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的基督教信徒約翰加爾文,遺留的加爾文主義,為何被人質疑?

2021-01-08 秋穎說歷史

百家號作者:秋穎說歷史

不知道大家對於約翰加我了解的有多少呢?大家知不知道約翰加文是基督教一個虔誠的信徒。他在世的時候,他的加爾文主義帶領的基督眾多的教徒。在新的真理中探討著基督耶穌的真理到底在哪?和他過世後他遺留的加爾文主義卻被反對,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去觀摩觀摩。

約翰加爾文於1564年5月27日去世。加爾文與加爾文主義加爾文在世時,造成新教徒分裂的主要問題是基督如何臨在於聖餐中。不過,當時的新教徒並不包括重洗派,他們被其他新教徒視為異端。 在馬爾堡會談時,聖餐問題是導致路德與茨溫利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聖餐問題上,加爾文跟隨著他的朋友,特拉斯堡的改教家馬丁·布塞他的觀點介於路德與茨溫利之間。

加爾文斷言,基督在聖餐中的臨在是真實的,儘管這是屬靈意義上的真實。這就意味著,這種臨在不只是象徵性的,聖餐也不只是操練敬虔,而是上帝在聖餐中為領受聖餐的教會有真實的行動。另一方面,這並不意味著基督的身體從天而降,也不是如路德所說,基督的身體同時臨在幾個聖壇之上,而是基督徒在領受聖餐時憑藉聖靈的力量被提升至天堂,預先與基督分享天上的盛宴。

1526年,布塞、路德和其他新教神學家共同籤署了《維滕堡協定》,它為路德和布塞的觀點都留有餘地。1549年,布塞、加爾文、瑞士的主要新教神學家和德國南部其他新教神學家籤署了一份類似的文件《蘇黎世共識》。路德也為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的出版感到高興。因此,加爾文與路德就基督如何臨在於聖餐這一問題所產生的分歧,不應當成為新教合一不可逾越的障礙然而,這兩位偉大教師的追隨者並不如他們變通。

1552年,一位路德宗基督徒約阿希姆·維斯特法勒發表了一篇駁斥加爾文的論文,他在論文中以路德聖餐論捍衛者自居,宣稱加爾文主義者的聖餐論正在鬼鬼祟祟地混入路德宗的傳統領地。一些加爾文主義者作出回擊,認為路德宗基督徒實際上信奉的是天主教的聖餐論。

路德這時已經去世,梅蘭希頓拒絕按照維斯特法勒的要求攻擊加爾文。但最終的結果是,路德的追隨者與接受《蘇黎世共識》的基督徒越走越遠,為了區別於路德宗基督徒,接受《蘇黎世共識》的基督徒後來被稱為改革宗基督徒。因此,早期的加爾文主義或改革宗神學的主要特點並不是預定論改革宗基督徒與路德宗基督徒就預定論普遍達成了共識。

實際上,將加爾文主義者與路德宗基督徒真正區分開來的,是他們對聖餐的不同 個理解。隨著我們的講述(參第二十章),我們將會看到,預定論在下一世紀才被視為加爾文主義的標誌。不管怎樣,通過日內瓦學院的影響和《基督教要義》的出版,加爾文的神學很快就影響到歐洲其他許多國家。例如,在荷蘭、蘇格蘭、匈牙利英格蘭和法國等國,最終出現許多接受了日內瓦這位改教家教義的教會,這些教會現在被稱為改革宗或加爾文派教會。

重要的是,加爾文主義與改革社會的熱情相結合,這在路德宗國家中是沒有的,因為加爾文主義者相信,他們有義務令世俗政府遵守上帝的律法。因此,加爾文主義最持久的一個影響在於,它促成了一場場為現代世界開闢了道路的革命,而這很可能是加爾文自己都想像不到的。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對加爾文主義的了解有多少呢?假如主義在基督教教徒中的影響不可忽視。小編覺得各行各業都有像他這樣偉大的人。一個人在探尋真理的路上,是不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只有你成功了才會流芳百世。大家看完這篇文章有什麼感想?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關於邪教科學教 阿湯哥首當其衝,以明星做「招牌」 基督教信徒「易...
    事實上,大打明星牌只是這個脫胎於基督教的邪教的慣用手法之一,它如國內的全能神、門徒會等邪教一樣,還有其他很多誘人入教的迷惑手段。其中,基督教信徒最易「中招」。當然,如果你細細體會,還會發現,國內很多邪教,其實也具備以下一些特點。
  • 加爾文是法國著名的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別加爾文教派創始人
    加爾文還在可見的教會和不可見的教會之間作了明確劃分,並強調教會自治的原則,但在加爾文指導下的日內瓦教會卻規定該市居民都是歸正宗信徒,都必須服從該宗的教律。雖然他在《 基督教要義》中未另闢一章節還清楚說明他的 聖靈論,但 是從他的論述中可以知道他對聖靈工作的觀點。對加爾文來說,上帝的靈與上帝的工作同時進行,而促成人的「相信」,當聖靈在人心中運行光照人心,使人在讀了上帝的話而產生信心。
  • 喜歡基督教文化就是信徒嗎?
    從這位女孩的表現看,說明了當前社會一個現象,某些人雖然非常欣賞基督教文化,過聖誕節、看《聖經》、聽讚美詩,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認同基督信仰的價值觀。因為他們只是認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過聖誕是時尚的象徵而已。但其內心並未接受耶穌為救主,也沒有認同信仰的價值觀。這也是反對抵制聖誕與支持同性戀是同一撥人的重要原因。
  • 基督教的升級改版之旅,中國盜版基督教的創立者竟然4次落榜秀才
    那時的羅馬總督和現在中國的領導一樣,穩定壓倒 一切,趕緊派人打聽耶穌的行蹤。其實這是的耶穌也沒多少人信他,統共才13 個信徒,可見那些希伯萊教長老多麼警覺,都說同行相侵,此話不假。這耶穌也知道砸人飯碗的事有危險,一直也東躲西藏,行蹤飄忽不定,這羅馬人一直抓不著他。
  • 「三位一體」末法時代基督教信徒的大誤區
    純正的、正法時期的基督教,沒有什麼「三位一體」的說法。這是後世的基督徒擔心「耶穌離世後自己沒有神管了」又對《聖經》的誤解、曲解,加上「外靈迷惑」編造出來的,同樣是對基督教義的改變。「三位一體」說「聖父(上帝)、聖子(耶穌)、聖靈是一個神的三個位格」,這在高維空間看來太變異了!發明這個學說的人,在辨析耶穌、品評上帝是怎麼回事,你能品評救贖你的聖者麼?
  • 基督教聖地,耶穌在這裡遇難、安葬、復活,信徒慕名而來
    相信很多人來以色列,都是衝著耶路撒冷聖城而去的,有的是去朝拜,有的是去耶路撒冷感受它的美。確實,耶路撒冷真的很美,不僅表現在外在風景的美,更多的是它的美是一種精神,文化,信仰之美。美的動容,美的悽涼,也許這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城市有你這樣的糾結。那麼就跟著我穿越歷史與現實的萬千風情!耶路撒冷自古以來就是三教的聖城,也是世界的中心,很多信徒都會朝著耶路撒冷來朝拜。
  • 為啥基督教嚴禁婚前性行為、反對墮胎?
    我從我自己的認知來說說,基督教為啥強烈反對婚前性行為、反對墮胎?       首先: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發展歷史。       羅馬帝國信奉多神教,隨著羅馬帝國向外擴張,羅馬人對待外來神明也以吸納、融合為主,它的神明群體隨著疆土的擴大得以擴大,而基督教是本質上排外的一神教。這個矛盾無法調和。
  • 得救乃是因著耶穌的寶血丨淺談:中國信徒為何喜歡以色列
    而歐洲基督教國家悠久的反猶傳統,也成為近代反猶主義的重要原因,而這所造成的最大悲劇,莫過於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猶太大屠殺,共有600萬猶太人遭到屠戮。那麼中國基督徒為何會與教會傳統不同,而對猶太人充滿善意,甚至盲目崇拜呢?這首先跟中國教會的屬靈傳統有關。中國很多信徒在信仰強調唯獨《聖經》,而輕看教會傳統。教會歷史上的一些理念,對中國信徒影響極小。
  • 孫中山臨終重申:我和全家始終是基督教信徒
    [摘要]臨終之時一再重申:予始終是基督教信徒。不但予為基督教信徒,予之兒、予之媳、予之女、予之婿、予之家庭、予之嶽父、嶽母、予妻、予妻之姊、之弟、之妹、甚至連襟至戚,固無一而非基督信徒也。婚後,返港繼續學業,課餘常與傳教士來往,每星期日都到基督教道濟會堂聽王煜初牧師(民國臨時政府第一任外交總長王寵惠之父)講道,並熱心傳教事業,「常隨喜牧〔師〕往香山傳道,招得三人入教,蓋初次習傳道也。」(麥梅生:「基督教在廣東」。《廣東文物》(下),民國二十九年十二月版,第101頁)喜嘉理亦詳記此事:「1884年,餘與英人某,偕先生赴香山縣,即其釣遊地焉。
  • 我並不是討厭基督教,只是特討厭你.
    有多少人因為討厭一個人,從而厭惡了一座城市;也有多少人因為恨一個人,從而鄙視了一代民族。「其實我並不是特別討厭基督教,只是我特討厭你。」每當看到這句話發生在別人的故事裡時,我難免會想到常常發生在基督教徒與非教徒之間的一番典型對話。或許信仰之場,與職場本有關聯。
  • 【提醒】韓國邪教披著基督教的外衣,要求信徒發生兩性關係!女大學生要尤其小心!
    他們大多數打著基督教的旗號      任何一個現象的形成,都有特定的歷史原因。韓國原來是一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自韓戰結束後,韓國在意識形態倒向西方社會,基督教由此大量流入韓國。韓國現在的邪教組織,都是從基督教中分離出的異端邪說,比如統一教、攝理教、新天地教會等都是如此。
  • 【海口網警提醒】韓國邪教披著基督教的外衣,要求信徒發生兩性關係!女大學生要尤其小心!
    他們大多數打著基督教的旗號      任何一個現象的形成,都有特定的歷史原因。韓國原來是一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自韓戰結束後,韓國在意識形態倒向西方社會,基督教由此大量流入韓國。韓國現在的邪教組織,都是從基督教中分離出的異端邪說,比如統一教、攝理教、新天地教會等都是如此。
  • 庫爾來什:「接受耶穌就如同奔赴刑場」——從虔誠穆斯林到基督徒
    隨著今年3月份《回應吉哈德》(AnsweringJihad)一書出版,納比爾·庫爾來什(Nabeel Qureshi)這個名字越來越頻繁地見諸西方一些媒體的醒目位置。 媒體關心這位33歲的牛津大學在讀博士生,不是緣於他有什麼商業建樹,亦非因為他在政治領域獨樹一幟,而是因為他的信仰。
  • 一生必看紀錄片 | 基督教歷史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 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了解一下我們人類的靈魂,探尋一下是與非
  • 教徒遭到大屠殺,統治者激烈反對,基督教為什麼還能成羅馬國教?
    基督教勢力主張救世主信仰,將拯救人類於水火之中的重任交予了上帝,並且主張每個人應該虔誠信仰上帝,而不是忠於令他們長期飽受戰亂和剝削的現實世界統治者。 這種思想很明顯就是,動搖了羅馬最高統治者皇帝的崇高地位,因此必然會遭受羅馬統治集團的強烈抵制。
  • 中國基督教兩會:抵制新天地教會等韓國滲透的邪教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電 中國基督教兩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近日在中國基督教網刊發文章,呼籲抵制異端、反對邪教。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些打著基督教旗號的異端邪教乘機活動,或散布謠言蠱惑人心;或蒙蔽大眾借難撈人,發展組織;或違抗政府法令,破壞防控工作。
  • 請勿把宗教狂熱和真正的信仰虔誠劃等號
    試想,一個不了解他過去的教會,應該會把他五體投地跪拜並把自己看成人類最大的罪人這種行為視為對基督教信仰的虔誠,從而受到牧師的稱讚。但是如果我們了解他的過去,則未必還繼續堅持他的行為是虔誠的表現了。阿德勒在書中對他行為做了解釋。他在家排行老二,哥哥比他不論學習還是身體外貌都要優越於他,所以在功課和社會吸引力方面他都自覺不如哥哥,因此這讓他的心理產生了失衡。
  • 【特稿】淺析中國基督教改革開放後的公共化進程
    隨後的近三十年裡,中國基本處於宗教環境緊縮與「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社會大環境之中,不用談宗教,社會許多方面的生存空間都十分有限,尤其是對宗教的片面認識帶來對宗教的全面打壓,甚至當時有地區還曾推行過「無宗教區、無宗教縣」的「消滅宗教」的試驗,其中基督教也遭遇艱和逼迫,教堂被燒、神職人員被下入監牢,信徒不敢公開信仰,這些都成為當年歷史的記錄。
  • 思考丨基督教的處境性需求與皈信動機
    文 | 李道南香港建道神學院梁家麟博士在著作《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農村教會》一書中,分析八九十年代的資料基礎上,認為中國基督教的主流是農村教會。雖然有些學者不同意這一說法,比如陳村富、吳欲波在《城市化過程中的當代農村基督教》文中,對這一說法提出質疑,認為中國基督教的主流應該是城市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