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走在山林間,或許會收到風送來的禮物,那就是《冰河世界》裡的大門牙松鼠同款——橡子,想起《龍貓》裡也有類似的場景,妹妹為了去追一顆橡子才發現了小龍貓的存在。橡子這麼可愛,難道不是童話裡才會出現的東西嘛?其實並不是,在我們生活的南京,郊野的山間就藏著許多可可愛愛的橡子呢~
讓我們跟著草木裡的好朋友,極其熱愛植物的,中山陵園管理局的植物專家董麗娜老師一起拜訪下南京的橡樹家族吧~
九十月份,在紫金山的林間行走,不時會聽到一聲聲「噼噼啪啪」的清脆聲,而林地上,落了一地的像慄子一樣的小野果,野果有大有小,有圓形也有橢圓形,這便是很多人所稱的「橡子」。九月,是橡子開始成熟的季節,在寂靜的林間,此起彼伏的橡子落地聲形成了林間一道美妙的樂章。有時,突兀的落地聲很可能會把專心走路的你嚇一跳,但是,你卻會為感知自然的奇妙而欣喜。自然界就是如此妙趣橫生,讓人不斷感知生活的美好!
殼鬥科都為木本植物,多為落葉或常綠喬木,很少為灌木,全世界共有900多種,廣泛分布於全球溫帶、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300多種,幾乎在全國都有分布。殼鬥科植物應用價值高,是我國主要的造林樹種,多數種類都是優良的用材樹種,很多種類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慄屬和錐屬的多數種的種子,自古被視為木本糧食。
橡子由於含鞣質較高,不能直接食用,但經加工處理後,其澱粉也可以製作食料、飼料或作釀造原料。
紫金山的殼鬥科植物有5屬15種,包括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兩大類,既有原生樹種,也有外來樹種,多數種類是紫金山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常綠樹種有3屬5種,分別為栲屬的苦櫧、米櫧,柯屬的石櫟,青岡屬的青岡、小葉青岡。落葉樹種有2屬10種,分別為慄屬的板慄,櫟屬的麻櫟、栓皮櫟、白櫟、短柄枹、小葉櫟、槲樹、槲櫟、娜塔櫟、柳櫟。根據橡樹的定義,從廣義的角度,紫金山的橡樹包括了除板慄以外的其餘14種樹種;從狹義的角度,紫金山的橡樹包括了櫟屬的9種樹。
5種常綠橡樹,除青岡、苦櫧是紫金山的原生樹種外,其餘3種都為紫金山的外來樹種。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紫金山發生松材線蟲病,松樹開始大量死亡,管理局採用了人工輔助天然更新的方式進行林相改造,實施林間插綠工程,人工播種了大量的青岡、苦櫧、石櫟等地帶性的常綠闊葉樹種,現在,這些樹種已成為紫金山寶貴的常綠闊葉樹種資源,對紫金山森林景觀的優化起到了積極作用。米櫧在林間只有少量的幾棵,應該是當初購買的青岡、苦櫧、石櫟種子裡混入了少量米櫧種子。小葉青岡是景區引進的景觀樹種,只在明孝陵景區有少量種植。青岡、苦櫧以及冬青科的冬青是紫金山的主要常綠闊葉樹種成分,是紫金山天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的建群樹種。在山的南坡,中馬腰和西馬腰之間,還有苦櫧、青岡、冬青等少量建群種殘餘存在,這是紫金山非常寶貴的植物資源,是紫金山原生植被類型的重要證明,需要嚴加保護。除了這些少量的原生樹種,現在紫金山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苦櫧、青岡、石櫟的幼樹,這些樹種基本上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由人工播種而成,生長狀況良好。但是由於缺乏撫育,樹形美觀度不夠,需要加強撫育,該項工作應作為今後森林管理的重點之一。葉片全緣,可以很容易地與其他幾種區分開。
很多人常把這兩種混淆,但其實兩者分屬於不同屬,其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花序、樹皮等都各有特點。
1.花序:青岡的葇荑狀雄花序下垂;苦櫧的葇荑狀雄花序直立。
青岡,該圖片來自網絡
苦櫧,該圖片來自網絡
2.樹皮:青岡的樹皮淺灰色,平滑不裂;苦櫧的樹皮深灰色,縱裂。
青岡
苦櫧
3.果實:青岡的果實為長卵圓形或橢圓形;苦櫧的果實近球形。(左為青岡,右為苦櫧)
4.殼鬥:青岡殼鬥碗狀,包圍堅果約三分之一處,苞片合生成5-6條同心環帶;苦櫧殼鬥杯形,幼時幾乎全包果,成熟時包圍堅果的近五分之四處,三角狀小苞片突起連成肋狀4-6個同心環帶。(左為青岡,右為苦櫧)
5.葉:青岡葉背灰白色,呈粉霜狀;苦櫧背面蒼白色,呈蠟質。(左為青岡,右為苦櫧)
很多人常把這兩種混淆,但其實兩者分屬於不同屬,其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花序、樹皮等都各有特點。與青岡相比,小葉青岡葉片較窄,葉緣鋸齒較細。
葉片較小,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頂端尾尖或漸尖,葉緣中部以上有疏細齒或全緣。
圖片來自PPBC
落葉橡樹包括櫟屬的麻櫟、栓皮櫟、白櫟、短柄枹、小葉櫟、槲樹、槲櫟、娜塔櫟、柳櫟,娜塔櫟、柳櫟是景區作為彩葉樹種引進的外來樹種,主要栽種於明孝陵景區,在其他景點也有少量種植,另外7種是生長於紫金山森林的樹種。其中主要由麻櫟、栓皮櫟、白櫟、短柄枹等4種樹種組成的櫟類林是紫金山落葉闊葉林的主要建群種,也是紫金山的優勢樹種成分之一,小葉櫟、槲樹、槲櫟在林間有少量分布。櫟類林主要分布於紫金山的西北坡、明孝陵後山、中山陵東側、靈谷寺周圍、茅山上部等地,為人工起源,多為建國後人工種植的人工林。櫟類樹種的更新不良,林下缺少幼苗幼樹,現有的櫟林基本上都是早期人工栽種,大多都屬於過熟林,亟需人工促進更新。紫金山的本土櫟類不僅是紫金山森林的優勢樹種,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也是紫金山美麗的秋季彩葉樹種,其景觀價值也不容小覷。深秋,麻櫟、栓皮櫟、小葉櫟的葉片呈現鮮豔的黃色,而白櫟、槲櫟、槲樹、短柄枹等呈現出紫色、橙色、黃色等多種顏色,五彩繽紛的櫟類葉片為紫金山秋季美麗的彩林更添了一份絢爛。
對於櫟屬的樹種,很多人都感覺很難區分,我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終於大致弄清。首先可以根據葉片的寬度,把9種橡樹分為狹葉類和寬葉類兩大類,然後在兩大類裡再區分。
狹葉類樹種葉片比較狹窄,葉片為橢圓狀披針形、橢圓狀卵形或披針形,包括麻櫟、栓皮櫟、小葉櫟、柳櫟。
外來樹種,原產美國。葉片細長全緣,酷似柳葉,可以很容易地與其他3種的刺芒狀尖鋸齒區分。柳櫟秋葉鮮豔,是非常美麗的秋季彩葉樹種。
葉片窄,可以與麻櫟、栓皮櫟區分。葉背無毛,殼鬥杯狀,上部小苞片線形,反曲,中部以下小苞片常不反曲。
紫金山林間最常見的兩種櫟樹,經常混栽,很容易被混淆,可以從樹皮、葉片及果實區分。
1.樹皮:栓皮櫟樹皮深縱裂,木栓層厚而軟,可製作瓶塞。麻櫟樹皮淺縱裂。(下圖左栓皮櫟, 右麻櫟)
2.葉片:栓皮櫟葉背面密生白色星狀細絨毛,新葉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是春季山林的一道靚麗的春葉景觀。麻櫟葉背光滑無毛。( 左栓皮櫟, 右麻櫟)
3.果實:栓皮櫟果實長卵形或卵球形,殼鬥包圍堅果的二分之一。麻櫟果實近球形或卵形,殼鬥包圍堅果的三分之二以上。(老版江蘇植物志把果實的形態弄反了)
通過以上學習,你能分出以下兩張誰是麻櫟誰是栓皮櫟嗎?
寬葉類樹種的樹種葉片寬大,包括白櫟、短柄枹、槲樹、槲櫟、娜塔櫟。娜塔櫟葉片為寬卵形外,葉緣鋸齒為缺刻狀尖裂,明顯區別於其他4種。另外幾種葉片為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葉緣為波狀齒。
外來樹種,原產北美,景區引進的秋季彩葉樹種,深秋葉色鮮豔。
葉片集生在小枝頂端,可區別於其他種。堅果橢圓形,頂端漸尖,果實小。殼鬥小苞片三角形鱗片狀。
葉緣有4-10個大的波狀齒,似手指。殼鬥紅棕色,小苞片披針形,柔軟反曲,如小草帽般。
葉緣有10-15個波狀齒。葉柄長而無毛,可達1-3釐米,明顯區別於白櫟、槲樹、短柄枹。殼鬥被緊密磷狀苞片。
葉緣有波狀鈍齒6-10個,葉大小、形狀變異大,殼鬥苞片鱗片狀,排列緊密。
好啦,紫金山的橡子課堂就到這裡啦,你能根據上面的識別要點認出下圖是哪種橡樹嘛?可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呀~
- THE END -
圖 文 | 董麗娜
編 輯 | 菥 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