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每天了解古玩收藏知識!點擊↑上方"古玩鑫"關注我!
指不定哪天您就會發現 家裡的老物件,有可能讓您一夜暴富嘍!
將不定期在公眾號內發布
2015年全國古玩城文博會,珠友會的舉辦時間表
以及各種古玩文玩收藏鑑定知識!您關注後 天天都能看到八篇精彩文章!
龍山文化(一)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一」查看
龍山文化(二)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二」查看
龍山文化(三)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三」查看
龍山文化(四)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四」查看
龍山文化(五)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五」查看
龍山文化(六)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六」查看
龍山文化(七)可以關注後回復「龍山文化七」查看
或是可以在查看歷史消息中直接查看
帝出乎震——神秘的龍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時代的「帝」和「神」(八)
神兮歸來!在石家河文化與龍山文化之間
286、玉神像,泛石家河文化,大英博物館藏。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隻玉神像與湖北天門羅家柏嶺出土的那隻極為相似,從而成為石家河文化最著名的象徵物。人們總結了這類神像的共同特徵:戴介字形捲雲冠、臉側的兩鬢做成神鳥的翅膀、鼻子做成鳥喙(鷹鉤鼻),這需要極大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既是人臉的布局又要做成鳥的造型,二者合而為一。耳垂上有穿孔,可能因為新石器時代的神職人員或者部落領袖都是戴有玉玦或者耳墜的。但是神像嘴上誇張的獠牙卻並不屬於鳥類的特徵,顯然除了鳥類,神像同時還具有其它的神力和動物屬性。
287、玉神像。泛石家河文化。高3.7㎝。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288、玉神像。春秋仿龍山文化。高6㎝,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這隻神像不太可能是新石器時代舊玉的改制,作為一種生命力極強的宗教或者神的崇拜,龍山時期的神教流傳至春秋時期是很自然的,這證明了中華文明在傳播過程中的連續性和繼承性。
289、玉人頭像。石家河文化,高6.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石家河文化神像留下了很多不同的造型和範本,除了上圖所見的極度誇張的主神,其它諸神或者祖先神均是貼近於寫實的。如今我們很難逐一對這些神像進行推考或者對號入座,只是儘可能去想像龍山時期某位原始部落領袖的真實風貌。
290、玉神像。龍山文化。民國時期北京琉璃廠「尊古齋」主人黃伯川(黃峻)舊藏,在將這些珍貴的古玉轉賣他人之前,黃先生都要精心製作拓片留底,見於《尊古齋古玉圖錄》一書。現為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
291、玉神像。龍山文化。3.8㎝×4.8㎝×1.6㎝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藏。
292、玉神像。泛龍山文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這隻神像的兩鬢原先應有鳥翅的造型,可能因為殘缺,所以被故意磨平了。
293、玉神像。泛龍山文化。臺灣藍田山房藏,見於鄧淑萍女士《藍田山房藏玉百選》一書。
294、玉神像。泛龍山文化,美國國家博物館藏。
295、玉神像。泛龍山文化,高5㎝,陝西長安張家坡17號西周墓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這些在西周遺址出土的神像,雖然被定為龍山的作品,但仍不能排除是西周時期的仿製。
296、玉神像。泛龍山文化。上海博物館藏。
297、高冠玉神像。泛龍山文化。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藏。值得注意的是這隻神像為雙面雕刻,並且在臉部尤其是眼部使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神之所以為神,原因之一是因為神是可以變化的,一般來說動物性的一面是其本像,人性的一面是其法像。本博以為這種高聳的羽冠具有商代的鳳格,可能是商時期的作品。
298、上圖的線描圖。
299、玉神像。泛龍山文化。哈佛溫大學溫氏藏玉。
300、虎冠玉神像。石家河文化。巴爾先生舊藏。之所以定為石家河文化,是因為這隻神像冠部另外雕有虎頭的造型,所以這是「虎方」的標誌。當然虎頭在整個造型當中處於從屬的地位,它只是作為主神的守護神之一。
301、虎座玉神像。石家河文化。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藏。這是帶有長柄的神像,在這裡虎頭作為柄端的裝飾。這也是一個雙面雕,表現同一個神的不同造型。
302、玉神像。泛龍山文化。高5.2㎝。陝西省岐山縣西周宗廟遺址出土。現藏於寶雞市周原博物館。這隻神像出土於西周的宗廟,因此它極有可能是西周王室宗廟所供奉之物。雖然是同一個神,但是周民族對於神的理解與商王室是有所區別的,西周的這類神像與石家河文化的原作相近一些,而商王室總是給這些神像加上高高的羽狀冠。本博這樣說,仍不能排除這隻神像是西周的仿製品。
303、玉神像。石家河文化。河南光山黃君孟夫人墓(春秋)出土。有香港學者認為這隻玉人頭像是「三苗」族人的造型,本博認為此論證據不足。黃國是一個歷史很悠久的小國,其祖先可能是淮夷,也就是說黃國人與塗山氏幾乎生活於同一個地區,當然他們有相似的文化和信仰。
304、神鳥冠玉神像。泛龍山文化或西周仿製品。山西曲沃晉侯墓地(春秋早期)出土。這隻神像的特點在於其頭冠上另刻有完整的神鳥造型,使我們能領悟到所謂的「介字冠」其實就是神鳥的頭部。而歐美收藏的這類神像大多數頭部都是平的,不排除它們的頭頂原來同樣也有一隻鳥或者別的動物,因為年代太久而脫落了。這隻神像的背面圖像據專家們分析是後來補刻的。
305、玉人像。泛龍山文化或凌家灘文化。上海博物館藏。這只可能是某位部落首領的形象,與傳統意義上的神像是有區別的。至少他沒有被過分神異化,而多少帶有現實生活的氣息。
306、高冠玉神像。商代晚期。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出土。新幹大洋洲出土了很多商代的玉器和青銅器,該地區被認為是商代晚期南部領土的邊緣。這種高羽冠神像是商代的代表作,商代玉圭上的豎狀刻線(見下圖307)也是由這種羽冠演變而來的。對照圖304,神本是一隻鳥,其頭部又有一隻鳥,所以一共是兩隻鳥。商代神像更能體現神、鳥合一的精神,神是鳥,而羽冠只不過是神鳥高高翹起的尾巴。而在商代玉圭上,乾脆用鳥尾來代替鳥本身,也就是神本身。
307、玉圭,商晚期,婦好墓出土。商代玉圭以及玉戚上常刻有這樣的條紋,在商代玉戈的尾部,同樣也刻有這樣的條紋。這是商代玉圭的標準型式。這是對上圖神像上的高冠(羽冠)的簡化,也是對神人的簡化。這些條紋代表羽冠,其實也代表神鳥。這種以某種動物的尾部來代替動物的整體形象的做法,並不是商王朝首先發明的。在夏代,夏后氏使用牙璋來祭祀山川之神,或者東海之神,東海之神就是夏后氏傳說中的祖先鯀,死後潛入東海化為玄魚,而牙璋的形象,即「玄魚」之尾也。華夏民族崇拜其祖先神的尾巴,將其高高舉起,這與西方一些民族親吻神的腳背或者是腳趾,或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308、神鳥與神人合一的神像。商代晚期,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出土。這隻神人有臂但也有翅,長著鳥喙,這說明神人本身也是一隻神鳥,而它的頭上還有一隻簡化的鳥。前面介紹過很多神人像,但都只是頭像,而這個是全身的。我們已經發現石家河文化或者龍山文化的神人,它們的鼻子大多被雕琢成鳥喙的樣子,而在耳鬢處又做成鳥翅膀,其冠為鳥首。總之,神和鳥是二位一體的。只是這些神的口中往往長有又尖又長的獠牙,這一點與鳥的形象不符。
309、鏤雕簡化神像。泛龍山文化。華盛頓賽克勒博物館藏。
310、玉神像,殘,但嘴部線條清晰。泛龍山文化。戴福保舊藏。
311、側面神像。泛龍山文化或商晚期。戴福保舊藏。
312、長發玉神像,商晚期。保利香港2014年春拍收藏品。
313、玉人頭像。陝北龍山文化。陝西榆林神木石峁遺址出土。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鼻子,亦是對鳥類的模仿。
314、鳥冠側面神像。龍山文化或商代。山東濟南大辛莊商墓出土。山東大學博物館藏。本博認為這是商代之物,神像有雙重的鳥翅。由於一直以來存在「玄鳥生商」的歷史傳說或者是記載,人們很容易將商代出土的這類神像與商民族的祖先神「玄鳥」聯繫在一起,但事情或許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這類神像即使在堯舜時代也是普遍流行的,當然比夏代也要早,古東夷盛行神鳥崇拜,而非獨商民族的祖先才是神鳥,商民族的祖先只不過曾經是東夷的一分子而已。
315、羽冠側面神像,商代晚期。安陽殷墟小屯村331號墓出土。毫無疑問,這隻神像並非只是商民族的祖神,而是更高一級的華夏部落集合的祖神,但是它具有商時代的藝術風格,也就是商民族的藝術表現形式。神像頭上的羽冠採用了一系列的曲線組合,看起來很象鳳凰優美而飄逸的尾巴。
316、鳳冠側面神像。龍山文化或商代。美國密西根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317、叉腰坐蹲神人像。龍山文化。巴黎池努奇博物館藏品。可以將這種姿勢與圖308做一下對比,似乎存在某種聯繫。而且,這類神人特有的姿態曾大量出現在西周玉器中,這是一個叫做「踞坐」的姿態,對於鳥類來說,就叫做「踆」,一種鳥類特有的屈腿蹲著的姿態。神人之所以是這個姿態,說明神人本身是鳥的化身或者說神鳥化身為人形。
318、虎頭像。石家河文化。戴福保舊藏。
319、虎頭像。石家河文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320、虎頭像。石家河文化,山西芮城清涼寺遺址出土。山西常出土石家河文化之物,因為那裡曾是舜王朝的統治中心。
321、虎頭像,石家河文化。山東滕州前掌大商代遺址出土。
322、虎頭像。石家河文化。天津博物館藏品。
323、雙虎首玉璜。凌家灘文化。安微含山凌家灘遺址出土。凌家灘文化是大溪文化、崇澤文化、北陰陽營文化等長江以及江淮原始文化發展的高峰。其年代早於良渚文化,也早於石河文化。這件虎首玉璜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最早出現的虎形玉器之一,它的出現,可能暗示著古代石家河人的祖先曾作為東夷集團的一分子加過入炎帝的部落聯盟,而虎便是石家河人古老的族徽。炎帝集團曾統治過山東,在炎黃大戰之後不久,炎帝餘部退居巢湖地區,而以虎為圖騰的塗山氏從之。凌家灘位於長江北岸,江對岸便是大禹時的塗山國,即安微當塗縣。炎帝族徹底失勢之後,塗山氏(虎方)又依附於黃帝集團。
324、鳳首玉璜,石家河文化。天津博物館藏品。 這件玉璜與湖北天門羅家柏嶺出土的玉璜幾乎一模一樣,當是石家河文化的作品無疑。
325、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天津博物館藏品。
326、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安微省廬江縣葉屯漢墓出土,現藏於安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27、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湖北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商代早期遺址出土,現藏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武漢是夏、商兩代中原王朝經營南方的重鎮,而塗山氏(虎方)在夏、商兩代均與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聯繫,虎方善於攻玉,這可能是商代玉器製作工藝直接繼承石家河文化風格的原因。
328、龍首玉笄。長14.4㎝,龍山文化。陝西省延安市蘆山峁遺址出土。現藏延安市文物研究所。龍山文化鏤雕的龍形基本上是這個模樣,屈體,卷尾,僅具其形而不加以細琢。
329、鏃形器。石家河文化,安陽殷墟出土。在湖北荊州棗林崗出土過幾隻類似的器物,稱之為玉鑽。長8.68㎝。
330、 鏃形器。石家河文化,安陽殷墟出土。在湖北荊州棗林崗出土過幾隻類似的器物,稱之為玉鑽。長7.95㎝。
331、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首都博物館藏品。長9.2㎝。
332、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品。
333、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歐德贊男爵夫婦藏。
334、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華盛頓賽克博物館藏品。
335、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陝西榆林神木石峁遺址出土。神木石峁遺址是夏后氏入主中原以前的遺蹟,屬於陝北龍山文化,逃出山東的夏后氏在那裡生活了大約三百年。石峁遺址與石家河遺址是同年代的,只是兩地相距十分遙遠。但是彼此竟然都出土了具有對方特色的玉器。本博推測:除了在東海的鯀,夏后氏在陝北即再一次聽命於舜王朝而開始了治水,這是夏后氏作為舜王朝的諸侯而為之服勞役,而那時大禹或許尚未出生。及至大禹之時,夏后氏的努力日益強大,並且通過治水以及對三苗的戰爭,掌握了巨大的人力資源和相當大的兵權。且聯絡東夷、淮夷諸部,又與塗山氏結為婚姻,因而實力大增。傳說禹娶塗山,執玉帛而朝賀者萬國,這是夏後——東夷聯盟對當時的政治版圖的一次測試,從而奠定了舜禪於禹的政治基礎。
336、鷹形玉笄。石家河文化。哈佛大學藝術館藏。
337、龍形玉佩。石家河文化。芝加哥藝術研究院藏。
338、玉冠飾,石家河文化。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藏。類似的冠狀玉器,曾在殷墟遺址出土過。
339、龍紋玉璜,石家河文化。芝加哥藝術研究院藏。人們驚嘆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精美,絲毫不遜於商、周。只不過石家河文化以及龍山文化玉器的存量很少,而且除了良渚,龍山文化社會財富的總量是很少的。那時尚未完全打通西方玉石之路,良渚陷落之後,戰爭和自然災害盛行,整個社會的總產生力還不如良渚時期。事實上,五帝時代的最後二百年,社會生產力其實處於一種衰退狀態。
340、玉牛首。石家河文化。香港關善明氏藏 。
341、鏤雕神面紋玉圭。石家河文化。香港關善明氏藏。
(待續)
藏友們想看哪方面的文章都可以在「古玩鑫」公眾平臺留言
查看以往精彩文章可以關注後在查看歷史消息中直接查看
▎文章精選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觀後感】轉發是優秀粉絲樂於傳播的品德
✄——————————————————
☞來不及看?那就先收藏吧!
點擊右上角…或┇即可加入收藏隨時查看。
☞分享也是一種美!
點擊右上角…或┇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
☞想回顧以前的精彩文章?
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字體「古玩鑫」即可查看歷史消息。
☞如何關注我們?
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字體「古玩鑫」或者搜索微信號13116656378即可一鍵關注我們。
✄——————————————————
古玩鑫,傳承中華悠久文化,創造收藏新格局,打造收藏第一品牌!古玩鑫,您微信裡的收藏投資專家
更多文博會資訊以及收藏鑑定知識 請關注古玩鑫
古玩鑫出品 微信號:13116656378
據統計 全國古玩收藏愛好者人數已突破1億人次
微博 @收藏古玩鑫
小編微信號:13116656378 (分享藏品,傳播知識)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來鑑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