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鑑定:傳世古玉辨偽的方法比較!

2021-01-10 晶哥聊古玩

#玉器鑑定#

傳世古玉辨偽在偽古玉面世之後應運而生。造偽與辦偽是一對矛盾的雙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盾雙方相互鬥智,不斷較量,彼此都在逐步提高。

所謂辨偽的提高就是由直觀觀察、文獻考據到有針對性地掌握明、清做偽古玉的各種伎倆,也就是《孫子兵法》上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要調查了解如何用偽,用何伎倆造偽,其造偽伎倆或日「術」,辦偽者掌握了造偽術並加以揭露,使其真相大白於天下,這種辦偽方式或曰「法」,所以說偽與造偽之爭是法與術之較量,也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看穿了則甚簡單,沒有什麼神秘。

偽之所以讓人們感到有些神秘,是因為造偽者在暗處,辦偽者在明處,給人以不可捉摸的感覺,其辯偽程序又是在觀察的一剎那經思辨便立即拍板定案,主要的辦法是靠眼力、靠經驗,並不完全靠學識,往往也不受學術水平所限制,若不揭掉這一層神秘的外紗,學習辦偽便難得要領。

縱觀辨偽的歷史,可以說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歸納起來不過只有兩種,一是傳統的辨偽法,二是科學的辯偽法。在此,將二者加以比較,以便取長補短。

傳統的辨偽法

顧名思義,是土生土長、歷史較久的辯偽法。回顧《宋史》紹聖年間朝廷命官辨證傳國璽的記載,可知一批文人、官吏從玉材、碾琢、璽文、字樣幾個方面觀察,根據所獲感受並結合考據功夫,便作出了結論。

假如說蔡京、李公麟等文人學士的辦偽結論正中造偽人下懷的話,那麼明末文人高濂卻觸到了造偽者的痛處,他揭露了作偽者用近似古玉的玉材「如式琢成」偽器,他還指出偽造古玉者的致命弱點在於「鉤碾不可擬古」。這是有的放矢的作法,也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至清嘉、鹹時,陳性所著《玉紀》則是傳統辨偽法的全面總結,但仍包含著不少的附會和謬誤。此後,現代科學技術逐漸傳入我國,民國時期劉大同《古玉辯》對作偽術又作了比較全面的揭露,是傳統古玉辨偽法的集大成之作,對我們研究清代和近代偽古玉製造術和辯偽法是大有裨益的,但因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仍不能從舊說中解脫出來

科學辮偽法

科學辨偽法是在對傳統辨偽法進行全面整理的基礎上,拋棄附會臆想的部分,接受其合理成分,並充分利用現代科學觀點及先進的檢驗手段逐漸發展起來的。

科學辨偽法接受了明清有關古玉辦偽的正確主張和有效方法,如:明末蘇州造偽古玉是以偽造漢、宋兩代玉器為主,用具有古玉特色的劣等玉作玉材,如式琢成,偽亂古制,這些記載經實物驗證是可信的。乾隆著文《玉杯記》所記現燒工藝雖不無誇張之處,但仍具參考價值,如「今之偽為漢玉者多矣」,「無貴無瑕謂其堅完難致入也「,此文還告訴我們偽沁與偽傷往往結合而用之。

發掘出土的玉器年代準確,最重要的是下限絕對可靠,墓內位置清楚,對功能的研究有利,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這是傳世古玉所不及者.從距今8200年興隆注,查海文化至漢代玉器,已出土數千件,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國古代玉器發展系列,堪用作玉器發展史的標準器,也為傳世玉器辨偽提供了有力的根據。這一點在50年代以前尚不齊備,50年代至70年代,這批玉器尚未發揮其作用,所以傳統辨偽法仍被應用甚至被廣泛應用。大約70年代之後,婦好墓、劉勝夫婦墓玉器發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大量問世,其標準器的功能逐漸受到重視,對明、清兩代偽古玉的驗證辯偽作用較為明顯。

直至上世紀50年代其成長的客觀條件始備,隨後逐漸發展。大約在80年代前期,科學的古玉辨偽法方初具規模。當前正是傳統辦偽法與科學辨偽法交替並存的時代,由於科學辨偽較傳統辦偽內涵複雜,故不易掌握,加之宣傳不夠,尚不為廣大玉器研究人員所了解,所以還不能夠完全取代傳統辨偽法。由目前兩法並立、取長補短到逐步融合統一於科學辨偽上,這當然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

相關焦點

  • 分享關於古玉辨偽與辨識的認識
    今天就著旭光墓地出土的標本件細節圖,咱先做個總結的預熱,分享一些個人關於館藏玉器觀察、圖片拍攝、以及拍攝後的圖片如何利用的認識。對館藏出土玉器的觀察與細節拍攝,是我為了進行古玉辨偽與辨識,而對其進行的基於視覺感知的信息的採集行為。在視覺相關的信息維度中,我會從宏觀和近微觀角度再通過眾多細分維度對相關信息進行採集。
  • 學會三招,你就是辨別古玉的專家
    古玉一旦成為商品,市場價格要遠遠高於時作玉的時候,這時候就會出現大批仿古玉,緊跟著也有一批善於辨別偽古玉的人,作偽和辨偽總是相伴不斷向前發展。仿古玉最早出現在宋朝,從而宋朝也有善於辨偽的人,他們可以說是最早的玉器鑑定家,可惜他們的名字以及鑑定心得沒有隻言片語流傳下來。
  • 清代偽古玉的生產與辨偽
    從文獻記載和出土及傳世的實物分析,由於慕古而生產的專門用於玩賞的仿古玉,在宋代隨著金石學的興起而成為時尚。在仿古玉流行風尚的影響下,偽古玉在宋代也應運而生,明末、清代中期和清末民國時期是偽古玉生產的三個高峰階段。筆者曾分別對宋代和明代偽古玉生產及辨偽的情況進行過整理研究,本文則繼續考察清代偽古玉生產及辨偽的情況。
  • 關於明代以來近古金屬器辨偽鑑定方法的幾點思考
    主要研究方向為青銅器鑑定、古陶鑑定、玉器鑑定,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2005年執教北大資源學院文物系,2010年起擔任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青年教師崗位能手,2015年榮獲第八屆北京市教育園丁獎。 在校講授《中國青銅器》、《中國古代玉器》、《考古學概論》、《中國博物館學概論》等課程。
  • 玉器專家周學文老師剖析如何鑑別與欣賞精品古玉
    目前的狀況是明清時期的玉器依然是市場主流,而年代久遠的古玉的市場價值並未完全體現出來。古玉在國內二級市場表現較好,在海外同樣備受關注。海外藏家對中國古玉的關注和喜愛程度遠遠高於近現代玉器,如在國際市場上拍賣的商周、戰國時期一個小小的玉件,價格常常達到幾萬美元。
  • 古玉收藏步入黃金時代
    但讓人深思的是,綜觀當今一線拍賣行,在國內近年玉器專場中,成交價格前列卻都是清一色的清代玉器,所拍玉器基本成了明清玉專場,很難見到高古玉珍品,古玉的拍賣專場非常之少,國內拍賣高古玉市場並沒有完全放開,現在如果藏家帶著高古玉藏品去中國的拍賣公司,一般各拍賣公司會以各種理由婉拒,如對高古玉我們無法進行權威鑑定,或不符合市場流行需求等,其理由不一而足。
  • 王紅旗:古玉鈣化的鑑定要點(二)
    盤玩時,鈣化部分會慢慢還原回玉性,少則數月,多則數年,會慢慢通透、潤澤。玉器的鈣化過程,是一個物理的變化過程。變化的過程中,僅僅是玉質內部的分子晶狀結構排列和微量元素發生了變化,其化學性質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所以,在盤玩時,玉器會慢慢恢復其分子結構的穩定性,它的物理特徵會慢慢發生變化,逐步恢復到趨向於原來的面貌。這就是古玉的奧妙所在,也是眾多玩玉人對古玉趨之若鶩的原因之一。
  • 你打磨的玉器,真光滑,古玉的盤玩和禁忌
    你打磨的玉器,真光滑,古玉的盤玩和禁忌玉器的盤玩歷來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及今一些玉器收藏愛好者對盤玉也是津津樂道。但是古玉的盤玩和近代玉器盤玩大有不同,古玉曆經千百年風刀霜劍,呈現於我們眼前的不再是豆蔻梢頭溫婉光潔一面,反而是衰朽殘年,土跡斑斑,粗糙不堪。
  • 錦繡未央裡的傳世玉珏,你了解「古玉」那些事兒嗎?
    ★一股「古玉」熱浪來襲我國玉器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時代,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了。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玉文化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被玉的古風遺俗所薰染,接過傳統的衣缽,掀起了一股古玉熱。那些常見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珏、玉玦等環形古玉形制,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圖為玉璧
  • 怎樣玩古玉,才能不被打眼
    玉在那個時期是有等級規定的,不是什麼玉什麼人就能佩戴的,普通人更不可能接觸到玉,我們通過考古探索發現出土文物但凡有玉器的都不是一般人的墓葬,非候即王,最低也是將相公爵士大夫之類的。在唐宋元以後到明清時期上層社會的士商開始流行佩戴玉器,民間也有大量的玉作坊出現,玉器開始了她親民的一面。
  • 中國古玉巔峰時期-漢代玉器
    漢代時期,是我國古玉的巔峰時期。漢代玉器不僅繼承戰國時期的玉器傳統,更加大力發展,創造了如漢八刀等精湛的技藝。漢代玉器有如王者之玉,氣勢磅砣,非常霸氣。漢代玉器的紋飾、玉禮器、玉佩飾、喪葬玉等方面都頗有藝術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識別漢代玉器的紋飾、重要的禮器、佩飾和典型的喪葬用玉,使您對漢代玉器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 古玉光氣光澤是怎麼樣的?
    眾所皆知,玉器油潤,但這是針對新玉來說的,古玉並不油潤,而是硬朗。
  • 藏玉之人的古玉之路
    王還是半信半疑,畢竟玉如意的表面乾巴巴,一點光澤都沒有。之後,他聽從姚的建議,用開水煮玉,用棕老虎擦,約莫一個月時間,玉如意變身了,再也不「吃刀」了。  這便是古玉的奧秘,經水煮之後,古玉去除了「土氣」,恢復了玉性。
  • 古玉收藏的看門道,你知道嗎?
    所謂「六器」就是指:「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這裡的壁、琮、圭、璋、琥、璜六種形制的玉器,其尺寸一般比較大,光素無紋,是祭祀用玉。
  • 密不外傳的高古玉四大鑑定訣竅,從這幾點一看即可辨真假!
    老陳我對瓷器文物鑑定比較擅長,但幾十年收藏和研究下來,高古玉器的研究不可避免,順帶著也就對良渚,紅山乃至於夏商時代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走入上古史研究的殿堂。高古玉的價值,一般收藏家很難理解,所以近年來明清玉器價格很高。市場上很多時候老玉賣不過新玉,形成了一種價格倒掛的奇怪現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古玉的鑑別方法,有哪些?來,我來告訴你
    古玉相比現代玉器,文化底蘊會更加濃厚,從外形上看古玉會比較的髒亂,這是古玉埋藏在地裡幾千年甚至是幾萬年所造成的,幾年古玉收藏的不斷走紅,讓很多玉石商家看到了古玉豐厚的經濟前景,出現了很多的古玉仿製品,這些仿製品讓消費者很難辨別其真假。
  • 學習古玉加工過程的陰線起稿工藝,迅速提高古玉鑑定眼力(乾貨)
    古玉加工,離不開事先起稿,這與作畫如出一轍。了解這個過程,對我們鑑定古玉,意義重大。一、起稿工具工具決定工藝,工藝決定工痕。現代作畫起稿,都是用細鉛筆,輕輕描線,然後再用畫筆進一步創作。古玉創作也是如此,只不過那時候用的不是鉛筆,而是能夠在堅硬的玉石表面刻畫的工具——尖銳的細石器。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瑪瑙、火山燧石等尖銳的細石器,硬度極高,可以在玉石表面刮蹭出線條。於是,它們也便成了加工古玉起稿的「畫筆」。只不過這些畫筆,沒有筆桿,只能徒手抓握,操作難度相對較大。只有熟練的玉匠,才能在玉器表面,熟練操控,遊刃有餘。
  • 高古玉行家的鑑定方法,很實用(收藏貼)
    鑑賞高古玉有許多方法。除了傳世品,高古玉深藏地下兩三千年以上,會發生一些"質變",比如氧化白斑(俗稱灰皮)、鈣化、瓷化、晶狀物析出、次生物出現。不同的物質沁入玉器裡面,就給玉器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叫做沁色。
  • 中國古玉鑑藏與投資峰會暨玉器拍賣將在京開拍
    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主任、文物鑑定專家古方先生,以《古玉的眼學鑑定》為題,詳細介紹了當前古玉鑑定的現狀和一些眼學鑑定的技巧。古方說:「古玉器鑑定一直以來就是眼學的鑑定,是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積累出來的能力,要準確地了解古玉,必須掌握幾點。
  • 中國著名玉石鑑定專家王敬之來虞現場鑑寶
    ,和田玉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玉。五一勞動節期間,中國著名玉石鑑定專家王敬之蒞臨我區上虞收藏品一條街,為我區及周邊縣市的廣大玉石收藏愛好者進行權威、專業、認真的鑑定。廣大藏友們懷揣極大的熱情和激情,紛紛拿出「看家寶貝」,希望藉助專家的慧眼給自己的藏品一個真實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