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與讀書

2021-02-08 唐書房

連續多日的燒腦文,大家讀的有點辛苦,今天分享點兒輕鬆的東西。

昨晚的留言區,有位朋友問:遇到枯燥無味的書籍,該堅持還是放棄?

正巧,前幾天順著書房讀者@cold 的洛陽鏟,我撈起了自己2008年8月發表的一篇文章。文章記錄的是老唐和小區鄰居一起打麻將的小事,以及由此觸發的一點感想。其中有段內容寫到:麻將也好,讀書也罷,那是前半截為享受,後半截為結果。若是張張牌只因快樂,本本書都為喜歡,往往進入口袋空空、腦殼昏昏的假快樂,聽任他人囂張。以下是2008年8月31日發表的原文,一字未改常打的,落差大,興趣是核心原因之一,方法自然是另一個核心原因了。 老唐讀書還算馬虎,麻將卻基本屬於落花流水類,十賭九輸雖是誇張了點兒,卻也離事實不遠。 看群裡幾大麻壇高手對戰,卻發現麻將和讀書的幾處共通之處,記來搏大家一笑。高手A那是痛風拄雙拐都要大家扶著出來搓兩把的:兩耳一聞麻將聲,雙腳便無鑽心痛。高手B被譽為麻壇靈魂,基本屬於不缺席類型。他們對麻將的喜好和投入自然是其屢有斬獲的首要法寶。讀書也是如此,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的,不需要你督促,爭分奪秒的「擠海綿裡的水」來讀。 十歲的兒子,已經發展到需要我這個做老爸的與其約定「匪日」的狀況了。匪日者,指「一周內必須有一天不讀任何書,只能和小朋友們去匪」。 父子倆差不多,讀起自己感興趣的書,常常會一坐數小時不動,不時「拈花微笑」或捧腹爆笑,惹得爺爺常探頭來看,以為發生何事。 興趣的重要性如何高估也不為過。孩子的興趣只要不是不良嗜好,最好不要多加幹涉,一個有濃厚興趣的孩子就是一個準天才。 打彈弓的也許是未來的世界射擊冠軍,玩遊戲的誰知道是不是下一個蓋茨,亂寫亂畫的也許是未來的貝聿銘,滿世界海跑的不知道會不會比博爾特還快……關鍵是,他自己非常enjoy,即便最後誰也不是,他不還是享受了快樂嗎?知道很多人打麻將目標是贏錢。但高手A和B還有麻幫很多人其實最高目的是「醫」到某某人。將高手A和高手B丟翻一直是我打麻將的主要動力,可惜總是被丟翻的時候多,」醫」到他們的次數不及一掌之數。 高手A常常在贏錢後請所有輸家吃飯,結局常常是贏數不夠買單,大呼賠本之餘,其「英雄感」或曰「成就感」躍然臉上。掛一個牌匾「打遍西區無敵手玉樹臨瘋專醫某某人」稍顯誇張,卻「雖不中亦不遠矣」!讀書學習也是一樣,獲得別人的誇獎和敬佩常常會使我們「中英雄感之計」在某一領域或科目痛下苦功,來回報「識英雄者」。 提前一天做了功課,抄了一大堆夾帶,考試時一陣狂抄。監考的黨老師是準備帶我們初二的地理老師。一看之下,大加讚揚,以為老唐是地理尖子。交完卷子還特意留下我多聊了幾句,給同堂監考的老師推薦這個考生記憶力好的超群。 被表揚的老唐無處倒苦水,不得不狂讀地理課本,並在以後的課堂上全神貫注,以對付黨老師的欣賞性提問。結局可想而知,不但常在課堂上大出風頭,更是在初二初三領跑全校地理。工作後數年,路遇黨老師,談起此事,師生相對大笑。記得物理課也是類似情況。工作時,金錢和事業的成敗算是衡量知識與能力的標尺。 退下後,其實朋友小圈子裡的認可及欣賞,往往使老唐「中英雄感之計」,挑燈夜讀。那個時間基本不用考慮別人手頭是什麼組合,正是適合囂張的時候。可以說怪話、搞批判、顯幽默、左搖右晃、空中轉體、摸出假牙咬人,那是高手A最enjoy麻將的時刻。 後半截高手開始謹慎,常常握住一張牌若有所思,進入考古狀。我常笑其在分析「這張牌打出去會有九種可能,一百零八種變化」。對他人每張牌的出入開始異常關注,甚至「破口大罵」別人吵到他了。可以理解,前半截各人手中花哨,模式未定,露面的牌太少,可能的組合猶如恆河沙之數,根本無法推理。而後半截,清一色還是暗七對,方向已定。露面的牌也近半,其排列組合的可能性已經可以由人腦來思索了。高手只向概率較高的地方組合。時間一長,勝率自然頗高,絕非手氣論可以解釋的。摸不清楚方向的時候,不妨將可以接觸到的領域都可拿來「好讀書,不求甚解」,看看興趣何在。 一旦定下方向,便需開動大腦精密儀器,細細思索,研判目標領域的精髓及變化。但求在當前條件下,做出一個超豪華,即可收穫金錢,亦可享受成就感的樂趣。 讀書做學問,若要與眾不同弄個超豪華的清大對帶根槓上花,那是一定要進入高手A推算「九種可能一百零八種變化」的狀態,痴迷一陣才能有收穫的。 此時方知,麻將也好,讀書也罷,那是前半截為享受,後半截為結果。若是張張牌只因快樂,本本書都為喜歡,往往進入口袋空空、腦殼昏昏的假快樂,聽任他人囂張。

讚賞是最真誠的認可🥂

相關焦點

  • 中國麻將斷代史:讀書不如打牌
    陳卿美讀書——兩耳只聞窗外事,一心不讀尋常書——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微信:chncsm2013大人物用牌局指點江山,名人們對於麻將也愛恨交加。張恨水與麻將有不解之緣,他小說中的人物很多都是麻將高手。每天晚上九點,報館來索稿的編輯便排隊在張家門口等候,張低頭在稿紙上奮筆疾書,數千字一氣呵成,各交來人。一次,他在麻將桌旁上了癮,報館來人催稿,他左手麻將,右手寫稿,麻將、交稿兩不誤。
  • 戲說高安麻將
    「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梁啓超「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麻將。」——梁實秋「麻將牌裡有鬼!」——胡適「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一是中醫;二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三是麻將牌。」——毛澤東  很多名人都喜歡麻將,也或多或少都說過一些與麻將有關的話。
  • 麻將桌上牌品臭的,都是爛人?
    電影《色,戒》裡,有四場登峰造極的麻將戲,不僅通過幾位太太的嘴勾勒出了時局,還用牌桌上的招式表現出了複雜曖昧的人物關係,比如老謀深算的易先生赤裸裸勾引王佳芝,採取的手段就是明目張胆地餵牌。大作家老舍先生曾經打麻將打到昏迷不醒,更別說口口聲聲痛斥麻將害人,但又忍不住搓上幾局的胡適先生了,麻將到底為什麼那麼迷人?
  • 麻將裡的文化與故事,你知多少?
    有人說,要想讀懂中國,學會玩麻將是一種捷徑。因為麻將是最真實、最廣泛的大眾文化,它根植於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其遊戲規則是中國人百年來真正的「潛規則」,回望歷史,很多名人與麻將的關係都千絲萬縷,密不可分。慈禧清代,隨著麻將牌張數和玩法的基本定型,麻將之戲不論是在宮廷王府還是在民間江湖都風靡一時。
  • 麻將文化漫談之麻將隨想錄
    另外,資料中的一段話我也非常贊同:「麻將的魅力來自娛樂性、博弈性、機遇性、競技性。學者們遂提出麻將的觀賞性和美學意義,並且認為只有哲學才能解釋麻將中的神秘莫測和無窮無盡的變化。」這與我的麻將研究不謀而合。
  • 盧宗仁:也說麻將
    盧宗仁讀了梅實先生的《麻將呀,你到底有什麼魔力?》和《麻將本無錯,賭博惹的禍》以後,頓時著魔,霎時手癢,舌頭蠕動,也想一吐為快。     我打麻將是個摟(lōu)樁子,基本上是個盧「輸記」。
  • 臺灣麻將 VS 香港麻將
    不過,臺灣麻將更突出的特色在於它的「眼牌」。「眼牌」的「眼」字是「看」的意思,所謂「眼牌」就是指某個人聽牌後可以查看各家的暗槓,當然行使這份權利是有代價的,首先,「眼牌」的人不得換牌、轉聽、棄聽,只能自摸;其次,如果別人和牌,「眼牌」的人還要另付和牌的人一份「眼牌費」。這種有償看牌顯然是一種心理戰,又能監看有無串謀作弊的企圖或行為。
  • 香港要搞首個麻將聯賽了?!
    學會幹事認為,麻將也是一門學問、一種文化,而非只涉及賭博和金錢交易。他們只希望聚集喜好打牌的朋友,專心研究麻將章法。 中大校長也曾發表網誌,指出在校內隨意打麻將、打邊爐、塗鴉等行為頗為不雅。 研究會表示,考試期間會暫停聚會,打麻將並不會影響讀書,大家還是以學業為重的。
  • 走向夕陽的香港線下麻將
    季同學提到小時候學打麻將,得不到家人的認同,家人認為沉迷麻將、賭博並非好事。她在大學時,認識了許多完全不會打麻將的同學,當時她感「十分驚訝」。但事實上,可能許多同學也有差不多的經歷,家人希望子女專心讀書,而沒有把麻將直接傳授給下一代。
  • 《指尖上的麻將》麻將為何又叫麻雀
    麻將是一個老少皆宜的全民娛樂遊戲,說起麻將,相信許多人都表示不陌生,就算不會打,也相信很多人看過別人打麻將或者聽過麻將的一些事情。在一些地方,麻將又被叫作麻雀,「雀友」「雀牌比賽」等名詞也是來源於麻雀發源而來的。
  • 【原創】日式麻將與中國麻將哪個比較難?——雀魂麻將MahjongSoul
    不要疑惑~我已經找度娘確認過了... ...說到麻將,哪怕自己沒玩過應該也見人玩過吧?就算沒見人玩過,電影上也見過吧... ...關於麻將的電影有很多,最多的就是香港的麻將電影系列,可以說是我打麻將的啟蒙,雖然看著很燃(這不比博人傳燃?),但自己上手還是似懂非懂,直到我後來點了這項技能點,才開始算是入門了。
  • 原創——日式麻將與中國麻將哪個比較難?——雀魂麻將MahjongSoul
    表面上看打的毫無章法,實際腦袋上面各種神秘編碼和數字在飄... ...就很邪乎呀!心算、速算實力爆表!反正我是不太會算,真真就看她們洗牌、碼牌、抓牌、看牌、抓牌、看牌,胡了!哦,對了,嘲諷技能也是滿分!比如:「牌打成這樣,怪不得你到現在還是單身哦」。所以俗話說的好,胳膊擰不過大腿,不要去長輩那裡找虐,除非你不是入門級是入土級,那就當我沒說~
  • 原創 | 日式麻將與中國麻將哪個比較難?——雀魂麻將MahjongSoul
    不要疑惑~我已經找度娘確認過了... ...說到麻將,哪怕自己沒玩過應該也見人玩過吧?就算沒見人玩過,電影上也見過吧... ...關於麻將的電影有很多,最多的就是香港的麻將電影系列,可以說是我打麻將的啟蒙,雖然看著很燃(這不比博人傳燃?),但自己上手還是似懂非懂,直到我後來點了這項技能點,才開始算是入門了。
  • 《指尖上的麻將》日本麻將規則知多少?
    由中國傳入日本的麻將文化,在發展中日本麻將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規則和打法。雖然打日本麻將的中國雀友數量不多,但是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日本麻將,或者也了解過日本麻將的基本規則。今天小發仔就來給大家講講日本麻將規則發展的小常識。
  • 男子潛入麻將館用新麻將換舊麻將 助人為樂?民警:缺一副眼鏡
    潛入室後,男子並沒有翻找現金物品,而是徑直走向一張麻將桌,把裡面的麻將翻了出來,再從隨身攜帶的背包中拿出一副新麻將放了進去。這就有點讓人想不通了。他到底要幹啥?以新換舊?助人為樂?老闆隨即報警,民警及時趕到將男子控制。
  • 沉迷於麻將文化的日本人:二次元第一,麻將第二?!
    然而牆內開花牆外香,在鄰國日本,麻將卻正以十分積極健康的狀態地發展著。在日本,以麻將為題材的動漫、遊戲層出不窮。很多家長還認為麻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所以從小就抓孩子的麻將教育,青少年也把「學會麻將」作為人生邁入成熟期的標準之一。不少名人更是狂熱的麻將愛好者,例如明仁天皇、漫畫家富堅義博、推理作家綾辻行人、聲優植田佳奈、演員本鄉奏多等等。
  • 麻將桌上展開的學習時光
    麻將桌成為了課桌,電子產品唾手可得,外出連一瓶普通的礦泉水都不是隨便能買到。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第十期徵文《非常寒假》繼續推出兩篇優秀作品,在小作者的筆下,或幽默詼諧,或樸實真摯,在非常寒假裡留下了非常記憶。◎作者:廣東實驗中學初二(13)班 宗俊霖 ◎指導老師:楚雲近一個月來,我的不少時間是在一張摺疊麻將桌邊度過的。
  • 麻將的職業精神:下班打麻將,打好麻將好上班
    麻將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國粹之一,其歷史十分悠久。在中國,麻將運動早已進入千家萬戶,十分普及,深受人們的喜愛。我的好友在長期的麻將運動中總結出了麻將的職業精神,在此我就借花獻佛分享給大家,希望每一個職場人都能得到一些啟發,希望大家的事業都蒸蒸日上興旺發達。那麻將的職業精神是什麼呢?一、永遠幹勁十足,從不埋怨工作時間長。
  • 電影與「麻將」的故事
    麻將必關注 一鍵關注技術教學、麻將秘籍、麻將視頻麻將論壇、麻將新聞、帥哥美女
  • 「麻將中有鬼」:指尖上的遊戲,趣談日本麻將
    麻將在世界應該很流行了,胡適先生曾經大呼,麻將裡面有鬼,那樣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也異常喜歡麻將,他的日記裡多次記載過要戒絕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