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為何斥巨資願維持王室的存在?這些原因讓王室無可替代

2021-01-18 一起來看劇鴨

英國王室存在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這個悠久的王室成了英國的標籤,成了英國人尊重傳統制度和文化的象徵。

在歐洲動亂不堪,各種皇帝紛紛下臺,甚至被處死的情況下,英國人一直保留著他們的王室,不惜用一筆不菲的支出來維持英國王室的開支,讓這些王室成員啥都不幹就衣食無憂。這在歐洲那樣的地方簡直是不可想像的。那麼,英國人為什麼一直不廢除王室,甚至支持它的存在呢?

這當然和君主立憲制分不開,在這種制度下國王是」統而不治「的,他不會對實質性的政策產生多大的影響,相反他在各種政黨上臺下臺的更迭中一直保持中立和權威,是一個超黨派的存在,他的存在就像定海神針一樣。

王室在國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方面也是一個穩固的象徵,它代表的是這個國家悠久的歷史,是日不落帝國的象徵,是大英國協最重要的紐帶。王室的存在是利於這個國家的一統的,在日不落帝國隕落之後,大英國協取而代之,沒有一個政府能夠在名義上得到53個成員國的認可,德高望重的伊莉莎白二世卻可以。在《國王的演講》中,戰爭即將到來,口吃的國王為什麼必須去做他不擅長的演講呢?因為他需要鼓舞人心,激勵他的民眾,在這個時刻沒有人能夠替代他。

為什麼英國政府願意用巨大的開支去舉辦一個王室的婚禮?因為這個婚禮除了能給英國帶來旅遊等巨大的經濟收入外(這個收入並不低於舉辦婚禮的開支),還會帶給英國團結氣氛,因為王室婚禮就相當於一個國家節日。

普通的民眾們對」共和「並沒有太多的期望,這玩意兒離他們太遠了,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童話般的故事,灰姑娘凱特和王子的結合,就是一場英國版的巨大「真人秀」,人們的某些隱秘的理想都在這個秀中得到了滿足。

在戴妃事件之後,王室的權威曾一度受到衝擊,當時的首相布萊爾告訴女王,王室是需要做出妥協和改革的,不然它會被歷史拋棄。此後的王室確實非常克制,無論是花銷上還是道德操守上,他們具備了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它成了英國人的「模範樣品家庭」,它向公眾傳達的是幸福,穩定,快樂以及一種英國的傳統價值觀。

相關焦點

  • 英國王室根本沒有實權,為何英國人還願意花錢供養?原因意料之中
    王室在英國的地位很高,不過英國王室更多的是一種象徵地位,並沒有掌握實際權力,這也就讓大家產生了一個疑問,英國王室絲毫沒有實權,為何英國人還願意花錢供養?原因其實在意料之中,那就是英國王室已經成為了民眾心目中的精神支柱。
  • 王室已找人替代梅根夫婦,梅根重回王室當妃子成幻想
    在今年1月初,英國王室的網紅夫妻——哈裡王子與妻子梅根,突然公開對外界宣布,2人今後將不再擔任王室的主要職務,離開王室,將轉投商界發展,未來將把自己的主要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商業活動中去,在商海中縱橫馳騁,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 為何法國王室破產,引發大革命,而英國王室延續至今!
    1789年,法國發生大革命,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臺,從此統治法國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波旁王朝覆滅,法國王室破產。這是我們在中學就已經耳熟能詳的歐洲近代歷史,但或許就有人疑問,為什麼同樣是歐洲王室,英國王室卻能延續至今呢?
  • 惱羞成怒,英國工黨再次提議廢除英國王室,英國人為何就不答應?
    由於文化的原因,西方的皇帝和國王的獨裁權力並不是那麼集中,在古代的時候,皇權就有很多限制,皇室封的王侯的爵位不能隨便剝奪,財產更是神聖不可侵犯,不經法庭裁定不能予以沒收。而且國王不幹預國家司法,不能隨便給人定罪,國王只要好吃好喝,一般不會亂來。而中國的皇帝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權,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他的話就是王法,王法高於一切。
  • 英國人為什麼不願廢除國王,看一下英國王室帶來的好處就知道了
    說起英國,我們第一印象就是英國女王了。英國女王也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國王,而且這個女王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比較大。看到有女王我們就知道英國是君主制的國家,而且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可以說非常非常悠久。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廢除了君主制。在英國民間也有這種聲音,但是並不強烈。
  • 政體相似,為何英國政客敢公開呼籲廢除王室,而泰國卻噤若寒蟬?
    不只是英國有廢黜王室的聲浪,連日本也有廢除天皇制的呼聲。由此可見英國和日本在這方面還是比泰國開放的。 英國社會的主流民意還是要維持英國皇室的制度,畢竟這實行了數百年,已經成為英國國家歷史文化的一部分了。 既然英國主流沒有想要廢除王室的話,王室當然可以保留。 日本也類似。
  • 英國王室成員表現得越不正常,英國王室粉絲卻可能越喜歡關注他們
    哈裡王子和梅根·馬克爾任性退出英國王室,安德魯王子牽涉進入與已故美國金融家傑弗裡·愛潑斯坦有關的性醜聞並作出不恰當的回應,這兩種雙重打擊,似乎卻讓英國王室更加受到歡迎。
  • 英國政府供養王室每年要花幾千萬,為何國民一點不反感
    按人均來算,每個英國人分攤數額接近1美元。眾所周知,英國是個民主國家,納稅人的錢可不是隨便花的,不過英國人似乎對國家供養英國皇室並不反感,反而非常熱衷於國家供養王室。至於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英國女王和皇室是英國的象徵,是英國人的精神寄託,也是維繫英國以及大英國協國家的重要紐帶。
  • 老佛爺喪事喜辦,英國王室還有未來嗎?
    如果這是個非洲國王,媒體早就笑翻天了,然而這是英國王室,於是,各大媒體主動去沾點喜氣,努力去尋找打動人的亮點。公知常說「奴性」,其實他們身上才充滿著奴性,正是因為奴性,才令他們顯得有些精神分裂。華盛頓不當美國國王,公知高呼:人類文明的進步!民主自由的楷模!英國王室屹立不倒,公知高呼:貴族精神的延續,文明世界的象徵!
  • 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等到斯圖亞特王朝復闢和光榮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和王室達成了妥協,英國君主制被保留下來。 上圖_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示意圖 第二,相比較英國王室,法國波旁王室的 「作死」表現讓君主政體逐漸失去人民的信任。
  • 哈裡梅根退出英國王室,為什麼爭議這麼大?
    那麼哈裡梅根與王室之間矛盾的苗頭來自哪裡,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退出」?曾跟隨倆人出行過的BBC王室記者喬尼·戴蒙德認為,鬧獨立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倆人都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比如,哈裡就很討厭儀式性的王室公務,以及無處不在的攝像機。
  • 王室終結者:專家警告,梅根當主播賺錢,將給王室帶來危機,君主制...
    在英國近代歷史上,英國王室面臨過不僅一次的危機,曾經有多位英國首相,考慮過把英國的君主制廢除掉,而事實上,在英國民間,也有很多人贊成廢除君主制,因為王室家族的存在,會花費國家很多公款,浪費納稅人巨額的稅金,對於英國人民來說,英國王室確實是十分昂貴的「奢侈品」。
  • 哈裡梅根退出英國王室,為什麼爭議這麼大
    那麼哈裡梅根與王室之間矛盾的苗頭來自哪裡,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退出」?曾跟隨倆人出行過的BBC王室記者喬尼·戴蒙德認為,鬧獨立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倆人都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比如,哈裡就很討厭儀式性的王室公務,以及無處不在的攝像機。
  • 英國王室:又寂寞又美好_網易新聞
    46%英國人對王子大婚不關心,75%英國人支持延續君主制 過去20多年來,英國王室的運氣簡直糟透了。神奇的是,儘管生活陷入混亂,他們依然「活在英國人心中」。較之於虛無縹緲的共和制,英國人更願意保留一個王室。
  • 讓英國人都覺得汙的《凡爾賽宮》,有的不止王室的亂倫、奢靡和爭權...
    前段時間安利了一篇關於英國王室的電視劇,大家好像對王室都很有興趣。小編突然想起英國隔壁,跨越英吉利海峽的法國。
  • 英國王室最大醜聞曝光,黛安娜的車禍居然是陰謀而不是意外?
    黛安娜的出現打破了英國王室歷來高高在上的形象,還推動了英國旅遊業的發展。他說,事情必須發生在隧道內,因為隧道附近公路的混凝土能與車輛產生撞擊導致死亡或重傷,也會減少可能存在的偶然目擊者。暗殺人員先用強光照射司機導致車禍發生,車禍後還確認了車裡面人的狀況,確保其死亡。消息傳出後,這個士兵逃離國外,害怕生命受到威脅。 多數人認為這只是陰謀論,黛安娜的車禍是個意外。 但陰謀論至今仍未被推翻。
  • 美國演員與哈裡王子訂婚引爆關注,為什麼美國人那麼著迷於英國王室?
    波士頓大學現代英國歷史學副教授Arianne Chernock告訴《赫芬頓郵報》,「膚淺的浪漫空想主義往往也是引起人們對英國王室興趣的原因之一。」這些人並沒有選擇自己出生在這個家庭(除了以婚姻加入的),他們必須在那些困難的情況下盡力做到最好。這讓他們成為了與眾不同,甚至名垂千古的人。王室是他們終身的事業,他們必須在前進的過程中找出答案。所以關於王室的故事有很強的關於「人性」的啟發意義。
  • 溫莎城堡:英國王室的精神象徵,女王青春的「見證人」
    ,連英國皇室都已經都搬離白金漢宮了,主要是因為宮裡邊工作人員人多手雜,很容易形成交叉感染。2018年6月18日,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攜英國王室成員在溫莎城堡的聖喬治禮拜堂出席一年一度的嘉德勳章日活動能成為「嘉德騎士」,就說明這個人已經是國王非常信任的人了,放在中國的話上諡號不是文正,也得是忠武,而且還得配享太廟。直到今天英國還有嘉德騎士團的授勳儀式,授勳地點就在溫莎城堡,伊莉莎白女王作為團長親自給人戴上勳章。
  • 《王冠》利用英國王室賺錢?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備受期待的熱門劇集《王冠》第四季15日終於在流媒體平臺網飛開播,相比前三季的英國宮廷紛爭,這一季最大的看點是兩位英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女性——「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和黛安娜王妃正式登場,同時該劇的部分情節也引發爭議。
  • 好萊塢拿英國王室開涮,哈裡梅根出走惹群嘲,王室將走向衰落?
    但也有人認為,現在王室的繁文縟節早已非常簡化,王室成員與民眾見面時,民眾早已不需要行屈膝禮。菲尼克斯這麼做明顯就是在嘲笑王室的古板陳舊。在我看來,菲尼克斯身為演員,在公眾場合行了屈膝禮應該不是出於惡意,他又何必與未來的英國國王過不去呢?只不過民眾的反應卻很有意思,不少人認為這是在嘲笑英國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