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紀錄片像一面鏡子,我們從中看到很多大事發生。」2019年,白玉蘭獎紀錄片評委會主席、美國製片人馬克·愛德華談及對紀錄片的評審標準曾這樣說道。
雖然是紀錄真實,但紀錄片依然是有鮮明的作者觀點在其中,在大時代面前,如何選擇獨特的視角,如何藝術化的結構自己的作品都考驗著每一位紀錄片作者的人生閱歷和專業素養。
2020年第26屆白玉蘭獎紀錄片單元由荷蘭製片人艾倫·溫德姆斯將出任白玉蘭獎紀錄片評委會主席,印度製片人魏克然、中國導演梁紅擔任評委。
今年同樣佳作頗多,共有10部作品進入入圍名單,其中3部中國紀錄片特色鮮明,頗具代表,分別是關注社會熱點的《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給人以溫暖治癒的《但是還有書籍》,以及飽含家國情懷的《熱流》。
《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
《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通過全程跟拍,以派出所這一基層執法單位為重點,故事範圍延展至戶籍辦理、未成年人走失、家庭情感糾紛、造假制假的打擊行動等巡邏之外的各類警務工作,展現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的精細化城市管理。立足上海,深植時代,記錄基層警務人員工作實況,反映真實警民關係,營造良好法制環境。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爆發後,自2月20日起,東方衛視連續推出三期抗疫特輯,記錄警民一心、共同戰「疫」的故事。
《但是還有書籍》
以書為題材,力圖在閱讀多樣化、碎片化的當下,記錄這個時代形形色色的愛書人,捕捉和書有關的精彩故事。
《但是還有書籍》以新鮮有趣的視角和故事,點燃觀眾對於書的熱愛,為人們提供一份在快時代裡的閱讀指南。該片訪問了譯者、書店店主、作者等人物,把看似小眾的內容轉化成一個個有溫度有深度的人物故事。
《熱流》
1986年,一群毫無漂流經驗的洛陽工人組成草臺班子,他們決心為了國家榮譽去挑戰長江漂流,以強大的犧牲精神面對生死考驗,最終付出極大代價,完成了長江首漂,展現出他們英勇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全國百姓為之振奮。短短不到45分鐘的紀錄片《熱流》,迴蕩著驚心動魄的漂流歷程,闡釋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前赴後繼為祖國獻身的高尚情操。
今年的海外作品也表現出題材多樣,風格迥異的特點,如反思二戰的《我祖輩的戰爭》《貝爾森:不為人知的故事》,聚焦古典音樂巨匠的《吉裡·貝洛拉維克:情迷指揮》,關注重症兒童日常生活的《曾經兒時》,以及探索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人類紀元——人類的崛起》等等。身處多元世界,紀錄片創作者們用誠懇的鏡頭,對準真實的生活,記錄歷史的真相,給予人們更多思考。
《我祖輩的戰爭》
在入圍紀錄片中,不乏角度獨到的歷史類紀錄片,一戰二戰歷史紀錄片向來受到創作者和歷史迷們的青睞。
今年入圍的影片中,《我祖輩的戰爭》是部由歐美影星來講述二戰故事的紀錄片,通過海倫娜·伯翰·卡特、馬克·裡朗斯、克裡斯汀·斯科特·託馬斯、凱瑞·穆裡根四位影星重溫他們祖父母於二戰時期走過的足跡,揭示了二戰是如何改變他們祖輩生活的歷史真相。
《貝爾森:不為人知的故事》
另一部英國佳作《貝爾森:不為人知的故事》也講述的是不能被人遺忘的故事:二戰時,約有7萬人死于貝爾森集中營,著名的《安妮日記》作者就死於此地。該片收錄了部分倖存者的最新採訪,還包括英國剛曝光的歷史檔案,向外界進一步披露貝爾森的恐怖與戰爭的殘忍。
音樂舞蹈傳記類紀錄片也是歷年來熱門的題材,大師們的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精神滋養。今年入圍的紀錄片中就有一部音樂大師紀錄片——《吉裡·貝洛拉維克:情迷指揮》。2017年5月,捷克愛樂樂團首席指揮、音樂總監吉裡·貝洛拉維克在布拉格因病逝世,讓全球樂迷悲痛不已。該片記錄了這位古典樂巨匠的最後幾年時光,通過跟蹤拍攝吉裡·貝洛拉維克與捷克愛樂樂團的合作,以及他與一眾好友的情誼,展現出這位音樂大師的智慧、成熟和同情心。
《吉裡·貝洛拉維克:情迷指揮》
據《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中指出,中國新媒體紀錄片迅猛崛起,既有高品質的藍籌大片,又有輕盈靈巧的短視頻。新媒體共投入約13億元進行紀錄片生產,同比增長18.2%。2019年最受歡迎的新媒體紀錄片仍然是美食類節目。騰訊視頻、優酷視頻與嗶哩嗶哩不斷推出重量級紀錄片,正在重塑紀錄片規則和版圖。與此同時,紀錄片的電視傳播處於緩慢衰減狀態,專業紀實頻道格局發生了大規模調整轉變。
第26屆上海電視節開幕在即,白玉蘭露天放映活動也將於8月3日啟動,今年電視節露天放映的作品類型眾多,題材豐富。入圍本屆白玉蘭獎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以及《風味人間》《尋味東莞》等美食紀錄片都具有較高的收視率和話題度。
入圍本屆白玉蘭獎最佳系列紀錄片/紀錄片的片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