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段)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盤、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唯垂大慈,開我蒙悕!】
這篇講因地和究竟果位,二者必得相應,才合符中道第一義諦。但如果從因地起修,因地本來空,這本來空是離語言文字的,如果離了語言文字,什麼叫如來真實語呢?又如何從本來空的因地修行呢?就這些問題,阿難對佛說:世尊!如佛所說,在因地發起修行的初覺心,要想證入常住不變的本覺心,需要有與果位相應的名稱和境界。阿難對佛說:世尊!一切法於究竟「果位」中說有「菩提」,並安立了七個果位名稱,即:
一、菩提:菩提意譯「覺、智、知、道。」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的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的覺智,即: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這三種菩提中,以佛菩提為最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二、涅盤:涅盤就是成佛了。意為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遠離「同、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佛教認為:輪迴是一切未證得聖果的眾生所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人死後,「阿賴耶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過程以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等等。只有到達涅盤的境界方可擺脫輪迴,擺脫輪迴稱為涅盤。
三、真如:真如一般解釋為不變的最高真理或本體。「真」指真實:真實可以真顯妄,即以真實之心,顯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真如」就是永恆不變的如來藏。諸經論列有許多異名,稱: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空性、無相、實際、勝義、法界、實相、妙有、真善妙色、實際、畢竟空、如如、涅盤、虛空、佛性、如來藏、中實理心、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諦、微妙寂滅」等。佛教各派對「真如」的解釋也不盡相同,中觀派以性空為「真如」:又名諸法實相。瑜伽行派主要以「法無我」:「聖智行」為真如。唯識家以「唯識實性」為真如;地論學派立第八阿賴耶識為真如;攝論學派更立第九阿摩羅識為真如。這些都是名異義同,均以自性清淨心為真如。
四、佛性:佛性有兩種含義,即:1、成佛的可能性:是指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如「佛性」。2、眼見佛性:是明心之後的第二步「見性」。見性就是見道:小乘見道是證須陀洹果、大乘見道是證初地菩薩位。
五、庵摩羅識:又名阿摩羅識、阿末羅識;譯名清淨識、無垢識、真如識等。為《攝論九識》中的第九識。舊譯家以阿賴耶識之外別有此識,而建立九識;新譯家稱此是阿賴耶識果上之名,不別立此識。
六、空如來藏:空如來藏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只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猶如虛空一樣不生不滅。「如來藏」就是真心,就是佛法第一義諦,是佛教重點解說的內容。如來藏是能出生萬法的精神存在,是世界上唯一真實存在的法,其餘的法都是由如來藏的種子現行時出生的生滅法,是因緣所生法、是虛幻之法!一切不實之法、從緣而生;一切真實之法、不從緣起。不從緣起之真實法就是如來藏、就是真心,其體空寂,故而說空。但「空」不是沒有,如來藏中含藏能生萬法的種子,具足無邊的智慧與神通,這個「空」實質是「有」。但千萬不要作「空」、「有」理解,真正的如來藏是非空非有、空有不二的實際理體。
七、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指可如實映現一切法的佛智、由轉第八識「阿賴耶識」而得。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諸法,萬德圓滿,無所欠缺,猶如大圓鏡能顯現一切色像,故稱為大圓鏡智。
以上七種名,名稱雖然有別,但清淨圓滿的體性卻是一個,都是堅固凝結所成:猶如「金剛王」。「金剛」義為金中最剛,經論中常以金剛比喻武器及寶石。以金剛比喻武器:是因其堅固、銳利,能摧毀一切,而不被萬物所破壞。如帝釋天及密跡力士所持的武器,稱為金剛杵,不為任何物所破壞,而能摧破一切。又以金剛比喻寶石:是取其最勝之義。因金剛石透明無色,且光耀璀璨,一經日光照射,即顯現出各種光耀的色彩,於夜中也能放出螢光,而為諸寶中最勝者。經論中常以金剛寶石來比喻菩薩所證得的金剛三昧,就是取其最勝之義。這裡說的「金剛王」指的是佛的法身,猶如金剛一般,永遠不壞。
阿難說:以上說的七個果號,就是圓滿的真如自性,猶如金剛王,是常住不壞的。這猶如金剛王常住不壞之心,能生能見所見、能聽所聽,但這能所二見及能聽所聽,一旦離開「光明、黑暗、動態、靜態、通達、阻塞」這些外緣塵境,畢竟沒有自己的體性,猶如妄念之心,離開「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是本無所有的。也就是說離開自性的「六根、六塵、六識」都沒有自己單獨的體性,都是一些幻相,六根在自性中是本來就沒有的,那為什麼還要將這畢竟斷滅的六根用來修因呢?還想獲得以上所說的,如來的「七常住果」?「常住」意為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果」在修為因、在證為果。這裡所說七常住果即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以其清淨圓滿,體性堅凝,是名常住果。七常住果就是以上說的「菩提、涅盤、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
阿難又對佛說:世尊!如果離開光明與黑暗,這能見和所見就沒有作用了,因「能、所二見」畢竟是空無所有的;如沒有「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境相,心念意識無緣可攀,也就等同於什麼都沒有了。我由此進思退想,循環思維,從微細法裡去推理,認為如果本來就沒有我的心,也就沒有我的心所了,這心與心所都沒有了,那麼用什麼來作為因地心修行,而求證如來的無上正覺呢?如來先前說:「湛然精明的圓滿常住心,是違越一切包括誠實的語言,如果但有言說,終是戲論。」那麼,什麼才是如來的真實語呢?唯願世尊再垂大慈悲,開示真理,為我們除去這些矇昧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