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古代智慧的集合,它是周朝以前人類從開天闢地以前經驗與智慧的結晶。《易經》主要講的什麼,後世的學者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是義理: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方面是象數:卦象與佔卦。根據古代帝王相傳的法則,可以將《易經》歸結為三點:第一就是德行,只有得行才能凝聚每個人的心願,讓大家匯聚在一起;第二是能力,要有帶領大家過上安定美滿的生活的能力;第三叫做智慧,智慧具有一種統合的作用,它是對人生經驗完整而根本的理解。

先天八卦的基本組成是由陽爻和陰爻組成的,陽爻代表主動力,陰爻代表受動力。《易經》的「易」有三個意思:第一是變化,第二個是不易(變化的規則是不變的),第三個易簡。這裡對於第三個意思易簡進行詳細說明:易——乾卦,代表時間與創造力;簡——坤卦,代表空間與承受力,它們是世間萬物變化的基礎。因此,才有後來如何將三爻重疊演變成六十四卦的思想。
深入理解先天八卦圖的前提是記住它,這裡給出一個方法供大家參考。上有天、下有地、左是火、右是水;火就是日、水就是月,所以先天八卦圖就包含了天地日月;我們應該常常想像日其實就是火的象,月是水的象,它們是重複象徵。知道了這四個象以後,為了幫助記憶可以這樣表述,左下角的震卦與右上角的巽卦是雷跟風相對,雷是長男風就是長女,把乾坤當作父母;右下角的艮卦與左上角的兌卦是山跟澤相對,艮是少男兌是少女,男的跟父母坤卦,女的跟父親乾卦。


由八卦兩兩相重而來,即先有八卦後有六十四卦。認為兩個經卦上下重疊構成六十四卦。本文以六十四卦分宮卦象次序圖來幫助記憶。(特別感謝曹玄承前輩的高清圖片,在此表示謝意!)
六十四卦分宮卦象次序圖
記憶要點為:1、一切東西都是從內變開始(即下面三爻開始變化),所以卦變是由下向上,即由內卦向外卦變化。2、《周易中》一切的變化,只能到第六個階段,第七個變化是另外一個局面的開始,所以,每一宮的八卦,除本體卦外,第二個變卦至第七個變卦都是在前一卦的基礎上的爻變,而第八個變卦是內掛變本體卦,這第七個變卦又被稱作歸魂卦。3、(這句話關鍵!)簡單來說各宮的八卦(六十四卦分宮卦象次序圖中橫向的八個卦象),分宮卦象次序的變化為:1.八純卦:本體卦,2.一世卦:初爻變,3.二世卦:第二爻變,4.三世卦:第三爻變,5.四世卦:第四爻變,6.五世卦:第五爻變,7.遊魂卦:第四爻變回原卦,8.歸魂卦:內掛變回本體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