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槽值
槽值(ID:caozhi163)
看《人間失格》,對作者太宰治的一句話印象深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現實中,這句話常出自女性之口。
她們對世界充滿歉意,對工作充滿歉意,對家庭充滿歉意,不斷討好著他人。
幾周前,阿嬌發了條微博,喊話「老實人在何方,我已經年紀不小了。」
雖然秒刪,但網友的評論依然不堪入目。
「豔照門」已過去近十年,當年的男主角,今年已當爹。阿嬌卻還留在過去的漩渦裡,苦苦掙扎。
當年出事很久才等到道歉信,她沒有憤怒,甚至為此開解:遲來的好過沒有,對我來說至少是個安慰。
在綜藝節目裡,她也坦言:已經過了相信愛情的年紀,現在只想找個老實人嫁了。
《飯局的誘惑》
沒有安全感,害怕另一半拒絕自己,這些原因都讓她在感情中甘願伏低做小。卻忘了,愛情從不是妥協來的。
國際風溼病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低自尊的參與者患焦慮和抑鬱的風險更高。
放棄自我的人,是沒法好好生活的。
低自尊者的表現
低自尊的人,常會有這樣的表現:
1、 無法接受讚美
不敢承認自己的能力,相信至今所獲得的一切,多半靠運氣。
被表揚時,第一反應不是感謝,而是自問:我憑什麼獲得誇獎,我值得這個表揚嗎?
會產生負疚心理,認為自己不配得到這些稱讚。自我貶損,然後自我否定。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何夕一直覺得自己被派往美國參加短期培訓,是因為內部競爭激烈,部門經理為了制衡才讓她這個中立者漁翁得利。
她到這個公司不到兩年,雖勤奮努力,但自認沒什麼突出業績。
所以得到名額時經理對她的那番誇獎,她的反應不是驕傲,而是驚慌失措,連連說「不是,不是,沒有……」
另一個同去的人告訴她,公司對她的「德、能、勤、績」四個方面評價都很高,領導還曾在背後表揚過她。
從上學開始,她就是這樣一個人,把考試成績好歸根於運氣,說自己是考試型選手,即使是好友的表揚,她也不敢相信、不能接受。
Facebook營運長謝麗·桑德伯格得出這樣的結論:很多人尤其是女人,當她們所取得的成績被人稱讚時,會感覺到那些稱讚是騙取來的。她們常常感到自己不值得被認可,不配受到稱讚,並心存負疚,就好像犯了什麼錯。
2、沒有拒絕的能力
不敢說「不」。
心理邊界不完善的人,對他人的要求無法按內心所想直接拒絕。
會焦慮,從此失去這個人。但這種想法,根本是不合理的。
《命中注定我愛你》裡,女主角陳欣怡是一個「便利貼女孩」。
她覺得自己樣貌平平,能力一般,不敢拒絕同事的無理要求。
因為幫同事做雜事,她經常加班到半夜。
以為是勤勉刻苦,但到了該升職加薪的時候,才發現完全沒自己的份兒。
存在價值就如便利貼一般,立等可取,卻也隨時可丟。
心理著作《過猶不及》中明確提出,兩性關係中,要給所有婚姻中的壞事設下界限,拒絕被對方虐待,向對方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因為拒絕這個人的要求,不代表否定這個人。
其他關係中,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邊界,一味退讓,「好人」總是受罪不討好的。
3、 認為自己不值得/不夠好
對外貌的自卑是典型反應。
鄭爽之前的極度不自信,讓很多人驚訝。
這個清純靈氣的姑娘和張翰在一起後,甚至因自卑跑去整容。
有人說她難看,她回應:「我以為大家都喜歡我的顏,我努力保持,我計算每件食品的卡路裡,每天都是被餓醒來,依然不被尊重,沒有人理解我的付出。」
幸好後來她走了出來。
今年的新書籤售會,一身T恤的她,素顏現身。
圖片來自@扒星君
四年過去,她終於學會了取悅自己。
4、用自我貶損來獲得生存餘地,自黑是她們慣用的方法
怕被人說沒錢,所以先說自己窮。
怕被人說身材不好,所以先說自己胖。
像阿嬌一樣,怕被人問及婚嫁,於是主動提起。
不是本性如此,而是有些話從自己嘴裡說出來,好過他人說出口的難堪。
印度詩人泰戈爾《園丁集》第41篇形容得好:
我想對你說出我要說的最深的話語,我不敢,我怕你哂笑。
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
……
我粗暴地對待我的痛苦,因為我怕你會這樣做。
5、按照他人的想法,來認識自我、界定自我
生活中一味付出,是一種極端的被動型人格。
上司有識人目光,肯定明白我的付出;我做了,家人一定會看見,會感謝。
美國心理學家萊斯·巴巴內爾指出,那些深信只有幫助別人,別人才會愛自己,只有所做事情符合別人期望,別人才能接納自己的人,都患有「友善病」。
這種表現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極端無私。
30歲的李華5年前認識了大7歲的王某,不顧家人反對,和他結了婚。
婚後的丈夫,脾氣並不好,還特別愛喝酒。
後來李華發現,只要自己常往家裡拿錢,丈夫的態度就會好很多。
於是她開始想盡辦法討好丈夫,甚至走上騙財的道路。
為了讓丈夫對自己有好臉色,她謊稱自家舅舅是央行工作人員,能買到低價房,先後從親戚朋友那兒騙得400多萬,供丈夫揮霍。
被抓之後,她堅稱丈夫並不知道她詐騙的事。
出事不久,丈夫就提出了離婚。
最終李華被判處無期徒刑,對她來說,這一生已經無法獲得幸福。
低自尊性格的形成原因
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原因可能藏在過去。
1、童年創傷不可迴避
網綜《非正式會談》在探討到戀愛關係時,參加過漢語橋的貝樂泰說,在生活中自己是個低自尊的人:「除了節目中為了效果會提到冠軍什麼的,生活中我很少會提到漢語橋,最多說自己參加過這個比賽。」
「記得當時我獲得漢語橋冠軍,爸爸就只是發了一條簡訊,媽媽還願意聽我說一說,不過兩天之後就不再提了。正是因他們從小的這種教育,讓我對自己很沒有自信。我會覺得別人誇我的話都是假的,說我不好的東西才是真的。」
女性心理則更加敏感。書籍《向前一步》中講:有能力的人因自我懷疑而苦惱,這種現象有它的學名——負擔症候群。無論男女都容易出現這樣的症狀,但女性會更嚴重,也會更多地受其限制。
曾有讀者留言:
小時候自己成績好也聽話。可慢慢長大後發現,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別人。永遠只能穿姐姐穿不下的衣服,初中只買過兩次衣服,加起來不超過200塊。慢慢地就產生了這樣的念頭「我只能過這樣的生活,不配擁有更好的東西。」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伊蓮·艾倫也提到,自我低估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個人經歷。如果你曾有過挫敗和遭受創傷的個人經歷,很可能會極其強烈地想要固守那個被低估的自我。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2、社會強化女性低自尊心理
社會中「嫁個好老公來迴避社會競爭」、「女孩子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就該相夫教子」的說法,成為不少女性「自我實現的預言」。
「從傳統觀念的角度看,女人的自我價值主要還是體現在對家庭生活的經營和生兒育女方面,其次才是社會價值。」《婚姻保衛戰》裡的這段話,道出社會對女性的要求。
但觀念變形後,很多人開始主張,全職主婦應該言聽計從,夫唱婦隨。
某些雞湯博主稱:為了長久地佔據優勢地位,需要女性先把自身姿態放低,設溫柔陷阱讓對方踏入婚姻,之後再以無限付出得到對方的不忍。
美名其曰:女人靠徵服男人徵服世界。並宣稱,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是一個女人最大的本事,幹嘛削尖腦袋跟男人爭資源?
受這個觀念影響的女性,堅信一個出發點:只有被人愛,才能愛自己。
如何克服低自尊
相信自己的才智,認為自己有權過上幸福的生活,才是自尊的本質。
為了維護它,每個人都需要採取一些行動。
研究表明,取得良好自尊感的最好途徑,就是父母擁有健康的自尊感。
除此之外,健康的社會環境裡,人們尊重現實,言行一致,也會使人較容易朝理性、有益的方向發展。
這些如果很難做到,就要自救。
具體操作可以參考納撒尼爾·布蘭登博士的《自尊的六大支柱》:
1、 有意識地生活
意識是生活的最高顯現。
作者舉了生活中「認識到但不改變」的例子:
「我知道給孩子的太少了,他們可能會恨我,但是……將來我可能會變的。」
「我知道入不敷出,但是……」
意識對人類來說是有自主性的。在尊重與逃避之間,需要做的是勇敢出擊,直面而非逃避現實。同時保持思考,而不是一味接受別人給自己設立的條條框框。
2、自我接受
自我接受就是拒絕與自己對立。
第一層:待人接物要為自己打算,這是一種自我肯定的行為,意味著「我選擇尊重自己、重視自己、保護自己。」
第二層:不迴避,即尊重現實。承認自己錯了,但也尊重現實,不放大自身錯誤。
第三層是對自身存在的解釋:「不管我有多少缺陷、不足,我毫無保留地、完全地接受自己。」
對個人價值的充分認識,有利於推動仁慈心、寬容心的形成。
3、 自我負責
為想實現的目標負責,而不是讓他人承擔實現這個願望的責任。
就像那句倒背如流的詩:我願做與你並肩而立的橡樹,而不是攀援的凌霄花。
為自己的幸福負責,錯誤的觀念是:認為自己幸福與否應由他人愛我,我才會愛自己;只有別人照顧我了,我才能心滿意足;只有別人替我拿主意了,我才會無憂無慮。
命運的劍該交於己手。要意識到如果我不採取行動,情況是不會好轉的。
4、 自我維護
布蘭登博士曾做過一個實驗,授課時問學生相信「我有權活下去」這句話嗎?如果是,就面向其餘同學,大聲說出來。
其中有個女生面帶微笑,用乞求的語氣說出了這句話,如同懇請別人原諒她似的。
她不相信自己有這個權利。
自我維護指尊重自我的需求,它的對立面是膽怯性的投降,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藏起來,目的是為了取悅別人,或「歸屬」別人。
尤其,與最親密的人在一起時,自我背棄的誘惑是巨大的。
應該意識到,我的生命不屬於別人,也不是為了實現他人的期望。
5、 有目的地生活
如果沒有目的地生活,那人就成了偶然機會的奴隸,像浮在海上的瓶子,依靠外部力量才能推進。
有目的地生活,其中一點就是有效地生活。
搞清楚自己所求所想是什麼,然後付出行動。
記得有句臺詞說,翻過山之後才發現,山後面不過是另一座山。可這總比站在原地好太多。
令人獲得自尊的,恰恰是正在進行的實踐。
6、個人誠實
當行為與自我判斷發生衝突時,人的心裡就會有羞愧的感覺。
文中講最大的一種自欺方式:只有我自己才知道自己是個騙子,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根本沒打算信守諾言。
這裡延伸出:我的判斷不重要,只有別人的判斷才是有作用的。
舉個例子:當深愛的人在事故中喪生,儘管我們知道這種想法不理智,但還是會對自己說:不管怎樣,我都該阻止這件事發生的。
低自尊的人,「聰明貌美,就像人們說的那樣,擁有一切獲得幸福的先決條件,什麼都不缺,只缺一件東西:一點點自尊。」
希望正閱讀此文的你,什麼都不缺。
©簡介:本文轉自網易新聞公眾號「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治療你所有不開心。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