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7歲孩子讓媽媽頭疼的是每周2次以上的頻率在尿床

2020-12-28 依子鈞

喜歡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依子鈞

冬天天氣寒冷,北方有暖氣還好點,像靠近中間既寒冷又沒有暖氣的地段,溫度非常低的時候,真能把人凍哭,從盆裡擰起來的毛巾,掛起來沒一會就凍住了。

在這季節裡,最讓媽媽們頭疼的事就是孩子尿床,剛剛換上的被子,一晚就被孩子弄溼了,又得洗又得曬,溫度低的時候就算有太陽,也不一定能曬乾,一般只能烘乾。

「醫生,都上小學了,還尿床,這天氣我可怎麼辦哪?這周都換了3床被子了。」李媽媽無奈又有點生氣地對醫生說。

原來李媽媽的孩子7歲了,之前也尿床,自己並沒在意,因為小孩子們都會尿床,等到長到一點自然也就不尿床了。可李媽媽的孩子吧,並沒有好轉,以前只是偶爾尿床,近期好長一段時間是越來越頻繁了,經常一周2-3次尿溼床,真是越冷次數越多。有人告訴她說,天氣太冷,孩子懶不願意起床。可鄰居的護士女兒建議她,孩子的這個情況,還是去醫院看看比較好。所以李媽媽帶著孩子去找了醫生。

經過醫生的詢問和檢查,孩子屬於遺尿症。

遺尿症指的是孩子在睡覺時不能醒過來自主地排尿,然後發生無意識的排尿。病因有遺傳因素,也有發育以及膀胱等因素,症狀包含尿褲子和尿床。

基本上孩子小時候都會尿床,多數是在3-4歲左右就不再尿床,或者尿床次數極少,這種孩子的情況,家長們不用過度焦慮,可以繼續等待觀察。

但如果孩子在5歲以後,還頻繁地發生尿床,每周2次以上持續3個月以上的,最好是就醫了。

所以,若是您的孩子5歲了,還是經常性地尿床、尿褲子家長們得多加注意了。

尿床帶給孩子的影響

★當孩子們尿床時,有的家長們對孩子的尿床行為反應過度,取笑、責怪、甚至打罵孩子;這樣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慢慢變得膽小,孤僻,在同學之間也顯得不合群。

★家長們的過度指責,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睡覺緊張,越不想尿床時,反而更容易尿床。

長期尿床的孩子影響生長發育,對智商和身高都有影響,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或者身高偏矮等

要想減少孩子的尿床行為,有如下做法:

1. 父母們多些寬容,以平常心對待,給予孩子鼓勵,不責怪孩子,比如黃磊之前在微博就曬過,對於自己女兒尿床的做法。

2. 部分孩子因為長期使用尿不溼,晚上父母們沒有喚醒孩子去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習慣性排尿,時間久後,易發生尿床。

3. 白天保證孩子的正常飲水量,晚飯要早點吃,儘量是以清淡為主,睡前2小時左右儘量是不喝水進食。

4. 晚上不要逗孩子,不要孩子進行劇烈運動,也不要讓孩子看緊張的電視,這樣就不會因孩子的過度興奮和疲勞,導致睡得太沉而尿床了。

5. 記錄出孩子發生尿床的時間,提前半個鐘左右去叫醒孩子,讓孩子起床排尿,這樣能幫孩子建立起排尿的條件反射,自己到時就會醒來排尿。

6. 讓孩子多喝點水,在白天的時候,有尿意時,稍微忍一會,但不要超過半個鐘,每天適當地進行1-2次的憋尿訓練,這樣做可以提高膀胱的控制力。

7.部分孩子有便秘的情況,也會造成尿床的問題,可以給孩子吃些纖維素較高的食物,比如:燕麥、紅薯、玉米、火龍果等蔬菜水果類。

尿床行為對孩子,年齡越大越容易造成心理陰影,若孩子屬於遺尿症,要及時就醫,同時在生活管理和飲食方面也做出些調整,不讓尿床成為孩子的童年陰影。

您的孩子多大就不尿床了呢?歡迎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正確對待處理孩子尿床,否則後果很嚴重!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大約20%的5歲孩子,10%的7歲孩子和5%的10歲孩子依然會尿床;而著名醫療機構梅奧診所認為:7周歲之前,尿床都屬於正常。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及統計手冊 ( DSM-Ⅳ)的診斷標準,兒童5歲以後每周夜間不自主排尿2次及以上,並持續3個月,即可診斷為遺尿症。如果孩子符合這個特質,且尿床給孩子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和心理上的壓力,最好帶孩子去檢查一下,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 9歲男孩還在尿床?專家:5歲以上孩子頻繁「畫地圖」,是病,得治!
    媽媽說,因為尿床的問題,小樂經常半夜睡不好,造成白天精神萎靡、脾氣急躁,學習成績也是「一言難盡」。 據介紹,一般情況下,孩子在3~4歲開始控制排尿,如果5~6歲以後還經常性尿床,每周兩次以上並持續達6個月,醫學上就稱為「遺尿症」。這是一種常見病,在我國,男孩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
  • 尿床也會毀孩子一生?醫生:尿床危害,僅次於父母離婚
    隱隱細聽,原來因為孩子尿床的事情。大半夜的,除了同情小朋友之外,芽芽媽突然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小時候,真的是被各種謠言嚇大的。比如說:西瓜吃完不吐籽,臉上會長雀斑;白天玩火,晚上會尿床……現在當然知道了,玩火不會尿床,但是尿床不是長大了就好了。 五歲以後孩子還總尿床,爸爸媽媽需要注意了。
  • 10歲小女孩突然尿床,孩子驚慌又內疚,媽媽教科書式做法引人深思
    經常有家長為孩子尿床的事感到焦慮,而且通常知道孩子尿褲子後,都會用訓斥的語言,來給孩子施加壓力。但這種行為並不是孩子故意的,他們也控制不住自己。而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多數都會有尿床的習慣,到了6歲尿床頻率會更高。
  • 孩子穿錯「紙尿褲」,長大後可能會頻繁「尿床」,新手爸媽需警惕
    不得不承認,在那個使用尿布的時代,洗尿布成了很多家庭最頭疼但又不得不做的事,畢竟孩子小,他們還不會控制排洩。而一直到紙尿褲的出現,爸媽們才終於可以解放雙手,不用在寒冷的冬天還要給孩子洗「尿戒子」。不過,雖然給寶寶穿紙尿褲很方便,但在使用方法上,很多新手爸媽還是掌握不好,導致孩子長大後出現了尿床現象。小琳的兒子今年已經6歲了,早就到了戒紙尿褲的年紀,但因為家庭條件不錯,小琳老公就沒當回事,想著孩子穿紙尿褲能浪費幾個錢,所以就比較寵孩子。
  • 娃6歲還尿床?寶媽的錯誤做法會讓孩子自卑,好媽媽們會這麼做!
    文|福林媽咪昨天林林又尿床了,這讓林林的媽媽又苦惱又生氣!本來林林在四歲之後,就沒再尿過床。可不知道怎麼回事,上了小學之後,突然又開始尿床。開始的時候,林林的媽媽沒有在意,就把被子、褥子,該曬的曬,該洗的洗。可沒幾天林林又尿床,林林的媽媽就帶著林林去了醫院,結果醫院說這孩子沒事。沒事還經常經常尿床?
  • 孩子尿床的嚴重程度,其實取決於你的態度
    3—12歲孩子; 不同於3歲以前的寶寶,3歲以後的孩子其實隨著神經系統發育的不斷完善,膀胱對排尿的控制已經自然形成,大多已經學會自主排便,基本不會尿床了。所以,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尿床,家長往往會更生氣、憂慮。
  • 有些人,成年後還在尿床......
    尿床,對於兒童,醫學上稱為「兒童夜遺尿」,指年齡≥5歲兒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間不自主排尿,並持續3個月以上。也就是說,超過5歲的小孩經常尿床是不正常的。尿床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單一症狀,僅發生夜間尿床,無其他下尿路症狀。另一種為非單一症狀,也就是複雜尿床,除夜間尿床外在白天還伴有其他下尿路症狀。
  • 萌娃尿床被媽媽訓斥,說出來的一句話讓媽媽笑噴:我孩子太有才了
    但是軒軒卻常常偷尿床,媽媽想了很多辦法,沒有改善,還去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說這個問題大部分還是離不開心理上的原因,孩子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心理調節。於是,媽媽就決定和3歲的軒軒進行一次尿床懲罰談判。媽媽:軒軒,你現在已經是大寶寶了,不能在尿床了。如果你繼續再這樣尿床的話,尿一次,我就要從你的零錢裡拿一次錢,尿一次,拿一次,一直拿到你的沒零錢了,你覺得怎樣?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提醒:這才是應對秋冬季兒童尿床的正確打開
    天氣逐漸轉涼,尿床會成為一個高發期,就在我院每天至少有4~5個遺尿兒童前來就診。已經6歲的陶陶(化名)小朋友今年就要讀小學了,可還常常尿床,每次醒來躺在溼漉漉的床上總感到很害羞、自卑,對馬上要成為一名小學生感到十分排斥。媽媽很著急,所以帶著陶陶來到我院就診。經過醫生的詢問和篩查診斷,陶陶這是兒童遺尿症的典型表現。
  • 9歲小孩突然每晚尿床,原因竟然是……
    本文轉自【廣州衛健委】;早上起床, 發現孩子「畫」地圖, 大概是媽媽們最糟心的事情了。那麼, 孩子幾歲就不尿床呢? 2歲?3歲? 或者5歲?9歲? 又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尿床呢?醫學指導:廣醫附屬中醫醫院內分泌科 何萬輝 每晚尿床,原來竟是糖尿病!9歲的小明,在今年暑假期間出現了反常的情況——尿床,而且幾乎每晚都尿床 。
  • 有種「熱」叫寶寶冬天踢被子,其實不是熱,娃的「苦衷」媽媽不知
    有種「熱」叫寶寶冬天踢被子,媽媽一晚上蓋了3次,坦言心好累冬天的到來,讓天氣變得愈加寒冷,但更讓朋友秀秀頭疼的是孩子,說來也奇怪,按說天氣變涼,孩子應該怕冷才對,怎麼總愛踢被子呢?難道嫌熱?冬天的時候,秀秀和3歲的寶寶睡在一起,一晚上孩子「踢被子」不斷,有時候她要起來蓋3-5次,剛為孩子「捂好」,沒過多長時間,又被寶寶的「大長腿」踢開了。秀秀每次提到這個問題,都坦言好心累,真是有種「熱」叫寶寶冬天踢被子,寶寶不嫌煩,只是累壞了媽媽。
  • 浙江一姑娘崩潰:25歲了還尿床,睡覺只能穿紙尿褲!只是因為...
    「媽,我昨天晚上尿床了。」康復回家後的一天早上,小米支支吾吾跟媽媽說,自從小米進過監護室後,媽媽對女兒的身體健康問題異常緊張與敏感。「走,我們去醫院檢查下。」「可能是長期插導尿管的緣故,膀胱還沒恢復完全。」當地醫院的一句話,讓小米和她媽媽放心了。不過,接下來的日子,小米動輒尿床的情形不見好轉,並且白天也經常尿頻尿急。
  • 84歲老奶奶跳冰池救人,讓這個寒冷的冬天升了溫,後輩真慚愧
    文:心目郎君北風呼呼地吹,讓人出不了門,這個冬天,真的好冷好冷,然而,一位84歲老奶奶跳冰池救人的故事,讓這個寒冷的冬天,突然升了溫。1。12月3日一大早,84歲高齡的陳杏妹老奶奶,像平常一樣,來到池塘邊打水。
  • 推廣幹床行動,不讓夜遺尿孩子的未來「折翅在床單」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尿從哪裡來兒童夜遺尿是病嗎兒童夜遺尿,俗稱」尿床」,在臨床上指5周歲及以上兒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間不自主排尿,並持續3個月以上,是兒科常見的疾病之一。
  • 冬天,半夜要上廁所最頭疼,做好這些事,改善尿頻,一覺睡到天亮
    寒冷的冬夜,溫暖的被窩,沒有比這個更有誘惑力的了。不過,讓人最無奈、最頭疼的是,很多人半夜尿急要上廁所。你想想,光溜溜地從溫暖的被窩出來,那需要多大的勇氣!尤其是小孩子,由於不想起床,憋著憋著,就尿床了。其實,這還是小事,關鍵是夜尿在很多時候能夠反映健康的狀況。
  • 只因女兒尿床 美國華裔女子狠心將2歲的親生女兒丟到浴缸中溺斃
    ▲美國華裔媽媽親手溺死女兒,判決26日出爐。(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曾羿翔/綜合報導美國28歲華裔媽媽李琳(Lin LI)26日被法院判處18年的有期徒刑,她在2016年狠心將年僅2歲的親生女兒美樂蒂(Melody Zheng)丟到浴缸中溺斃,只因女兒尿床。李琳當下得知宣判後表示,自己將永遠活在悔恨之中,而她的委任律師則說,將會提起上訴。
  • 冬天3不洗,再髒也不要給孩子洗澡!後悔看晚了!
    說起冬天給娃洗澡,頻率堪稱是家長們最擔憂之事。洗多了,害怕一不小心著涼感冒,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可洗少了,也怕孩子身上不舒服,尤其是出汗了黏在身上也不好。所以,大家總也把握不好這個度。其實,給孩子做日常清潔很重要。
  • 掌握「4要2不要」秘訣,媽媽娃娃都輕鬆
    說到育兒,父母最頭疼的三件事就是吃飯、睡覺、排便。經過日常訓練,寶寶一到兩歲通常可以獨立完成睡覺和吃飯,但排便往往成為家裡異味的來源。媽媽們想早點教寶寶發臭,但真的就這麼簡單吃飯睡覺嗎?關鍵是看寶寶的發育能力和接受度。孩子多大可以開始教自己獨立排便?從出生到一歲左右,孩子不具備控制排便的能力。
  • 寶寶穿尿不溼到幾歲?孩子3歲大,睡覺只穿尿不溼行嗎?
    南方的冬天空氣潮溼,冷起來要比北方難受。北方的冬天通常都有暖氣,所以北方的孩子冬天穿個紙尿褲可以睡覺,而南方的孩子卻不行。我兒子出生5個月時回老家過年,晚上睡覺需要穿2件秋褲,再裡上睡袋。寶寶穿尿不溼到幾歲合適?孩子穿尿不溼可以穿到幾歲,並沒有規定。這取決於孩子能否尿床,寶寶的膀胱括約肌是否發育完善。歐美孩子穿到5、6歲前後也非常多見,所以孩子3歲穿尿不溼沒什麼不行的。一般來說寶寶從1歲半開始如廁訓練,給寶寶買一個小便盆,白天儘量不給寶寶穿尿不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