少保存 3 年。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邵陽市大祥區綠色食品辣椒生產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方案
【來源:大祥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