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最後的日子與偉大的繼承者

2021-02-14 交響文化

1801年4月,清唱劇《四季》在黑山宮首演;同年5月,立下第一份遺囑。1802年,海頓感覺到一種多年困擾他的疾病開始惡化,以至於他身體上已經不能繼續作曲創作。這對海頓來講無疑是一次重創:正如他自己所說,有如此多的新鮮的音樂創意如潮水般遠遠湧來,等著他去完成。

老年的海頓,像不像《魔戒》中老年的巴金斯

儘管海頓在最後的幾年裡被僕人精心照料,經常有人登門造訪,並得到許多榮譽,但這絕對不是他最快樂的時光。

海頓的故居和生前的制服

在生病期間,他經常靠彈奏奧地利國王頌來尋找精神安慰。這首曲子是他1797年以一個愛國者的熱情創作的。

拿破崙接收維也納

1809年5月31日,海頓在拿破崙攻陷維也納後不久去世。享年77歲。他最後的遺言是在鄰居遭到炮轟後安慰他的僕人們不要害怕。

海頓教堂

海頓最初被安葬在Hundsturmer墓地(海頓公園,維也納Meidling)。1820年海頓的墳遷入Eisenstadt的海頓教堂。但是當海頓的棺材被打開時,人們發現頭顱不見了。後來調查發現是Esterhazy的秘書,一個偽科學顱相學的信徒給偷走了。顱相學算是歐美人的一項很有名的惡趣味了,因為這種癖好在20世紀愛因斯坦去世後還有追隨者。好在145年以後事情終於有了一個了結,1954年幾經波折的頭骨從維也納被運到Eisenstadt與身體合為一體,海頓總算有了全屍。

教堂中海頓的石棺

海頓最後一部清唱劇《四季》,是與海頓《創世紀》齊名的一部清唱劇。雖然兩部清唱劇都是取材於英語文學,但與《創世紀》不同的是,這部作品,更具有世俗性。作品裡的場景,如同一幅幅繪畫,充滿了敘事性。不同於一般清唱劇裡的宗教色彩濃鬱。劇本是根據18世紀英國詩人詹姆斯·湯姆森的同名長詩改編的。海頓用他優美的音樂向我們展現了美麗的田園景色與鄉村的農民生活。典型的古典風格,音樂語彙通俗易懂,充滿著清新的活力。

詩歌原作是一部長達4300行的長詩,有很強的敘事性。作品中安排的三個人物:老牧人西蒙(男低音),他的女兒漢娜(女高音)以及青年盧卡斯(男高音)。他們的歌聲表達情感,敘述故事,整首曲子聽起來充滿趣味。

作品分為四個樂章,分別以春、夏、秋、冬為標題。序曲是用奏鳴曲式寫成,描繪出「從冬到春」的景象。小提琴和木管樂器之間的輕快對答,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自然界裡萬物生長,人們愉快地開始了新一年的勞作。音樂充滿了明朗的氣息,典雅工整,每一個小節都充滿了歡快的氣氛。樂曲結束在最後的歡樂之歌中。

《夏》在器樂的引子過後,刻畫出太陽初升的風景。西蒙開始了新的一天的勞作。這裡有一段圓號伴奏的詠嘆調,充滿了田園風味。這個音樂元素後來出現在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田園》。天氣炎熱帶來了乾旱,人們開始心情沉重。幸好烏雲和閃電帶來了一場暴風雨。雨過天晴後,鵪鶉,蟋蟀,青蛙相繼登場,在風雨過後的寧靜中唱出一首和諧的自然之歌。

貝多芬:就問三個字,服不服?

當然平心而論雖然都是在表現田園風光的主題,學生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可是要比老師海頓的《四季》強太多了。如果海頓聽過這首交響曲,相信各種遺憾也就不再需要了,因為學生不僅繼承了自己,而且發揚光大了太多。因為這一篇還是海頓的主場,所以我們還是讓貝多芬先生再等一等,先來欣賞一下完整版的海頓的《四季》。在選用的這個版本中,那段《田園交響曲》所採用的音樂元素,大概出現在第36分18秒,當然聽起來比貝多芬在《田園》中所演繹的版本,要青澀很多。

相關焦點

  • 古典樂派的奠基人:海頓
    而在音樂史上,他又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他確立了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的標準結構(這使得他有著「交響曲之父」的美名),這位既親切又偉大的人物,就是受人崇敬的「海頓老爹」!1732年3月31日,海頓誕生於奧地利邊境的一座小村落,他的父親是一名製造車輪的師傅,母親則是位廚師。海頓的家庭共有12個孩子,他排行老二。
  • 海頓和莫扎特,各寫了多少交響曲?
    5、海頓,海頓,我們該拿海頓怎麼辦?6、楊燕迪丨海頓二百年祭丨「不知世上有什麼東西能夠不斷成長從不衰老,海頓的音樂風格發展,卻是精神領域中這類罕見物種的恰當範例。」7、朱曉玫談海頓丨之所以喜歡他,是因為「他把音樂寫成一個源泉,讓憂苦或為工作事業辛勞的人,得以從中汲取片刻的休息並重新振作起來。」
  • 這是海頓最後一部交響曲丨如何聆聽《第104號交響曲「倫敦」》?
    海頓創作的12首《倫敦》交響曲是其100多部交響曲中的最高成就。第《104號交響曲》為其中的一首,同時也是海頓生前的最後一部交響曲。該作品是海頓晚期創作風格的代表,也是他交響曲創作積累的結晶。事實上,這也正是海頓這位作曲家本人的性格。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基本上也是自學成才,在十八世紀貴族主宰一切的社會他所幸得到了這一階級的庇護和榮寵。1761年29歲的海頓供職於保羅・安東・艾斯特哈齊親王府,而這位貴族恰巧非常喜愛藝術,並樂於資助各種藝術活動,因此這成為海頓一生的轉折點,他在這種氛圍中安心創作,一生衣食無憂,創作出大量優秀的作品。
  • 海頓《時鐘》交響曲
    1794年和1795年他把最後六部交響曲獻給歡欣鼓舞的倫敦聽眾時,他經常受到讚譽的特點之一就是想像力豐富多彩。現在如果在海頓的一部交響曲的兩個樂章間鼓掌,當然是種非常無禮的行為,而且只有蠢笨之人才會想到要求重演一遍。但是,我們猜想在海頓當時的聽眾中不見得會有人感到他們的情緒被掌聲破壞。海頓本人也不會由於兩個樂章都重演而發怒。不管怎麼說,掌聲畢竟是一種直接的交流形式。
  • 音樂人物:海頓
    1740年,在當時維也納的史蒂芬大教堂音樂總監GeorgvonReutter下鄉選苗子的時候被相中。Reutter把海頓帶到了維也納,在其後的九年裡,海頓一直在兒童合唱團唱歌。在最後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Michael在一起。其間海頓學習唱歌、鋼琴和小提琴。Reutter修改了海頓的第一首作曲,但並未對他正規教授作曲課。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一、概述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風格特徵  海頓,奧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首交響曲
  • 「有海頓的地方就不會有不幸」
    2020年3月31日是奧地利音樂大師海頓誕辰138周年。「有海頓的地方就不會有不幸!」是1809年5月10日,海頓面對著拿破崙大軍隆隆的攻城炮聲留下的遺言,在四面的槍炮聲中,海頓對著驚慌失措的僕人如是說。說的是音樂即人類守護神。
  • 海頓為何是「爸爸」?讀了這篇就知道
    到1753年海頓開始研究傳統音樂,並創作一些弦樂四重奏作品。1759年,27歲的海頓寫出了《第一(D大調)交響曲》,但那時海頓的音樂作品未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二)埃斯特哈奇時期(1761~1790)  1761年海頓被匈牙利最富有的巴雅爾.安東.埃斯特哈奇公爵聘為埃斯特哈奇宮廷副樂長,後來升為樂長。在宮廷工作的30多年的時間裡,海頓在藝術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 【今日大師】海頓
    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在拿破倫攻陷維也納後不久的1809年5月31日去世。海頓被葬在Hundsturmer墓地(海頓公園,維也納Meidling)。而Esterhazy家族對此竟然不聞不問。直到後來von Cambridge公爵和NikolausII大公說起,才華橫溢的海頓曾在他家做過多年的樂長,他在1820年決定把海頓的墳遷到Eisenstadt的海頓教堂。當海頓的棺材被打開時,人們發現頭顱不見了。
  • 海頓——《驚愕交響曲》
    >作品故事 海頓第94號交響曲(G大調第94號交響曲,Symphony No.94 in G Major)是海頓十二首倫敦交響曲的第二首,寫於1791年,於1792年3月23日在倫敦漢諾瓦廣場音樂廳首演。
  • 海頓與貝多芬交響曲風格比較
    海頓和貝多芬作為歐洲古典主義時期的代表性作曲家為世界音樂愛好者創造了一種輝煌的大型交響樂形式,開創了一種新型音樂風格之路。他們的交響樂各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人們帶來了不同的音樂感受。他們傑出的音樂作品和風格被公認為近代歐洲音樂藝術的經典。 古典主義時期是西方音樂歷史發展到高峰的一個階段;海頓和貝多芬均是這個時代偉大的作曲家。他們的作品流芳百世,至今被人稱頌。
  • 交響樂之父 | 海頓老爸誕辰285周年
    ▼ 小夜曲(此曲也有專家認為是Roman Hoffstetter模仿海頓所作)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
  • 「海頓爸爸」這首被埋沒了200年的佳作到底有多好聽?!
    談及「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傑」,如果說貝多芬是橫跨兩個時代,兩個樂派的偉大作曲家,那麼海頓與莫扎特則是古典主義樂派的標誌性大師。牛頓曾說:「如果說我看的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海頓作為貝多芬與莫扎特的師傅,或許就是他們肩膀上的一部分。
  • 放在口袋裡的海頓交響曲
    音樂讓你更加感動於生活約瑟夫·海頓是誰?但海頓人生重大的機遇在5年出現了21歲的海頓在維也納遇到了一位貴人尼古拉斯·波爾波拉這是波爾波拉P過的照片(一張俊秀的臉龐)最後回到收拾情緒的樂句上,長笛洗淨你身體的噪音。
  • 海頓:驚愕交響曲
    我就是要寫一部「驚嚇音樂」,讓他們嚇一跳——海頓海頓出生在奧匈邊境一個叫羅勞的村鎮,父親是世代相傳的車匠,母親是貴族府中的廚房工。海頓在家中排行第二,他有11個兄弟姐妹。但苦難的童年並沒有扼殺海頓的音樂才華;相反,是民間音樂和教堂音樂給了他日後更多創造的靈感。6歲時,海恩堡教會合唱團的指揮弗蘭克看中了他,並把他帶到合唱團唱彌撒曲,開始學習樂理和小提琴,從此踏上艱難的音樂求學之路。由於天生好嗓子,兩年後他被著名的維也納聖史蒂芬教堂合唱班選中,並開始學習鋼琴。但16歲時,海頓到了變聲期,甜美的歌聲開始變的沙啞。
  • 海頓的《驚愕》交響曲
    木 子   譯在約瑟夫·海頓(1732-1809年,奧地利作曲家)的104首交響曲中,第94首交響曲《驚愕》較第96首《奇蹟》或第103首《鼓聲》略為遜色,但因海頓在第二樂章中插進「起床號」和容易讓人記住的命名,使《驚愕》交響曲成為海頓最有名的交響曲。《驚愕》交響曲是海頓在1791年創作的第四部交響曲,1792年3月22日在英國倫敦首演。
  • 海頓小夜曲
    《海頓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弦樂四重奏曲,為小提琴之父海頓所作,大約作於1762年。原作為《F大調第十七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後來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管樂合奏曲、小提琴獨奏曲、吉他曲等。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又有「交響樂之父」之稱。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爸爸」。
  • 海頓第45交響曲 | 告別與思鄉
    ▲ 亞當·費舍爾/丹麥廣播交響樂團海頓在晚年時,曾將創作這部交響曲的經過告訴了他的傳記作者艾伯特·克裡斯託夫·戴斯以及格奧爾·奧古斯特·格裡辛格。 當時,海頓的贊助人、富有的匈牙利王子尼古拉斯·艾斯特哈齊,帶著他所有的樂手和隨從居住在匈牙利鄉村自己心愛的夏日皇宮「艾斯特哈齊堡」內。
  • 【古典主義時期 音樂巨匠】「交響樂之父」——海頓
    1808年,為慶祝76歲生日,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出現。1809年5月31日,海頓在維也納去世,終年77歲  。海頓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共創作了100餘首交響曲、80餘首弦樂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劇,以及彌撒曲和宗教禮儀曲、康塔塔、清唱劇等 。
  • 海頓: 第六交響曲 「早晨」
    D大調第6號交響曲,Hob I:6,是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的音樂作品。樂曲充滿了樂器炫耀技巧的寫作手法。海頓剛受聘於埃斯特哈齊家族(Eszterházy)的尼高拉斯皇子(Prince Nikolaus)下,擔任宮廷樂師。這便是為宮廷樂團所寫的首批作品。海頓運用了當時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的寫作技巧,並讓樂師都能有發揮技巧的機會。而海頓亦非常欣賞樂手的音樂詣藝,因此更在樂章中間加入了一些樂手獨奏的段落。