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少林:註冊制是進一步提升中國股票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關鍵

2020-12-27 新京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宮少林在12月12日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要鼓勵更多的優質企業去上市,倡導和鼓勵科技創新型企業上市;鼓勵市場化併購,做大規模,也要吸引紅籌公司、境外註冊的非紅籌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市,把中國市場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市場。「從中外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看,相比於美國納斯達克和日本市場,我們的信息技術、消費、醫療保健的份額是不夠的。」宮少林表示。從未來趨勢看,金融類佔比會進一步回落,信息和工業兩個大行業的市值會進一步上升。隨著消費升級,消費的佔比也會增加,在人均收入進入到相對高收入階段之後,醫療保健等等也被市場更為青睞。新基建當中的信息技術、5G、電信服務的佔比,仍然有很大的空間。他表示,註冊制是進一步提升中國股票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關鍵。「實行註冊制是堅持了一個核心、兩個環節、三個市場化的安排,核心就是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要求發行人充分向投資人披露應該知道的所有信息,披露要真實、準確、完整。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打擊市場造假的力度進一步加強,一旦發現問題,處罰也會嚴重,會引來一些直接退市。三項市場化的安排,包括包容上市的條件、重修機制、建立可預期的、透明的、審核的註冊制。」宮少林表示。宮少林認為,2020年疫情當中,中國的股票市場發行規模在全世界是排第一位的,註冊制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石。可以預見,隨著實行註冊制進一步推進,更多科技型企業將在我國的市場上發行,市場將更加充滿活力和價值。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姝欣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宮少林:註冊制是提升中國股票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關鍵,堅持一個...
    宮少林認為,現在進入到資管大變局,資管大變局離不開一個有效率的,充滿機會的證券市場。今年是中國證券市場設立30周年,在30周年過程當中,中國證券市場經歷了青春期,已經步入而立之年,在這30年當中,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提升。
  • 招商證券原董事長宮少林:A股市場信息技術型公司佔份額相對不高
    在30年當中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提升,我們看一下圖,一個是中國30年前五年因為市場規模太小忽略不極的話,從1995年到2004年作為第一個時間段,2005年到2014年第二個時間段,和2015年到2019年第三個時間段。
  • 證券業做專做強做優做精 堅守服務實體定位
    卅載光陰彈指過,中國證券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始於資本市場中的「一葉扁舟」,伴隨著市場改革的風雨歷程,經歷業務更新迭代的波浪翻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初心不變,規模實力、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正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揚帆起航。
  • 註冊制改革 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行為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全市場推行註冊製成為今年市場關注的重點之一。2020年年底,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穩步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在田利輝看來,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五方面問題:首先,註冊制不是沒有門檻,而是允許達到標準的企業可以註冊發行上市。確定主板和中小板註冊上市標準是全市場成功推行註冊制的重中之重,要實現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和防範供給側衝擊的平衡。第二,需要繼續加強投資者教育,倡導價值投資理念。第三,需要切實推動註冊制改革的關鍵環節,即不斷提升信披質量。
  • 中證協黨委書記安青松:註冊制下要從四方面把好入門關
    在新發展階段,我國證券行業應當持續做到四個「必須」,包括: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定位,必須提升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必須提升全業務鏈投資銀行服務能力,必須守正篤實推進證券業文化建設。以下為實錄:問:資本市場30年,證券業取得了哪些發展成就?
  • 【中國經濟站穩2020】創業板邁入註冊制時代 資本市場改革行至深處
    編者按: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2020年中國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的中國經濟延續穩定復甦,並為世界注入更大確定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年終專稿《中國經濟站穩2020》盤點中國經濟不同凡響的2020年。
  • 國元證券蔡詠:知之明行之篤 致力服務實體經濟
    編者按:2019年,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核心的金融供給側改革成為證券業謀求高質量發展的主線和契機。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總體要求下,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下,全行業已行動起來。
  • 股票註冊制是什麼意思?註冊制是利好嗎?
    在股市中炒股,股民除了對股票的各種技巧數量的很髒餵之外,也必須對股票的術語有所了解。只有這樣,股民在運用技巧操作股票的時候也會有信手拈來的感覺。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下股票註冊制是什麼意思。
  • 捷信增強服務能力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一直立足行業特色和功能定位,不斷創新產品,增強服務能力,為促進消費升級提供優良的金融服務,從而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日前,四川省商務廳公布了一組關於消費的數據,根據初步統計,今年四川全省已累計開展各類消費促進活動近9000場次、實現成交額超750億元。
  •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第二、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加快科技與資本融合   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正從依靠要素投入的規模擴張轉向依靠創新引領的效率提升。充分發揮資本要素的作用,促進資本與科技深度融合,是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面臨廣闊空間。
  • 創業板年內股權融資總額逾7600億元 市場引頸期待註冊制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卞永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說:「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創業板有效支持了創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為它們快速發展壯大創造條件,同時為投資者帶來財富效應,也為創業基金、風險投資等機構提供了退出通道,從而促進他們的發展,促進大眾創業熱情,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源源動力。」
  • ...風險管理水平——專訪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
    二是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取得紮實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直接融資佔比達12.6%,以股票、債券為主的直接融資方式成為實體經濟補充資本金和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有益渠道,間接融資主導的金融體系與資本市場協同發展態勢初見成效。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再出發——訪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國內國際社會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衝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經歷著考驗。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而立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等外部衝擊的嚴峻考驗,中國資本市場韌性提升明顯,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值此30年重要節點,《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望軍。
  •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啟動:漲跌幅限制改為20% 開戶門檻僅10萬!20條...
    另一方面,創業板改革涉及發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各項基礎制度,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需要與之相匹配。  創業板存量投資者可繼續參與交易,其中普通投資者參與註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創業板股票交易,需重新籤署新的風險揭示書。
  • 「原創」黃劍輝:打造數位化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
    改革開放42年來,伴隨著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銀行業持續轉型提升,盈利能力整體優異、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且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但是,隨著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金融領域的新問題與新挑戰不斷增多,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金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比較突出,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須進一步提升。
  • 全國政協委員、東方財富董事長其實:深化證券業改革 提升業務線上...
    全國政協委員、東方財富董事長其實日前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建議,應進一步提升證券業務線上化的水平。  加快推動證券業務線上化  其實表示,目前,由於相關政策要求,融資融券、股票期權、機構開戶等業務的權限開通或撤銷仍需要投資者到證券營業部辦理。線下證券營業部存在輻射範圍小、服務人群少等缺點,需要各家證券公司投入巨大成本布局大量營業網點。
  • 專訪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註冊制與退市制度相匹配,才能提升中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遇重創,金融市場進入動蕩時期。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中國經濟也率先走進「後疫情」時代。 今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舉措不斷,金融進一步對外開放,吸引了更多外資機構的進入。如何看待備受市場關注的註冊制改革?外資機構進入給中國市場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 創業板十一周年註冊制改革落地: 首發、再融資、重組「多管齊下...
    (原標題:創業板十一周年註冊制改革落地: 首發、再融資、重組「多管齊下 」 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