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電影《小丑》影評:世界在下沉,做蝙蝠俠還是小丑

2020-08-28 走兔船長

今年有兩部好電影值得一看,年中是奉俊昊的《寄生蟲》,年尾是DC的這部。

電影《小丑》

看過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的人,都不會忘記電影中萊傑飾演的小丑瘋狂的笑聲和嘴角微笑般的疤痕,人們說:「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然而傑昆·菲尼克斯的演出讓這句話成為歷史。萊傑版小丑曾說:「Madness is like a gravity. 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瘋狂就像是萬有引力,讓一個人陷入瘋狂只需要輕輕一推),他用「a little push」形容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像是克爾凱郭爾關於信仰的描述,「Leap of faith」(信仰的一躍),信仰與深淵之間,只是躍過或者墜落的區別。

這讓人想起《小丑》中小丑阿瑟回家時那條漫長的樓梯。導演用遠景捕捉他的背影,他總是沉重地邁開腳步,搖晃、緩慢、承擔著重負,但還要不時竭盡全力地仰頭微笑,要繼續攀登,因為「don’t forget to smile」,小丑的使命是帶給人們歡笑。他的笑卻像痛苦地哭訴。

影片後半段,鏡頭再次投向那段樓梯,這次小丑精心打扮,他不再上升而是下降,他輕快地跳著影片中不斷重現的小丑之舞,他不再是那個衣衫破爛、腳步滯重、充滿了痛苦的阿瑟,他是拋棄了一切期待與希望,同時也拋棄了一切責任與道德的小丑。他完成了向惡的墜落,飛向深淵時無比輕鬆。

如果說,《黑暗騎士》是一個答案,它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完全體形態的反社會者的瘋狂與恐怖,那麼《小丑》就是一次追問,追問「a little push」究竟是什麼,人為何倒向深淵?

在沉鬱的大提琴演奏下,影片給出了很多解釋。街邊小孩子們對於阿瑟毫無理由的毆打和捉弄;當阿瑟想要逗笑一個黑人小孩時,小孩母親冷漠的指責;同事卑劣的手段;他人對於自己喜劇表演的嘲弄;精神失常的母親和兒時的虐待;愛的缺失和幻想;失業;公交上危險的失控……

古希臘悲劇作家歐底庇德斯說過:「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阿瑟用左手寫下:「我只是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命更有意義。」( just wish my death makes more sense than my life.)以及用左手手勢頂在自己的太陽穴,都在暗示小丑的精神即將崩潰。同時也是致敬1976年電影 《計程車司機 Taxi Driver》裡面同樣男主角特拉維斯精神世界已然瘋狂。

Joker的編劇創作了一個多維度蠶食阿瑟,致使小丑最終誕生的環境。或許哥譚市的貧富差距,民眾的仇富心態,富人階級的歧視和剝削,管理者的視而不見,人心的冷漠與勾心鬥角,才是混亂真正的根源。片尾的犯罪小巷與開篇在小巷裡毆打小丑呼應,槍聲瞬間帶走了布魯斯的雙親,也鋪墊了小丑的宿敵,蝙蝠俠的誕生。

我們每個人心中或許都住著一個小丑,一個蝙蝠俠,小丑代表著暴力,無序,混亂,嫉妒,貪婪等等負面價值,但我們同樣也可以選擇以「蝙蝠俠」代表善良與正義的方式去感化他,認可他,同情他甚至改變他。不被電影中的「小丑」反社會極端人格控制住自己。因為當你凝視內心的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一旦把心中的惡放出來,它會一直圍繞著,吞噬著你。想要擺脫忘卻深淵,最好方法是向上看,向善走。

縱使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人性這個東西,就是善惡的念頭,就是人在神和魔鬼之間籤下的契約。

這或許正是帶給我們深入的反思與警示,絕不是盲目的崇拜或效仿。

如果能做一天的「英雄」,你想做蝙蝠俠還是小丑? 單選
0
0%
蝙蝠俠
0
0%
小丑

相關焦點

  • 《小丑》劇照海報(全)+ 官方影評
    官方影評 《小丑》被業界描述為一部風格大膽的獨立電影,以蝙蝠俠的死敵為主要角色,在社會評論層面具有一定價值,且十分有趣。從這個角度說,這部電影真的沒有讓人失望。它不是部動作戲,也並不帶有明確的主觀意圖和目的性,而是一部發人深省、帶有人物性格特徵研究性質的電影。
  • 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影評,小丑全解析
    影片中,反派角色小丑的終極目標是要證明,沒有人是不會崩壞的,而放眼整個高譚市,「正義的象徵」蝙蝠俠,是小丑唯一的障礙,因此,對付蝙蝠俠就成了小丑的唯一任務,為了完成這個目的,他制定了一系列縝密的計劃。在預測了甘博正在期待自己被抓,小丑假扮成屍體成功地接近了甘博,殘忍地殺害了他之後,黑幫也正式接受了他的天,讓小丑代表他們出面對付蝙蝠俠,至此,小丑的準備工作已就緒,可以跟蝙蝠俠正面對決了!
  • 獲得了金獅獎的神作《小丑》到底講了什麼?獨家賞析小丑
    小丑是華納以小博大的典型,以很小的預算薄到了金獅和多項神作,還得到超級英雄少有的豆瓣8.8的高分,可以說是十分成功的影片啦,商業與口碑齊飛,那麼小編今天就從電影語言來簡單解析一下這部神作吧。素材來源於網絡小丑中插入了蝙蝠俠布魯斯韋恩這條線,看似單純,其實導演用蝙蝠俠父親來暗示小丑和蝙蝠俠的一體雙生,一個因為他成了惡魔,一個因為他成了英雄,瘋子和英雄距離一直都是這麼短,這種關係一直是蝙蝠俠內核,包括諾蘭的黑暗騎士中也暗示了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雙生關係
  • 另一個神作版本的小丑身世起源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Noodles天下的影蟲,都從蝕蛀全世界的電影開始一部好的電影,可以激發出很多話題討論。上半年典型如《寄生蟲》,下半年則首推《小丑》。上周,小萬家族從《小丑》刷新超級英雄電影的模式和上限這一層面談了談這部年度話題作。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聊聊小丑的起源故事。
  • 影評:《蝙蝠俠·黑暗騎士》看小丑的瘋狂
    >》,現在大概只記得安妮海瑟薇飾演的貓女,其他都沒有任何印象了,可見即使不預習功課,這類電影還是能看的。為何小丑如此殘虐,電影並沒有交代的很清楚,小丑想贏,通過贏了蝙蝠俠,他就能成為控制整座城市的人。,他還是後繼有人。
  • 蝙蝠俠與小丑
    小丑逃脫之後又製造出了更大的災難,更多的平民死去,雖然最後小丑掛掉了,蝙蝠俠如果早些幹掉小丑的話就避免了更大的災難。《蝙蝠俠之黑暗騎士》08年上映至今,我幾乎每年都看一遍,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蝙蝠俠不直接幹掉小丑,而且在影片中小丑曾經主動找死,被蝙蝠俠的摩託車迎面撞擊,即將撞上的一剎那蝙蝠俠掉頭,還差點把自己摔傷。如果你也是蝙蝠俠的粉絲,會對上面的情節很熟悉。
  • 電影《小丑joker》,小丑們為什麼放過小時候的蝙蝠俠?
    《小丑2019》宣傳時坦言電影獨立於DC漫畫,取材卻離不開DC漫畫,亞瑟扮演的小丑和年輕的蝙蝠俠本身就有交集,這也為小丑和蝙蝠俠後來敵對做好的鋪墊。電影結尾,亞瑟和心理專家聊天時,回憶到小丑放過小男孩(蝙蝠俠)的片段,並稱之為一個好笑的笑話,這句話讓人深思。 究竟出於什麼樣的心理,小丑們饒過了他們憎惡至極的韋恩的孩子。
  • 《蝙蝠俠》中的小丑
    事實上傑克·尼科爾森只出現在1989年蒂姆·伯頓執導的蝙蝠俠系列電影中,在其他一些作品中他作為「傑克」被提到過,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小丑的名字是沒有被提及的。 ▲1989年蒂姆·伯頓執導的蝙蝠俠系列電影,由傑克·尼科爾森扮演小丑2、主創者傑瑞·羅賓遜是從撲克牌中得到的靈感嗎? 小丑眾所周知的「小丑」牌是造成該誤解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小丑的靈感來自於康拉德·韋特於1928年電影[笑面人]中的表演。
  • 小丑到底愛誰?哈莉·奎茵還是蝙蝠俠
    喜歡DC漫畫或電影的小夥伴,一定非常熟悉小丑這個角色,小丑是誰?他是一個犯罪天才,一個恐怖大師,一個蝙蝠俠天生的死敵!在哥譚市,小丑仿佛就是上帝一般的存在,他雖然沒有任何能力,但他卻可以指示像貝恩、稻草人、雙面人等超級罪犯為他賣命,這仿佛就是他的一種人格魅力。
  •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華納重啟《蝙蝠俠》電影,選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時候,就已經與傳統的漫改電影越走越遠,他們和諾蘭達成共識,要拍屬於後者的電影。賦予影片厚重感、真實感,挖掘人物魅力,營造黑暗墮落氣氛。以小丑和蝙蝠俠為代表,放大至反派和超級英雄的關係,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耐人尋味。到底是捍衛正義的超級英雄,刺激超級反派出面挑釁,還是超級反派作惡多端,催生超級英雄現身打擊。不過說到最後,難免得出這樣結論——超級英雄離不開反派,反派亦不能沒有超級英雄。
  • 【人人都是Joker】《小丑》影評
    第一次寫影評,出於對蝙蝠俠這一我最愛的超級英雄的情懷。
  • 《蝙蝠俠:三個小丑》小丑們造型曝光,小丑和蝙蝠俠的終極故事即將展開
    最近,DC漫畫世界裡,曼哈頓博士終於現身了。他的這一次出現,或許能夠為我們揭開重生時期的一些謎團。
  • 哈莉·奎因跟小丑的愛恨情仇,小丑更愛蝙蝠俠還是小丑女呢?
    哈莉·奎因跟小丑的愛恨情仇,小丑更愛蝙蝠俠還是小丑女呢?在DC當中,蝙蝠俠的人氣應該是超級英雄裡面最高的一個了,在反派裡面,小丑和小丑女的人氣也是最高的,小丑女哈莉·奎因、小丑、蝙蝠俠三人的關係也一直有一些微妙,小丑女哈莉·奎因愛上了小丑,但是小丑愛哈莉·奎因麼?
  • 菲尼克斯:小丑人生
    對小丑隻字未提,只涵蓋了關注環境、動物保護以及種族主義等問題,讓我們先看一下現場致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小丑》這部電影小丑是DC漫畫裡的經典反派,也是蝙蝠俠的宿敵。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小丑》的劇情,那應該就是:「小丑,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大家熟悉的那個小丑的。」
  • 小丑蝙蝠俠哈莉三角戀!《蝙蝠俠:白騎士》將展示一個瘋狂的世界
    近日,在紐約動漫展上,媒體與該劇製片人肖恩·戈登·墨菲一起深入挖掘了《蝙蝠俠:白騎士》的混亂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小丑「治癒」了他的精神錯亂,決定翻開新的英雄篇章——這讓一個徹底不相信他的披篷騎士沮喪不已。
  • 小丑笑臉的傳遞,以及蝙蝠俠小丑的對立統一
    就是在《小丑》中,其實小丑被設定為蝙蝠俠同父異母的兄弟。因為蝙蝠俠爸爸的自私和殘忍,拋棄了小丑母子。所以導致小丑最終暴走,然後引發了蝙蝠俠父母遇害事件。讓蝙蝠俠的童年和小丑的童年一樣不幸。但卻因為蝙蝠俠的個人選擇,從而使蝙蝠俠和小丑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我非常同意這個說法。很多人看《小丑》覺得不適,這個恰恰是影片的成功之處。
  • 蝙蝠俠與小丑 | 經典回顧
    小丑本是喜劇演員,但是一次次搞砸演出,遭人嫌棄讓他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自信。拖欠的房租,需要養活的家庭,一件件生活壓力捶打著一個瘦弱的身軀。但好在他有一個好妻子,無論是工作失意還是生活困難,妻子總是不忘給他關懷與溫暖,不斷的安慰成了讓他繼續生活下去的最後動力。然而命運卻對他做出了殘酷的選擇。一件不可能的意外發生了,聽起來就像被安排好的一樣,妻子離開了他。
  • 小丑和小丑女分手了?蝙蝠俠背了黑鍋
    為了過癮,小編我刷了好幾遍《猛禽小隊》的預告片,那麼這部電影的起因是什麼呢?好像是哈莉·奎茵和小丑分手了,因為哈莉·奎茵就失去小丑的保護,所有哥譚市好多罪犯都想置哈莉·奎茵於死地,然後哈莉·奎茵就和「猛禽小隊」組隊打黑幫。那麼哈莉·奎茵為什麼和小丑分手呢?
  • 《蝙蝠俠黑暗騎士》小丑5大特質!影評
    提到DC電影,最容易讓你想到的影片莫過於《蝙蝠俠黑暗騎士》,而在這部影片中,最讓你難忘卻是由希斯·萊傑飾演的配角,小丑,這部劇中作為反派的小丑,不僅顛覆了以往影視界對反派的定義,還為反派角色設下了難以超越的障礙
  • 《小丑》| 不屬於蝙蝠俠的反派
    不因蝙蝠俠偉大而偉大看之前就做了心裡準備,想看傑昆·菲尼克斯如何挑戰希斯·萊傑的小丑角色,當時心裡還想的是「挑戰」,並非是「超越」。但是在看完整片之後,不得不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傑昆·菲尼克斯所扮演的小丑,是比希斯·萊傑更加完整的一位,他不需要蝙蝠俠作為二元對立的呈現,就這部電影來說,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不需要蝙蝠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