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莫名否定自己?2 種力量孩子遠離「依賴性自尊」,獨立自主

2020-12-25 蝸牛向前牛

電影《哪吒之降魔降世》裡的哪吒,擁有天生神力,又是魔丸轉世,被村民們當做妖魔鬼怪來看。小時候,哪吒想跟小朋友一起玩,村民們罵他是妖精,拿東西扔他,甚至還對他拳腳相加。

村民們的排斥,哪吒在得不到關注和指導的情況下,他就說 :「既然他們把我當做妖怪來看,那麼我就做個妖怪給他們看」。

哪吒從小被欺凌,被排斥的經歷,讓他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一個人,最後孫公豹三言兩語,哪吒就對自己的魔性深信不疑,自我毀滅式地掙脫乾坤圈,大開殺戒。

哪吒為什麼會成為這樣呢?是哪吒依賴自尊的原因導致的。哪吒遭受負面經歷(他人對他的打壓),進而產生了否定自己(依賴他人的評價,說出我就做個妖怪給他們看),到最後做出了否定自己的行為(大開殺戒),哪吒在這種長期的循環下,成為了依賴自尊的孩子。

那麼什麼叫依賴性自尊呢?又該怎麼讓孩子遠離依賴性自尊呢?

一、什麼是依賴性自尊?

自尊從字面來說是自我尊重。而從更深層次來說,自尊是對自我的評價,形成對自己的認識,以及能夠看到自我價值。

哈佛大學教授 Robert Kegan 認為自尊可以分為3個層次:依賴性自尊、獨立性自尊和無條件自尊。

3種自尊,依賴自尊是處於自尊的最低層面。依賴自尊的人,他在乎外界的評價,否定自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敢確定,都需要外界給予一定的評價,才能得知。

獨立自尊的人,他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他會吸納外界的評價,他也會勇於去驗證他人的評價,同時他懂得去設定一個目標,更懂得自己同自己做比較。

而無條件自尊的人,任何時候,都相信自己,不用外界的評價,也不用自己的評價。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很自然而然的發生的。這種是一種「聖人」般的存在。

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裡面,如果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師的讚賞,另一個人的作文得到老師更高的評價,一個人依賴性自尊的孩子,會認為別人得到誇獎,是自己不行,而他也會一直沉迷在自己不行的低氣壓情緒中。

獨立自尊的孩子,他明白自己的作文比他人的作文差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句型不夠優美,他會在不夠完美的地方繼續學習,並完善。

如果孩子依賴他人的評價,對自己不滿意,不信任,那麼他會感覺生活到處充滿焦慮,到處都不安全,到處都是不確定,碰到問題就會說,我不知道,我不行。

二、依賴性自尊的孩子通常都是怎麼體現的呢?

依賴性自尊的孩子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在給你展示:

在寫作業的時候,會問大人,我做對了嗎?如果大人沒回答,他就會做一道問一次,做作業的效率會非常低。孩子要穿什麼衣服,都要問大人,今天我要穿什麼衣服呢?如果大人沒有回答,孩子就一直停留在衣櫃前,不知道要做什麼。對同學打小報告,會非常害怕,擔心老師會過來找他算帳,在上課的時候,都沒辦法集中精力聽課。老師和大人的批評,唯唯諾諾,不敢回答,甚至會做出討好老師和大人的行為。一大堆同學一起玩,同學跟他說哪個比較好, 孩子就隨時改變自己的想法。諸如此類孩子對外在不確定,難以做出決策,不敢接受批評,容易受他人影響的都是孩子依賴自尊所導致的。這樣的孩子,不自信,敏感,在意外界評價,而這種依賴自尊的水平,會一直延續到孩子成年,影響著孩子一生的幸福。

三、產生依賴性自尊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過量的誇獎

有些大人追求賞識教育。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一味的誇獎,他們認為只要誇獎的越多,孩子就越自信,事實上,過量誇獎,會讓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只依賴大人的誇獎,孩子會為了取悅大人,無法體驗自己在完成事情,這個過程中的價值。

《傷仲永》裡的方仲永,小時候因為無師自通,而提筆寫詩,後來他父親,在大家的讚賞下,認為有利可圖,帶方仲永到處到處拜訪鄉鎮的人,而不是繼續學習,致使傷仲永最後成為一個農民。

而這除了他父親唯利是圖之外,又何嘗不是因為大家的過量誇讚,致使方仲永他們依賴他人的誇讚,忘記了自己本該繼續學習,才能有更可持續性的回報。他們在取悅他人的路上走向了不歸路。

教育改革家科恩在《獎勵的懲罰》中說道:「獎賞改變了許多關係的性質。提供獎賞是為受獎人提供了更多動力,但同時也將其他人的注意裡轉移到獎賞和對施與人的取悅上來。"

孩子在大量誇獎面前,做任何事情,為了讚賞,他們會對讚賞無限需求,這是他們獲取自尊的主要方式,他們需要別人持續的關注,來證實自己無所不能,他們會聽不進去不同於讚賞的的意見,也會為了讚賞,去取悅他人,而一旦失去了讚賞,孩子會產生不自信,也會對之前的所有讚賞產生懷疑,甚至可能在失去讚賞之後,產生自暴自棄。

2、病態批評

大人批評教育孩子,是為了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在哪裡,希望孩子能從批評裡獲取正確的方向。可是家長有時候在批評的過程,不是針對事件的本身,而是上升到孩子的人格上來。

《少年的你》魏萊的母親,她的出場只說了「什麼人值得交往,什麼人不值得交往,這都是學問,別人可以不考慮,魏萊不可以不考慮,因為她跟別的人不一樣」就這麼一句話,就能說明魏萊的父母肯定在家裡有進行過一定的病態批評,而這才是導致魏萊欺凌弱小,走向絕路的最大原因。

病態批評沒有任何實際效果,只會讓孩子從大人身上習得自己無能的形態,長久之後,孩子也會越來越自卑,會習慣性的認為自己是無能的,並在無能的形態中,不斷在事情面前逃避,或者是事情失敗後,不斷的責怪自己,認為自己是無法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這樣形成一種長期的惡性循環,有可能讓孩子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四、賦予兩種力量,讓孩子擺脫「依賴性自尊」,做好自我

對於父母來說,我們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在未來生活的「廝殺」中,能更勝人一籌,那麼我們長期以來所做的病態批判和過量誇獎,讓孩子失去了對自己的認識,讓孩子止步於前行的力量。而我們要想讓孩子逐步提升自己,就要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提升自己。而認識自己就需要2個力量。

1.賦予能力感,不要束縛,讓孩子體驗自身的力量

孩子現在的生活,是學校,家裡,2點一線,每天的學習的時間超過10來個小時,除了學習,大人很少能給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

大人往往會在孩子碰到新事物時,只會對孩子說你可以的,我相信你能行的,而這些詞,無法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到底行不行。

而確認自己行,是能力感的一種體現。能力感是要經過長期經歷事情的結果,積累起來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可以的。

相信大家都聽過跳蚤的故事吧。

跳蚤跳起的高度,能超過其身高的100倍以上。科學家在跳蚤身上罩了一個玻璃罩,之後跳蚤跳的高度,都一直只能在罩頂以下,當科學家把玻璃罩拿開,再讓跳蚤跳,結果跳蚤只能跳到玻璃罩的高度,甚至再也不想跳。

如果大人只一味的對孩子說你只要學習就好,其他的別管,這個時候的家長就猶如玻璃罩,一直困住孩子去經歷,到最後會習慣性的只能按照大人要求的程度去實行,有一天孩子會失去內心的驅動力,再也不想動了。

孩子的能力被限制在大人的要求裡面,無法得到進一步的體驗,最後有可能就只能放棄。

在生活中,大人要不斷給孩子製造機會,讓孩子自己體驗自己是有能力的。

比如說孩子繫鞋帶的時候,我們應該靜靜的等待著孩子把鞋帶系好,比如說讓孩子在放假的時候,讓孩子煮飯,哪怕他是燒焦的,比如說我們讓孩子自己坐車回家,在這些體驗過程中,孩子多多少少,會碰到問題,那麼他在問題面前,自然而然的就會想辦法解決,久而久之在各種經驗的積累下,孩子就有會更有信心,去應付各種問題。

當孩子能力感得到滿足後,孩子就不會再依賴大人的各種評價,自然而然的就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2.賦予價值感,鼓勵參與,讓孩子找到自身的存在

價值感,是指我覺得我被尊重和被需要。

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孩子會迷戀網路遊戲,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在網路遊戲中,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那個過程是喜悅的,是有成就感的,這就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需要。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過: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追求價值感與歸屬感。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價值感,那麼他就會感覺自己不存在,虛無感,空虛感。這就好比在海裡面的破船,隨時都有沉船的危險。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大人覺得孩子還小,他的價值就是在學習中可以體驗出來,因為家長的主觀見識,就很少讓孩子參加家庭的各種建設。而學習對很多孩子來說只是家長叫我讀書,我才去學的,他們根本無法從學習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記得小時候姐姐要報中專學校時,因為父母親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他們也不懂到底是要報省內的,還是省外的,所以他們一直猶豫不決。有一次大人就把我們孩子都叫過來,就問我們,是覺得姐姐在省內讀好,還是在省外讀好,當我們得知,省外讀書,會讓我們一年只能見一次面時,於是我跟哥哥,就一致央求父母給姐姐報省內的學校,後來父母還真的讓姐姐在省內讀書。

其實不管父母是真的聽取了我們建議,還是基於其他原因。後來只要想到父母親,能讓我們參與到這種家庭大事的討論,我就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是被重視的。

現在看到簡·尼爾森《正面管教》裡,也講到,家庭會議的重要性,就深有感覺。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學習簡·尼爾森《正面管教》「家庭會議」的流程,讓家庭會議貫穿到生活當中,在家庭會議裡面,我們可以感謝,可以建議,同時也可以討論下次去玩的流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學會吸納孩子的建議,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需要,側面的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同時在生活中我們要放手,讓孩子參與家裡的大小事務,讓孩子明白這個家是需要他的,沒有了他,這個家就失去了味道。

能力感和價值感這2個力量,他需要我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吧, 不斷的放手,不斷讓孩子從體驗中觀察自己,清楚的觀察到自己,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那麼他的依賴性就會越來越低,成長就會越來越迅速

總結

多少成年人,因為一直卡在「依賴自尊」當中,因此他們在生活中常常沮喪,不自信,害怕被批評,害怕別人挑刺。

健康的自尊對一個人的心理生存至關重要,無論我們的孩子長大是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都需要面對外界的評價,而如果我們的孩子一直處於「依賴自尊」,那麼他的人生也必然是苦不堪言。

我想做為家長的我們,對孩子成長後的生活,更樂於看到孩子能有健康的心理,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家長在小時候就要開始為孩子鋪墊。

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常放手,給孩子更多機會,讓孩子體驗自身的力量,讓他們漸漸明白自己確實是有能力去解決問題,漸漸明白自己是有能力去開展一段未知的世界,同時在家庭裡面,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家庭各種建設,讓孩子明白自己是有價值的,能體會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能力感和價值感越強,孩子的心理就更強大,就越能勇於挑戰和面對。

在這2種力量的支撐下,他們會漸漸能獨立地面對外界的評價,他們也會樂於接納,並懂得在評價中驗證是否是正確的,同時吸收有用的評價,讓自己更加獨立,強大。

相關焦點

  • 塔羅魔法會館:12星座誰的依賴性比較強呢?
    (參考太陽星座及上升星座)基本星座牡羊座、巨蟹座、天秤座、摩羯座依賴指數30%基本宮的朋友是很獨立自主的人,至少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下他們是這樣要求自己的。然而其實他們在很多狀況下都知道自己很難如此獨立自主,說穿了就是基本宮朋友對於自己有很高的自我期許。但往往在問題發生時他們還是沒辦法這樣繼續撐下去。
  • 12種生命原型:認識自己與重建生活的新法則
    不要陷溺於自己的痛苦經驗中而失去了重生的機會。完全地去感受自己的悲慟與憤怒,一直到能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新的事實為止。這是受苦的重點,能幫助我們確信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信念,可以減輕痛苦和恐懼而安心一些。如(1)信仰上帝(2)相信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這難道不是欺騙自己?)
  • 家長打擊孩子「自尊」的話,你說過多少遍?家長該好好反思了
    孩子的性格也比較奇怪,雖然看起來很內向,但是非常容易生氣,易怒的性格經常讓敏敏力不從心,有的時候甚至會對孩子說一些過分的話。比如:那看看別人家小芳,為什麼她都不會這樣,偏偏是你呢?每當敏敏衝動指責孩子的時候,她都會自己跑回房間,一聲不吭,心裡更為委屈,卻只能自己難過。
  • 《自尊》解讀①|懂得接納自己的女人,活得都不累
    作者說,自尊和環境是間接關係,而時刻影響自尊的因素是:你的想法。記得有部電視劇的女主,在她落魄時,有人問:「你憑什麼硬氣?」心態決定想法。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弱勢時,他的想法將決定自尊的強弱。自尊提高了,生存環境才能得以改善。本書將告訴我們,哪些想法和因素會使人自尊不足,並且傳授了提升自尊的對策。
  • 低自尊女人的5種有毒邏輯
    會產生負疚心理,認為自己不配得到這些稱讚。自我貶損,然後自我否定。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何夕一直覺得自己被派往美國參加短期培訓,是因為內部競爭激烈,部門經理為了制衡才讓她這個中立者漁翁得利。她到這個公司不到兩年,雖勤奮努力,但自認沒什麼突出業績。
  • 爆紅的張雨綺,是我們養育高自尊孩子的教科書示範
    不是為了接受別人的審視而存在,而是真的在享受屬於自己人生的舞臺,這就是高自尊人格最動人的生命姿態,也是我最希望孩子活成的樣子。要想幫助孩子建立高自尊人格,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來比賽的人,肯定是在乎輸贏的;但高自尊的人格,知道自己只是輸了一場比賽,也不會因此而否定自己,所以她面對公演成績好的時候,笑呵呵的;成績不好的時候,也非常淡定。對待輸贏,她的態度很坦然。
  • 孩子的自尊觀念要從小抓起,樹立孩子自信、自愛
    自信是成功的源頭,自尊則是自信的源頭,一個孩子如果不尊重自己,就不可能激發出內心的勇氣和自信,當然也不會在將來取得什麼大的成就。家長教育孩子從引導他們自尊開始吧!自尊的人才能夠自愛,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事實上,一個有尊嚴感的人,往往會有一個比較良好的社會形象。
  • 嶽雲鵬被郭德綱誇哭:如果你常「否定」孩子,就別輕易誇他
    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前幾天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裡,齊明月就有一個這樣,處處否定自己的媽媽,從頭到腳,看孩子哪哪都不好,各種諷刺挖苦。
  • 經常「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影響,一般逃不過2種結局
    文/初語媽媽孩子經常會有很多小動作,像挖鼻孔,長大了這個壞毛病還是沒改掉,這個習慣不僅不雅觀,還非常不好,那麼那些從小就喜歡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影響,一般都逃不過這2種結局,家長們要注意。三歲的時候更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造成的,經常挖鼻孔,怎麼說都改不掉,氣的小群好幾次都動手打孩子,但是孩子就是不聽,甚至有幾次,將鼻子都扣出血了,還是不長記性,小群於是就想了各種辦法,但沒什麼效果。春天的時候會有很多柳絮,孩子也莫名出現了過敏反應,經常流鼻涕,打噴嚏,最後小群帶兒子去了醫院,檢查結果說兒子有過敏性鼻炎,小群非常不理解,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就過敏呢,家裡人都不過敏。
  • 小心,會家暴的人都有7種特徵
    1)自卑的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2)自我優越感強的人:自我意識很強,經常表現出蔑視或自負的狀態,總感覺自己比別人強。事實:很多人會對受害者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想法但其實一方面中國許多受害者仍是抱持著相對保守的家庭觀念,害怕被人指指點點。第二是因為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最噁心的是,很多時候受害者想要離開,但施虐者卻揚言對其(以及家人)不利。
  • 孩子有心事不願告訴父母,您的指責與否定,會讓孩子關上心門
    因為只有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才能明白孩子的想法,才能使孩子產生被接納的感覺。2、肯定孩子的人孩子喜歡和經常肯定自己的人對話,積極的肯定和鼓勵會使孩子的內心充滿力量,更有信心面對一切困難。二、父母的指責和否定,只會讓孩子離您越來越遠1、否定父母經常指責和否定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不管怎麼做都會被父母批評,從而產生極大的挫敗感,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 稻盛和夫:一開口就說3種話的人,不值得深交,遇到要趕快遠離
    稻盛和夫告誡過大家說,一開口就說這3種話的人不值得深交,要趕快遠離。1、整天抱怨的人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理方式。但總有些人喜歡將自己遇到的不順心和別人抱怨一通,通過抱怨宣洩自己的壞情緒,但其實這樣做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將自己的負能量傳遞給別人。
  • 10部教育孩子獨立和自尊的電影——趕緊和孩子一起看看吧
    10.神奇隊長(2016) 《神奇隊長》爸爸帶著6個孩子叢林生存,挑戰現代教育。在太平洋西北部的森林深處,與世隔絕,一位慈愛的父親全心全意地試圖將自己六個年幼的孩子培養成出色的成年人。但當災難降臨,他們被迫離開了自己創建的天堂,開始走向外面的世界。
  • 老公出軌卻把錯誤歸咎於自己,女性的低自尊是如何產生的
    有的女性並沒有前面案例中的那麼嚴重她可能在生活中總是把好吃的好用的給自己的老公孩子而生活中並不會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了,別人就會善待他們相反,人們會更加利用這樣的心理,加倍地踐踏他的自尊。那女性是如何在成長中失去自尊的?所有根源上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對女性自我身份認同有障礙的女性,在心理發展階段上很大可能停留在與母親共生或者與母親競爭的階段。
  • 那些經常戴耳機寫作業的孩子,通常是4種心理,家長鬚注意第2種
    音樂已經成為孩子們互動社交的渠道,也是孩子減壓放鬆的助手。那些經常戴耳機寫作業的孩子,通常是4種心理,家長鬚注意第2種不僅在家裡,在學校裡,自習課上,經常能看到不少學生戴著耳機邊聽邊學。那些喜歡隨時隨地音樂不離耳的孩子,通常是4種心理:★隔絕外界,專心沉浸學習,效率更高不得不承認,音樂是有神奇力量的,不同的音樂能把人帶進不同的情緒裡。孩子學習的時候,需要專心沉浸在眼前的書本上,音樂能起到極好的隔絕效果,使孩子更加專注,效率更高。
  • 自尊,是自己給的
    再艱難的事情都有一個開始,再美妙的感覺都有一個結束。勇於開始,我們贏得了許多生機;不懼結束,我們迎來了新的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了就不要延誤,只要你有目標和遠見,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結束了就不要悔恨,只要是自己選擇的路,就把它編成人生的花環,用一生來體味和享用。世上只有一件東西,能始終經受住人生風雨的衝擊:一顆寧靜的心。做人,要努力得到的不是呼風喚雨的能力,而是淡看風雲的胸懷。留一份淡然給自己,生命自然會天高、雲淡、風輕……
  • 這3種類型的話,容易毀掉孩子的自信,父母一個字都別說!
    網友2:覺得自己受了很大委屈,感覺世界瞬間崩塌,欲哭無淚,很無助!網友3:越來越自卑,父母總讓我覺得我什麼都不行,即使我已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他們還是沒有認可我!孩子的心,在那一句句難堪的話中,被戳得千瘡百孔。
  • 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經常說的一句話,貌似暖心,其實傷了孩子自尊
    2 繼續努力,何來動力?努力了,沒有好結果,即使家長和老師不責怪。可孩子自己呢?接下來還要不要努力?如果再次努力,還是失敗,孩子拿什麼來作為繼續堅持的動力?我們不能想像孩子像機器人一樣,不帶情緒,不帶心理地去重複一次次的失敗。
  • 別讓低自尊,毀掉你的人生
    即使後來成績優異,考取理想大學,成為別人的孩子榜樣,她還是極度不自信。 參加工作後,這種狀態愈演愈烈,即使得到上司肯定,得到同事認可,她還是不停地自我否定,努力強迫自己做到更加完美。 小林說:「最怕得不到別人認可,那樣自尊受不了。」
  • 別給孩子取這些乳名了,不僅難聽還傷娃自尊,妥妥的童年陰影
    02別給孩子取這些乳名了,不僅難聽還傷娃自尊你的乳名好聽嗎?是否屬於自己的一段童年陰影呢?小孩子最忌諱的就是其他小朋友給自己取外號,若乳名取的不好,不僅難聽還傷害娃的自尊。因此,給娃取乳名千萬別不當回事,乳名和大名對孩子的影響同樣重要,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堪稱「童年陰影」級別的乳名,一個比一個難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