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巨頭班尼路做錯了什麼?

2021-02-17 市井財經

■文|武昭含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

6年關店3000家,巨頭也難以挽回頹勢。班尼路,這個劉德華、王菲、黃曉明曾經代言過的時尚潮流品牌,現在卻江河日下,甚至被打上低端的烙印。

2011年——2015年,班尼路平均每月關店12家。根據班尼路官網顯示,目前全國門店只有1000多家,而巔峰時期,班尼路在大陸的門店曾一度達到4044家(截至2012年3月)。

其母公司德永佳集團的日子也並不好過,7月10日,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團發布2018年年報,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德永佳總收入上升8.6%至85.31億港元,應佔溢利下降36.5%至3.04億港元。其中,製衣業務聯營公司收入減少57.6%至3.13億港元,應佔溢利淨虧損300萬港元,下跌62.5%。同時,由於工資成本上漲,該公司已經關閉了中國內地的廠房。

這個紅極一時,曾備受80後追捧的服裝品牌逐漸走向沒落。它曾一度是「潮流」、「品味」的代名詞,市中心的每一個繁華路段都會有它。然而,在國際快時尚品牌與電商的雙面夾擊下,本身設計有所欠缺的班尼路前路越行越難,如今,主流商圈裡很難再看見班尼路的門店。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告訴《中國企業家》,離開主流商圈,逐漸在二三線城市甚至鄉鎮蔓延,是班尼路品牌價值降低的表現,這也是班尼路如今沒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紅極一時

班尼路誕生於1981年,本身為義大利品牌,80年代開始在香港經營,在香港獲得熱捧。1996年,德永佳全資收購「班尼路」,並重新包裝,創立了班尼路集團有限公司及BANLENO(班尼路)休閒服飾品牌,以此開創了國內休閒類服裝的先河。

2003年進入內地市場後,班尼路主打年輕路線,將目標人群定位在18歲—40歲人士,以男、女、中性的休閒服裝為主,同時配合一定的營銷路線,搶佔了市場先機,一時風頭無兩。

質量好,價格公道,一直是班尼路為人稱道的地方。買了褲子還能改褲長的售後服務也是加分項,別的服裝店很少有提供這項服務,在當時來說,這項售後服務比較超前。

彼時,劉德華、王菲等都是班尼路的代言人,這些天王、天后級別的巨星塑造了它一線品牌的形象。在當時國內品牌競爭不完全的環境下,班尼路以其較為時尚的設計贏得了當代年輕人的追捧,在一線城市站穩了腳跟。連極其熱愛奢侈品的郭敬明,也認為「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

除了精準的定位,班尼路的成功還離不開渠道的優勢。班尼路的母公司德永佳集團零售業務董事陳勉曾介紹,班尼路在內地發張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是與當地的國營商業企業合作成立合營公司,二是用特許經營的方式發展加盟連鎖店。

憑藉這樣的策略,班尼路後來居上,超過了早幾年就進入內地市場的佐丹奴、萍果等品牌,之後之後擁有S&K(生活幾何)、bambini(純真傳說)、I.P.Zone(互動地帶)等副品牌,幾乎佔據了一個城市最繁華商圈的核心位置。巔峰時期,班尼路在大陸的門店一度達到4044家(截至2012年3月)。

巨頭隕落

「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紅極一時的班尼路並未打破這一魔咒。

隨著國際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本土市場湧現大批時尚品牌、網際網路電商崛起,班尼路的危機悄然來臨。

以優衣庫、H&M、ZARA、GAP為代表的國外快時尚品牌從2006年開始在國內加速擴張。這些快時尚品牌款式豐富,注重價性比,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在一二級城市快速向三級城市擴張,搶佔了大量消費者。老一代休閒品牌面臨大量進軍中國市場的國際快時尚產品與網際網路環境下也催生的韓都衣舍、茵曼等淘品牌的雙重夾擊,業績都大幅下滑,班尼路也未能倖免。

由於庫存積壓過多,2011年以來,班尼路遭遇了關店潮,6年裡關店約3000家,全國門店只剩1000多家。

根據德永佳近兩年財報顯示,班尼路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收入逐年下滑,2016財年約為45.97億港元,2017財年約為40.51億港元,2018財年約為39.95億港元。

2016年,德永佳將班尼路在上海的銷售公司,上海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以2.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上海匯業實業有限公司,一時之間,班尼路處於輿論的風口。

曾經風光無限,到如今巨頭隕落,班尼路做錯了什麼?

1.定位層級越降越低,品牌價值喪失

「牌子,班尼路!」這是2006年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中笨賊黃渤的一句著名臺詞,當時的班尼路賺足了眼球。但這句臺詞卻並未給班尼路帶來正面的影響,品牌的名字由一個「低智商」的角色說出來,反而給觀眾留下了低廉的印象。

而隨著班尼路庫存壓力加大,打折、降價成了最主要的去庫存策略,而低價策略讓班尼路陷入了尷尬的處境,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價值越來越低,吸引力不斷喪失。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認為,從一開始打折,到後期整個價格體系崩潰,導致班尼路成為了廉價品牌的標誌。「有些其他品牌在消費升級中,可能會推出新的系列與品牌,試圖提升品牌,但班尼路在這方面沒有什麼建樹。」體育用品獨立觀察專家馬崗也認為,問題出在班尼路品牌本身,由於品牌老化,導致銷售不佳,業績下滑,最終導致了大量關店。

2.設計、研發投入不足

 

以優衣庫、H&M、ZARA、GAP為代表的國外快時尚品牌從2006年開始在國內加速擴張。這些快時尚品牌憑藉著少量多款、更新迅速、價格適中,快速得到年輕人的青睞。而遵循傳統生產流程,按季上市,大批量生產的班尼路被這些品牌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班尼路的產品主體一直是休閒式服裝,這種服裝設計成本較低,適用度較高,早期消費者會有較強的購買意願。但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越來越追求能體現自身獨特性的產品,此時創新能力薄弱的班尼路很難滿足消費者需求。

賴陽認為,快時尚品牌需要多批次少批量生產,加快更新率,並且不能在同一地區投放太多單品,同時需要有大量設計師,每一款商品都有設計細節,這符合現在的消費需求。但班尼路一直是傳統的產品設計,缺乏設計投入和相應的創新能力,「以前消費者看牌子就買了,現在消費者喜歡得更多的是個性、與眾不同的設計細節,在這方面班尼路是落後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探索研發、設計。」

與以優衣庫為代表的國際快時尚品牌相比,班尼路打的是安全牌:主打大眾、普通款式。在賴陽看來,獨特設計的產品需要設計師有較高的水平,「設計得好就會大賣,設計得不好就砸手裡了」,而班尼路在設計能力不足時,安全款是最好的選擇,但這會讓其消費群體越來越窄。

3.線上渠道布局欠缺,經營思維停滯

除了其他快時尚品牌瓜分市場外,網際網路電商的崛起,也給班尼路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後期崛起的快時尚品牌,無一不受益於電商渠道,但班尼路在布局線上渠道時,落後於人。

班尼路的電商業務主要依託於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在班尼路的天貓旗艦店上,其用戶關注度遠遠低於其他同類競品。班尼路的天貓旗艦店僅有111萬粉絲關注,而美特斯邦威的粉絲為862萬,優衣庫的粉絲為1382.9萬,即使是老牌對手佐丹奴也以155.2萬的粉絲數遠超班尼路。

淘品牌亦是班尼路的一大對手。賴陽告訴本刊,除了一些品牌的官方旗艦店外,網際網路環境下催生的很多獨立品牌也給班尼路帶來了一定衝擊,這些獨立品牌擁有更多有個性、有獨特設計性的產品,從而消費者的服裝購買渠道與品牌篩選變得豐富又多元化,而且網際網路使得消費突破了時間和空間距離的障礙,「在各處都有門店的品牌被網際網路帶來的遠程便捷購物革命淘汰似乎是意料之中。網際網路很多創新品牌在沒有傳統渠道包袱的情況下非常具有性價比,因此會對傳統品牌進行替代。」賴陽如是說。

馬崗則認為,班尼路的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轉變思維,它的經營思維還停留在十年前,用老的產品,老的管理方法經營,而市場在十年過程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的成功經驗,並不能一直帶著你繼續走向成功,而是要不斷吸收新的信息,納入新的方法」。

前途未卜

從眼下看,身陷「關店潮」的班尼路前途未卜,但「關店潮」並非班尼路一家的困境,達芙妮、百麗、佐丹奴等國際品牌都面臨這樣的困境。 

賴陽表示,關店也並不全是壞事,適度在一些城市開一些樣板店,用於向消費者展示,獲得消費者認可即可,店並不是越多越好,「店開得越多,成本越高,加盟商也很難賺錢,主要渠道還是要布局網際網路銷售渠道,降低運營成本。店面應該是展示形象的店,而不是小的專賣店。」而班尼路如何才能逆襲,賴陽認為最主要的是要提升品牌形象,「班尼路需要改變品牌定位,梳理品牌體系,改變在消費者心中低端的形象。這才是最難的。」

目前來看,班尼路的未來確實晦暗不明,但前有李寧逆襲成功,班尼路也許能如李寧般再創輝煌也未可知。但是,馬崗並不認為班尼路可以類比李寧,他表示李寧曾經的蕭條是產品盲目漲價和內部管理混亂引發的,而班尼路業績敗退還有外部強烈競爭的原因存在,二者難以類比,班尼路要做的是要么正面與快時尚和淘品牌對抗,要麼差異化求發展。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全文完--

識別下圖二維碼,大唐雷音寺世界盃紀念T恤

相關焦點

  • 6年關店3000家,班尼路做錯了什麼?
    這個紅極一時,曾備受80後追捧的服裝品牌逐漸走向沒落。它曾一度是「潮流」、「品味」的代名詞,市中心的每一個繁華路段都會有它。然而,在國際快時尚品牌與電商的雙面夾擊下,本身設計有所欠缺的班尼路前路越行越難,如今,主流商圈裡很難再看見班尼路的門店。
  • 班尼路2.5億賣了,劉德華、王菲都曾代言;又一家服裝企業倒下了...
    班尼路,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服飾品牌如今早已過了鼎盛的時期。作為班尼路的母公司,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似乎也急於擺脫這一「包袱」。日前該集團宣布以2.5億元的價格出售旗下附屬子公司上海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平價快時尚品牌渠道下沉,網購分食中低端服飾主要市場份額,在前有狼後有虎的局面下,班尼路真的走到盡頭了嗎?
  • 品牌丨再見,班尼路!
    打跑優衣庫之後班尼路就迎來了巔峰時期,全國門店高達4404家(截止2012年3月),但是繁華的背後,危機也悄悄來臨。3隨著時代的發展,服裝市場漸漸冒出了很多自主品牌,比如發源於溫州的美特斯邦威和森馬,再到後來改革開放,國外大量快時尚品牌的湧入,班尼路陷入了內外夾擊的狀態。
  • 「艱難求生"的香港服裝巨頭:內地門店僅剩180家,去年虧了1個億
    隨著ZARA、H&M、優衣庫等快時尚巨頭進入中國,曾經是潮流、品位代名詞的香港服裝品牌逐漸敗退。佐丹奴去年實現銷售額48.52億港元,同比減少11.9%。淨利潤縮水至2.3億元,降幅高達52.1%。"
  • 班尼路去哪兒了:門店大幅縮減品牌影響力衰退
    德永佳將班尼路重新包裝,創立了班尼路集團有限公司以及BALENO(班尼路)休閒服飾品牌,以此開創了國內休閒類服裝的先河。班尼路把目標消費群體定位在18-40歲的人士,主打年輕路線,以男、女、中性的休閒服飾為主,旗下有班尼路、生活幾何(S&K)、互動地帶(I.P.ZONE)、衣本色(ebase)等六大品牌。
  • 班尼路,佐丹奴……童年的「時髦高街」現在還好嗎?
    除了班尼路本身,班尼路公司還培養了不少子品牌,如果你記性足夠好的話應該對它們也不陌生,每個品牌面向的受眾也不同,有街頭潮流系的,也有清新少女系的:S&K,I.P.ZONE,BAMBINI,ebase等等。
  • 真維斯到底做錯了什麼?
    昨日有錢橫著走,敢讓清華叫爸爸;今日轟然倒下,關店裁員又破產,不到十年,曾經火爆全球、被稱為「牛仔褲之王」的服裝品牌巨頭企業真維斯(JEANSWEST)到底做錯了什麼?時代拋棄他,並不是他做錯了啥,而是他啥都沒做。
  • 當年令年輕人瘋狂的高街潮牌—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現在咋樣了?
    2018年,這些曾經被廣大的青年人譽為時尚與潮流象徵的服裝品牌們在被國外快消品牌以及輕奢、潮牌的擠壓下,正在逐漸變的消沉。郭敬明曾在《你的一生如此漫長》中如此描述班尼路留給他的記憶:「我念初二了。我有了第一雙LINING的運動鞋。我開始覺得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那個時候還沒有美特斯邦威也沒有森馬。
  • 班尼路成老漢衫?80後、90後、00後的穿衣鄙視鏈
    當然,條件好的同學很快就穿上了400多元的班尼路羽絨服,而劉毅則攢了很久的零花錢終於買上了一條班尼路……內褲。按照當時大學生的生活費水準,劉毅坦言:這條內褲應該是奢侈品級別的消費檔次。據其官方資料顯示,班尼路是一個原產義大利的服裝品牌,後被香港上市公司德永佳集團收購且在1996年正式引入內地,並在隨後的10年迎來了事業黃金期。
  • 班尼路才是初代「奢侈」品牌......00後們懂個屁啦
    拿當年的「亞洲一哥」班尼路舉例,從黃渤的那句戲謔的臺詞之後,班尼路似乎就真把自己做成了段子,從此一蹶不振,成了低端 low 貨的代名詞。以至於00後都不知道這個品牌曾經的代言人是周潤發和張曼玉,劉德華和王菲。當然更少不了「時尚教主」黃曉明。當時正紅的黃曉明和班尼路有一種天然的契合感,油膩的 pose 與濃鬱的腿毛是記憶裡的「真男人」標配。
  • 美邦、班尼路、真維斯…當年的「潮牌」,現在怎麼樣了?
    而美特斯·邦威,也與它的代言人一樣,在十四年裡經歷了同樣的蛻變過程,一度成為中國內地第一休閒服裝品牌。美邦的專賣店,最多時超過5000家。不論是一線大城市,還是縣級市,小城鎮,都能看到它的門店。其中,美邦在2007年,於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開設的9000平方米旗艦店,可以說是它最為風光的象徵。光是一年的租金,就要花掉3300萬。
  • 又一服裝巨頭不靈了:一年燒掉12噸庫存,曾被國人排隊哄搶...
    前幾年,中國颳起了一陣快時尚風,Zara、H&M、優衣庫被稱為三大時尚巨頭
  • 堡獅龍創始人孫女在韓整形身亡登熱搜 堡獅龍是幹什麼的及現在發展...
    香港服裝連鎖創始人羅定邦,香港   原標題:堡獅龍創始人孫女在韓整形身亡登熱搜 堡獅龍是幹什麼的及現在發展如何   堡獅龍因為一則悲傷的消息登上熱搜,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堡獅龍創始人是誰以及堡獅龍的發展之路吧,堡獅龍集團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嗎?   堡獅龍創始人是誰?
  • 80後回憶殺:當年很潮的服裝品牌都去哪了?致我們回不去的青春!
    它什麼時候消失的,好像真的沒有在意,就像我們80後的青春一樣,悄悄地流逝。幾年前買的「真維斯」牛仔褲還掛在衣櫥裡,看上去像新的一樣,買它時的情景已經想不起來了,也有好幾年沒有穿過它了,它就這樣慢慢退出了我們的生活,像它的品牌一樣。
  • 曾火過班尼路,強過佐丹奴!這個周董穿了11年的牌子,如今30一件都嫌貴!
    美邦的創立:小裁縫建出大品牌 美邦的創立可以說是一部勵志史。創始人周成建初中畢業便沒再讀書,在農村裡當起了一個快樂的小裁縫匠。他在這方面極具天賦,入行一個月就可以給別人做衣服了。於是工廠才開不久,就因為遇到渣渣合作方導致虧損20幾萬!那時候的20萬可不是個小數目,更何況農村背景的周成建,想還上這筆巨款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好在年輕總有股拼勁,周成建帶著僅剩的錢,背著20幾萬的債務,去了溫州闖蕩。
  • 又一國外服裝巨頭倒下!巔峰時開店2800家,如今徹底涼涼
    又一國外服裝巨頭倒下!巔峰時開店2800家,如今徹底涼涼推薦語:眾所周知,隨著網際網路經濟和電商的發展,近年來,一些曾經流行的品牌開始走下坡路,門店數量爆減,甚至被市場完全淘汰。而步入2020年,一些傳統服裝巨頭企業日子也不好過了。比如那個曾經讓國內80後為之瘋狂的真維斯,如今就真的徹底倒下了。據澳大利亞《每日郵報》報導,澳大利亞服裝品牌真維斯2020年1月15日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這也意味著,曾經的服裝巨頭真維斯在本部澳大利亞,倒閉了!
  • 奇葩的廣告植入:馮小剛靠廣告回本,黃渤、劉天王搞「垮」班尼路
    七、廣告植入有時也會翻車,你一定想不到,弄垮班尼路的居然是黃渤和劉德華,在電影《瘋狂的石頭》中,黃渤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牌子,班尼路」。這個實際上是句廣告,當時這部電影是劉德華投資的,而那時他又在代言班尼路,於是才有了這句臺詞,此話一出,中國的「白領精英」紛紛對班尼路避恐不及,試想一個心心念念被「低智商毛賊」牽掛的寶貝,能好到哪裡去呢?
  • 巨頭紛紛敗走2020?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國潮」卻逆風而上
    什麼是品牌效應?當一種產品有了品牌,它的價格就會上升,但它的銷量會越來越好。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品牌,品牌就等於質量。以「鞋奴」為例,即使一雙耐克的鞋子和一雙特步的鞋子有著同樣的風格和舒適,仍然會有更多的人選擇耐克,即使它的價格更高。因此,越來越多的商家也開始關注品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