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三部曲,人生十八年

2020-12-24 郭老師說電影

《愛在黎明破曉前》-1995

《愛在日落黃昏前》-2004

《愛在午夜降臨前》-2013

導演:理察·林克萊特

主演:伊桑霍克、朱莉·德爾佩

出品公司:Castle Rock Entertainment

攝影:Lee Daniel

配樂:Fred Firth

導演和兩位主演只是帶著我們一起走過了三個城市,走過了人生的18年。三部作品以一種歷史傳記的規模和篇幅帶我們一起見證了兩個人由陌路人走向情侶,再由情侶走向夫妻(老夫老妻)的過程。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我自己大約用了三年時間才將三部曲全部看完。算下來勉強是一年一部吧。這中間我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有和每部電影相似的部分,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不妨試試用這個思路來看待這三部電影的審美特徵:

我國宋代一位詞人蔣捷人生三個階段三次聽雨,寫就一首傳世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對於如何表達人生不同階段心境如何這個問題,全世界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們都有自己的方法論,但最後給到觀眾時,卻總能讓人收穫類似的共鳴。其原因在我看來,就是因為「動情」二字——我們年輕時覺得生活還算容易,因此不怎麼隱藏自己,想到就說,想到就做。過了些年歲,受了打擊,抹去些許稜角,開始戴上面具,喜怒不再形於色,偽裝的本事也逐漸大成。最後暮年之時,見過的足夠多了,心性淡泊。能讓我們記得深刻的,還是那些個讓曾經的自己動情動容的人和事。歸根結底,「動情」而已。

優秀的藝術作品能讓我們慟哭的原因,也是在幫我們的感性煽風點火,助其暫時抽離理性的束縛,讓我們在這一段時間,只是我們自己而已。

所以其實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需要依靠足夠出彩的視聽語言打動人心的,這三部曲就不是。讓我們跟著兩位角色邊走邊聊,讓時間就這麼划過,從破曉到午夜就好。這難道不就是最好的「物質現實的復原」嗎?

儘管我這麼說了,但是三部作品下來仍然有很多內容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個是導演的視聽語言方案變化:

第一部作品給人的感覺就像少年聽雨,唇紅齒白:

鏡頭的方案也是以固定機位正反打和跟鏡頭為主,但這個小推軌的感覺還是很棒,很有為兩人首次正式對話的開始做鋪墊的意味(鑑於火車內狹窄的環境,我推測手持移動變焦的可能性會大點):

下火車之後的視聽方案主要就是由長鏡頭領銜的複合運動了,不過面跟和背跟還是最多的(面跟就是角色往前走,攝影師一邊倒退一邊拍角色正面;背跟是角色往前,攝影師跟拍角色背面):

以及偶爾出現的由空鏡搖出的雙人全景:

這個鏡頭也算視聽方案的一個變化,仰拍:

到第二部作品時,視聽方案出現了新內容,導演的技巧在這九年間是必然要精進的。

首先就是這樣的關係鏡頭——透過前景人物的輪廓拍攝主角:

然後我們再度見到了面跟:

以及和上一部對稱的搖鏡頭:

以及和上一部對稱的搖鏡頭:

以及和上一部對稱的搖鏡頭:

以及和上一部對稱的搖鏡頭:

看到下面這個鏡頭還是要感嘆一句,盛世不常,盛筵難在。昨日輝煌的巴黎聖母院,明日是否也都會是斷壁殘垣?可惜我最後一次去巴黎沒去看這裡,《一代宗師》中宮寶森說的好,「有些事,你不看吶,它就沒了」。

這段上樓梯的跟拍我很喜歡,好看:

第二部作品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種一比一還原現實時間的質感。這也是我說的第二個打動我的點。電影賦予了導演修改時間的權力,你可以讓時間升格到現實的一秒等於電影裡的一毫秒,也可以讓時間降格到現實的一秒等於千萬年。乃至「最後一分鐘營救」的套路,電影裡的一分鐘我們要用現實裡的二十分鐘來度過。但這種一比一(或者說接近一比一)的時間流逝反而很少有人去拍。因為在當下這個市場環境,「真」似乎是一種很難被接受的事情。

同時,歲月在二人的身上和臉上都留下了痕跡,也真是「江闊雲低,雁斷叫西風」的心境。

到第三部時,仍然是熟悉的面跟,但第二個人變成了男主角和前妻的孩子,伊桑霍克自己也有了肚腩:

導演的技術也是有新的進步的,我們看到了主觀鏡頭:

和車載鏡頭(應該是給攝影機鏡頭上了偏振鏡),當然也能看出來設備用的更好了,這個是ARRI MINI還是啥拍的?有沒有大佬看出來了?

這一部裡我們還看見了多人運動鏡頭,都是導演技法純熟的表現:

以及帶出優美景色的遠景:

此後就是我們上面分析過的視聽方案了。

如我上文所言,不是每一部優秀的電影都一定要用出彩的視聽方案打動觀眾。有時最打動觀眾的部分,是電影的內容本身——讓三位主創一起,用18年的時間,為我們講了一對夫妻的一生的二分之一的故事,這是極為接近電影「造夢」本質的事情。把他人的一生拍給你看,帶你去你尚未去過的地方,讓你看到已經被付之一炬的地方,讓你體驗你尚未體驗的人生。這些都是「造夢」。這也是第三個打動我的地方。至於你在夢裡是客人還是主人,只有你自己知道。

三部作品下來,導演的視聽方案逐漸多樣,技法逐漸成熟,被拍攝的兩位演員也各自成家立業。歲月理所當然在他們身上留下了痕跡。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在用同樣的初心拍攝電影,並且把這樣的初心分享給了我們,讓我們得以借這部電影看見自己人生的某個時代。

這三部曲對我最大的感念卻是其他的,本科畢業時我和另外幾位同學一起拍了一個講都市快節奏生活下快餐式的愛情的故事。現在再看,這個作品還有一些鏡頭是我們當時這幾位主創覺得驚豔的。可惜的是,現在的我再也拍不出這樣的鏡頭了。或者說現在的我暫時失去了這樣的心境。所以你瞧,歲月對我的雕琢是替我磨平了心境,磨得水波不興,磨得失去了很多東西。

我只想發個宏願,願世間電影人都能保留一份初心,願世間電影人一生的每個階段都能拍出驚豔自己驚豔他人的鏡頭。

我不打算分析這三部作品的劇情,因為每一個觀眾都可以從劇情裡映射出部分自己,不論這個自己是曾經的你,當下的你,還是你對未來自己的期望。所以即便我去解讀,你們看到的也不過是我而已,不是你們自己,這是無趣的。

我希望的是,在看完我的這篇分析後,你能在這三部作品裡,找到你不曾看到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愛在三部曲」——人生十八年
    《愛在黎明破曉前》——美國青年傑西和法國女孩賽琳娜相遇於歐洲的某個角落, 在一段浪漫的夜晚過後,兩人分別了。《愛在黃昏日落時》——九年後,傑西在法國巴黎與賽琳娜再次相遇了,兩人再次產生了濃烈的情感,這一次兩人發誓再也不分開了。《愛在午夜降臨前》——兩人結婚,對於教育孩子和追求自己夢想的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
  • 「愛在」三部曲丨以十八年的愛情路,道盡不同階段的深思與啟示
    而被奉為愛情圭臬的影片——「愛在」三部曲(1995年上映《愛在黎明破曉前》、2004年上映《愛在日落黃昏時》、2013年上映《愛在午夜降臨前》),就是三部可以給予我們關於愛情無限遐想與啟示的影片。「愛在」三部曲,是理察·林克萊編劇及執導的三部愛情影片,同一個導演、同樣的主角,三部影片間的劇情跨度18年,上映的時間也同樣跨度18年。
  • 《愛在》三部曲,人生必看的經典愛情電影
    今年恰逢首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上映25周年,今天和大家一起重溫由伊桑·霍克與朱莉·德爾佩主演的經典愛精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     從1995年到2013年,橫跨影壇18年的《愛在》系列三部曲,沒有電影常規的故事情節,主軸全圍繞在男女主角的不斷對話,而男女主角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三度聚首,角色的性格、樣貌、心境與生活狀態,也隨著歲月的流逝在劇中逐漸蛻變
  • 「愛在三部曲」之《愛在黎明破曉前》,有一種愛情叫一見傾心
    當一個接著一個九載時光的約定被兌現,導演用了18年,顛覆了電影裡最常見的浪漫愛情觀,為我們展現了一段綿延悠長的愛情故事和一首字字珠璣的人生長詩。「愛在」三部曲,由《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三部影片組成,用十八年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
  • 「愛在三部曲」之《愛在午夜降臨前》,美好的愛情始於緣分,幸福的婚姻需要經營
    《愛在午夜降臨前》是「愛在三部曲」的最終篇,當然也不排除2022年又出現一部「愛在」系列。 如果說《愛在黎明破曉前》是相遇的浪漫邂逅,《愛在日落黃昏時》是重逢的怦然心動,那《愛在午夜降臨前》就是生活的一地雞毛。 經歷了愛情的甜蜜之後的男女主,似乎不再浪漫依舊,如何在婚姻的「面紗」之下維持愛情,則成了影片講述的重點。
  • 電影賞析|《愛在三部曲》——不只是愛情,更是人生
    在這個愜意的夜晚,要給大家推薦《愛在三部曲》系列,相比眾多的愛情片,《愛在三部曲》實在算是小眾又獨特。不喜愛它的人,連1分鐘的開頭也堅持不下去,喜愛它的人,卻可以反反覆覆的翻看。它到底有何魅力?你認同它的愛情觀點嗎?今天,我們來看「文君日記」怎麼說。
  • 「愛在」三部曲: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
    記得幾年前,閨蜜第一次向我推薦這部電影: 「簡稱愛在三部曲,每九年一部,三部電影,十八年。」
  • 愛在三部曲:遇見你之後,才明白這是愛啊!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前》、《愛在午夜降臨前》這三部電影,這是同一導演同一對男女主角用了十八年的時間演繹的愛情三部曲,也是最經典的愛情電影系列之一。《愛在黎明破曉前》——那一夜真是美好!火車上的偶遇,他俊秀翩翩,她青春可人,最重要的是他們竟然還聊得很投機,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 1907光影公益劇場Vol.54丨「愛」的三部曲——理察·林克萊特
    下周我們將為大家選擇「愛的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這三部影片是由同一導演、同一對男女主演用十八年的時間奉獻了這三部曲,就看看男主女主的臉,你都能看到時光流逝留下的痕跡
  • 這些經典電影三部曲,一部不看太可惜了,看哪一部是你最愛?
    下面一起來看看電影史上的一些經典三部曲。1、指環王每每談起三部曲,《指環王》絕對繞不開,這個系列由小說改編,以魔戒為線索,展開了一個浩大的魔幻的中土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魔法,巫師,矮人,半獸人,精靈,人類為主導,互相徵伐,最後因為一枚戒指的誕生而互相團結共同抵抗半獸人。
  • 【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無聲訣別阿一交出動人演技 楊秀惠依依不捨:當人生最後一場戲
    《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前晚播出大結局,「埋屍七子」下場各異,令劇迷再三回味。說到《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最悲情的角色,相信屬楊秀惠演的啞女「阿倩」,劇中跟陳山聰飾演的阿一,共歷患難卻無法終老,結局一幕,阿倩看著最愛離世,心如刀割一幕,楊秀惠演出感動不少觀眾。
  • 「愛在」三部曲:影史最浪漫的一夜情
    浪漫的邂逅如何催生迷人的愛情,久別的重逢能否再續遺落的情緣,溫柔的堅守如何挽留搖曳的婚姻。
  • 愛在三部曲
    好久沒更新電影啦...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超級經典的戀愛電影——愛在系列電影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時這部系列電影講述男女主角從火車上相遇.九年後因為一本書再聚首.到最後兩人走到了一起組建家庭的故事。
  • 周末推薦 | 希臘浪漫三部曲——愛在黎明、日落、午夜時...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巴黎前】和【愛在午夜降臨前】是許多人心目中浪漫愛情電影的經典三部曲。
  • 《愛在黎明破曉時》三部曲,對白絮語讓你有想談戀愛的衝動
    《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這著名的三部曲,廣為人之的賣點便是每部續集都暌違近九年推出,前後加總等於十八年的歲月,想想時間能在這段日子裡對Jesse和Celine做些什麼?他們初次在火車上的相遇,彼此藏在眼底的熱情,透過不斷交換眼神時,想把對方燃燒至體無完膚。
  • 愛在三部曲之《愛在黎明破曉前》|愛的邂逅
    今天要分享的電影是一個愛情電影系列中的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它是愛在三部曲的第一部,之後會繼續分享第二三部。愛在三部曲是理察.林克萊特導演的三部愛情電影,分別為《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三部電影的拍攝前後跨越18年,男女主角們用真實的歲月痕跡演繹了角色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生經歷。
  • 「愛在」三部曲
    《愛在黎明破曉時》被影迷戲稱為「話癆電影」、「相聲電影」,該電影從頭到底就是伊桑·霍克扮演的傑西和朱莉·德爾佩扮演的賽琳在對談人生、談世界,談愛情、談生活,其完全靠兩位主角的表演和精彩臺詞推進。實際上,太多的對話並不特別適合用電影的形式來表現。令人驚奇的是,創作者勇敢、大膽的嘗試居然獲得了成功。
  • 愛在系列三部曲$生活是不矯情的念想 是心平氣和坦然生活的動力
    編輯|Lyndon歌曲|愛在系列三部曲ost 我們可能未曾謀面 ,但也許我們早已相識 ,不同的城市 ,我們聽著同樣的音樂 ,我是夕夕 ,這裡是夕夕的聊天記錄!《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這一系列三部從旅行的豔遇開始,導演和兩位主演,每隔九年聚在一起拍一部。讓人眼睜睜的看著這對人物從花樣少年逐步過度到中年,從浪漫到錯過,從激情到平淡,從埋怨到遺恨,聽著他們在每部裡大量的「嘮叨",這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啊!
  • 三部經典愛情電影:愛在三部曲
    愛在系列電影從不同時間階段探討了男女之間愛的浪漫,亙古不變的兩性摩擦衝突,一部比一部更自然真誠坦白,不同人生階段看有不同的感觸與共鳴。>1《愛在黎明破曉前》1995年,愛在三部曲之一,影片源於片尾感謝的一個叫Amy Lehrhaupt的女人。
  • 愛在系列三部曲是什麼哪三部 愛在系列三部曲電影介紹
    我記得《愛在》系列有三部吧,分別是哪三部?這三部電影的觀看順序又是什麼?  愛在系列三部曲分別是:《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愛在系列三部曲的觀看順序也是按照這個順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