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出乎震——神秘的龍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時代的「帝」和「神」(八)古玉

2021-02-19 古玩鑫

提示每天了解古玩收藏知識!點擊上方"古玩鑫"關注我!

指不定哪天您就會發現 家裡的老物件,有可能讓您一夜暴富嘍!

將不定期在公眾號內發布

2015年全國古玩城文博會,珠友會的舉辦時間表

以及各種古玩文玩收藏鑑定知識!您關注後 天天都能看到八篇精彩文章!

龍山文化(一)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查看

龍山文化(二)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查看

龍山文化(三)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三查看

龍山文化(四)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查看

龍山文化(五)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五查看

龍山文化(六)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六查看

龍山文化(七)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七」查看

或是可以在查看歷史消息中直接查看

帝出乎震——神秘的龍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時代的「帝」和「神」(八)

神兮歸來!在石家河文化與龍山文化之間

286、玉神像,泛石家河文化,大英博物館藏。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隻玉神像與湖北天門羅家柏嶺出土的那隻極為相似,從而成為石家河文化最著名的象徵物。人們總結了這類神像的共同特徵:戴介字形捲雲冠、臉側的兩鬢做成神鳥的翅膀、鼻子做成鳥喙(鷹鉤鼻),這需要極大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既是人臉的布局又要做成鳥的造型,二者合而為一。耳垂上有穿孔,可能因為新石器時代的神職人員或者部落領袖都是戴有玉玦或者耳墜的。但是神像嘴上誇張的獠牙卻並不屬於鳥類的特徵,顯然除了鳥類,神像同時還具有其它的神力和動物屬性。

287、玉神像。泛石家河文化。高3.7㎝。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288、玉神像。春秋仿龍山文化。高6㎝,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這隻神像不太可能是新石器時代舊玉的改制,作為一種生命力極強的宗教或者神的崇拜,龍山時期的神教流傳至春秋時期是很自然的,這證明了中華文明在傳播過程中的連續性和繼承性。

289、玉人頭像。石家河文化,高6.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石家河文化神像留下了很多不同的造型和範本,除了上圖所見的極度誇張的主神,其它諸神或者祖先神均是貼近於寫實的。如今我們很難逐一對這些神像進行推考或者對號入座,只是儘可能去想像龍山時期某位原始部落領袖的真實風貌。

290、玉神像。龍山文化。民國時期北京琉璃廠「尊古齋」主人黃伯川(黃峻)舊藏,在將這些珍貴的古玉轉賣他人之前,黃先生都要精心製作拓片留底,見於《尊古齋古玉圖錄》一書。現為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

291、玉神像。龍山文化。3.8㎝×4.8㎝×1.6㎝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

292、玉神像。泛龍山文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這隻神像的兩鬢原先應有鳥翅的造型,可能因為殘缺,所以被故意磨平了。

293、玉神像。泛龍山文化。臺灣藍田山房藏,見於鄧淑萍女士《藍田山房藏玉百選》一書。

294、玉神像。泛龍山文化,美國國家博物館藏。

295、玉神像。泛龍山文化,高5㎝,陝西長安張家坡17號西周墓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這些在西周遺址出土的神像,雖然被定為龍山的作品,但仍不能排除是西周時期的仿製。

296、玉神像。泛龍山文化。上海博物館藏。

297、高冠玉神像。泛龍山文化。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藏。值得注意的是這隻神像為雙面雕刻,並且在臉部尤其是眼部使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神之所以為神,原因之一是因為神是可以變化的,一般來說動物性的一面是其本像,人性的一面是其法像。本博以為這種高聳的羽冠具有商代的鳳格,可能是商時期的作品。

298、上圖的線描圖。

299、玉神像。泛龍山文化。哈佛溫大學溫氏藏玉。

300、虎冠玉神像。石家河文化。巴爾先生舊藏。之所以定為石家河文化,是因為這隻神像冠部另外雕有虎頭的造型,所以這是「虎方」的標誌。當然虎頭在整個造型當中處於從屬的地位,它只是作為主神的守護神之一。

301、虎座玉神像。石家河文化。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藏。這是帶有長柄的神像,在這裡虎頭作為柄端的裝飾。這也是一個雙面雕,表現同一個神的不同造型。

302、玉神像。泛龍山文化。高5.2㎝。陝西省岐山縣西周宗廟遺址出土。現藏於寶雞市周原博物館。這隻神像出土於西周的宗廟,因此它極有可能是西周王室宗廟所供奉之物。雖然是同一個神,但是周民族對於神的理解與商王室是有所區別的,西周的這類神像與石家河文化的原作相近一些,而商王室總是給這些神像加上高高的羽狀冠。本博這樣說,仍不能排除這隻神像是西周的仿製品。

303、玉神像。石家河文化。河南光山黃君孟夫人墓(春秋)出土。有香港學者認為這隻玉人頭像是「三苗」族人的造型,本博認為此論證據不足。黃國是一個歷史很悠久的小國,其祖先可能是淮夷,也就是說黃國人與塗山氏幾乎生活於同一個地區,當然他們有相似的文化和信仰。

304、神鳥冠玉神像。泛龍山文化或西周仿製品。山西曲沃晉侯墓地(春秋早期)出土。這隻神像的特點在於其頭冠上另刻有完整的神鳥造型,使我們能領悟到所謂的「介字冠」其實就是神鳥的頭部。而歐美收藏的這類神像大多數頭部都是平的,不排除它們的頭頂原來同樣也有一隻鳥或者別的動物,因為年代太久而脫落了。這隻神像的背面圖像據專家們分析是後來補刻的。

305、玉人像。泛龍山文化或凌家灘文化。上海博物館藏。這只可能是某位部落首領的形象,與傳統意義上的神像是有區別的。至少他沒有被過分神異化,而多少帶有現實生活的氣息。

306、高冠玉神像。商代晚期。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出土。新幹大洋洲出土了很多商代的玉器和青銅器,該地區被認為是商代晚期南部領土的邊緣。這種高羽冠神像是商代的代表作,商代玉圭上的豎狀刻線(見下圖307)也是由這種羽冠演變而來的。對照圖304,神本是一隻鳥,其頭部又有一隻鳥,所以一共是兩隻鳥。商代神像更能體現神、鳥合一的精神,神是鳥,而羽冠只不過是神鳥高高翹起的尾巴。而在商代玉圭上,乾脆用鳥尾來代替鳥本身,也就是神本身。

307、玉圭,商晚期,婦好墓出土。商代玉圭以及玉戚上常刻有這樣的條紋,在商代玉戈的尾部,同樣也刻有這樣的條紋。這是商代玉圭的標準型式。這是對上圖神像上的高冠(羽冠)的簡化,也是對神人的簡化。這些條紋代表羽冠,其實也代表神鳥。這種以某種動物的尾部來代替動物的整體形象的做法,並不是商王朝首先發明的。在夏代,夏后氏使用牙璋來祭祀山川之神,或者東海之神,東海之神就是夏后氏傳說中的祖先鯀,死後潛入東海化為玄魚,而牙璋的形象,即「玄魚」之尾也。華夏民族崇拜其祖先神的尾巴,將其高高舉起,這與西方一些民族親吻神的腳背或者是腳趾,或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308、神鳥與神人合一的神像。商代晚期,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出土。這隻神人有臂但也有翅,長著鳥喙,這說明神人本身也是一隻神鳥,而它的頭上還有一隻簡化的鳥。前面介紹過很多神人像,但都只是頭像,而這個是全身的。我們已經發現石家河文化或者龍山文化的神人,它們的鼻子大多被雕琢成鳥喙的樣子,而在耳鬢處又做成鳥翅膀,其冠為鳥首。總之,神和鳥是二位一體的。只是這些神的口中往往長有又尖又長的獠牙,這一點與鳥的形象不符。

309、鏤雕簡化神像。泛龍山文化。華盛頓賽克勒博物館藏。

310、玉神像,殘,但嘴部線條清晰。泛龍山文化。戴福保舊藏。

311、側面神像。泛龍山文化或商晚期。戴福保舊藏。

312、長發玉神像,商晚期。保利香港2014年春拍收藏品。

313、玉人頭像。陝北龍山文化。陝西榆林神木石峁遺址出土。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鼻子,亦是對鳥類的模仿。

314、鳥冠側面神像。龍山文化或商代。山東濟南大辛莊商墓出土。山東大學博物館藏。本博認為這是商代之物,神像有雙重的鳥翅。由於一直以來存在「玄鳥生商」的歷史傳說或者是記載,人們很容易將商代出土的這類神像與商民族的祖先神「玄鳥」聯繫在一起,但事情或許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這類神像即使在堯舜時代也是普遍流行的,當然比夏代也要早,古東夷盛行神鳥崇拜,而非獨商民族的祖先才是神鳥,商民族的祖先只不過曾經是東夷的一分子而已。

315、羽冠側面神像,商代晚期。安陽殷墟小屯村331號墓出土。毫無疑問,這隻神像並非只是商民族的祖神,而是更高一級的華夏部落集合的祖神,但是它具有商時代的藝術風格,也就是商民族的藝術表現形式。神像頭上的羽冠採用了一系列的曲線組合,看起來很象鳳凰優美而飄逸的尾巴。

316、鳳冠側面神像。龍山文化或商代。美國密西根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317、叉腰坐蹲神人像。龍山文化。巴黎池努奇博物館藏品。可以將這種姿勢與圖308做一下對比,似乎存在某種聯繫。而且,這類神人特有的姿態曾大量出現在西周玉器中,這是一個叫做「踞坐」的姿態,對於鳥類來說,就叫做「踆」,一種鳥類特有的屈腿蹲著的姿態。神人之所以是這個姿態,說明神人本身是鳥的化身或者說神鳥化身為人形。

318、虎頭像。石家河文化。戴福保舊藏。

319、虎頭像。石家河文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320、虎頭像。石家河文化,山西芮城清涼寺遺址出土。山西常出土石家河文化之物,因為那裡曾是舜王朝的統治中心。

321、虎頭像,石家河文化。山東滕州前掌大商代遺址出土。

322、虎頭像。石家河文化。天津博物館藏品。

323、雙虎首玉璜。凌家灘文化。安微含山凌家灘遺址出土。凌家灘文化是大溪文化、崇澤文化、北陰陽營文化等長江以及江淮原始文化發展的高峰。其年代早於良渚文化,也早於石河文化。這件虎首玉璜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最早出現的虎形玉器之一,它的出現,可能暗示著古代石家河人的祖先曾作為東夷集團的一分子加過入炎帝的部落聯盟,而虎便是石家河人古老的族徽。炎帝集團曾統治過山東,在炎黃大戰之後不久,炎帝餘部退居巢湖地區,而以虎為圖騰的塗山氏從之。凌家灘位於長江北岸,江對岸便是大禹時的塗山國,即安微當塗縣。炎帝族徹底失勢之後,塗山氏(虎方)又依附於黃帝集團。

324、鳳首玉璜,石家河文化。天津博物館藏品。 這件玉璜與湖北天門羅家柏嶺出土的玉璜幾乎一模一樣,當是石家河文化的作品無疑。

325、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天津博物館藏品。


326、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安微省廬江縣葉屯漢墓出土,現藏於安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27、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湖北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商代早期遺址出土,現藏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武漢是夏、商兩代中原王朝經營南方的重鎮,而塗山氏(虎方)在夏、商兩代均與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聯繫,虎方善於攻玉,這可能是商代玉器製作工藝直接繼承石家河文化風格的原因。

328、龍首玉笄。長14.4㎝,龍山文化。陝西省延安市蘆山峁遺址出土。現藏延安市文物研究所。龍山文化鏤雕的龍形基本上是這個模樣,屈體,卷尾,僅具其形而不加以細琢。

329、鏃形器。石家河文化,安陽殷墟出土。在湖北荊州棗林崗出土過幾隻類似的器物,稱之為玉鑽。長8.68㎝。

330、 鏃形器。石家河文化,安陽殷墟出土。在湖北荊州棗林崗出土過幾隻類似的器物,稱之為玉鑽。長7.95㎝。

331、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首都博物館藏品。長9.2㎝。

332、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品。

333、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歐德贊男爵夫婦藏。

334、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華盛頓賽克博物館藏品。

335、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陝西榆林神木石峁遺址出土。神木石峁遺址是夏后氏入主中原以前的遺蹟,屬於陝北龍山文化,逃出山東的夏后氏在那裡生活了大約三百年。石峁遺址與石家河遺址是同年代的,只是兩地相距十分遙遠。但是彼此竟然都出土了具有對方特色的玉器。本博推測:除了在東海的鯀,夏后氏在陝北即再一次聽命於舜王朝而開始了治水,這是夏后氏作為舜王朝的諸侯而為之服勞役,而那時大禹或許尚未出生。及至大禹之時,夏后氏的努力日益強大,並且通過治水以及對三苗的戰爭,掌握了巨大的人力資源和相當大的兵權。且聯絡東夷、淮夷諸部,又與塗山氏結為婚姻,因而實力大增。傳說禹娶塗山,執玉帛而朝賀者萬國,這是夏後——東夷聯盟對當時的政治版圖的一次測試,從而奠定了舜禪於禹的政治基礎。

336、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哈佛大學藝術館藏。

337、龍形玉佩。石家河文化。芝加哥藝術研究院藏。

338、玉冠飾,石家河文化。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藏。類似的冠狀玉器,曾在殷墟遺址出土過。

339、龍紋玉璜,石家河文化。芝加哥藝術研究院藏。人們驚嘆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精美,絲毫不遜於商、周。只不過石家河文化以及龍山文化玉器的存量很少,而且除了良渚,龍山文化社會財富的總量是很少的。那時尚未完全打通西方玉石之路,良渚陷落之後,戰爭和自然災害盛行,整個社會的總產生力還不如良渚時期。事實上,五帝時代的最後二百年,社會生產力其實處於一種衰退狀態。

340、玉牛首。石家河文化。香港關善明氏藏 。

341、鏤雕神面紋玉圭。石家河文化。香港關善明氏藏。

(待續)

藏友們想看哪方面的文章都可以在「古玩鑫」公眾平臺留言


查看以往精彩文章可以關注後在查看歷史消息中直接查看

文章精選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觀後感】轉發是優秀粉絲樂於傳播的品德


✄——————————————————

☞來不及看?那就先收藏吧!

點擊右上角即可加入收藏隨時查看。

☞分享也是一種美!

點擊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

☞想回顧以前的精彩文章?

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字體「古玩鑫」即可查看歷史消息。

☞如何關注我們?

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字體「古玩鑫」或者搜索微信號13116656378即可一鍵關注我們。

✄——————————————————

古玩鑫,傳承中華悠久文化,創造收藏新格局,打造收藏第一品牌!古玩鑫,您微信裡的收藏投資專家

更多文博會資訊以及收藏鑑定知識 請關注古玩鑫

古玩鑫出品 微信號:13116656378

據統計 全國古玩收藏愛好者人數已突破1億人次

微博 @收藏古玩鑫

小編微信號:13116656378 (分享藏品,傳播知識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來鑑寶。

↓↓↓↓↓

相關焦點

  • 帝出乎震——神秘的龍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時代的「帝」和「神」(十) 古玉
    >或是可以在查看歷史消息中直接查看帝出乎震——神秘的龍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時代的「帝」和「神」(十)神兮歸來! 在大陸,就龍山玉器刻紋發表過多篇論文的還有圈子內的專家周南泉先生,不過周先生的研究不算太深,只是對一些有相似內容的圖騰進行了分類和關注。日本學者林巳奈夫先生算是研究中國古玉十分有名的專家了,著述頗豐。
  • 龍山時代的文化巨變和傳說時代的部族戰爭
    但至20世紀早期以顧頡剛為代表的《古史辨》派興起,基本否定了五帝時代的歷史真實性,甚至連夏禹也成了神話人物[2]。雖然由於甲骨文和殷墟遺址的發現,晚商進入可信的「歷史」時期,但文字材料缺乏的五帝時代,仍屬「傳說時代」[3]或者所謂「原史」時期[4]的範疇,甚至早商和夏代也不例外。主要基於傳世文獻本身的研究,只能提出若干有待驗證的假說[5]。
  • 《說卦傳》"帝出乎震"象數義理
    新年新氣象老師導解論講,除了主持人可以補充內容外其他群友靜默聆聽,不隨意插話不發與主題內容無關的連結和圖片,主講老師說講結束後向所有群友開放,歡迎大家參與學習,圍繞論講內容友好探討交流。望各位接洽配合支持。執象乾坤:今晚內容不多執象乾坤: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 高古玉這篇就夠了:龍山、卑南、大溪、凌家灘文化玉器的鑑定特徵
    (一)龍山文化玉器 卑南文化玉器主要用作裝飾、塊形飾出土時均在人頭耳部兩側,應為四三祭玉之當南次祀石耳飾;玉墜作頭飾;棒形和管形玉作頸飾和胸飾。繁雜的玉器種類反映了卑南先民豐富的精神生活。 (三) 大溪文化玉器
  • 古代玉器中的玉璇璣究竟有什麼玄機?
    由於早期的玉璇璣多出自山東半島一帶的龍山文化區域,因此玉璇璣又與玉牙璋一起並稱古代東夷民族的藝術瑰寶,並且成為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的代表玉器。龍山文化是距今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因首次發現於山東濟南龍山鎮而得名。但事實上龍山文化的分布區域非常廣泛,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均有龍山文化歷史遺存。
  • 玉器鑑定:傳世古玉辨偽的方法比較!
    假如說蔡京、李公麟等文人學士的辦偽結論正中造偽人下懷的話,那麼明末文人高濂卻觸到了造偽者的痛處,他揭露了作偽者用近似古玉的玉材「如式琢成」偽器,他還指出偽造古玉者的致命弱點在於「鉤碾不可擬古」。這是有的放矢的作法,也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至清嘉、鹹時,陳性所著《玉紀》則是傳統辨偽法的全面總結,但仍包含著不少的附會和謬誤。
  • 萬古神帝:崑崙界九帝三後消失的時間線及去向推測
    九帝三後是崑崙界八百年前最強大的十二位修士,可是八百年間九帝三後紛紛消失,去向不明。今日,海皇就來盤點一下九帝三後消失的時間線和推測一下他們的去向。目前明帝被鎮壓在命運神殿內,由於還有利用價值,再加上某位神秘神尊相助,明帝並未被斬殺。劍帝劍帝,本名雪紅塵。崑崙界八百年前萬香城的城主,又被稱為封塵劍神,當然,這是他在地獄界的稱呼。
  • 【稀飾之珍】中國歷代玉器展,玉的事情,這裡也算是講盡了
    六朝、隋唐時,一波波來自異域文化的洗禮,玉器藝術有了極大的改變。褪去以玉通靈的神秘色彩、擺脫以玉比德的儒學教條,宋、元時期文人階層形成,他們熱衷認識自然,協調人文,追求寫實、求真的藝術精神。十八世紀後半,清代徵服回部,直接控制和田玉料的開採;對西南的開發也導致緬甸翠玉的輸入。由於皇室的主導,清代玉雕空前繁榮,攀越歷史的高峰。總之,近八千年的發展,玉雕具體地展現了華夏民族敬天法祖的宗教倫理,中世紀以後,形神兼備的寫實手法達於高峰,說明中國文化中重視格物致知的治學傳統。「敬天格物」詮釋了我們的民族特性,也說明了中華古玉最深層的內涵。
  • 「紅山文化第一人」郭大順:玉豬龍應該改稱玉熊龍
    玉豬龍——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84年,在遼寧省凌源縣和建平縣交界處的牛河梁,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距今5000年的紅山文化墓葬,而在墓主人的胸部,擺放著兩件精美玉器,這種形狀的玉器,被後人稱為「玉豬龍」,它代表著紅山玉器文化和墓葬文化。而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發現,也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 香港首富家族的古玉收藏
    何氏家族乃是港英時代的香港第一望族,澳門賭王何鴻燊為何鴻卿同輩兄弟,功夫巨星李小龍也是何氏家族外孫。何鴻卿爵士熱衷於中國古代藝術品收藏,其藏品涉及古玉、青銅、瓷器及明清家具等諸多領域。何氏對於文物事業也有突出貢獻,如上海博物館古代玉器館的裝修為何鴻卿出資贊助,大英博物館原東方文物館(現為何鴻卿爵士中國及南亞館)亦由其捐助建設。
  • 隱藏在玉璇璣中的驚天秘密!
    璇,美玉也,璣,王者正天文之器,即用作觀測天文的玉器。「玉璇璣」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典型的玉器,此類玉器有何用途,到目前為止尚無定論。璇璣一詞初見於《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成了人們猜測「璇璣」功用的一種依據。
  • 【大象視界】碩大黃玉紅山玉豬龍領銜一線古玉盛宴
    長期以來,中國優質的拍賣基本就集中在香港、北上廣江浙閔等經濟發達地區,但在如今這個信息通暢無極限的時代,在哪裡舉行拍賣已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最重要的還是拍品的質量是否過硬,安徽龍裔稱得上是內地極少數幾家專門專業經營古玉的拍賣公司,而且每次大拍,都會呈現一些堪稱是博物館級的稀有藏品,只要您收藏古玉,那麼安徽龍裔拍賣就必去不可的。
  • 你打磨的玉器,真光滑,古玉的盤玩和禁忌
    你打磨的玉器,真光滑,古玉的盤玩和禁忌玉器的盤玩歷來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及今一些玉器收藏愛好者對盤玉也是津津樂道。但是古玉的盤玩和近代玉器盤玩大有不同,古玉曆經千百年風刀霜劍,呈現於我們眼前的不再是豆蔻梢頭溫婉光潔一面,反而是衰朽殘年,土跡斑斑,粗糙不堪。
  • 說卦傳: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
  • 世上沒有人能收藏玉,一直是古玉的靈性在尋找主人
    被譽為華夏文明第一塊奠基石的高古玉,有著高深莫測的神秘色彩。宋代呂大臨的《考古圖》、元代朱德潤的《古玉圖》、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論》、清代吳大的《古玉圖考》等都是古玉收藏與研究的論著。一般說來,新玉的鑑定側重於真假玉材、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細;而舊玉的鑑定,則要識別玉器的製作時代、歷史上的作用和佔有者的身份等等。
  • 古玉界:從文化期至明清,一路走來的"古玉文明"
    將美玉按照心目中陽、陰二氣運行的模式,琢磨出圓璧與方琮,甚至雕刻出神祇、祖先的模樣,刻畫上「密碼」式的符號,希望經由「制器尚象」發揮「同類感通」的法力,與天帝對話。他們相信萬能的天帝派遣神靈動物,將神秘的生命力引渡到世間,才繁衍了人類。更由「萬物有靈」的思維中,發展出中國特有的「龍鳳文化」。
  • 三千年玉跪虎張姓祖墓出現,於老子有關和家傳古玉舊藏玉人也相似
    據考古發現此件玉跪虎是3000年前的張姓始祖之墓出士稀少珍貴。這個虎形狀的玉雕也相當獨特,造型為正面看去像一頭老虎坐在地上,從後面看去又像是人,這件玉器像虎也像人,堪稱絕品。據說這個玉器與河南周口鹿邑張家有關,說明這個玉器是當時王者榮耀只能皇家貴族擁有,老子就是鹿邑的人。
  • 遠古時期玉人的身份和作用
    玉器是氏族首領集神權和王權與一身的神物和法器,原始宗教——薩滿祭司就以紅山的豬龍作為法器,這個時期的獸面非常的神秘。古人治玉,首先是作為溝通神靈的媒介,玉在中間它是一個通靈的物體,從遠古時期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當中,玉器在中間,能從其他的石類中被甄別出來,就是因為它有特殊的質地和難以打磨的硬度和光澤。琢磨後,古人認為它可以與神靈溝通,起到免災祥福,避禍通神的功效。
  • 【臨夏文物春秋】 中國三大玉系之一:齊家文化玉器賞析
    二、新莊坪遺址出土齊家玉器新石器時代玉器中生產工具較少,目前出土了一定數量的齊家文化時期生產工具類玉器,器型大者如在青海民和喇家遺址出土的玉刀,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玉刀。而臨夏州文物普查組於1976年從積石山縣銀川鄉新莊坪採集到的兩件生產工具器--玉鑿和玉斧,器型纖巧,極為精美。
  • 中國古玉巔峰時期-漢代玉器
    漢代時期,是我國古玉的巔峰時期。漢代玉器不僅繼承戰國時期的玉器傳統,更加大力發展,創造了如漢八刀等精湛的技藝。漢代玉器有如王者之玉,氣勢磅砣,非常霸氣。漢代玉器的紋飾、玉禮器、玉佩飾、喪葬玉等方面都頗有藝術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識別漢代玉器的紋飾、重要的禮器、佩飾和典型的喪葬用玉,使您對漢代玉器有更為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