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號在航行中,後面是「反擊」號(HMS Repulse)。「胡德」(HMS Hood)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關於它的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詳了。本號也發過一篇它的文章《一發入魂,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
1916年9月1日,「胡德」號在約翰·布朗造船公司(John Brown & Company)開始動工建造。
建造中的「胡德」號,龍骨已經鋪好。建成後的「胡德」號尺寸為全長262.3米/水線長259.2米/全寬31.7米/最大吃水10.2米。
建造中的「胡德」號,開始搭建艙室隔斷。
建造中的「胡德」號,船體結構已經成型。
建造中的「胡德」號,正在吊裝動力系統。「胡德」號搭載24臺渦爐,四臺「布朗.寇蒂斯」(Brown-Curtis)渦輪蒸汽機,驅動四個螺旋槳,主機正常功率144000馬力,可以使「胡德」號獲得30節(55公裡/小時)左右的航速。早期「胡德」號能跑到31節,後來改裝增加了排水量,最大航速降到29節。
建造中的「胡德」號,上層甲板建造中。
建造中的「胡德」號,前面兩個高矮不一的大圓筒是炮塔基座,後面最高那個其實是艦橋。
建造中的「胡德」號,尾部船體和炮塔基座已經完成。
建造中的「胡德」號,尾部四個巨大的螺旋槳,船體兩側還有部分裝甲未鋪裝。「胡德」號原設計排水量36000噸,在1916年5月底的日德蘭海戰後被修改為42100噸,裝甲也由8英寸改為12英寸,裝甲總重由10100噸增加到13550噸。
船體接近完工的「胡德」號,前側方留影。
船體接近完工的「胡德」號,後側方留影。
船體接近完工的「胡德」號,在船臺上的遠景。
1918年8月22日,「胡德」號下水。「胡德」號屬於「海軍上將級」,原計劃建造四艘,但其他幾艘於1917年就取消了。
下水後的「胡德」號準備由拖輪推回碼頭進行棲裝。
已經舶停開始進行棲裝的「胡德」號。棲裝就是船體下水後繼續建造艦橋,安裝桅杆火炮等後續工作,棲裝完成後就可以出海去浪了。
叮叮叮...工人們在上下班「打卡」。
建造中的「胡德」號,桅杆正在進行吊裝。
主桅杆,煙囪已經安裝好,艦橋也在建造中,船體下方的防魚雷帶也在施工。
主桅杆已經裝上瞭望塔,觀測設備,信號燈等等,艦橋也基本完成,副炮也開始安裝。
後部主炮吊裝中。
前部主炮已經安裝完成,接下來就是給它修個炮塔了。「胡德」號的主炮是8門15英寸(381毫米)42倍口徑BL MKI火炮,以雙聯裝方式安裝在前二後二的四個炮塔上。另外有140毫米,102毫米,40毫米等副炮多門。
「胡德」號的中部在進行棲裝。
棲裝好的中部,橡皮艇,交通艇等林林總總的都裝上了。
棲裝完畢,開出去浪咯!1920年5月15日「胡德」號正式入役,開始了前期較為出風頭的服役生涯。
從「威爾斯親王」號上拍攝到的「胡德」號,此時它正開足馬力鬥志昂揚的去追擊「俾斯麥」號,這也是它留給世人的最後倩影。1941年5月24日的丹麥海峽海戰中,「胡德」被「俾斯麥」一髮帶走...
「胡德」號的船鐘。2012年,微軟創始人之一的保羅·艾倫把他的遊艇借給英國探測公司,用於「胡德」號的勘探。2015年8月,「胡德」號的船鐘被打撈上來,放置在樸次茅斯歷史船塢的日德蘭海戰館展覽。 全文完,謝謝觀看。 本文由武裝志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