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從單一品種,延伸至今,種類變化萬千,讓人挑得眼花繚亂。
一般來說,中式麵粉適合包子、饅頭與花卷。麵包粉適合麵包、吐司、軟歐包。人的口味也是善變,前一陣子玩起歐包,最近又饞上了中式面點。
花卷,就比單純白饅頭多了點花樣與味道,但是吃在嘴裡,還是不一樣的感覺,尤其喜歡鹹口小夥伴們。而今饅頭也有眾多爆炸性的做法,例如哄小朋友的卡通版。返樸歸真,又想念傳統花卷的味道。
為什麼叫花卷,當然要有卷的動作,二塊麵團相疊、扭轉就是它的初胚。今天不扭轉,疊疊高、壓一下,反扣一捏,簡單明了。
傳統中式面點,不妨用老麵粉來做它的麵團,會比一般麵粉來得有勁道些。
蔥花與鹽是最常見的花卷搭配,除了基本原則還加了白芝麻與花椒。這幾種食相碰撞在一起後,味道會更醇厚些,天冷漸冷,小雪季節臨近,無論白芝麻的香與熱能或者花椒的香麻,都可以提升身體的暖和。
用了新式的做法,看上去還有西尼哥劇院的外觀造型,哈哈。無奈蒸完後,太厚實,成了胖墩哥劇院。
新造型就來個新吃法,也有儀式感,各位「集美」 稱為名媛吃法。餡料沒有完全包裹在麵團裡,一開蓋就滿屋「椒香」 呼喚著吃我吃我。撕下最上一層開吃,因為它比較不燙,每一層都有料,所以香氣一直持續在一起,不加以控制「集美」就自己一人兩個下肚。
回味起來,有點像永泰小吃「蔥餅」的感覺。
芝麻椒鹽蔥花卷
〈材料購買〉
麵皮部分: 老麵粉500克、水270克、糖20克、酵母5克
餡料部分: 蔥花、鹽、花椒、白芝麻
〈具體做法〉
步驟1
麵皮部分材料全部放進麵包機內膽中,開啟揉發鍵,大約1.5小時,它就幹完活。
步驟2
從麵包桶取出,搓揉排氣。分成10個小劑子,並且滾圓,醒10分鐘。
步驟3
白芝麻洗淨炒香,花椒粉與鹽也放入乾鍋中炒出香氣。再把前面兩種食材混合在一起。
步驟4
蔥洗淨,晾乾水分(重要環節),加一丟丟的油,再撒上麵粉。
步驟5
擀開小劑子成餅狀,撒上蔥花與白芝麻椒鹽粉。
步驟6
圓餅切成四瓣,再將它們對齊疊高,拿根筷子,從中間往下壓一下,不要使蠻力,會斷成兩半哦,不開玩笑。
步驟7
一頭尖一頭平,就是順著筷子的壓痕兩端,由食指與大姆指往內捏緊,這像就把一個歌劇院造型的花卷生胚做好了。
步驟8
做好的花卷生胚可以碼入蒸箱中,靜待二次發酵15分鐘。發至兩倍大時,開蒸,大約20分鐘,關火燜2分鐘即可出鍋。
溫馨提醒
白芝麻無論生或熟,使用前一定要炒過,才有香氣。花椒鹽也是,即使是買回來的熟製品,炒過一定比較香。
#拍一拍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