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奧斯卡必定有《小丑》(JOKER)。這是 DC 漫畫有史以來最「離經叛道」的一部電影,它壓抑、黑暗甚至帶著濃烈的致鬱效果,它雖沒有漫威的宏大製作,也沒有酷炫的 CG 畫面,但這並不妨礙《小丑》的偉大。
截止到今天《小丑》全球票房已突破 10 億美元,這是電影史上第一部突破 10 億美元的 R 級電影,也是 DC 漫畫繼《蝙蝠俠》系列電影、《海王》之後又一部 10 億美元大片。
作為一部少兒不宜的 R 級電影卻在今年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上收穫了長達八分鐘的起立歡呼,隨後 45 萬人在專業影評網站 IMDB 上打出了 8.8 分挺進了電影歷史前十,在豆瓣上 21 萬電影愛好者也為《小丑》打出了神級 9 分。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部影片?如此叫好又叫座?這一篇不妨帶你走進小丑的世界。
關於小丑
小丑(JOKER)是 DC 漫畫元老級人物,誕生於 1940 年。在漫畫中小丑被描繪成一個面色煞白、畫著驚悚大紅嘴、頂著一頭凌亂骯髒綠髮的怪胎,纖瘦的身體被紫色的西裝包裹,每每出場都是一副猙獰囂張的模樣。
小丑是蝙蝠俠的頭號對手,很多人誤以為小丑也擁有什麼超能力,可以上天入地等等,然而小丑卻是一個凡人,他不平凡的地方在於他披著驚悚的人皮卻有著怪物般的心狠手辣。
在 DC 漫畫中小丑有著極高的作案智商、善於投毒、狡猾殘忍!在漫畫中他一槍打殘了蝙蝠女芭芭拉·戈登,致使蝙蝠女半身不遂,蝙蝠女作為蝙蝠俠最要好的搭檔,小丑的這一擊讓蝙蝠俠幾乎跌入谷底。
此外小丑設計了圈套讓超人殺死了自己的妻子露易絲,最慘的是當時露易絲還懷著超人的孩子,這麼悲慘的轉折也自然造就了 DC 史上最精彩的主題《不義聯盟》,在《不義聯盟》中小丑被超人一拳打穿讓人看得大呼過癮。
在 DC 迷眼中小丑甚至高於反叛,他直擊人性痛點的「惡」也讓小丑常年穩居反叛角色 TOP 1,被IGN 評選為最偉大的漫畫反叛角色。
但在 DC 漫畫打造小丑之前,小丑本身就是矛盾與痛苦的象徵,在追求藝術生活的同時卻又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向七八十年代致敬
《小丑》也是如此,明明是一部漫畫改編的虛構電影卻用一種格格不入的敘事手法將人性的「惡與善」完全顛覆,原來反叛也可以改變世界成為「英雄」。
《小丑》本身不是一部簡單的科幻片,它實質是一部「撥亂反正」的現實主義犯罪電影。影片中的哥潭市試圖還原了 20 世紀 80 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為生計而逼瘋的底層人民被迫開始與上流社會進行反抗,小丑誕生於這個畸形的社會,是時代賦予他「解救世界」的使命。
左:傑昆·菲尼克斯 / 右:希斯·萊傑
很多人說「自希斯萊傑之後,世上便再無小丑」,但傑昆·菲尼克斯所飾演的小丑卻向大眾展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可憐兒,一個背負太多不幸的遺棄者。
希斯萊傑賦予了小丑的「惡與狠」,而傑昆賦予了這個虛構角色的「肉與靈」。
在成為小丑之前,主人公亞瑟(傑昆·菲尼克斯飾演)本身就是一個職業小丑演員,住在貧民窟裡生活一貧如洗,在經歷自身患有精神病、遭受小混混毒打、母親欺騙他、世人嘲笑他等等打擊之後,亞瑟開始徹底黑化。
看到最後,會發現這部影片的矛盾在於影片不是在懲罰「惡」,而是在教唆他人一心向「惡」,從壓迫到反抗,故事劇情好像充滿了豐富的合理性。
貫穿於影片亞瑟那令人不寒而慄的大笑,再到與心理醫生交談開了七八瓶藥,一個悲慘小人物的形象活靈活現。
曾提名三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傑昆·菲尼克斯為了人物效果,瘦了整整 47 斤,瘦弱的人物形象也在詮釋著小人物的無助與悲慘,演員天人合一的表演讓人物塑造變得更為「豐滿」。
對於人物和歷史的還原與刻畫讓小丑跳脫虛構走向現實。
迷人的藝術表現
在小丑電影中,藝術語言的展現也是淋漓盡致,比如現代舞的運用、演員的妝容、向超現實藝術致敬等等,都匯集成了影片最耐看的地方。
比如在影片中亞瑟在地鐵上遭到三個男子的毆打,最後出於防衛開槍打死了他們,因為害怕而狂奔到衛生間跳舞那段。
在這裡導演用翩翩起舞的方式詮釋了亞瑟內心脫變的第一步,這段舞演繹得看似漫不經心卻又流露出亞瑟內心的煎熬與矛盾。
現代舞在其中運用最出色的場景是亞瑟穿上一身紅色西裝在樓梯上跳舞的那段。
這個樓梯場景如今因為小丑電影的爆紅而成為著名的網紅打卡地,很多 DC 影迷打扮成小丑模樣在這裡跳著相同的舞蹈然後上傳至 Instagram,引得眾人為之模仿。
右:《Lips of Thomas》,Marina Abramovic
妝容與服飾也是本次電影值得一提的亮點,小丑本身就是個「完美」的人體藝術,小丑用血液營造出一種原始的過度笑容,這與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的藝術品聯繫聯繫在一起,後者創作了一件名為《利普斯之口》的人體藝術,他們通過自己的身體來展現人性的極限。
《魅影縫匠》劇組
在服飾與妝容方面,這一次《小丑》依舊請到了好萊塢著名的製片設計師 Mark Friedberg和戲服設計師Mark Bridges,說起兩人的合作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比如去年斬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的影片《魅影縫匠》就是由兩人合作完成。
為了還原美國 80 年的街景,偌大的紐約城幾乎被 Mark Friedberg 翻了個底朝天,終於在紐瓦克(大紐約市一部分,新澤西最大港市)找尋到一處完美之地。
在劇中阿卡姆州立醫院其實是布魯克林陸軍候機樓附樓建築
地標樓梯位於布朗克區安德森(Anderson)和莎士比亞大道(Shakespeare Ave)之間的 W 167th 街道
落敗的哥潭市也終於不靠任何後期製作被原汁原味的呈現給影迷。
黃色的廣告招牌,七八十年代的街景,這一切都被 Mark Friedberg 安排得極為精巧。
為了這飽滿的做舊效果,戲服設計師 Mark Bridges 針對每個出鏡人員的角度,進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試色,為這部電影梳理出那些迷人卻又自然的頹廢感。
片中亞瑟的每件衣服都通過染色進行「老化」。這些看似鮮明奇怪的亮色其實都摻雜著不同的灰, Mark Bridges 的用心良苦也讓整部電影很有代入感。
亞瑟坐在鏡子前塗抹唇部顏料的一幕,嘴上的紅也是化妝師精心調製的血磚色(也就是血被氧化後的顏色),只為了凸顯出「古樸」質感,唇部看似微小的細節,但是如果用了大紅色、南瓜色那一定有些許違和。
其實早在七八十年代,小丑的妝容和造型還借鑑過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教皇主題畫作,畫中的人物有著野性的雙眼和痛苦撕裂的嘴巴,這一切是對現實生活及權貴的諷刺批判。
安迪·沃霍爾與 Nico 扮演蝙蝠俠
小丑的誕生也相應成為眾多藝術家的靈感源泉,比如對安迪·沃霍爾來說,他在幾部作品中都詮釋了蝙蝠俠的標誌,並製作了未經授權的電影《蝙蝠俠》,小丑的破壞行為本身就是一場迷人的波普藝術。
關於小丑,除了劇中的演繹,幕後趣聞也是呈現這部佳作的必要趣點。
希斯·萊傑與傑昆·菲尼克斯
在生活中,希斯·萊傑和傑昆·菲尼克斯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朋友,希斯·萊傑在 2008 年憑藉《黑暗騎士》斬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冥冥之中是緣分,明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傑昆也有望脫穎而出。
電影中有三種不同的笑聲,傑昆·菲尼克斯的炸裂演技分別為觀眾帶來了「痛苦的笑聲」、「一個男人發自肺腑的笑聲」和「變成小丑的囂張笑聲」,三種不同的笑聲分別出現在上圖三個場景中,大家觀影時別忘留意。
《大笑的人》劇照,1928
《小丑》很多演繹靈感都來自 1928 年的無聲電影《大笑的人》,這部《大笑的人》其劇情改編自雨果最不成功的小說《那個大笑的男人》(The man who laughs),劇中的男人同樣頂著一副猙獰的面孔。
劇中亞瑟奔跑動作也是男主傑昆·菲尼克斯獨創的一種角色塑造方式,在劇組大家都笑稱這是「亞瑟式奔跑」。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與傑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
在《小丑》自10月上映以來, 全球搜索小丑次數最多的網站竟包含加拿大成人門戶 Pornhub,搜索次數達到 74 萬餘次,此外《小丑》破解了IMDB(世界網際網路電影資料)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十部電影」列表,僅次於《教父》和《肖恩申克的救贖》。
在電影開拍前,導演託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要求男主角傑昆·菲尼克斯練習不同的笑聲,隨後在導演面前一一試鏡。傑昆認為小丑的笑聲應該是痛苦的,而不是歡快的笑聲。
最後對於《小丑》,相信每個人對此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定它為眾多漫畫衍生劇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那就是讓虛幻回歸現實,用最簡單的表現手法去講好一個故事,不再反覆贅述「善與美」。
當電影末尾,小丑站在車頂開始妖嬈起舞像是解脫...像是復仇...相信這一幕讓愛這部電影的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