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招兵節是畲族紀念祖先的宗教性節日,現僅流行於粵東、粵東北畲族地區。是一個以祭祀、祈禱為主要形式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結合的民俗活動。畲族宗教信仰是以氏族神靈與世俗神靈相結合為崇拜物件的多神崇拜,但以信仰道教文化為主。
畲族招兵節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期盤瓠往番邦取番王頭時,被番兵追趕,到海邊,得到神兵的幫助,才安然返國。人們為了紀念自己的始祖,感謝神兵,每三五年舉行一次「招兵」,向他們獻祭,於冬至前後三天請法師擇吉日舉行。整個活動頭尾三天連續,共有30個項目,分七段落進行:(1)請神;(2)奏文書;(3)開路引;(4)招兵;(5)賞兵糧;(6)坐樓臺;(7)謝神。
具體細項如下:1起師;2大請神;3奏文書;4請佛;5開光明經;6消災懺;7請龍;8安龍;9安灶君;10開公王懺;11安井;12拜田君;13做供;14打路引;15給施;16招兵;17上香;18清師爺;19開三奶經;20礱穀、舂米;21賞兵糧;22賞酒肉;23安兵;24光燈謝土;25誦慈悲經;26誦觀音經;27油火燒邪;28收邪;29送佛;30謝師。自己有師公的畲村,最後要增加一項發兵儀式。
招兵節道教表現
招兵節作為畲族崇拜道教文化的主要表現,可以從整個招兵節活動的氛圍來證實。
一、是祠堂大廳所置的招兵神壇,其橫匾是「閭山法院」,左聯:閭山斷案集千祥,右聯:王母驅邪迎百福。左右聯的字分別用紅、淺黃、深黃、深藍、淺藍、淺紅和黃藍等顏色書寫。壇內還設其他福主神位。
二、是祠堂大廳正面和左右兩側懸掛九幀直聯神像,每幀上、中、下有三個神像,其中正面三幀從左至右順序是:①天尊、李奶(三姐)、楊仙師。②張天尊、陳奶(四姐)、恭仙師。③梁天尊、林奶(九姐)、劉仙師。左側三幀從上往下是:王母娘、點兵師、左頭陀。右邊三幀從上往下是:閭山殿、唐葛周、右頭陀。
三、是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紙製成旗,代表所要請的各營兵馬:東營九夷兵(藍色),南營百蠻兵(紅色),西營六戒兵(白色),北營五狄兵(黑色),中營三秦兵(黃色),左營天仙兵(淺藍),右營地仙兵(黑),本地佛祖(即開山祖)(淺紅),雷姓法師法廣(深藍)。在藍姓畲村舉行時,應為藍姓法師。
四、是師公吟誦經文計有:《奉請招兵書》一本、《奉請生魂書》、《光明寶懺》一部、《消災經文》一卷、《普庵福師光燈謝土真經》一卷、《諸品經卷》一部、《安灶君經文》一卷、《安龍鎮宅寶懺》全卷、《安井經文》一卷、《三奶夫人國母娘娘經》一卷等24本經書和9冊表文。在起師請神時首先吟誦經文:「一聲龍角勝洋洋,啟告三清神玉皇,三清玉皇高上帝,太上五靈神老君,王母七千眾神將,閭山三宮神九郎……東宮東殿、南宮南殿、西宮西殿、北宮北殿、中宮中殿遊仙走師神敕符……上界張天尊,中界梁天尊,下界李地尊,太上道德星君,北極紫薇神老君,南鬥六字星,北鬥七元君,日月兩星君,諸天子,王天鬥府滿漢眾星君……」。
招兵節雖以道教文化為主,但也兼融佛教文化。如在招兵神壇中,壇內還分別供奉風伯雨司五湖四海龍王神位,敬請來臨慈悲娘娘神位、千王萬臣本境合鄉福主、星君爺像、釋迦牟尼像。師公吟誦經文中的「瑜伽海會,釋迦如來三寶,三教八比大將軍,觀音菩薩,普賢祖師,阿秀羅王」,本村諸神祇,△△△大班師主,小朝師爺,帶領仙童姊妹,神九郎,射獵師公;高龕慈悲娘娘,水口龍宮福主公王,宮角七聖娘娘,水口凹楊太伯公,芹菜湖石巖前玄天上帝、真武帝君,甲坑宮飛天大王,甲溪崗關聖帝君……△△△村,村上至溪源,下至水口,合境之內,福主公王、土地神明,天地父母等眾位神祇,本村信主各戶奉祀之龍神、門神、戶尉,簷前使者,五帝煙主司命帝君……
畲族招兵節的內容
在畲族招兵節中以鳳凰山畲族招兵節最為出眾,它集鳳凰山畲族文化之大成,它涵蓋了畲族的宗教信仰、神話傳說、宗譜、語言、民歌、舞蹈、武術、音樂、服飾、飲食、遷徙等內容,從多個方位展示鳳凰山畲族原生形態文化的面貌。
畲族招兵節由於地域的不同,所舉行的時間也不盡一致。豐順縣鳳坪村畲族於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的吉日舉行。潮州石鼓坪畲族一年分兩次舉行:第一次(陰曆「除夕」)「請神上表,安井謝灶,推龍謝土,請兵安營,大謝」,稱為「請兵節」;第二次(正月初四日),「請神、賞兵、祭符、散兵」,稱「送兵節」。
鳳凰山區畲族已將「請兵」與「送兵」兩節合併為五年舉行一次,統稱之為「招兵節」,活動時間定在農曆的「大雪」至「冬至」之間的吉日舉行,節期一般為三天三夜。「招兵」儀式在公廳舉行,請法師主持,祈求五穀豐登,人民安居樂業。全村男女老少前來參加助興,甚為熱鬧。
九連山畲族地區的「招兵節」,活動的時間,一般是在年景不佳、風雨不調的年歲,經族人共商而定。活動分祭祀和祈禱兩部分,祭祀的內容與上述粵東鳳凰山畲族的「招兵節」基本相同。惟祈禱部分,是九連山畲族的創造,它使原來「招兵節」的圖騰信仰宗教儀式發展為趨吉求福的傳統民間習俗活動。
招兵節師公
在招兵節期間,畲家人人衣著款式新穎的傳統民族服裝,彩帶五彩繽紛,可稱是畲族服飾的大展演。先是祠堂懸掛的數百個神像服飾各異。其次是表演者的服飾,如師公先是穿長衫,外面披著繡有各種圖案的袈裟,頭戴紅帽,隨後又按儀式更換不同服飾。三是全村男女老少都打扮一新,穿戴各人自製的服飾,整個場面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而招兵節師公有茅山和閭山兩顆印。相傳,安徽句容縣的茅山為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派別。畲族的先祖,不僅有閭山之術,還兼煉得茅山之術。閭山法院神壇中,供奉的陳靖姑師公,相傳是陳奶娘學法於閭山,拜許真君為師,學得設醮法,斬蛇精、破洞的縮地騰空,驅瘟祛病,扶胎救童等法術。因此,畲家人把她尊為神仙,請她來庇佑畲村五穀豐登,人丁興旺。
招兵節師公所使用的法器有:
法鼓(大、小各1)、鬥鑼(亢鑼)、鈸(大、小各1)、龍角(用錫製成呈弓形的吹號管)、木魚梏(相傳已有400多年歷史,兩面各雕刻有1條鯉魚)、卜杯(兩杯用一鐵煉連在一起)、音磬(銅)、鍾(銅)、鈴刀(鐵製,刀柄末端穿串著若干銅錢和鐵環,抖動時叮噹作響)、印璽(銅製,刻「日月太上老君敕」,印柄鑄獅)、印牒等。
不管畲族各個地區的「招兵節」何時舉辦,他們都一個唯一的思想貫穿其中,就是畲族人民對盤瓠王的崇敬和懷念,以及期望人畜興旺,希望未來的昌盛。從「招兵節」的過程內容可以看到,傳承盤瓠王精神也是主要目的。
畲族招兵節是一個及宗教信仰、信奉祖先、舞蹈歌曲等文化藝術於一體的民族傳統節日,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是我們研究畲族文化、畲族歷史的重要史料。
每天多了解一點 讓自己不再無知
我們的網站網址:www.sjfs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