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1日。
今天,是2020年的第245天;不算今天,今年還有121天。
如果一年是一張大餅,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啃掉三分之二了。快吧?
不知道說什麼好,對這個被啃殘了的年份。
《八佰》已經上映了好些天了。
我還沒去看。我看了簡介就不想去了。可能最早從王朔開始吧,就開始反英雄,以為那樣才能體現人性。一開始,那樣確實是個突破,但是,一旦成了一種套路,就又僵化了。我其實挺反感《亮劍》裡面李雲龍那種不說髒話就不個性的個性。李雲龍就算把整個晉西北都翻過來了,那也只是局部,局部的局部,我相信歷史中有這樣的人,但我不相信歷史中都是這樣的人,我更不相信這樣的人會主導歷史的進程。
沒文化,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硬傷。前天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觀點,說李自成之所以進京趕考會失敗,不是因為他們進了城,就從農民兄弟蛻變成了地主,而是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們沒有完成向地主的進化,才導致了失敗。地主也是想過那種有未來可期的、有奔頭的日子的人,並不都是而且大部分都不是那種殺雞取卵竭澤而漁搞得農民活不下去不得不鋌而走險起來造反的人。地主的收入要靠土地,土地上的莊稼從播種到收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種到收,只要農民稍微不滿意,稍微使個壞,甚至只是偷個懶,田地就會大大減產,這個,有1957年以後的歷史可以證明。而且,從春耕到秋收,這個周期太長了,為了保證種下去的能收回來,地主是最需要秩序的,需要有和平的、安穩的日子。
農民同樣如此,農民和地主的期待是一樣的,儘管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具體付出的東西不一樣——農民提供勞力,而地主提供土地。農民和地主,就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套用一個時髦的詞,就是,他們是命運共同體。對這個命運共同體而言,誰能給他們提供秩序,誰就是他們支持的對象,誰破壞了秩序,誰就是他們的敵人。放到明朝末年,顯然,崇禎帝並沒有給他們提供這個秩序,所以,被李自成們給拋棄了。然而,之後呢?之後李自成自己又做得如何?
城裡的地主們並不想給朱皇帝殉葬,只是新來的這個李皇帝,還不如朱皇帝,把他們當作肉票了。本來,他們已經做好準備,改投新主了。
到了晚清,洪秀全造反,有他的正當性。可是,當洪秀全把所謂「清妖」趕走,他自己當家做了掌柜之後,又做得怎樣呢?馬克思說,他們這些造反者,帶給普通民眾的惶恐,比他們所反對的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太平軍的失敗,幾乎是一定的了。
李自成從小吏起家,被潮流挾裹,站在了風口浪尖上,成為當時能改變歷史走向的人。可惜,他肚裡沒貨,儲備不足。相比於關外父子兩代已經經營了數十年的愛新覺羅氏,他太沒有統治的經驗了!他只知道把老朱家的皇帝拉下馬,只知道不納糧,但是,不納糧,吃什麼?還靠吃大戶嗎?尤其是他沒有意識到,老朱家一旦下臺,馬上就輪到他要面對北方的敵人。
這樣的歷史,在近三百年後,又重演了一遍。
敵,從北方來。而正如明朝末年的造反者,看不到北方的女真人,清朝末年的造反者,也看不到北方的俄國人。而且,後一撥造反者,比前面的更瞎。
為什麼瞎?因為太安靜了!不是有個傳說,說,拿破崙警告過英國人,千萬不要讓中國人受刺激而醒來嗎?
南方,1571年,也就是明隆慶開關的第五年,西班牙人攻佔馬尼拉;1662年,也就是清康熙元年,鄭成功驅逐了荷蘭人。南方安靜了!北方,1582年,也就是萬曆十年,哥薩克攻陷西伯利亞汗國首都,俄國人開始越過烏拉爾山;1640年代,俄國人推進到雅克薩;1685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四年,俄國人在雅克薩和中國人打了一仗;1689年,中俄籤訂《尼布楚條約》,北方也安靜了。清王朝以其其興也勃焉的赫赫武功,建立起一個空前穩固的大帝國之後,讓普通的中國人產生了錯覺,以為改朝換代之後,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戲碼,卻並不知道,一邊連著西歐一邊連著東亞的俄國雙頭鷹,已經悄悄在身邊蟄伏下來,等待著,等待著,等待著東方的龍一旦衰弱,就毫不留情地撲上去啄食、撕咬、吞噬!
和中國人能看到的世界不同,俄國人看到的世界,一邊是歐洲的工業革命、列國紛爭,一邊是亞洲的墨守成規、顢頇昏聵。而中國人,完全是你若順從,便是晴天!在上,忙著刪書;在下,忙著考試。上上下下齊心協力,以便為老人家湊成十全武功。康、雍、乾三代,從1654到1799年,近一個半世紀,完全和世界脫節。
於是,到了1911年,當歷史已經不再是什麼翻清復明的舊戲而當時卻依然有人打出「撲滿」、「算清」的旗幟時,這片土地上人們要面對的悲劇,簡直是不可避免的了。有一種說法是,孫文的革命果實被北洋的老傢伙們竊取了,這種創世神話,也就是革命小將炮製出來騙騙那些不讀書的人。事實上,得虧老成謀國的北洋老先生,才沒有讓吾人吾土在清帝遜位後陷於土崩瓦解。
反倒是,孫、蔣得勢之後,國家才敗壞了。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八佰》上映,果粉激動個啥!而果黑又激動什麼!如果不是蔣氏國民政府得了俄人真傳,一再念革命外交的咒語,不斷刺激倭人,以袁世凱之老辣,以顧維鈞之精明,中日矛盾焉能激化或者說那麼早就攤牌呢?
俄國人在1640年代,已經挺進到外興安嶺,只是因為清朝初年的武德尚且充沛,所以只好蟄伏,然而其實它對黑龍江的土地一直是心心念念的。所以,在倭人於明治維新崛起之後,圍繞著東北亞,實際上是個三國殺。任何兩家打起來,第三家都將獲利。俄人和倭人對這個局勢洞若觀火,心知肚明,只是,很多中國人尤其是新青年們尚在夢中!
1939年9月1日,德國人和俄國人相約瓜分波蘭,歐洲人以這一天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對此,把9月1日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一部分國人不能同意,他們認為1937年7月7日,戰爭就在中國打響了,所謂八年抗戰。
但之後便有人認為,實際上,在1931年9月18日,倭人侵入東北,對於中國人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打響了。
而我,覺得以上說法都是故意對某些歷史視而不見。
事實上,在1921年6月28日,俄國人於恰克圖越過國境線,對中國人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打響了。
1921年6月1日,俄共(布)遠東局、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會西伯利亞與遠東全權代表庫芬(Ф.И.Гапон)、蘇俄工農紅軍第五集團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和遠東共和國政府四方代表召開聯席會議,討論派出軍隊進入中國「剿匪」的問題;
1921年6月16日,俄共(布)中央ZZ局批准了關於向蒙古派遣紅軍和遠東共和國軍隊的指示;
1921年6月28日,蘇俄工農紅軍第五集團軍派出一支由康斯坦丁·奧古斯託維奇·紐曼和格利高裡·米哈伊洛維奇·切列米西諾夫率領的遠徵隊,與蘇赫巴託的蒙古革命軍一起在恰克圖地區越過國界。
越界就是入侵!不管以什麼藉口,不管那藉口多麼冠冕堂皇!
對中國人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在這一天爆發。
之後,倭人不甘人後,製造了「九·一八」,製造了偽滿洲國。只是,它太缺乏經驗了,在處心積慮了幾百年的俄人面前,它太沉不住氣了。它的戰線約拉越長,最後不得不和美國開打。於是,吞進肚子的「滿」、「韓」、「臺」、「琉」都不得不吐出來。如果不是中國情況特殊,後來,在1972年,它未必能把「琉」給拿了回去。
相較之下,俄人則穩健得多,或鯨吞,或蠶食,一點點把搶來的贓物給消化了。俄國人最初只是莫斯科公國,面積僅僅幾十萬平方公裡,到後來,一路東侵,擴張至中國人的鼻子下,面積達到近兩千三百萬平方公裡,而且還維繫了很長時間。這,比起西班牙帝國,比起大英帝國,比起日本帝國,都厲害得多。
更讓人費解的是,至今,中國人只說勿忘九·一八,卻從來不提勿忘六·二八。
俄國人實在是太神奇了!
最後,我想說,如果有誰拍一個徐樹錚什麼的,那麼,咱一定去給捧捧場。
就這吧,沒啥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