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2020-12-24 劉祖清369

(九十六段)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盤、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明、暗、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云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進退循環,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云何如來,真實語者?唯垂大慈,開我蒙悕!】

這篇講因地和究竟果位,二者必得相應,才合符中道第一義諦。但如果從因地起修,因地本來空,這本來空是離語言文字的,如果離了語言文字,什麼叫如來真實語呢?又如何從本來空的因地修行呢?就這些問題,阿難對佛說:世尊!如佛所說,在因地發起修行的初覺心,要想證入常住不變的本覺心,需要有與果位相應的名稱和境界。阿難對佛說:世尊!一切法於究竟「果位」中說有「菩提」,並安立了七個果位名稱,即:

一、菩提:菩提意譯「覺、智、知、道。」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的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的覺智,即: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這三種菩提中,以佛菩提為最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二、涅盤:涅盤就是成佛了。意為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遠離「同、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佛教認為:輪迴是一切未證得聖果的眾生所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人死後,「阿賴耶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過程以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等等。只有到達涅盤的境界方可擺脫輪迴,擺脫輪迴稱為涅盤。

三、真如:真如一般解釋為不變的最高真理或本體。「真」指真實:真實可以真顯妄,即以真實之心,顯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真如」就是永恆不變的如來藏。諸經論列有許多異名,稱: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空性、無相、實際、勝義、法界、實相、妙有、真善妙色、實際、畢竟空、如如、涅盤、虛空、佛性、如來藏、中實理心、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諦、微妙寂滅」等。佛教各派對「真如」的解釋也不盡相同,中觀派以性空為「真如」:又名諸法實相。瑜伽行派主要以「法無我」:「聖智行」為真如。唯識家以「唯識實性」為真如;地論學派立第八阿賴耶識為真如;攝論學派更立第九阿摩羅識為真如。這些都是名異義同,均以自性清淨心為真如。

四、佛性:佛性有兩種含義,即:1、成佛的可能性:是指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如「佛性」。2、眼見佛性:是明心之後的第二步「見性」。見性就是見道:小乘見道是證須陀洹果、大乘見道是證初地菩薩位。

五、庵摩羅識:又名阿摩羅識、阿末羅識;譯名清淨識、無垢識、真如識等。為《攝論九識》中的第九識。舊譯家以阿賴耶識之外別有此識,而建立九識;新譯家稱此是阿賴耶識果上之名,不別立此識。

六、空如來藏:空如來藏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只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猶如虛空一樣不生不滅。「如來藏」就是真心,就是佛法第一義諦,是佛教重點解說的內容。如來藏是能出生萬法的精神存在,是世界上唯一真實存在的法,其餘的法都是由如來藏的種子現行時出生的生滅法,是因緣所生法、是虛幻之法!一切不實之法、從緣而生;一切真實之法、不從緣起。不從緣起之真實法就是如來藏、就是真心,其體空寂,故而說空。但「空」不是沒有,如來藏中含藏能生萬法的種子,具足無邊的智慧與神通,這個「空」實質是「有」。但千萬不要作「空」、「有」理解,真正的如來藏是非空非有、空有不二的實際理體。

七、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指可如實映現一切法的佛智、由轉第八識「阿賴耶識」而得。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諸法,萬德圓滿,無所欠缺,猶如大圓鏡能顯現一切色像,故稱為大圓鏡智。

以上七種名,名稱雖然有別,但清淨圓滿的體性卻是一個,都是堅固凝結所成:猶如「金剛王」。「金剛」義為金中最剛,經論中常以金剛比喻武器及寶石。以金剛比喻武器:是因其堅固、銳利,能摧毀一切,而不被萬物所破壞。如帝釋天及密跡力士所持的武器,稱為金剛杵,不為任何物所破壞,而能摧破一切。又以金剛比喻寶石:是取其最勝之義。因金剛石透明無色,且光耀璀璨,一經日光照射,即顯現出各種光耀的色彩,於夜中也能放出螢光,而為諸寶中最勝者。經論中常以金剛寶石來比喻菩薩所證得的金剛三昧,就是取其最勝之義。這裡說的「金剛王」指的是佛的法身,猶如金剛一般,永遠不壞。

阿難說:以上說的七個果號,就是圓滿的真如自性,猶如金剛王,是常住不壞的。這猶如金剛王常住不壞之心,能生能見所見、能聽所聽,但這能所二見及能聽所聽,一旦離開「光明、黑暗、動態、靜態、通達、阻塞」這些外緣塵境,畢竟沒有自己的體性,猶如妄念之心,離開「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是本無所有的。也就是說離開自性的「六根、六塵、六識」都沒有自己單獨的體性,都是一些幻相,六根在自性中是本來就沒有的,那為什麼還要將這畢竟斷滅的六根用來修因呢?還想獲得以上所說的,如來的「七常住果」?「常住」意為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果」在修為因、在證為果。這裡所說七常住果即諸佛所證法身之果德,以其清淨圓滿,體性堅凝,是名常住果。七常住果就是以上說的「菩提、涅盤、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

阿難又對佛說:世尊!如果離開光明與黑暗,這能見和所見就沒有作用了,因「能、所二見」畢竟是空無所有的;如沒有「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境相,心念意識無緣可攀,也就等同於什麼都沒有了。我由此進思退想,循環思維,從微細法裡去推理,認為如果本來就沒有我的心,也就沒有我的心所了,這心與心所都沒有了,那麼用什麼來作為因地心修行,而求證如來的無上正覺呢?如來先前說:「湛然精明的圓滿常住心,是違越一切包括誠實的語言,如果但有言說,終是戲論。」那麼,什麼才是如來的真實語呢?唯願世尊再垂大慈悲,開示真理,為我們除去這些矇昧無知。

相關焦點

  • 佛法楞嚴|不生不滅的是什麼?《楞嚴經》十番顯見之三:顯見不滅
    二、如來徵顯不滅顯身有變滅佛對波斯匿王說:「你的身體現在還存在,那麼我問你,你現在這個肉質的身體,是像金剛一樣的永遠不壞呢?還是漸漸地變壞呢?」「世尊!我現在這個身體,最終會變壞滅掉的!」這就是身體雖然是會壞滅,可是真性乃是恆常存在的。真性,是見性,就是一切眾生所本具的佛性。會有變滅的,是四大五蘊所成的身體,佛性是常住不滅的。從這個地方就能夠分別出哪一個是生滅性,哪一個是不生滅性。有生滅的是身體,沒有生滅的是見性。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這幾句話是世尊對波斯匿王的怪責之辭。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 眾生生死輪迴,緣食、色之欲,初修行人易墮其難;要仗大乘佛法不可思議力之所救護,故《楞嚴經》之緣起,即在如此。蓋明小乘無力,自救不了,非由大乘威德以救之不可。為降伏食、色劣欲之障難,乃依菩提心四弘誓,發展大願大欲。故阿難既脫苦難,即痛哭流涕,求大乘修行禪定功德法、及聞法開悟。即云:「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6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0)|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毗舍遮等,並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
  • 佛教電影《首楞嚴演義》(佛教百科全書」《楞嚴經》)
    後圓悟克勤禪師引用《楞嚴經》中的經文,並結合禪學修證對其予以開示。終於使得禪師桶底脫落,悟見本性。後來,禪師到峨眉山住持中峰寺,有偈曰:「眾賣花兮獨賣松,青青顏色不如紅,算來終不與時合,歸去來兮翠靄中。」 「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禪師示寂後,茶毗得到很多光明瑩潔的舍利,而且心臟和舌頭不壞。宋朝法常法師釋法常, 河南開封人,俗姓薛,乃丞相薛居正之後裔。
  • 農曆十一月初五 成就金剛不壞身的彌光老和尚誕辰108周年
    彌光老和尚成就金剛不壞身開示:入佛境界老和尚關房內對聯修行要在實行,不是口說就能起作用的。此事無形無相,佛在《楞嚴經》上說的「見、得、了、證」, 指親見、親得、親了、親證,是無相實相,不能開口,開口即錯,動念即乖。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7)|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恆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於昔年覩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忘俱無,於後忽然覆覩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燻,有何籌算?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想習?非汝六根互用合開,此之妄想無時得滅?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6)|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解】 琉璃大王殺釋迦族事在波斯匿王死後,此經開始為波斯匿王請齋,此時琉璃大王尚在童稚,豈有殺釋種之事,此經譯時,為房融潤筆,或為房融誤加此事入經中。  【正文】 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惟垂大慈,開發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是要用心的去體會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樣師兄的修行功效才會更加的好,而且師兄也會知道楞嚴經全文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簡單的了解楞嚴經義貫全文吧!【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注釋】「大佛頂」:「大」為形容詞,修飾「佛頂」,用以表示如來所證之功德。如何才能真正稱之「大」呢?
  • 《楞嚴經》白話大意第四卷之四
    重複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沉冥出於苦海。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如來復責多聞無功,不逮修習。我今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與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惟願如來不舍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舍小乘,畢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
  •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斥妄識非心
    世尊把拳頭舉起來,是要阿難尊者向眼根中去了悟能見之性,做為奢摩他出生死入涅槃的正途,可惜阿難尊者只知道順塵,不知道要返本,所以才要世尊饒舌,開示這一部《楞嚴經》的道理。在這個地方,世尊再進一步逼問阿難尊者,看看阿難尊者能不能當下領悟,如果能夠了悟,就一了百了,就是心心相印。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原文及白話(5)
    一切大眾皆在其中說首楞嚴三昧。  【譯文】:  這時,邪惡的魔王聽聞二百天(魔)女獲得佛陀授記後,對佛陀說,世尊!現在我於所有眷屬面前不能自在,是因為聽聞了首楞嚴三昧經,更何況是其他人。倘若有人得以聽聞首楞嚴三昧,即得畢竟定(三昧),安住於佛法中。這時,諸天(魔)女以無退怯心對邪惡的魔王說,你不要發愁,我等雖說已得佛陀授記,但是我等絕對不離開你的魔界。為什麼呢?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功德不可思議
    楞嚴經這部經文也是作為佛學著作中重要的經文,且也是使很多的人去以楞嚴經修行的,所以這部經文也是能使更多的人可以去開悟的經文,讓自己能夠找到內心的答案,從而也是能夠使自己有好的功德。1、楞嚴經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文,所以其中的修行也是非常的難,只要我們肯去以此堅持內心的話,就能夠讓我們有著更好的理解,這樣也是能夠使我們有著更多的功德,讓我們可以更好的以楞嚴經思考自身,也是能夠使我們對此有著好的體悟,能夠讓自己有著好的悟性,使自己的內心可以更加的明淨,可以確保自己的心不會被妖魔給侵佔。
  • 修佛之人必讀《楞嚴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由於以上特點可知,《楞嚴經》涵蓋了禪、淨、律、密諸多法門,歷來性、相各宗各門均將其奉為最上寶典。可以說,《楞嚴經》乃是了如來一代時教的教、理、行、果之精髓所在。實是菩薩修行的要門,轉凡成聖的階梯,成佛的真因。因此我們欲想了解佛法,明白真理,固然要研究《楞嚴經》;欲想真修實證,圓成佛道,也必須學習《楞嚴經》。明朝憨山大師曾經說過:「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 【金剛三昧經】第二課與群同步
    聽您音頻開示,說涅槃經裡有講楞嚴三昧,金剛三昧,獅子吼三昧就成就了,是不是講錯了?這是佛站在佛位往回看,我們修行是怎麼修行的?其實我們修行路線都錯了,金剛三昧經給了正確的修行方法和捷徑。複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嚴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諸佛之母。以首楞嚴三昧力故,而令諸佛常樂我淨。
  • 持誦楞嚴咒的無上功德
    關鍵是最早的八十律誦都已經失傳了,破不破你都不知道啊,所以趕緊吧。12.五葷飲酒免罪縱經飲酒。食啖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4楞嚴的第一鐵粉死忠-金剛藏王菩薩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
  • 誦讀楞嚴經有何功效?這幾點學佛的人千萬牢記
    楞嚴經,作為佛教經書中的重要典籍,其影響力可謂不言而喻,同時楞嚴經被佛教的人譽為」經中之王「,是因為此經關係到佛教的興衰,相傳楞嚴經是支持著天地沒有毀滅的靈書,所以深受佛教及學佛者的追捧與親睞,但提及楞嚴經有何功效,所有學佛者的答案都各有不同,為了讓學佛者能明白楞嚴經的功效,我特意查閱了功德人生
  • 楞嚴經講記 第1集
    因此我們讀《楞嚴》不要有成見,不要隨著一家的註疏去走。我們要跳出這個圈子之外,冷靜客觀的來觀察各家的講法,自己做個參考、做個比較,才能夠看得出一點真實。當然最好是要實證,實證那就是要從背誦下手。古來的這些大德研究《楞嚴經》,能夠背誦的人都不少,在今日之下我們也提倡背誦。  前些年,香港海仁老和尚,在香港號稱為首楞嚴王,這是一生研究《楞嚴經》的,他是去年過去的,九十多歲。
  • 《楞嚴經》是佛的真身、佛的舍利,有《楞嚴經》就有正法【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我所發的願,關於《楞嚴經》真偽問題的願。近來有幾個博士和學者們,批評《楞嚴經》不是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的,而是後人偽造的。彼大肆宣傳其事,大肆破壞其事,引起對佛法不求甚解的佛教徒,生起懷疑之心,人云亦云,跟著人家後邊吶喊,實在可憐。
  • 《楞嚴經素解》:楞嚴咒全文解析,護佑眾生脫離愛別離苦等
    佛具備十種功德名號,如來傳法者,在一切經的經首,都放置薄伽梵的名號。在東土的經書,開經偈一般放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如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南無般頭摩、俱囉耶 皈命西方蓮花部種族眾此講金剛五部的蓮花部。自性本心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自性本心於五濁惡世,而依舊清淨汙染,所以稱之為蓮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